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黑泽明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4:34:04 体裁作文
黑泽明作文素材体裁作文

篇一:李安作文素材

李安作文素材:梦想、执着、会通、耐心、决心、事业、感谢??

奥斯卡获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第85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已揭晓,李安导演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最佳导演大奖,这是李安的第2座最佳导演小金人。此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荣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在内的3项奥斯卡金像奖。

李安再夺奥斯卡最佳导演,膜拜吧,李安没让人失望!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也是他第二次获此殊荣,2006年他曾以《断背山》摘下最佳导演奖。此前,业内一致看好斯皮尔伯格拿下最佳导演奖,李安成功反击算是爆了“冷门”。李安说,以后拍电影不必照着好莱坞的方式去拍,电影有很多门路。“我进入这行20多年了,我真的看到这个世界在变化,我觉得我们亚洲会很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断背山。”这是李安提到自己经典之作《断背山》时所提到的一句话,也是在网友间流传最多的。这次《少年派》的出现,有网友戏言李安会不会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孟加拉虎”。对于一部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意蕴的电影,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而早在2001年,李安还曾凭《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算上此次的奖杯,李安已有三尊“小金人”在手。 此前,李安并不愿对结局给出自己的解读,但在颁奖礼前他却笑言,自己其实两个结局都不信。“我看书的直观感觉是,两个故事我都不太相信,不少人也有这种倾向,甚至还有第三、五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到少年派一上岛,我就不相信了。我和作者也讨论过,他说他的本意也是这样。而第二个故事讲到一半我就不信了,他好像是为了把两个询问他的人都打发掉,所以故意讲了一个让你难受的故事。”

为人低调含蓄的李安其实并没有对奥斯卡抱很大希望,但在颁奖前,李安还是在美国展开了一系列造势活动,并表达了“冲奥”的决心。李安表示,获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影片3000名工作人员,“我希望可以得奖,因我是这艘船上3000名工作人员的船长。为了这独特、没明星光环的电影对这世界的意义、为了所有花费4年时间共同建筑这个伟大幻影的人,我想要得奖。”事实证明,李安的辛苦拉票是值得的,他的梦想终于成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是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只留下Pi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只鬣狗、一只大猩猩,一匹斑马逃到救生艇上,随后上演了一出海上逃命求生的故事。人们爱李安,因为他再好不过地诠释了八个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的作品中有温润如玉的和气,就如《少年派》的第一个故事;也有醍醐灌顶的残忍,就如《少年派》的第二个故事。但在李安的身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完好地合一了,矛盾让他这个人、这些作品更迷人。

《断背山》:成就亚洲最佳导演第一人

早在7年前的第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以《断背山》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荣获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人。《断背山》获得8项提名,最终抱回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只是遗憾无缘最佳影片。

《断背山》改编自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安妮普露的短篇小说,描述1960年代两名同性恋牛仔迫于社会压力无法公开恋情而分别结婚生子的境遇。该片一经上映好评如潮,横扫各大颁奖礼。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并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影评人票选奖与独立精神奖等团体及影展授予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致谢词时,李安感谢了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家人的支持,并表示将《断背山》这部片子送给过世不久的父亲。最后,李安还以一句中文表达了对华人影迷的感谢:“感谢我的母亲和家人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所有的影迷。谢谢大家!”

李安得奖后,美联社第一时间发表述评,称李安比黑泽明更成功。文中称:李安在奥斯卡上的成绩,没有哪位着名的亚洲导演可以匹敌,包括电影事业持续了50年的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黑泽明1975年凭借《德苏·乌扎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5年凭借《乱》入围最佳导演提名,但最终落败。李安获得最佳导演奖,不仅前无古人,更是让后来者望尘莫及。

《卧虎藏龙》:缔造人生第一尊小金人

李安在好莱坞第一次让人刮目相看还是在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其执导的《卧虎藏龙》获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艺术指导四奖项,这也是亚洲电影和华语片首次获得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颁奖典礼上,李安手握奥斯卡小金人,神态宁静地掏出一张小纸片。他念了一个长长的名单,感谢参与影片拍摄的所有人。

《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称,《卧虎藏龙》是新世纪武侠经典:“在这部叙说复仇、荣誉及武功的影片中,李安将两个并行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各有情趣、余味无尽,影片颂扬了诗歌一般的武侠精神,使人在欣赏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体味到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色彩。”

在此之前,李安所执导的《喜宴》和《饮食男女》于1993年、1994年先后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95年,李安执导的首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让好莱坞眼前一亮,成功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也让女主角兼编剧埃玛·汤普森荣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终,李安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曾让不少影评与影迷为他叫屈。

