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苏堤白堤高中作文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24:53 英语作文
苏堤白堤高中作文1000字英语作文

篇一:漫步苏堤

漫步苏堤,置身于两湖之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雨水落进湖里,泛起一阵阵银灰色。这些细纹搅乱湖水原有的平静姿态,使这里的一切,更加生趣盎然。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树身虽离得较远,却给人苍莽之感。似乎是从树梢绿到了地下。近看时,原来是树身布满了青苔。那般鲜嫩,那般可爱。手抚上去,是一种很柔软很舒服的质地。不禁驻足观看。这一站竟愣了好久,回过神来,只得摇头苦笑。也怪这里的一切太让我迷恋,竟是舍不得离开这儿了。

随着父亲的催促离开苏堤,来到了“花港观鱼公园”。刚进公园马上被这里的“红鱼池”给吸引住了。却见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往池中看去,数千尾红鱼来来往往。偶尔几只小鱼跃出水面,马上引来池边小孩的惊叹。池边围着数棵不知名的树。而隐藏在树冠之中的花朵,隐约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境。这边的花千种颜色,那里的花万种风情。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偶尔微风过境,树上的花纷纷掉落池里,与鱼儿们的嬉戏合成一图。真是“花家上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

还未细细观赏此情此景,父亲已拉我走出了“花港观鱼公园”。此时苏堤之景竟与前段相差甚多:两边栽植着多少玉兰,樱花,芙蓉……绿暗红嫣,飞絮无数。湖中之水的绿更是不知如何表达。那时怎样的绿呵?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绿,却又不失中年般的稳重。虽是暗雅素朴,但又饱含风情。望着如此迷人的绿,不知道要说什么,该说什么。仿佛失神一般,在桥上傻傻伫立……

登上南屏山时,雨势渐大。蒙蒙胧胧的雨烟使这儿更显神秘。随行的叔叔说南屏山虽只有几百米高,但是山体延伸长达千米。我不知说什么,这里的一切,永远都是那么神奇,已不是我所能料及。往远处看去,见云烟遮遮掩掩,隐约印现出一座古庙的样子。山上怪石耸秀。绿树参差。偶尔传来的钟声,在山谷里回响……

篇二:杭州西湖“苏堤、白堤”的来历

杭州西湖“白堤”“苏堤”的来历

人到西湖说二堤

丁启阵、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位于西湖西侧、南北贯穿西湖的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可见,西湖的两条名堤,得名之由,一条完全是张冠李戴,一条则是以偏概全。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白居易、苏轼都是不错的地方官,都曾经有过造福一方的德政,令当地百姓念念不忘;二、白居易、苏轼都是著名的诗人(文人),当地人说着自豪,外地人听着神往,且都很容易记住,容易成为公众话题;

三、他们都有好几首脍炙人口的描写、表现西湖美景的诗词,游西湖、吟诵其诗词,很愿意他们以地方长官的身份有功于创造西湖美景。

换一个角度说:人们把两条堤岸当作两位曾造福一方的封建地方官的纪念碑。或曰:人们请两位著名诗人代言这一处举世无双的山水美景。位于杭州西湖北侧的纪念岳飞的岳王庙里,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道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于整个杭州西湖而言,也可以仿作一幅对联,可以是“西湖有幸来白苏,宋都无辜容秦贾”。白指白居易,苏指苏轼;秦是秦桧,贾是贾似道。

2010-7-16

篇三:高中作文论据素材

10类)

类别:1.爱国;2.爱民;3.爱情;4.爱憎;5.博学;6.诚实;7.大度;8.淡泊;9.德养;

10.读书。

1.爱国

(1)引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裁决,早已昭昭在世!

(2)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

苏堤白堤高中作文1000字

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3)理论论据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史密斯《美国》

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荷马《伊利昂记》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国之不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2.爱民

(1)引言

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民心”,把民心向背看成国家兴亡,政权成败的关键。“济世”、“恤民”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每个人都应热爱人民,先人后已,真诚做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为乐,为美。

(2)事实论据

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吉鸿昌爱民故事

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吉鸿昌的祖母出于私情,强行保释。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后来吉鸿昌得知真情后,立即写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

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个屁!”

