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想象作为650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3:46 体裁作文
想象作为650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以课文为例学写想象性作文

以课文为例学写想象性作文

作者:林芳友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1期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解决之道是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巧妙借鉴。把学生练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想象性作文作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课文;例子;仿写;续写;改写;扩写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学生最怕的也是写作文,常见到学生写作时,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云亦云,或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流水账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怕写作文,就放弃作文训练。解开这个症结的钥匙是以课文为例,加强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来提高作文能力。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那么作文便是阅读的发展与提高。阅读与作文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的直观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习“写”;并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作文训练不应该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从读中学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特点,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一、引用课文例子,训练仿写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沃土。仿照课文来作文,是学生从阅读到领悟,再到创造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仿叙事思路、仿构段方法、仿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

课文中有的段落,作者为了向读者提示该段的主要意思,往往用上一个高度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人叙事、

写景状物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段话。如,《詹天佑》中“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这句是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具体描写了开凿这两条隧道艰巨在哪儿,詹天佑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表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品质。

阅读教学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出了几个概括性的句子为中心句,如“老师非常关心我”“××同学学习非常认真”“?六一?这天学校真热闹”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围绕这个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因为教师讲解了例段,学生要写的又是自己经历过的,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写作难,写作的积极性高,写得生动具体。

很多课文在构段方式上很有特色,如承接式构段、总分式构段、并列式构段、因果式构段等,这就是文章的“文体”。课文中段落结构的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只要重视段落教学,就能找到具有规律性的段落作为例子,进行“学段落写段落”的仿写示范教学,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写的门道。如教学承接式构段的文章,就得让学生学会课文是怎样写一件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又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展的;而总起式构段文章的写法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分述句之间大都以并列或连贯方法,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成一段话。

二、根据课文内容,训练续写

续写是根据课文提供的情节,通过合理想象,把情节延续下去,写成一篇新文章的作文形式。续写作文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续写类作文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综合表述能力和作文创新精神,因而深受语文教师重视。

有人用“千枝万叶不离根本”来比喻续写的原则。就是说续写要符合原文的中心思想,就好比新枝新叶不离根本。要做到这一条,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真正理解课文的主题与角色。而理解原文是再造想象,创作续文是创造想象,要想在那些百读不厌的经典文

想象作为650作文

后面再创辉煌,再续“貂尾”,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只要我们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大胆突破思维定式,敢于用挑剔的眼光、用挑战的精神对待续写,就一定能续好“貂尾”。

不少课文的结尾会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延伸点,想象故事的情节,进行合理的续写练习,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对课文特点的掌握,加快读写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思维呈球状立体展开。当然,续写思维活动,除了想象外,还体现为推测。续写作文中的推测主要是从情节的开端去推测情节的发展、高潮、结局,从人物的性格,去推测人或物在特定的情境中做什么、怎么做。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穷人》一文,渔夫听桑娜说邻居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孤儿。渔夫经过一番思虑,催促妻子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这时,“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一课教材中安排了小练笔。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几个疑点多角度地展开想象:(1)结合文中24自然段中的“熬”字,续写一家9口人今后的日子怎样“熬”;(2)结

合文中的27自然段中渔夫听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的反映续写。(3)结合7自然段紧扣主题“穷人”,续写西蒙死去以后,渔夫是怎样安葬她的。(4)结合7自然段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长大以后,会对自己的身世作如何反映,渔夫一家会怎样接纳这两个孩子等进行续写。续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训练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的思维能力。学生续写越多,脑子越灵活,阅读和写作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教师应经常利用这种形式,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巧用课文题材,训练改写

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重要的写作能力。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发展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改写在内容上允许调整,允许取舍,形式上鼓励创新。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改写训练,如将《怀念母亲》的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将《手指》改成一篇说明文,将《一夜的工作》改成一首抒情诗;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改成一篇记叙文;将诗歌改成记叙文等。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改”字上。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稿。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之情。我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把这篇课文改成诗歌,来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改写例段:

……

每一处沙滩,

每一片耕地,

每一座山脉,

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

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

蓝天上的白云,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

都是圣洁的。

……

改写文章,一定要在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再确定怎样取舍和组织材料,人称和语言的运用,也要恰当处理。改写不是固守原文做简单的解说,也不是把原文抛在一边,信马由缰地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张开思维的翅膀,借助联想和想象对原文进行合理拓展,比如适当补充故事情节,在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等。改写时还要注意恰当运用人物语言、外貌、心理、行动等描写,尤其要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这样才会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感情更为丰富。