李安聊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要有耐心

李安很多时候会被外界称为“华裔导演”,谈到这个问题,他坚定地说:“我一直就是个中国导演,我从未考虑过要入美国籍。所以我绝对称不上是‘华裔导演’。”

对于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李安认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电影规律性和语法来说,我们是在人家后面跟着追跟着学。中国最大的市场是中国本地,但是过去并没有商业电影,突然之间和电影工业去做,一下是做不通的,所以大家要有耐心从文化的根里面和电影语法里面一点一滴地和观众结合。电影反映社会,这个重担不能全部落到几个导演身上,或者几个电影工业家身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人有责。它是反映社会的,我们的社会还需要pop culture(通俗文化),需要大家公认的电影语法,慢慢成为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才能走上更高的位置。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大家要有耐心,我们都会一直在努力。” 李安说,以后拍电影不必照着好莱坞的方式去拍,电影有很多门路。“我进入这行20多年了,我真的看到这个世界在变化,我觉得我们亚洲会很强。”

东方西方——“瓶颈让我与众不同”

(昨日颁奖结束后,李安在后台接受华语媒体采访,作为一位华人导演在好莱坞(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捧得奥斯卡,他的这番话或许可以解开华语导演的一些怨念和疑惑)。

“有时不足对于发展也是有利的,比如我来自台湾,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一度让我在好莱坞遇到瓶颈,但这也让我很特别,当我试图用英语方式思考问题,再听取美国电影人的建议,这让我拍摄的东西很特别,是别人做不到的。就好像我左脑是中国思考模式,右脑是美国思考模式,当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我的想法就一定与众不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优势。” 在李安的作品中,东方的哲思、西方的语言是一贯的特色,但更应引人注意的,其实是比表面融合更深刻、跨越东西方界限的通透。这一次,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后再度表示,他拍摄的东西很特别,是别人做不到的。他左脑是中国思考模

式,右脑是美国思考模式,当两种思维方式并存,他的想法就一定与众不同。

“要记得心里的梦想”

当李安再次捧得奥斯卡小金人时,这个总是笑意盈盈的华人再次成为媒体、网民关注的焦点。他的成功带给中国电影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大多数网民而言,这也证明了在很多人眼中脆弱的“梦想”有着多么强大的力量。

“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在奥斯卡的舞台上,李安特别感谢了妻子林惠嘉,他们将迎来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在李安的一生中,这个“大女人”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李安在好莱坞遇挫,蛰伏6年做家庭妇男,在他打算学电脑转行时,是妻子用“梦想”唤醒了他的坚持。

曾经父亲强烈反对他学电影、依靠妻子的微博薪水在家当了六七年的“家庭煮夫”、一度打算放弃而改学计算机专业??李安的“心酸过往”随着他的成功变成了“励志史”。

而这部“励志史”中最让网民津津乐道的是李安的妻子林惠嘉的一句话:“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正是这句话,鼓励和支持着李安继续行走在坚守梦想的道路上。于是,“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这个曾经险些为生活放弃梦想的男人最终还是留在了电影世界,并成为最出色的导演之一。

李安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再次捧得小金人,而是他让我们重新相信了“梦想的力量”。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忘记了梦想的今天,李安证明了“梦想可以一再照进现实”。

从莫言到李安――两岸共圆“中华梦”

李安凭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而不久前,大陆作家莫言也一举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给中华文化再添异彩,同时也再次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中不朽的地位。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评表示,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李安莫言已明确指出,两岸正在共圆“中华梦”。

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

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两个几乎同龄的人,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东部小镇,一个出生在山东农村;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个祖辈为农民;一个留洋美国,一个土生土长。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由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两岸分别出发,殊途同归?

从成长经历来看,李安走的是精英路线,莫言则是草根路线。路线不同,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他们两人都遭遇过巨大的坎坷,莫言遭遇的是经济上的贫困和身份上的歧视,李安虽未被逼至生存的困境,却也曾经丢失“丈夫的气节”,赋闲在家被太太养了6年。

成功的路上哪能不经历风雨。可是,李安和莫言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这在当下的文化圈是少见的。龙应台说,李安的眼睛像一只小鹿,纯真、温柔而聪明。陈文茜说,李安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能看见每一个人的灵魂。

莫言也是个温和的人。话语不多,穿着朴素,为人低调。在获奖前夕对媒体封口,因为不想受到攻击。面对围堵的媒体记者,他一边着急地说,请记者做好准备工作再来,一边给记者们煮饺子吃。莫言是不同的典型,他属于道地的中国文化根底,没有留洋,写的也是实实在在中国地方的人物和生活。诺贝尔文学不同于奥斯卡,莫言不必先界闯出名号,只要文学元素够扎实,就有可能获。莫言时代的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和经济大步起飞的时刻,也正是社会惊惧于中国崛起的时刻。

