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诗词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25:16 体裁作文
诗词写作技巧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写作技巧

注:本资料搜集整理于网络,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诗歌写作技巧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 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 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你提到 了构思,我觉得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 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美学》第三卷下册,第54页)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 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 情境”。(黑格尔《美学》)。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 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如艾青的《自由》。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如闻一多的《口供》。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 景写感。如前边提到的臧克家的《老马》。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将在本 章

第三节作专门的研究。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如:象征

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诗歌写作常识

一、诗歌的界定与分类

诗歌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

这种抒情性文体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人类早期的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这个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诗歌文体的抒情性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的构成。几千年来的诗歌文体经历了从简陋到多样、从单一到复杂的演变轨迹。在今天,人们给纷纭复杂的诗歌现象归类时已取得了下列的共识。

(一)抒情诗与叙事诗

以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作标准,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作者把社会生活做了“主观化”和“自我化”的处理,所有的诗歌意象都因经过了作者心灵的改造而出现个性化的变形,它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即使出现了少数人物形象和事件形象也是作者寄寓强烈主观感情的形象片断。它一般篇幅短小,常常借助主观抒情的艺术手法创造情感强烈的自我形象。抒情诗在历史上形成的基本体式有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等。曹操的《观沧海》、李商隐的《无题》、冰心的《春水》等就是上述抒情诗体式的典范。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与抒情诗相比,它有较完整的事件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来描写人物;而与小说、戏剧、影视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并跳跃较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使用的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叙事诗人“不是在讲说一个故事,而是在歌唱一个故事”(何其芳:《谈写诗》,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笫174页)历史上已有定型的叙事诗其基本体式有史诗、诗剧、一般叙事诗等。古希腊时代的《伊利亚特》、我国古代的《孔雀东南飞》、现代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这种诗体的代表。

(二)格律诗与自由诗

以诗歌的表现形式作标准,诗歌可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散文诗等几类。

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每首诗的行数、每行诗的字数、某一个诗句的节奏和某一个词的声韵等方面都有不能任意违反的格式和章法。在诗歌诞生的初期,人们为了便于朗诵和吟唱,就通过某些特定的格律来构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文体漫长发展历史中又区分出了古代格律诗和现代格律诗。古代的律诗、绝句以及词、曲就是古代格律诗的具体样式。律诗只有8句,绝句只有4句,它们都限定于固定的平仄韵律中,律诗的中间4句两联还有严格的对仗。词和曲更有固定的词牌和曲调,它们虽然诗句长短不一,但它们的平仄格律比律诗和绝句有更严格的要求。这些严密的格式形成了诗歌一唱三叹、节奏和谐的音乐性。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正在探索中,闻一多在30年代、何其芳在50年代都曾提出过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并且自己还身体力行地付诸创作实践;现在的作者们也试验了“同字体”(如九言诗)、“同顿体”(如三行韵式)、“对称体”及“素体”(每行5音步,不押韵)等现代格律诗的形式,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影响的现代格律诗。从诗歌文体特定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来说,中国当代诗歌非常需要现代格律诗的充分发育和生长。现代格律诗在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成功经验和继承中国(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古代格律诗的优秀传统方面,有着一片很值得写作者们探讨的广阔天地。

自由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它特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篇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作者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节奏旋律。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的自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郭沫若的《天狗》、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就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

(三)民歌与散文诗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碑相传的诗歌。民歌的形式生动活泼,它和自由诗一样不受固定样式和格律的拘束。诗歌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味,经常使用比兴和夸张来创造诗歌意象,体现出想象丰富、简洁明快、易记易唱的诗歌风格。