四、找准课文片段,训练扩写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扩写作文要在读懂原文、抓住重点、找到扩写点的基础上做必要的充实,在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不改变原作的体裁,不改变原作“六要素”的前提下添枝加叶,展开描写上下功夫,合理扩展充实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文内容进行补充。

一般供扩写的材料比较概括,要以原文中心思想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有关的情节或细节。扩写时,可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采用分解或提问的方法展开叙述或描写。写事情时要写出其前因后果和发展变化;写人物时要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声去进行细致描绘、展现景物的特征。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课文有这么一句话“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在这江中“久久凝望”的时候,它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它为什么对那块卵石“亲了又亲”,为什么要向着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通过扩写,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战象嘎羧二十六年前抗击日寇的英勇顽强和英雄气概,感悟到嘎羧对当年因抗击日寇而牺牲的亲人、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读懂了嘎羧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的缘由: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又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课文《灯光》一文,讲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又在憧憬什么呢?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扩写。

扩写训练是解决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空洞单调等问题的较好手段。在进行扩写训练时,各学段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第一学段的学生可进行扩词、扩句练习,目的是要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写形象;第二学段学生着手进行片段、场面、情景等扩写,目的是把段落写完整、写详细;第三学段学生则以扩写全文为主,着重扩写重点段落,使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具体丰富,重点突出。从整个习作过程看,扩写段落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课文对于作文的指导作用,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巧妙借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积极探索,把学生练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想象性作文当作一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总会找到写作训练的切入点,使学生既依托课文,又超越课文,写出一番新的境界来。

参考文献:

乔亚梦.小学生作文辅导一本全.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心小学)

篇二:作文与想象

作文与想象

想象和联想的区别

我们说,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思维过程。想象则不同,想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印象进行艺术加工,进而创造出新形象。那么,想象和联想有些什么区别呢?联想只是要求再现记忆中或现实中有关人物、事物或景物,而想象必须有新形象产生。下面,我们来看李智勇的《华山涛声》:?

凌晨3时,我们登上了华山的云海。这时,起风了。随着凉飕飕的山风漫过耳际,忽然传来一阵雄壮的声音。这声音,就像充满天地间的交响乐,那雄浑的旋律,有力的节拍,组成壮丽的乐曲,在华山的群峰幽谷间奏鸣。那乐曲,一会儿,又像万面金鼓齐鸣;一会儿,又像滚滚的海潮声,接连不断。

我眼前闪出了一个优美的镜头:海天苍茫,排排怒浪吐着白沫,咆哮着向黑色的礁石撞去,喷珠溅玉,卷起千堆雪。一排浪潮刚落,又一排浪潮接上,天地间雄壮的音响此起彼伏。听到这响声,我记起李白的诗:“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声音,又多么像黄河的奔腾声啊!李白当年登华山,也许是耳畔回荡着这样的音响,眼观着首阳山与华山之间滚滚而下的黄河水,文思喷涌,才一挥毫就写成了这样的名句吧!〃〃〃〃〃〃

清风习习,雄壮的音响阵阵,在华山的幽谷里更显得气势雄浑,我完全沉浸在这梦幻般的音乐世界中,思绪随着它在海阔天空翱翔。如此富有魅力的声音使我十分惊异,我觉它又像在为我们登山伴奏,鼓励我们继续登攀。

我们看,作者以华山涛声为起点,触发自己的思维,由松涛这一事物,联想到交响乐,由交响乐,联想到金鼓齐鸣,由金鼓齐鸣联想到滚滚海涛,由撞击礁石卷起的千堆雪,联想到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整个联想环环相扣,奇妙多变。但它又不同于有新形象产生的想象。我们说,这是联想。我们再来看林力的《春雨》?