温和的人,却喜欢冒险,这是李安和莫言在创作上的共性。从《推手》、《饮食男女》到《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总是跳来跳去的,他说自己喜欢不固定的状态,喜欢灰色地带。而莫言因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杀伤力的语言,也被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敢于冒险的作家。

在文学和电影中,冒险本身就具有故事性。李安和莫言都是擅于讲故事的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们都完成了走向世界的跨越。只不过李安跨越的是东西方文化,莫言跨越的是语言翻译这一关。

李安最终接过了代表着美国价值体系下大众文化的褒奖,莫言受到代表着欧洲价值体系下精英文化的认可。李安的少年,莫言的蛙,更多意义上是西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他们像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种缩影:被夹在东西方这两个文化巨人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对抗,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命运。

看李安的电影越多,越失去描述他的能力。东方的、西方的、商业的、文艺的、精明的、单纯的??好像什么都有一点。莫言就不一样,他的复杂性体现在个体作品,整体风格是稳定的东方式,甚至是东方中最泥土的那一部分。

有人喜欢把他们的成功说成是中华文化对西方的征服,但更多冷静的人,期望来自欧美文化中的这种富有迷惑性挑战,能够再度激活起中华文化。

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中华文化对于世界而言,一直都蒙着神秘的色彩。因为李小龙的影响,中国的“功夫”曾经在社会风靡一时,但那只是表面、形式化的中华文化;因为嘻皮风的兴起,和禅学也一度受到人士的,不过传扬的也不是中华文化真正的。

两岸文化软实力正在大爆发,的“孔子书院”和的“书院”正以不同的内涵向世界进军,虽然只是中文、书法、国画、戏剧、武术的形式,但是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还有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如云门舞集、无垢舞剧团、优人神鼓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风靡两岸的剧《甄嬛传》也正准备进军美国市场,虽然有人认为输出的是封建、斗争等负面价值,毕竟那是历史宫廷剧,无损其戏剧价值。

美国是世界流行文化的龙头老大,李安在《卧虎藏龙》拿到4项后说,《卧虎藏龙》反刍回来,打破东西文化的藩篱,撞破好莱坞这座无形的墙。“任督两脉通了,可是七经八脉还没通,中间还有许多枝节有待努力。”《少年PI》的再度获,了李安融合东西文化的,从印度的文学、的3D、中国的哲思乃至普世的教揉合在一部剧中。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扩散之中,奇经八脉终有打通的一天。

李安:有梦想的人,才能举起奥斯卡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我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那时候,我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么办?继续等待,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电影梦?幸好。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我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

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我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母让妻子给我一笔钱,让我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我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都离我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我去了小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计算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我有一技之长了。那几天我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反常,细心的她发现了我包里的课程表。那晚,她一宿没和我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她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我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我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后来,我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我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到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妻子重提旧事,她才告诉我:“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如今,我终于拿到了小金人。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妻子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在电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因为,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李安的奥斯卡之路:

1992年,李安的第一部作品《推手》,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提名。

1993年,“父亲三部曲”的其中之一《喜宴》,让李安第一次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是李安导演第一次在奥斯卡的舞台上亮相。

1994年,“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李安第二次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获得认可。

1995年,《理智与情感》一片,是李安第一次拍摄的英文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包括最佳电影、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7项大奖提名,不过李安并没有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不过,在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柏林影展金熊奖之后,李安对于电影的驾驭得到了美国挑剔制片人的认可,进入了好莱坞A级导演的行列。

2000年,《卧虎藏龙》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已经是李安的作品第三次入围这个奖项了。最终《卧虎藏龙》赢得最佳外语片,让李安捧回了他的第一个小金人。

2006年,经过长达10多年的不懈追求,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终于凭借影片《断背山》,在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配乐两个大奖的同时,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

2013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在内的4项奥斯卡金像奖,让我们在这里向李安导演致敬!

篇二:2013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素材

高校招生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写笑话成考题

2013-3-17,天降春雨,6300名湖北考生齐聚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参加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其中“北约”3000人,“华约”2300人, “卓越”1000人。

所谓“北约”,就是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全国13所综合性大学组织的考试联盟。“华约”是指以清华大学为主的7所高校组成的考试联盟。“卓越联盟”又称“理约”,是指由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理工科特色鲜明的国家“985工程”大学。

“写一则内容包含‘北京、清华、高考、状元’的150字笑话”;“‘北京雾锁车迷路’的下联是什么?“新闻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有几层意思?”“将刘三姐经典民歌《藤与树》扩写为500字的故事。”相对于理科的高难度,文科的语文试卷则“亲善”许多。学生们普遍认为,语文题目出得比较新颖有趣,做起来顺手。一名考生笑言,考试氛围那么紧张,自己写出来的笑话更像是“冷笑话”。