散文诗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诗体。它是诗的某些

表现性元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元素的巧妙融合的产物。它采用散文的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炼内蕴的诗歌意象,它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是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暗喻和象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情景交融的诗境。泰戈尔的《新月诗》、鲁迅的《野草》、郭风的《叶笛》都是优秀的散文诗作。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诗歌的艺术形象比起散文、小说来有一种高度的集中与概括的特点。臧克家的《三代》,用6行诗就概括了旧中国农民代代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人、事、景、物、理的必须是典型的、精炼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省约的。它没有了小说形象的逼真性和散文形象的写实性,没有叙事性文学的那种情节枝蔓和场面环境。诗歌艺术形象的大部分资源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变形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证明诗歌是人类表达、渲泻情感的较好载体。诗歌作者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诗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贴地抒情达意。离开了人类抒情的动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诗歌形象抒发的情感从表现形态上看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它直接源于诗歌作者个人的诗美体验。但优秀诗歌的审美品质却是在这种个性化的情感里集中概括了人类深层的情感状态和人性深层的情绪体验。不同时代的人们喜欢吟咏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因为“相见时难别已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歌意境概括了人类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痛摧肝肠的离别、生死不渝的忠贞这样的共同的情感体验。诗歌作者抒写的是“小我”的情感,但它走向人类“大我”的境界是诗歌艺术得以永久流传的根本原因。

(二)大胆神奇的想象

诗歌形象传达的情感虽然是概括的、典型的,但它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是具体的、形象的,诗歌艺术的关键就是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意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为生动的具象,把作者的情感形象化。这种感情形象化是通过诗歌意象来具体实现的。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单位就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理经过作者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它是一种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又与生活物象截然不同的能在人们头脑中用想象感知的具象。客观性、主观性、独特性、概括性的融合是它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数量来考察,一首诗可以是以一个意象为主来结构,也可以把多个意象并置结构。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性质来考察,意象又可以分为描述性意象和拟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是作者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时,客观物象大于主观情感的具象。它是饱蘸着作者的情感(有时也使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对生活的形象作实景描摹,在意象形态上基本上不变形。拟喻性意象是作者主观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时产生的意象,它不是感官式的而是心理式的印象,它是作者记忆中的表象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的重塑,它超越生活的本相出现了变形。

不管是哪一种意象,诗歌作者需要运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把它们组合为特定的诗歌意境。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的作用下,诗歌意象的组合不像小说那样是一种体现因果关系的联贯式组合,也不象散文那样是一种突出作者个性的散跳式的组合。诗歌意象是一种突出作者情感的飞宕式组合。这种飞宕式组合,既没有时间线索来串连,也没有空间位置来依附,

篇二:诗词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技巧【2】

分类:诗词知识

2010-11-12 09:04 阅读(660)评论(0)

诗词写作技巧【52】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华夏国学网的沈老师,网易博客的沈老师。近日接到很多很多的朋友来电要求讲写作技巧,今天就承诺的內容来谈谈学诗的一些常识(浅谈诗词格律的识别运用与记忆方法)。

依据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建设了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库。这同时还依据《佩文韵府》建设了诗韵库。

二十八种格律诗模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仄表,它需要对各种拗体诗也能准确的描述,这样就要求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模糊算法。实际格律诗体达数千种,模糊算法就是允许有与模型有一定量的差别,由此使《全宋诗》中的十六万首格律诗由计算机自动标识。

在韵的分析方面,由于《佩文韵府》所定义的汉字,有太多的多音字,且分属不同韵部,尤其是同时分布在平声字和仄声字中。而在建宋诗平仄库中,由于没有宋诗的字组库,那么计算机在识别判断平仄时便遇到了困难,如“相”字,在“相思”词中是平声,在“宰相”中则是仄声,如果有字组表(即通常说的词表),将“字组”的信息也附加上运算,会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虽然可以根据诗的格律来判定当平当仄,可是这格律又是在建库时就要确定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层次分析算法”,即第一步先将固定平仄的字标识出来,允许有一定量的误差,做第一层的格律诗数据库。然后在第二个层面上,使用另一音韵库二次判别诗的平(p)、仄(z),非格律诗的,保留了原来多音字的信息,而格律诗,则以比较准确的形式显示诗的格律。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以后对语料库做深加工时,仍有必要使用这种算法。(不懂平仄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们一看即一目了然,非常明确。)