一场温暖的春雨洒下来,亮晶的雨丝,绵绵的雨丝,好像姑娘拨动的琴弦,弹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又像春姑娘手中绣花的针线,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绿,也有点点耀眼的金黄;绣啊!绣啊!绣出了嫩生生、水灵灵的新葩新蕾!还有翩翩起舞的蜜蜂〃〃〃〃〃〃

作者抓住春雨的特点,经过自己脑海的加工,完全创造出一种新形象:姑娘拨动的琴弦,姑娘手中绣花的针线。这些形象鲜明、生动、逼真。姑娘用琴弦弹出了动人的歌曲,姑娘用绣花针绣出了清新、翠绿和有点耀眼的金黄,嫩生生、水灵灵的新葩新蕾处处显露生机,连

蜜蜂也翩翩飞来了。原来的春雨也只是一些单调的晶亮的绵绵的雨丝,通过想象,便变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我们有些同学,在下笔作文时,总是思维凝固,思路闭塞,那么,又怎样打开自己的思路,使自己文思泉涌呢?那就只有学会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会拓展你的思路,打开作文之门。当你一看到作文题目,再不会“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苦作为难文”,而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也会有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势。所以,我要说: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两种不同的想象

我们每一位同学,生来就具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既然想象力这么重要,我们有必要对想象力进行一番研究。我们说,世界上的想象力有两种:一种是文学家、艺术家的想象力,我们称之为:文学的想象力;一种是科学家、政治家、工程师的想象力,我们称之为:科学的想象力。我们说,文学的想象力是审美的、不实用的;而科学的想象力是科学的,实用的。?

那么,科学的想象力和文学的想象力又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一是科学的想象是可以证明的,而文学的想象则不能证明。如牛顿小时候有一个想象: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你说它是文学的想象还是科学的想象?在当时是说不清的。后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得到了科学的证明。这就变成了科学的想象。文学的想象则是无法得到事实证明的。我们看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要用科学去验证吗?银河系的星球都掉到地球上来,地球不灰飞烟灭才怪呢!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你去验证一下吗?它是无法验证的,它只是一种夸张手段。同学们,如果我提问一个问题: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有一个同学回答:黄河之水是从巴彦喀拉山麓流出来的。这个回答算不算对呢?当然算对啦!这种回答是科学的回答。如果还有一位同学回答: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这个回答算不算对呢?我说,也是对的。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文学的回答。文学是允许想象的。二是科学的想象表现的是理性,而文学的想象表现的是感情。我们一起去看一棵树,如果我们想象这棵树有多少枚叶子,每枚叶子都是一个加工厂,它能吞进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多少氧气;它的身高有多少,锯成木板,可以做几张桌子,这就是科学的想象,它的想象是理性的。如果我们说,这棵树像一个披散着头发的美女,那这种想象就是文学的想象了!

为什么说她是一个美女?是因为人的情感转移到这棵树上,使它变成了一个人。大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诗的开头就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着的人死了,死了的人却还活着,这不是违反科学吗?我们说,这是文学的想象。活着的人死了,死了的人却还活着,不是从科学上讲的,是从感情上讲的。那些为人民谋利而牺牲,这样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相反,那些与人民为敌,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坏蛋,即使活着,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死了。从科学上来讲,不成立的想象,从情感上来讲,就成立了!三是文学的想象是特殊的,而科学的想象则是普遍的。为什么说,科学的想象是普遍的,是因为科学研究,得出的是普遍性结论,是一种普遍性的规律,而文学的想象就不一样了,文学的想象渗透了情感,使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异。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的深浅,是一种科学,但这里的“千尺”,只是用来比喻李白和汪伦的情感。它是一种文学的想象,何况情感怎能用尺子来衡量呢?我们再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本来只有一个人独自喝酒,怎么突然间竟成了三个人?原来,这个人把天上的月亮,也当成了“朋友”,邀他下来一同饮酒,再加上这个人的影子,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这样就有三个人一同饮酒了。把月亮和影子都当成“朋友”,这就是文学的想象了!

有的同学会问:文学的想象和科学的想象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呢?我们说:当然有。大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论证。”我国神话小说《西游记》,里面有个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可以变成无数个小悟空,你说神不神呀?是真的很神!可克隆技术的出现,就把这种想象变成了现实。所以,我要说人们的幻想往往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先导。也可以这样说,文学的想象力,常常为我们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一旦得到严密的逻辑论证,就成了科学。?

