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48:52 字数作文
篇一: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汲取养分,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相伴;翩翩联想,理性思考,常常与大地相关。脚踏一方土,就会感到踏实、充实、扎实;脚踏一方土,常会涌现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心灵的体悟、深沉的思索??
请以“脚踏大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文题“脚踏大地”是由两个词构成的一个动宾关系短语,从内容上看,“脚踏”意思即为“生活、生存”,“大地”说的是“环境、土壤”,那么“脚踏大地”就是写我们赖以生活、生存的土壤或环境。具体地说,可以是自己的故土、乡情;抽象地说,又可以是我们祖国、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脚踏大地,能做什么?行走,思考,感悟,行事。我们可以仔细地阅读考卷上作文题的提示,根据提示来发散思维:
①、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你要很实在地去想一想,大地怎样丰饶,有怎样的内涵?) ②、汲取养份,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在精神层面,大地给了我们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③、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为伴。(启示我们,人可以有怎样的生存生活方式?怎样诗意地栖居?)
④、翩翩联想,理性思考,与大地相关。踏实、充实、扎实。(可以联想到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踏实扎实充实的精神?)
⑤、脚踏一方土,常会有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想想,有怎样脚踏土地引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人是如何在土地上奋斗成功的?)
把以上几点提示逐条想一想,想仔细一些,你会发现每一条就可以写一篇文章,围绕其中一条来写,就能写得中心明确而集中。
要注意的是,如果把以上每条都写到,文章内容就太杂,中心就不能明确而集中了,这也是写文章的大忌。 从文体上看,写成记叙文,要注重续写脚下的这方土给予你的滋养或者这方土地上发生的美丽故事、感人的经历;写成议论文,则要对土地-----无论是故土、祖国土-----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和深沉的思索,比如改变故土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等等。
【例文点评】
脚踏大地
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面对我至亲至爱的亲人,我常常感到愧疚和不安。愧疚的是,我离开土地很久了,已经找不到最初我对那块土地的知觉。那些曾在我心里滚滚流动的热土和亲人们挚爱的眼神,一直使我心生敬畏。(开篇巧妙地将“脚踏大地”定位于故土,从而自然地引出对改变故乡面貌的强烈的责任感。) 当我再回到故乡的时候,禁不住想起了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没有艾青那般深沉的崇敬土地,但觉得这块土地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象一棵棵高大的乔木,一直纵穿我的心脏。可能是离开故土太久的原因,远没有和她原来的亲近了,回到土地的怀抱时,竟感到突然的陌生起来。(引用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深厚情谊。)
土地是乡人的命根子,也是我的命根子,直到经年之后我才感到,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其实,我们真的是土地的儿子,土地是我们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她属于我身体的一个部分,甚至是生命。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浪迹海角天涯,土地是我们情感的牵系,总在身后拽着我们,使我频频回头张望和不舍的离弃。(比喻生动形象地说出了我与故土的关系。)
对土地的感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见证了那些不曾流逝的岁月,那些岁月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是他们,一直在引领我们从家乡走出家乡,然后又回到家乡。曾经那么贫瘠的土地,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晶莹莹的光芒。而现在呢?当我从久违的心绪中走向她的时候,土地的颜色和乡人的脸色是多么的相象,那么坦荡而无私的将我拥抱着,让我一次次体味着从土地里迸发的温暖和爱。
土地的份量有多重,我无法说出来,但是我感觉象千钧凝在我身上,使我不能轻易挣脱。我的身上永远背负着一座山:希望、纯朴和骄傲。这些东西一直在我的脊背里昂然地挺立着,那么厚重,甚至有时把我压
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我的亲人们并不富裕,他们仍是春种秋收,靠天吃饭。只不过,他们从土地里得到了回报和感恩。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乡人和土地一起承受风雨,经历一切世故。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围绕着这个村庄,一直用脚步和心灵丈量这个村庄,祈求上苍的保佑和祥宁,一直在拼尽力气缩短穷到富的距离。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换了脑筋,不种粮食而改种药材,也有个别在外边混得有出息的人回来义务支援乡亲,还建起了希望小学,办起了工厂,建起了大棚??乡村生活又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故乡又沸腾了,象街上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来去去的人们平添了新村的许多生趣,那些老人和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期待。(贫瘠的故土永远是游子的心痛,故土滋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让她旧貌换新颜。)
在今天,我回到故乡,见证了当下新农村的新生活。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毕竟回来了,盖起了新房,干起了事业,让老人和孩子有了依靠,不再漂若浮萍,苦苦等待。尽管不能大富大贵,但土地和家就在自己的手里,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踏实过。这一过程我们等了很久,终于,我们等来了!(巧妙地升华主题,写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是大地的儿子,一样要回归土地,我看着他们今天对命运的选择,我又何尝不为之动容呢!他们也和我一样吧,也许是别离了太久,才觉得土地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我们是大地的孩子,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不仅承载了我们的命运,也承载了我们的亲情和根(呼应开头“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表达了对故土养育之恩的反哺之情。)
篇二: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范文
初三年第一单元“一事一议”教学范文
范文(一) 包 容
