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叶公好龙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2:37:48 体裁作文
叶公好龙的启示体裁作文

篇一: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略)

三、导学探究:

1、自由读,扫清字词。

(1)认识1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

(2)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快速读,感知内容。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3.多样读,正确流利。

(1) 全班齐读,男女声读,自由读。

(2)小组选出代表,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当堂测评:

1.读准下列字、词读音。

窥( ) 牖( ) 魂魄( )( )

2.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以: 闻: 牖: 于: 其: 走: 窥: 五色:

3.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他见到真龙转身就跑。

(2)叶公( )见到真龙,转身( )跑,吓得魂不附体。

五、作业设计: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反复朗读《叶公好龙》,进一步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复习检测: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公好龙》,你们有什么收获?

2、结合译文,指名讲讲《叶公好龙》的寓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略)

三、质疑解疑,品读感悟:

1、初读质疑:

(1)叶公喜欢什么样的龙?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

(2)当见到真龙来的时候,叶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3)他到底喜欢什么?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4)在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你见过吗?结合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精读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

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 ”、“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

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3、品读感悟: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4、拓展延伸: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这说明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从这些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明白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解释古文句意。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2)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3)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填空:

(1)叶公还在毛笔上( )着龙,书本上( )着龙,扇子上( )着龙,茶筒上( )着龙。

(2)叶公只是( )上喜欢龙,( )上怕龙。他是一个( )的人。

3.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有关习题。

教后反思:

篇二:《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小时候,妈妈经常讲动听的故事给我听。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姓叶的人,人们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龙,他画的龙出神入化,就像真的一样。

有一天,天上的龙知道了叶公很喜欢它们,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让叶公能更清楚地看清它们模样,于是就飞到了人间,当叶公真的看清了龙的真面目时却晕了过去,不久叶公由于惊吓过度病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叶公不是喜欢真的龙,他喜欢的是想像中的龙。这个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成语故事。 怎么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好听吧?我还听过好多好听的成语故事,以后在讲给你们听吧!

篇三:“叶公好龙”的故事

“叶公好龙”的故事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叶公说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的真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六年级:无名

篇四:《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三方面进行教学:1、文言文的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掌握断词断句朗读的方法。

2、文言文与白话文对比朗读,结合译文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初步解释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说说叶公似的人物,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经过学习,初步了解了文言文按意思断句朗读的特点,也明白到这个寓言故事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的写法。

《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不仅把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更看作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就不是被封闭在 “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是放到了每一个学生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广阔的空间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本课伊始,我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切合文章寓意的故事,再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后,再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在理解古文每句话的意思时,我注重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先交流自己预习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再让他们质疑,最后运用老师提示的方法,自主、合作译文。学生在读完后,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我发现他们个个都抢着回答问题,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比较差,但是其他学生能及时地给予更正。

我认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古文教学。在汇报交流中,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也扎实、深入地理解了古文每句话的意思,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这次教学的可取之处。

但是,指导学生理解寓意的教学缺乏层次性,加上对教学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有些学生对《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得可能还不够深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叶公这个人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叶公进行多元评价,这节课上教师对这一点也关注得不够。

篇五:叶公好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叶公好龙》教学设计

2015.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拓展阅读。 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意思,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要能正确断句。

教学过程:

叶公好龙的启示

一、导入

1、上课,齐呼班级口号。

2、课前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展示。

(小组内自由展示一分钟,班级命题抢答两分钟。)

3师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学过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

2、谁能说一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指名学生回答)

3、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课题)“叶公”是谁?“好”怎么读?什么意思?叶公和龙之间发

生了什么事?大家读了课文就能有一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读文要求:

(1)自学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

(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读文情况。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不要求完全正确,只要学生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在理解古文意思时,大家可能遇到很多难题,怎么解决这些难题呢?就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等寓言时,是怎么解决古文中难题的的?(学生总结以前的学习方法。)

2、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3、经过讨论、探究,你都解决了哪些难题呢?能跟同学们说一说吗?(在说的过程中,有同样问题的学生的难题也可以一同解决。)

4、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解决了自己在学习课文时遇到的难题。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

(1)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

(1)、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2)、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六、拓展阅读

1、师:与龙有关的寓言故事还有许多,比如《画龙点睛》,《屠龙之技》等(课件出示原文),我们来进行一个自读比赛:小组自主选择一则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懂大意。两分钟计时开始!

2、汇报交流。

六、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出题考考他们。

2、课下搜集与龙有关的成语、名言、故事等,下节课交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