一】诗词的运用与记忆方法

标准五律 例如唐朝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一,基本叠声与组合方法

标准七绝 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音节、音步:zz pp zzpppz pzz zpp pzp zpz

大家只要记住这几个基本叠声,在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意组合(注:言等于字)。

如(五、七言(律)绝诗的结构四句(联)是:起、承、转、合):

pp.zz.zpp, 平声韵平(起)

zz.pp.zzp。 承句(对)

zz.pp.pzz ,转句(粘)

pp.zz.zpp。 合句(对)

这就是一个基本律绝格式了,只要弄懂其间方法,就不需要用诗词工具来检查格律了。诗词贵在活学活用,现在我就说诗格,(古体四言因格律甚宽 “ppzz,zzpp”,在这里暂且不说。)就五言、六言、七言,平韵还有仄韵的,因为填词也有很多仄韵的词牌;譬如蝶恋花、玉楼春等等....也是依照仄韵诗格来的,所以我们不可忽视仄韵诗格,还有六言诗体。这些诗律句型不下数十种,如果记下来相信我们大家都很难背下来,只有找到其间的组合公式,就好记多了。

例如唐朝杜甫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黒,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錦官城。“

请读熟此诗,它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个循环,即:“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国人常以甲乙丙丁来代表律诗的四种句型)

关于诗词格律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注意粘对与正反叠声(音步、音节、停顿点)相呼应就行了。下面就介绍几个简单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p代表平、z代表仄): 二,相粘

就是基偶句相粘(这里是指第二句与第三句为例来说的),偶数句,也就是第二句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下句就必须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句末三个字必须来一个180度翻转) 其间二四六字处要与上句声调相同,一三五不论。也就是仄对仄、平对平,此谓之粘。注第七字白脚处必须用仄声。(此为平韵脚格式用,仄韵脚格则相反)

三,对句与拗救

基数句如果是仄起,也就是zz(仄ze)开头,那么承句就必须用平(ping)起开头,也就是pp开头。

当然首字可平可仄,但必须要注重音阶互补,如果平起 ppzzzpp 第一字改仄声调的话,那么第三字换为平声可以缓冲音阶的跌宕,也就成了zppzzpp此为【当句救】。

当然也有不需要更换的如:pzppzzp 像此句第三字就不能用坳救了,如果要救,必须用第五字作辅助,也就成了pzzppzp 。

如果第五字不作辅救,那么这句就成了孤平句:pz.zpzzp 说来,也有人认为此句不是孤平,那么我去掉前面的两个叠声作五言看也就成了zpzzp 五言孤平句。

隔句救

如前面的使用了拗句,在下一句用拗句补救。如:zppzzpp,pzzppzp 此为【隔句救】。

四,孤平

顾名思义:大凡介于两个相叠仄声调之间只有一个孤立平声调者谓之孤平。

还有就是除却平韵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调者,谓孤平。此类只适用在五言句中作识别。

zpzzp, .zzpzz 皆为孤平 ,望大家今后多多注意。

二】浅谈诗词中应仄(z)可平(p)处的择声用法

众人都认为:大凡词句格都倚诗律句格为型,含,四、五、六、七言句格,如尊音程与声律过渡转换,一般首字与第三字处应仄可平、应平可仄,只要不伤句格与不滞于音阶流程,亦可为之。(第五字处适可而为)纵观前人之词,亦有此为者甚矣。荐大家为词莫太过限于词格,诗律亦可为,词律又何不可为呢?建议大家只需在韵步与音程上处理好就可以了。八字句有作豆领时必须首字用仄,其它诸如九字、十字、也有作豆领、二领七言六、三断句,四五断句等等依此类推。只要合乎句格与于音韵流畅亦可。