想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我们说,想象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呢?想象在作品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增强作品的形象性。我们来看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山行》为何被人看重?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了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经霜的叶子,是红的,二月的花呢?也是红的,是相近、相似的,有了这个渠道的畅通,秋天的枫叶就变了,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二月的春花了。把枫叶想象成春花,无疑使作品的形象更鲜明。

我们再来看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形销骨立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写晚秋初冬之景,重点写落叶。写落叶,作者展开一系列想象,想象落叶在庭前、门前飞翔,像掠过书窗的鸟影;写落叶在夜间扑打着屋檐,使人想起雨景。写几乎落尽叶子的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昨天还似一片金色的云的银杏树,也是形销骨立,写树上的残叶,更是形象,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地点缀着。这些描写,十分准确、鲜明、生动,倘若不运用这一系列的想象,就会使作品枯燥、呆板、缺少生气。

二.增强作品的情感的丰富性。我们来看著名诗人王宜振的诗歌《斗笠》: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城市的每扇窗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一轮月亮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尖的一点亮呀,/让它亮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 同学们写作文,往往不知如何写,提起笔,苦思冥想写不出来。偶尔写下几句,也是平巴巴的几条筋,缺少鲜活的内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其根本原因是不会想象。这篇《斗笠》,诗人围绕斗笠,展开一系列想象。一顶斗笠就是一个故乡,戴上斗笠,就是戴上故乡,戴上故乡的游子就变成故乡的一朵蘑菇;斗笠既是故乡,就有母亲编进的鸟鸣,游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故乡的声音,即使在夜晚,鸟鸣也会滑进游子的梦境;一顶斗笠,就是故乡的一片热土,游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也能感受到春天的融融暖意;一顶斗笠,就是一朵故乡的花儿,游子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故乡的芬芳,这来自泥土的芬芳也会拍打城里的每扇窗棂;一顶斗笠,就是一轮圆圆的

月亮,游子戴上斗笠,就等于把月亮戴在头顶,这月亮的光芒正是来自娘心尖上的那点亮,让这亮在游子的头顶,成为一盏永远不熄的灯。这首诗的一系列想象,使这首诗的感情变得十分丰富。

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巴金的《星》: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到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眨动,就像赐与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这篇短文,把星星想象成一个人的眼睛。这不仅是屠格涅夫笔下的那位老音乐家,连文中的“我”也是这样。为什么把星星想象成一个人的眼睛?这无疑在纪念一个人。纪念谁?作者没有点明,只是让人去猜想。但这篇只有二、三百字的短文,却情感十分丰富,饱满。

三.深化对材料的认识,开拓作者的思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登上高高的山岭,举目四望,发现一个大峡谷,峡谷生长着一片好似地下的森林。面对这片深渊里耸立起的森林,她浮想联翩,展开了激情的想象。她把遥远年代的火山爆发,几千几万年以来的风化,山顶树林的种子吹进山谷,这种子在山谷里发芽、生长,在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顽强求生的情况,将这些想象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思路,赞美了树木绝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顽强精神。我们说,好的思路常常与超拔奇绝的想象有关。善于想象的同学,常常在写作中能发现好的思路。也可以这样说,想象往往是素材深化,思路形成的基础。

想象的三种类型

我们说,想象力又可分几种类型呢?想象力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象形想象。何为象形想象呢?象形想象就是抓住所有描写事物的独特之处,通过想象创造出和它相似的新形象。我们来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的童诗《月牙儿》:?

月牙儿像什么?/妈妈说:/像收割秋天的镰刀。//

爸爸不同意,/说是引人发馋的香蕉。//

月牙儿像什么?/我说:像夜妈妈,/微微翘起的嘴角。//

篇三:脚踏一方土的作文

脚踏一方土的作文

习作一: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

的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脚踏大地(1) 来源:网络资源 2010-01-27 18:34:51

你是否感叹过雄鹰搏击长空自由遨翔?

你是否赞美过彩虹悬挂天际绚丽多彩?

你是否羡慕过鱼儿寄身海洋自由穿梭?

要我说,勿须感概也不要自怨自艾,即使我们不能展翅飞翔又如何?即使我们不能畅游水底又如何?我们可以回归大地,脚踏大地,驰骋大地!

或许你会抱怨:凭一双脚,能怎样?不要灰心。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凭着一双永不止步的脚,写成《徐霞客游记》,李时珍翻山越岭,凭着一双勇于攀登的脚,铸成《本草纲目》,你能说脚踏大地不能有一番作为吗?

或许你会问:脚踏大地又有什么用?勿庸置疑。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大地广阔浩瀚,充满奇观。汲取养份,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相伴,翩翩联想,理性思考,常常与大地有关。大地如一座宝库,峻秀挺拔的山岭屹立在大地上,蜿蜒曲折的溪流镶嵌在大地间,茂盛苍翠的树林遍布在大地上,奇特多样的物种生长在大地上,就连大地上庄稼地里被翻出的泥土也散发着阵阵幽香,如此富庶的大地,你还能说脚踏在上面毫无意义吗?

