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2写父亲的作文先抑后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32:29 高中作文
初2写父亲的作文先抑后扬高中作文

篇一:记叙文写作指导 欲扬先抑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教学目标:

1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先说一个趣味故事: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来幡桃献娘亲。”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父亲》:“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开篇简短两句话,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是因为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是我改掉了坏习气,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开头法,可以说别具一格。

2)“扬”和“抑”,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课文举例——《蝉》《阿长与山海经》

【点评】课文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七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难看,元旦有许多古怪仪式,知道一些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退是为了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1

作品为了更好地颂扬人物和事件,有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某种贬抑,构成一种由贬到褒的写作

过程。这样写,不仅较一味地褒扬显得波澜曲折,而且更能显出扬者越扬的强烈效果。抑是手段,扬是目的。

在运用此种技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抑”“扬”有度

也就是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不饱满,也不得力。下面一段话就“抑”得不充分:

小磊天性顽皮, 时常惹祸,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但“抑”过分了,就很难“转”,更谈不上“扬”。下面一段话就“抑”得过分:

他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他经常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着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倒,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把凳子翻过来,很礼貌地说:“请坐。”

2、转变自然

开车急转弯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弯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刚才两人谩骂、拳脚相加,视同仇敌,一会儿就亲如手足。《丑石》中,作者对丑石的情感转变就处理得很自然。

名家作品欣赏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

初2写父亲的作文先抑后扬

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 2

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3.详略的处理

采用欲扬先抑这种写法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注意“抑”“扬”的作用,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这种构思法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阿》讲长毛的故事,替我买《山海经》详写

学生习作

丑 猫

我常常遗憾,家里怎么不知从哪儿跑来了这么一只丑猫!你看,它那又瘦又小的身体好像还没有一只大老鼠重,一身又黑又短又乱的毛也不知为什么被火烧焦了一大块,给它那本来就难看的面目又增添了一些丑陋的痕迹。它真是只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猫啦!它的样子甚至使人一看就感到害怕,所以许多小伙伴都不敢来我家和我玩儿,这使我感到孤单,也越来越讨厌这只丑猫了。

不只是我,就连姥姥也对它有一种反感,我一出去玩儿,就叫我把它抱走丢掉。可是这个“跟屁虫”一次又一次神出鬼没般地回来了。不论想什么办法都赶不走它,气得我有时狠狠地踢它两脚,却也对它无可奈何,最后只好任凭它留在家里。

稍稍能得到一点安慰的是,我们吃剩下的饭粒和菜渣等它都能帮助打扫干净,可是它要是吃多了,还会拉在屋里地上呢!

我家住的是平房,所以常常闹耗子。姥姥和妈妈放点儿东西总是提心吊胆的,三天两头地要查看查看,做了不少重复劳动。可自从丑猫来到我家后,老鼠似乎越来越少了,丑猫呢,却一天比一天高兴,好像打了胜仗似的。有时,丑猫还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声,每当这时候,妈妈就对我说:“它可能是抓到老鼠了,向咱们报功呢。”我却把头摇成拨浪鼓,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见一只大个老鼠窜到了我的桌子底下,我吓了一大跳,慌乱中,书、本、文具盒等碰掉了一地。这声音惊醒了正在一旁酣睡的丑猫,它看见这只又肥又大的老鼠,睡意顿时消失了。它瞪亮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老鼠,悄悄地匍匐前进,再慢慢地躬起脊背。突然,它的身躯像拉满了的弓箭被弹开了一样,猛地向老鼠纵跃过去,一下子就准确地、牢牢地把大老鼠扑在了爪下。它的爆发力,它的速度,把在一旁心惊肉跳的我都看呆了。片刻,它又把爪子松开了。这时我想:“唉,真是个蠢货!抓住了老鼠还把它放了。”可出乎我意料,那只大老鼠此时已吓得浑身发抖,无力逃跑了。丑猫把老鼠拨来拨去地玩儿了一会儿后,才把已经半死的老鼠大口大口地吞进肚里。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只丑猫还真是捉老鼠的功臣呢!

它实实在在是一只丑猫,也实实在在是一只勇敢的猫。有时我看着它,倒觉得它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呢!

听 报 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礼堂;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3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语言生动诙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我们的班主任

一提到麻辣,你一定会想到“麻辣火锅”,“麻辣鸡块”吧?但今天我要说的却是我们的“麻辣”班主任——张老师。说到这儿你一定会很奇怪吧。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介绍:

说起我们的“麻辣”班主任,他的大名可是“隔着门窗吹喇叭——名声在外”。在张老师还没有教我们之前,就听别的同学说,她可是出了名的小辣椒,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做起事来又风风火火。因此同学们就送她这个绰号!.

