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2:09:19 字数作文
篇一: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3分)
17.第⑶节写到"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这里"名人的人"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3分)
18."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2分)
A.(1)、(2)节之间B.(3)、(4)之间C.(5)、(6)之间D.(6)、(7)之间
②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章第(3)节到第(9)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糟蹋自己文化"的这种潮流,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
(1)
(2)
(3)
20.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答案:
16.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1分)因为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1分)这点可以从后文的"厄运"、"糟糕"等词中看出(1分)。
17.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1分,共3分)
18.①C(2分)②这节文字中的两个"一边"所领起的内容恰是对(2)-(5)节内容的概括(1分),同时它也是第(6)节中"这样文化环境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1分)。
19.(1)"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在旅游和影视方面的表现。(3分)
(2)形成"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动机与力量。(3分)
(3)"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本质与危害。(3分)
(顺序可颠倒,如具体展开需酌情扣分)
20.基于第(3)节或第(5)节内容,围绕"旅游"或"影视"(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1分)。表现出"对文化的毁坏"(1分)。
篇二: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作者:冯骥才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1期
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都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
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为什么我们为赢得市场和收视率就去迁就低俗,甚至不惜糟蹋我们的文化?
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篇三:静安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在质量抽查 初三语文试卷
静安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在质量抽查
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1
学生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或水笔做在答题纸的制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3.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5. 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6. 黄发垂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 “青玉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元夕”指________节的晚上。(2分)
8.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描绘了当晚灯火璀璨的盛况。
B.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的不同角度着力呈现游人知识的热闹场景。
C.这首词的上片是一幅喧闹欢腾的画面,下片一下子转换为安静的氛围。
D.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道出了词人在孤寂的境遇中内心的不甘与失落。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9.《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通史_____ _____。(2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少时与佣者的一番对话表现出他不甘久居人下,以“鸿鹄”自许的心态。
B.吴广善于利用士卒对他的爱戴之情,又选择以将慰酒醉作为起事的时机,足见他的头脑过人
C.陈胜的动员,既冷静剖析了现实处境,又有充满信信心的激励,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D.陈胜、吴广杀死两个将慰的举动,彻底斩断了这批士卒的退路,是促使他们起义的关键。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贾岛)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
【注】①蹇:跛驴,②张盖:打伞,③横截:横穿,天衡:京都的大陆。④素:拘囚
1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方思属联 ( ) (2)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 ) ..
13. 对文中翻译句子画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B.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C.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D.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14. “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15. 请结合“韩驻久之,曰:‘敲字佳’”一句中具体的描写分析韩退之的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 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3分)
17.第⑶节写到“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这里“名人的人”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3分)
18.“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2分)
A.(1)、(2)节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6)、(7)之间
②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章第(3)节到第(9)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糟蹋自己文化”的这种潮流,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
(1)
(2)
(3)
20.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1)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2)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3)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4)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
层, ;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5)母亲去世快20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bāo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毫不罗嗦,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
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6)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秘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
21.请写出第(5)节注拼音的字。(2分)
bāo( )扬
22.第四节中提及母亲那天有两层想法,请根据生活常识,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下母亲的第一层想法:(3分)
6分)
24.根据文意,请解释第(5)节中“点穴的效果”的含义。(3分)
25.对本文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走山路那天,母亲并未惊慌失措,但她的内心其实是不安和担忧的。
B.母亲从不对“我”进行说教,因此有些事“我”到多年后才懂。
C.母亲问我介绍那位作家的作品,因为她觉得写得挺好。
D.这篇文字是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来写的。
26.根据文意,请在第(6)节省略号处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用到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光芒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④不得抄袭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古来征战几人回 2.会挽雕弓如满月3.花自飘零水自流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望其旗靡6.并怡然自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7.词牌(1分)元宵/上元(1分)
8.B(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纪传(1分)《史记》(1分,《》不写扣1分)
10.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羞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一个分句1分,共4分。加黑加粗处为得分点)
11.D(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 -15题(12分)
12.(1)正,正在(2分)(2)趁(2分)
13.B(3分)
14.(1) 为琢磨诗文被关一晚,足见贾岛对治学的专注与痴迷。
(2) 与后文韩愈对贾岛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表现出韩愈的宽容、惜才(答到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第
2点答到对比即可)
15.“驻久”反映韩愈思考、琢磨了很长时间,“敲字佳”是他反复斟酌后得出的结论,可见他与贾岛一样,对于学问肯钻研又痴迷。(大意接近即可,结合关键词1分,结论1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16.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1分) 因为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1分)这点可以从后文的“厄运”、“糟糕”等词中看出(1分)。
17.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1分,共3分)
18.①C(2分) ②这节文字中的两个“一边”所领起的内容恰是对(2)—(5)节内容的概括(1分),同时它也是第(6)节中“这样文化环境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1分)。
19.(1)“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在旅游和影视方面的表现。(3分)
(2)形成“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动机与力量。(3分)
(3)“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本质与危害。(3分)
(顺序可颠倒,如具体展开需酌情扣分)
20.基于第(3)节或第(5)节内容,围绕“旅游”或“影视”(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1分)。表现出“对文化的毁坏”(1分)。
参考答案:
水镇周庄,如今已成为嘈杂、拥挤的旅游景区。陈逸飞笔下那安静美好的双桥边上,永远簇拥着急于留影的一堆堆的游客;河堤两岸的店铺里,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留下的多为外来的商人,日复一日地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
(二)阅读下文,完成21 25题(26分)
21.褒(2分)
22.如果她慌张地呼叫,会让我紧张,反而危险。(大意对即可,3分)
篇四: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桀骜(ào) 揪斗(qiū) 租赁(lìn) 长歌当哭(dānɡ) ....