观前人之佳作,亦有用拗句者,相与更觉着音阶上处理的更妙,一般太过遵守定格者,于韵步音程上反显凝滞,如:ppzzzpp亦可为zppzzpp 如此于起句上用上声或者去声于声步上更显气势。此在句意转承时音阶过渡的特殊情况下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来讲奇数处可以放宽平仄,七言一、三、五、(在不伤句型与避免孤平的情况下,可以为之)六言稍许与七言微异需观词谱来决定了,五言一、三字处等同七言句格的变化。

现浅谈诗词中应仄可平处的择声用法:

大凡诗词中四、五、六、七言句型都有应仄可平,应平可仄之处。一般首字处应平可仄的如:ppzzzpp 可转换为 zppzzpp 第五字处仄声不可换,应避免三平尾。其它的句型可依此类推。

现排七言句型演变如下:(p代表平、z代表仄)

仄起平收句型

zzppzzppzppzzpzzpppzp pzzppzp

仄起仄收句型

zzpppzzpzpppzzpzzppzz zzzppzz

平起平收句型

ppzzzppzppzzppzpzzzpp=

平起仄收句型

ppzzppzzppzppzpppzppz=(也可为,但于音阶流程来讲第一字处

换仄似乎可使起手高亢一点,标=的同理)

五言:

zzzpppzzpp

pppzzzppzz

ppzzppppzp zppzp

zzppzpzppzpzzpz

六言:

zzppzzpzppzz

ppzzpp zppzpp pppzpp=

标=: 因仄声音阶掉单,于音阶声步失衡,除非特殊情况下少用

四言一般作为对句使用,就要按照词谱格式稍许变通。第一字可放宽 三字处酌情处理。

1) 用韵原则

① 以押平韵为原则。

② 七言绝句的第三句决不可用韵,

2)允许借韵。“借韵”又称作“衬韵”,就是说,绝句(包括五绝)的第一句,可以不押本韵。

3)学会选韵

險韻:在平水韻中,凡字数相对较少又没有阾韻的韻叫“险韻”。没有邻韻的意思是:此韻的韻母和其他韻母都不一样。如“五歌”韻,其音为“ge”;“十二侵”韻,其音为“qin”。这两个韻都谓之为险韻。

用韻:一般习惯,凡五绝、五律大多数首句不入韻,是以体现五言格律诗之风骨。七绝、七律大多数首句入韻以体现七言格律诗之流畅。对于词,则按词谱要求填写,不要随心所欲的选韻或避韻。作诗则要注意选韻:

篇三: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1。平仄的分别: 一声二声为 平。三声四声为 仄。

2。对仗

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

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二课:诗体

四言诗(诗经体)

骚体诗(楚辞体)

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

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

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小令,散曲)

现代白话自由体诗

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 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

韵表里有严格分类。 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

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

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

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

2,押韵的忌讳:

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

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

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

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

F,避免轻声字押韵

G,避免同意字押韵

第四课:近体诗格律

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

2,只压平声韵

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 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

例:1234567 ,1234567(首联)

1234567 ,1234567(颔联)

1234567 ,1234567(颈联)

1234567 ,1234567(尾联)

二,近体诗的平仄基本句型

1,平起入韵式 2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不入韵式2种: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入韵式 2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4,仄起不入韵式2种: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确立了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后,下边一句尽量与上边刚好相对就好了。严格的也可以对照“平仄格式”往里边填字。但一定注意!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平仄格式后边附录中将给出)

例: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第五课:词

唐诗宋词,所谓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严格规定。

填词入门相对简单,可在网上直接收索 词牌格律 ,严格按平仄及韵填入字就可以了。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例: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诗词的基本规则讲到这,基本就入门了,后边有更多繁复的技巧及更复杂的规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看。

第六课:诗词的更多规则及技巧

一、平仄声调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二、绝句对仗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

1、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

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2、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

例如: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3、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

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4、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

例如: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起承转合

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ń峁菇辛俗芙帷>咛宓募挤ǎ浩鹨街保幸┤荩浠弦ㄓ馈U莆照馑木浠暗囊螅渚湍苄春谩!捌稹⒊小⒆⒑稀庇兴闹中问剑倮槟扇缦拢?/p>

(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