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后,一位士兵在电话中告诉父母,有个无家可归的战友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儿子希望他能与家人同住,却被父母拒绝。不久,父母被告知,他们的儿子跳楼自杀了。认领尸体时,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简要记叙一事)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特别深重:究竟是什么令这位士兵对生活彻底绝望了呢?是残酷的战争带来的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吗?不,是他的亲生父母那包容不下一个残疾人自私狭小的心扑灭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之光。试想想这对夫妇若能有博大的胸襟,接纳一个可怜的残疾人,这出悲剧又怎会发生呢?}({}部分就事论事,进行一般性议论)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别人。(提出中心论点)
[此时,我不禁想到了武则天。当这位颇有作为的女皇帝看到声讨自已的檄文时,面对许多不公的激烈的人身攻击,她不但没有迁怒于作者骆宾王,反而赞赏其才华,说是由于自己和宰相的疏忽,让人才流落到叛党手中。如此宽广的胸襟、气度,怎不令后人肃然起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见各种争吵声:拥挤的人群中,有人因为被踩了一脚骂得没完没了;工作时,性急的同事因为意见不和,争执不下;在家中,父母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佳而大动干戈??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我们胸襟开阔些,多包容对方一些,那些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的争吵声不就消失了吗?人群中,彼此多说一声“对不起”、“没关系”;单位里,同事间推心置腹地交流交流;在家中,父母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讲道理,谈谈心??这样,我们的生活不是和谐、美好了许多吗?]([]部分围绕中心论点联系实际选择同类或相反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每个人都以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别人吧!(归纳总结)
总结:“一事一议”的文章(1)叙事部分一定要简明。一般用概括性语言叙述即可,不要作过于具体的描绘,除开个别为表达中心(即议论中心)需要,要作恰如其分、适而可止的描写外,其他都要干脆、简洁、明白。(2)议
要集中,观点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事一议的文章多采用先叙后议的结构,这类文章在开门见山地叙事之后,就“就事论事”作一般地议论,然后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就围绕中心论点联系实际选择同类或相反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最后归纳总结,或与开头呼应,或呼吁或号召或建议,加深人们对中心论点的信服感与印象感。
范文(二)
拔钉子引起的思考 一天,我用钳子拔一块木板上的钉子,向外拔,怎么使劲,钉子也纹丝不
动。苦思良久,终于恍然大悟:用钳子做杠杆,以木板边为支点,以钳子把为阻力作用点,把它向下一压,钉子不就撬出来了吗?一试,果然成功了。 事后想起,我往往得意于这项发明。是啊,拔钉子当时看来很难办到,可是一动脑筋就想出一个好办法,于是一件似乎难于登天的事也能轻而易举地办到。思考的作用真不小啊!
我认为:每做一件事都要好好地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使一个人不会做任何事情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不让他去思考。”这句话很有道理,它深刻地向我们指出了:要做好每一件事,必须去认真思考。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科学家所创造的辉煌成就都是在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奋勇前进时,经过认真思考得来的。英国著名医生伦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奇迹般地给一个养牛妇女治愈了天花。然后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夜以继日地琢磨,终于为世界杜绝天花这一空前的工作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由此可见,伦琴所创造的杰出成就正是由于他不懈思考的结果。如果他天天无所事事,不去研究,不仔细地动脑筋,他能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赢得世人的无比崇敬吗?
多少科学家、政治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进行科学研究,永无休止地思考。也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前进。居里夫人的思考,迎来了镭的诞生;马克思的思考,带来了历史的新纪元;爱因斯坦的思考,为原子物理开僻出一个博大的领域。总之,思考再思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要素。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我们就更应好好地思考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不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人终究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的平庸作风必将为人民唾弃遗忘。
篇三: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投放题目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二、写前指导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2、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3、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4、表达要灵活。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5、情理要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
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土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三、自主写作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的提示,自主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四、合作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注意他人的缺点。
五、精品赏析
每小组精选一至二篇精品作文,全班共同赏析。分别由师生作出评价。
六、反思提升
(一)、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二)、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差生”给以具体指导。
(三)、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