或许你会怀疑:我们本来生活在大地上,为何还要强调脚踏大地呢?难道我们现在不是吗?不要着急。我们的确立于大地上,我们行走在上面完成人生漫漫的征程。可是又有多少人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在生活的路途上呢?我们需要踏实,需要恒心,需要毅力,钱学森五年归园路,十年两弹成,试问如果他没有踏实严谨的精神,他又如何能够抒写华美的篇章,为后代铺下坚实的路基呢?闵恩泽,中国化学领域的催化剂,请问倘若他缺乏认真坚持的恒心,他又如何能在患病切除肺片之后仍坚守在化学领域的阵地上了?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假使他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孜孜不倦地繁忙在实验基地上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又如何能取得南优二号的培育成功呢?

脚踏大地,与这一方土亲密相连,你会感到充实,踏实,扎实。雄鹰没有地方可避,鱼儿没有港湾可靠,只有你,可以脚踏大地,昂首前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脚踏大地(2)

来源:网络资源 2010-01-27 18:37:04

生命是一场极有规律的阴错阳差,脚踏大地的每一方土,将点滴细节融入一生的追问,演绎生命的精彩。——题记

脚踏大地,传屈于之风。

惜九歌之不存兮,叹灵均之堪悲。

品幽兰之绝世兮,感竹韵之不追。

观汩罗之长流兮,吟屈子之余晖。

惟离骚之古风兮,虽三湘亦未摧。

还记得身着长衫、披发行吟的三闾大夫吗?绝世的才情、旷古的忠心终逃不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结局,屈子不甘,仰天长问:“吾以忠心,何至如斯境地?”忧愁幽思。《离骚》问世,将屈于的洁白与清忠传颂于万古悲风,屈于复问:“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吾何适而往?”一番思量,几度犹豫,终究怀抱巨石,投身罗,满腔赤诚化作至今传唱的精神。

坚守脚下一方土,屈原演绎了他生命的精彩。

脚踏大地,留易安之愁。

征鸿空许日暮,梧桐独倚影柱,天涯肠断处,留你眉尖微蹙,迷雾,迷雾,提起笔儿倾诉。

还记得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最难将息的婉约宗主吗?也曾独倚柴门、任凭暗香盈满袖;也曾共明诚赏金石古画、尝绿蚁金樽,可惜流离漂泊之中,鸳鸯折翅,留下她一生的孤独,于是她提起笔儿,决定写下满心的离愁:“何处是征鸿?我何去何从?”征鸿声声,唤出另一番天地;灯影相吊,吟出另一种人生。

痛失爱人,坚守脚下一方土,李清照也演绎出她生命的精彩。

脚踏大地,觅黛玉之魂。

绿竹斑斑渐黄昏,相思无寄几度闻。

寒塘至今渡鸿影,冷月何时葬花魂?

还记得那个手把锄、口角噙香的葬花人吗?娇柔似弱柳扶风,行动如皎花照水,可惜身世凄苦、命途多舛,“烟柳繁华地,温柔严相逼”的地方,她绝代的佳容绝世的灵气也只可问:“天尽头,何处有香玉?”于是她冷月一泻之时,撒手而去,去寻觅她的香玉,将她绝然如水的清灵流传于后世佳话之中。

不甘于命运的束缚,坚守脚下的寻玉之路,林妹妹何尝不是演绎生命的精彩?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经,空间是纬,交织出无数的生命轨道,选好一种轨迹,坚持脚下的一方寸土,然后演绎一段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脚踏大地(3)

来源:网络资源 2010-01-27 18:43:54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光流逝,万物都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化着,消逝着,不变的唯有脚下的一方土地。坚实的土地,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重量,给我们铺好了一条又一条通向生命各个阶段的路。

幼年时,脚踏大地,我们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大地,给了我们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时的我们还很年幼,不懂得成长的烦恼与人生的困惑。牵着父母的手,踩着故乡松软的泥土,我们发出银铃般悦耳的笑。学会走路,学会坚强,是脚下的一方土地,是故乡散发着泥土清新味道的土地,哺育我们,行走在大地上,头顶蔚蓝的天,呀呀学语。