爱民英雄徐洪刚

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仍用双手死拉着一名歹徒的腿。他热爱人民,不顾个人安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热爱人民的英雄颂歌。

萨克雷助贫为乐

威廉·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杰出作家。他同情穷人,真诚助人。每当听到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便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里,写明:“每服一粒,以应急需”的服法,并附上一封化名、假名或没有寄信人姓名地址的信,叫人送去。这样,他就感到很高兴。

屠格涅夫救女仆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反对母亲卖掉年轻女仆路莎,认为这是野蛮行为。他把路莎藏了起来。购买路莎的女地主,控告屠格涅夫煽动家奴“造反”。县警察局长召集了一些所谓“通达事理”的人,每人拿一根木棍,由这位局长率领,到屠格涅夫家抢人。屠格涅夫拿起枪跪到门前台阶上。枪口对着恶棍们,厉声喝道:“再向前一步我就开枪!”恶棍们退散了,路莎终于被救下。

(3)理论论据

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

人民的声音是强大的力量。——[古希腊]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

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的。——邹韬奋《国家至上与民主自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传》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

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古希腊]赫西奥德《工作与时日》

人民之声——真理之声。——土耳其谚语

你要与人民亲近,就得倾听他们在说什么。——蒙古谚语

立国基础,就是万众一心。——孙中山

失众心,足以亡。——汉·刘向《说苑·敬慎》

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煊《读书录》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吉凶与民同患。——《易经·系辞上》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你可以长时间愚弄一部分人民,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愚弄全体人民,但是你不可能长时间愚弄全体人民。——[美]林肯,引自麦克卢尔《林肯的谈话和故事》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俄]别林斯基

若是在前进中脱离了人民,你将进入黑夜:人民的直觉是上帝的指点,永远指向真正的利益。——[美]爱默生《处世之道:力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鱼离不开水,官离不开民。——中国谚语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在家卖豆腐。——中国谚语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唐·齐己《君子行》

但愿苍生惧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三国志》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唐·陈子昂《感遇》

3.爱情

(1)引言

“爱情不是花阴下的甜言,不是桃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共同了解基础上的爱情才是牢固的,甜蜜的。

(2)事实论据

裴淑英拒嫁

在隋朝做高官的裴矩把女儿淑英嫁给李德武为妻。李德武官位不高,但夫妻感情甚笃,恩爱无比。后来李德武得罪了皇上,被革职发配到两广地区。

裴矩见女婿出事,为对皇帝表示忠心,向皇上要求,恩准女儿与李德武离婚,皇帝立即批准。李德武认为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怕连累妻子,也劝妻听从父命,离婚改嫁。淑英表示决不变心,要求丈夫好好保重身体,等待日后重聚。李德武一去十多年,淑英屡次拒绝改嫁。其父曾企图强迫她嫁给一个叫柳直的人,她剪掉头发,誓死相抗,最后也只好作罢。

李德武后遇大赦,听到妻子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消息,万分感动,急忙赶回家中同淑英团聚。

爱情的力量

英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蕾特,在少年时代就有诗才,13岁时就出版了四卷咏希腊马拉松战役的史诗。15岁骑马不慎摔断了椎骨,从此瘫痪在床。她在病榻上以顽强的意志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写成了很有影响的《孩子们的哭声》。

比她小六岁的青年诗人白朗宁,钦佩女诗人的人品和才华,他们彼此之间结成深厚的友谊。在相处四年之后,白朗宁深深地爱上这位瘫痪的女诗人,热烈而坚定地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迹。巴蕾特自知是残疾人,认为对方只是一种同情,便断然拒绝了对方的求爱。

白朗宁对巴蕾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两人通信更为频繁。双方都感到,谁也少不了谁。在爱情力量的鼓舞下,奇迹发生了,巴蕾特竟然逐渐好起来。不久居然能离开卧身二十多年的病榻,下楼走动了。当白朗宁第三次向她求婚时,她欣然接受。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