适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立意与“教育”“高考”“新颖”“特色”等相关的作文中。

导演黑泽清进军中国市场 将拍微电影

黑泽清是一个擅长将狂放气息灌注于平凡生活中的奇才,其作品屡获国际赞誉。同时,又因起与日本已故大师黑泽明姓氏相同,在日本被称为“黑泽第二”。

黑泽清擅长心理分析恐怖和悬疑类型,执导的超自然犯罪惊悚片《X圣治》为其赢得广泛声誉,影片先后在多伦多、鹿特丹、旧金山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主演役所广司凭此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同时,《X圣治》也入选100部最佳日本电影。

2008年,黑泽清推出了转型之作《东京奏鸣曲》,该片摒弃恐怖元素,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温情家庭剧。影片不但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奖和芝加哥国际影展评审团大奖,更荣获众多影展邀约与数十座奖项加持,将黑泽清事业再次推向巅峰。

适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立意与“艺术”“艺术无国界”“成功”“平凡中的伟大”等相关的作文中。

篇三:素材和演讲稿(白岩松篇)

白岩松训儿子:考第一就断绝父子关系

2013年7月4日,北京中考[微博]成绩公布,很快,白岩松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

白岩松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以白岩松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以及后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呢?近日,白岩松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谈起自己的成长和教子经历。

从倒数第二到高考[微博]第八的逆袭

白岩松小时候对成绩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时,他只比当时的重点高中录取线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几天,他的精力还放在黑泽明的《姿三四郎》和卫冕冠军阿根廷0比1负于比利时的世界杯揭幕战上。那是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岩松躲在同学家的黑白电视机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却被母亲逮个正着。

这种“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

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模拟考试中,如果不算上外[微博]语,他的成绩总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这里,白岩松特意强调说:“我不觉得这可以让其他孩子借鉴,因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这个逆转,理科可能很难。”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而不是没头绪地复习。

对文科生来说,不需要做过多的练习,所谓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白岩松的方法是,把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等所有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课本就出去玩。

计划一条一条地落实,高考前,白岩松从头到尾看了4遍,“我不认为这是我有毅力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当你量化之后,目标感强了,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轻松得多。”后来,他以全班第

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微博](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级拿了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第一”,“一个总分第一和三个单科第一”。高考复习时,班里同学常常在课间“彼此发难”,考的内容却是“课文以外的东西”,比如说“正文下面的各种注释”,白岩松说,“在这样一种充满乐趣和友谊的环境中,你作为一个个体,也会学得非常有劲儿。”

回过头看高考,白岩松曾经对母校的师弟师妹这么说:“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你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时,我们的才能要透过我们的学习成绩去展现出来,尤其在高中阶段。”爱读闲书的狂热分子

与“不爱看课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从识字开始,白岩松就是一个爱读杂书的“狂热分子”。

1980年代,文学热席卷中国。《人民文学》、《收获》这些纯文学期刊,都达到了百万份的发行量,白岩松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

在那样一个“书店里有书也没钱买书,更没有电脑和网络去看书”的年代,白岩松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图书馆,为了能读到书,他便拿着母亲的借书证,频繁穿梭其中。这个在当时“只比柜台高出半头”的男孩已经开始嗜书如命了,“一个借书证已经满足不了我读闲书的频率了!”

当时,母亲每把新的《十月》、《当代》拿回家里,白岩松就抢着去看。他还依稀记得,当时尤爱科幻小说,比如《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以及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有中篇和长篇小说,比如《高山下的花环》,等等。

当然,爱读书和他的家庭氛围也分不开。白岩松的父亲、母亲、姑姑、舅舅以及舅妈都是教师,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他读什么书,从来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长[微博]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课外书,或是闲书,但在白岩松看来,“书无闲”,如果非要定义课外书是闲书的话,也还是一定要读,因为,“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

一上来就读正书,孩子读不进去,没有乐趣,慢慢地,他就视读书为畏途,不进去了,这就“瞎了”。而从“闲”进,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读书和聆听的习惯。

白岩松的儿子也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白岩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此外,孩子像白岩松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但白岩松对此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也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如今,孩子的兴趣、爱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白岩松喜欢看球,孩子也爱看球,白岩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则叫巴蒂。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岩松对孩子兴趣的支持近乎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如今,孩子已经晋升为一支民间球队的队长,白岩松对此有说不出的“开心”。

同样地,白岩松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白岩松举了个例子,孩子最喜欢的是曼城队,有一场事关曼城队夺冠的比赛,同样是在夜里看。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曼城队还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钟,奇迹出现了,曼城补时3分钟连入两球逆转,夺冠!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