少年时,脚踏大地,我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艰难的选择,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淡淡的伤感总是爬上我们的心头,曾经的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曾经是几度樱桃又红,芭蕉又绿,都弥漫在湿显的空气中,随风飘逝。依旧行走在土地上,心中多了一份坦然,陪伴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的土地,早已教会我们坚强,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毫无畏惧,因为我们知道,蓝天在头顶上,大地在脚下,生命就是这样平淡而华美,还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还有什么艰难让我们望而止步。

中年时,脚踏大地,我们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家庭,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份无忧。穿行在都市的钢筋丛林中,我们或许身心疲惫,面对肩膀上沉沉的担子,我们或者摇头叹息,或许悲观哭泣。有人选择了用自杀了结生命,但有人却选择了昂首阔步,勇敢前行。我们要勇于担起那一份责任,因为大地还是在我们的脚下,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这么一块大地陪着我们。

感激脚下的土地,是你教会我们坚强,是你教会我们成熟,是你陪伴我们走过春秋和冬夏。

脚踏大地,头顶蓝天,我们穿行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断成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脚踏大地(

4)

来源:网络资源 2010-01-27 18:45:27

冉冉西天云,滚滚东逝水。

冥冥黑暗我奋然前行,寂寂深夜我毫不退缩,因为我,脚踏大地!

华厦大地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而今天看来依然富饶多姿。我不禁要问,脚下的土地啊,你究竟有多少精华,才有今天的万紫千红,你究竟有多少精华,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江水东逝一去不返,不变的唯有脚下这方土地。我顺着水流,踏着柔软的土地,向远方走去??

我来到了楚国,屈原站在江边,风鼓起他的长袍,忧伤惆怅,再望一眼这楚国山河吧,踏着这片土地,又怎么忍心看它被他国所侵?随着落水的响声,我听见了土地的哀叹,土地啊,你是诗人的灵魂!

我叹惜着向前走,那是谁,笑饮匈奴血?我看到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本是一代英雄,本可直驱敌营,却被十二道金牌召了回来,他苦笑,他叹息,那是流在心里的英雄泪,“大宋啊大宋,你的土地一天比一天少,而我,却无力守护这片热土,精忠报国只为坚守这片热土,只为这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英雄倒下的时候,我听见了土地的哀叹,土地啊,你是将军的眼泪!

再往前,我来到了那个烽火狼烟的峥嵘岁月,看着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苦,我不禁

要问,土地啊,你竟如此吝啬,你满地的荆棘沼泽倒下了多少热血男儿啊!土地不语,依旧沉默,我看到了吸满鲜血的土地上长满了红色的花朵,这片华夏儿女赖以生存的土地,你还要经历多少沧桑才能安享和平盛世?战士冲烽陷阵的声音震耳欲聋,我听见了土地的呼喊,土地啊,你是战士的热血!

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多少动人心弦的神话,多少个不眠之夜这片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萦绕了多少人的梦?游子归不归?是土地轻声叹息,是游子无声的眼泪。

我踏着脚下的土地,感到无比幸庆,土地,它真真实实地在脚下,脚踏大地,才感到这份厚实与沉重,那是诗人的灵魂,那是将军的眼泪,那是战士的热血,那是游子的梦境??种子飞过的时候,我听见了土地,是希望在发芽,在成长。愿脚下这片土地从此安享和平盛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脚踏大地(4)

来源:网络资源 2010-01-27 18:45:27

冉冉西天云,滚滚东逝水。

冥冥黑暗我奋然前行,寂寂深夜我毫不退缩,因为我,脚踏大地!

华厦大地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而今天看来依然富饶多姿。我不禁要问,脚下的土地啊,你究竟有多少精华,才有今天的万紫千红,你究竟有多少精华,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江水东逝一去不返,不变的唯有脚下这方土地。我顺着水流,踏着柔软的土地,向远方走去??

我来到了楚国,屈原站在江边,风鼓起他的长袍,忧伤惆怅,再望一眼这楚国山河吧,踏着这片土地,又怎么忍心看它被他国所侵?随着落水的响声,我听见了土地的哀叹,土地啊,你是诗人的灵魂!

我叹惜着向前走,那是谁,笑饮匈奴血?我看到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本是一代英雄,本可直驱敌营,却被十二道金牌召了回来,他苦笑,他叹息,那是流在心里的英雄泪,“大宋啊大宋,你的土地一天比一天少,而我,却无力守护这片热土,精忠报国只为坚守这片热土,只为这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英雄倒下的时候,我听见了土地的哀叹,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