B.喋血(dié) 山阿(ē) 殒身(yǔn) 博闻强记(qiánɡ) ....
C.莅校(lì) 解剖(pāo) 屏息(bǐnɡ) 不可估量(1iánɡ) ....
D.弥漫(ní) 谦逊(xùn) 浸渍(zì) 迥乎不同(jiǒnɡ)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谈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不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应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B.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C.不断加剧的日本核电危机不仅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核能发展走向,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和反思。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上。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佩戴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
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是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以文化谋利——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热销、票房和收视率,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6.下列关于“文化上自我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的文化精华正面临着自我糟蹋的潮流的冲击,它们或被重新包装,或被拆卸重组。
B.在很多涉及历史名人的影视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被借用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C.那些残存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后,就会被“腾笼换鸟”,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或“游客的天堂”。
D.文化经过粗鄙化的打造后,就会失掉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变得不精不深。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要有像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样精深的文化,就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就能整体地提高。
B.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既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又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全民素质的提高。
C.促使文化鄙俗化潮流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
D.坚守了文化固有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就是维护文化的尊严,就再也不会使文化受到践踏和玷污了。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这一现象。
B.如果我们能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就能够维护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就有可能创造出精深的大作品。
C.在糟蹋文化来赚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恐怕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存挚爱和虔诚。
D.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因而,拿文化来赚钱,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
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 .
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鑱,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
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鑱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依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
在。一市粲然。 ..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货梨于市 货:卖 .
B.肆中佣保者 保:(店中)伙计 .
C.带叶荷肩头 荷:举 .
D.一市粲然 粲然:笑声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居士亦无大损 .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 ( )
B.①纳之而覆以土 .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C.①从容徐步而去 .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①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乡人吝啬的一组是 ( ) ①颇甘芳,价腾贵 ②乡人怒,加以叱骂 ③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④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⑤心大愤恨 ⑥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下人对衣着不整的化缘道人十分不敬,最后受到道人的戏弄,落得被人讥笑。
B.道人运用法术,把乡下人的梨子分给了众人。乡下人发现被戏弄后,十分后悔。
C.众人对乡下人的吝啬行为不满意,劝他施舍一个不好的梨子给道人,让他赶紧离开。
D.作者说,乡间有些富人平时不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时却不惜倾囊豪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4分)
译文:
(2)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3分)
译文:
(3)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3分)
译文:
篇五: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考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检测
编写:张罗丹 审核: 班级: 姓名: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 揪斗(qiū) 租赁(1ìn) 长歌当哭(dāng) .... B.喋血(dié) 山阿(ē) 殒身(yǔn) 博闻强记(qiáng) ....C.莅校(lì) 解剖(pāo) 屏息(bǐng) 不可估量(1iáng) .... D.弥漫(ní) 谦逊(xùn) 浸渍(zì) 迥乎不同(jiǒng)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
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
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
观众的掌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
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B.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蕴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以人
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C.不断加剧的日本核电危机不仅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核
能发展走向,而且引起了同际社会的警惕和反思。
1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样, 。
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
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
国民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旁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以文化谋利——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热销、票
房和收视率,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
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6.下列关于“文化上自我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的文化精华正面临着自我糟蹋的潮流的冲击,它们或被重新包装,或被拆卸重组。 B.在很多涉及历史名人的影视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被借用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
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C.那些残存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后,就会被“腾笼换鸟”,
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或“游客的天堂”。
D.文化经过粗鄙化的打造后,就会失掉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变得不
精不深。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要有像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样精深的文化,就会有大作品
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就能整体地提高。
B.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既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又伤及中华文化的纯
正及其传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全民素质的提高。
C.促使文化鄙俗化潮流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
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
D.坚守了文化固有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就是维护文化的尊严,就再也不会使文化
受到践踏和玷污了。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
流正在所向披靡”这一现象。
B.如果我们能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就能够维护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就有可能创造出精
深的大作品。
C.在糟蹋文化来赚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二代,恐怕很难能够对自己的文化心存挚爱和虔诚。
D.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因而,拿文化来赚钱,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答案:D解析:由原文最后一段“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可知“糟蹋文化来赚钱才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三、语言文字运用:
2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
(2)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惨象, ;流言, 。
10.假期将至,高二(9)班学生拟请去年考上大学的王菲同学回校介绍经验,给王菲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邀请函 王菲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二(9)班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
××学校高二(9)班 2013年1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生寓意。 (4分)
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去墙洞却钻不出来,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才钻了出来。
(1)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
(2)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幸
福
者
?
然
而
造
化
又
常
常
为
庸
人
设
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抑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他一切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学问好,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12.第一段中说“推门进去,先吃一惊”,又说“吃惊更是不小”,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吃惊”?(4分)
答:
13.第三段说“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这样的态度”指怎样的态度?(4分) 答:
14.那时的学校“英、国、算”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作为音乐老师的李叔
3
同先生最有权威,请简要概括他最有权威的原因。(4分)
答: 。
1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塑造音乐老师李叔同的形象的?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我的命运在哪里?”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看了他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之后,要他将手掌再慢慢握起来,问:“你说这几条线在哪里?”那青年答:“在我手里啊!”说完,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啊!
请以“握住你的左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