没想到五年级一开学,这位“辣妹子”老师竟“光临我们班,当起了班主任。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心里却打了个问号,只见她浓浓的眉毛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笑容。我想这么漂亮的老师怎么会被称作“辣妹子”呢?可是事实不由你不信,刚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制定的“敬,竞,静,净”的四字班风以及四大纪律”,“八项注意”,让我们这些平日懒洋洋的同学肃然起敬可真正尝到“辣味”的是第一节活动课上。.

“报告。”我在教室门外喊到。“请进来回位坐着。”我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把跳绳放到了抽地,听老师讲课。快要下课时,老师对我说:"珊珊,下节活动课,带上跳绳到操场等我。”我大吃一惊,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下课后,同学们就围着我嚷开了“唉,跳绳女王,今天你是在劫难逃啦!”“不,是九死一生。”“哪儿吖?谁不知道老师的性格,但愿佛祖保佑你。”??看着同学们为我担心的样子,我心想:有什么可怕的?老师难道吃我不成?但我仍心神不安地走向操场。之间老师站在我面前。她走过来对我说:“珊珊,其实我不反对你跳绳,但每次上课你都迟到,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来场比赛,如果你赢了,就给你充足的时间跳绳,如过你输了,那你不但不能上课迟到,而且还要把你的学习像你的跳绳技术一样提上去。”我心里想:嘿,这老师,还真是名不虚传,敢公然挑战我!我这个“跳绳女王”的名号可不是吹的,今天我就让你知道我“跳绳女王”的厉害!我看着老师瘦小的身躯,就知道她不行了,我连跳了525下,这是我身平来跳的最多的一次,我认为我第一名非我莫属,准备为我胜利而欢呼,谁知老师跳了525下,但最后还是跳多了一下?我呆呆的望着她,张老师对我说;“如果你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的话,以后我们还可以比赛。”我现在既想哭又想笑,我知道了“麻辣”老师的“辣”味,也体会到了她的甜。

在我们的“麻辣”老师一连串的“辣”招中,我们这个懒洋洋的集体,也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的团体,而我们更是爱上了她的“辣劲”!

古人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4

“先抑后扬”这种写法可以运用到写人、写事、写物、写景,来赞扬或赞美某个人、某个事、某个物。

买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借鉴】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能成为一篇好文章。②铺垫蓄势。本文主要的篇幅在议论那卖鸡的:父亲认为他年轻,买卖油滑,一定是个不择手段地赚昧心钱的人;母亲也认为去计较说不定反会挨揍,因为在她看来,做小商贩的形同流氓,惹不得的。这些叙述与描写都是作铺垫蓄势用,目的是为突出那卖鸡者的形象。这铺垫蓄势,还与下文起对比作用。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张峰说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张峰,你的发言不错嘛!很有创意嘛。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语文课代表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张佳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张佳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 5

篇二: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第三篇 (总第 6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丢了?”妈说。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爸一把拉住我:“干什么?”“去要钱!”爸说:“卖鸡的多大年纪?”我说:“二十多岁。”爸说:“算了!这种做个体生意的人见钱眼开,怎么肯承认。”他还说上星期在国营店买烟,明明给了营业员二元钱,但对方心不在焉地跟别的顾客闲聊,最后说只给了他一元,怎么解释也没用,还诬蔑爸爸要赖钱。妈也说:“你吵不过他们的,别为三元钱被人揍了。”唉,自认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坏事,可我心里怎么安定得下来呢?

过了半小时,我推托要到同学家去,便直奔鸡摊。那卖鸡的一见我,没等我开口,便说:“你这小鬼,真没头脑,多余的三元钱怎么不拿去。”我分明看见在他的钱箱旁压着我的找头。他一边给我钱,一边说:“给家里人骂了吧?”我点点头,真是哭笑不得。我谢了他一声,他说:“别谢了,我们都有不对。”他随手拣起一个鸡肫,说:“给你,这算你吃批评的补偿。”我怎么也不要,他硬是塞给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对爸妈说了。妈说:“这人不错。”爸爸先是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说:“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问题。”

【借鉴】

①欲扬先抑。有一段时问,摊贩给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们都是剋扣斤两、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妈妈也有这种思想,因此当“我”没拿三元钱找头后,便一致认为无必要再跟小贩去计较,而且爸爸还以亲身经历说明计较是毫无用处的,还可能会招惹是非。这把小贩的形象一贬再贬,然而事实证明,那卖鸡的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不仅还了钱,还象征性地赔偿了一只鸡肫,这就一扬再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运用得很好。所以说,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过巧妙的谋篇,也

篇三: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 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只听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我气呼呼地想。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

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糟糕,昨天那个

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他又来干什么?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

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

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 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敏敏,你去买只光鸡。”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