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山茶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9:48 作文素材
山茶诗歌鉴赏作文素材

篇一: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意境题

高中诗歌鉴赏——炼字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

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

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

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

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

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

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

狂"生发开来。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

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⑴诗眼分别是“引”和“衔”。⑵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

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或:“引”

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

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引”和“衔”两

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用得传神,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病”指山果以雨为病,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落

的情景,】

6、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 ⑴诗眼是“悔”字,⑵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

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诗歌鉴赏——意境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

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

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

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 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③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所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②竹叶:实指“竹叶青”酒。

③殊方:指他乡。

(1)诗的颈联(第三联)写了哪些景和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写了落日、(玄)猿、(秋)霜、大雁,(2分)共同构成一幅秋景图,营造了凄

凉冷寂的氛围】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这些景物组成的

画面有何特点?

【所写景物:柴门落花 傍林飞鸦晚归樵渔 特点:恬静、谐和、富有生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

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

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

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篇二: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

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

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

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 分)

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gǔ)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参考答案A

【解析】

“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这句是眼前所见实景,不是联想。

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边愁

崔湜①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②。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shí),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

5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思念故乡之情。

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诗人简介

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

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不衰。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注】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6分)

2.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5分)

参考答案

1.(6分)颈联初句写晨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3分)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3分)

2.(5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1分)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3分)

5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奇形群动内,陶陶②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③,茶中故旧是蒙山④。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一二句总起全诗,①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②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③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2.①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②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

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③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5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4分)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 “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分,共2分)②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2分,意思对即可)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注: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理解,并能自圆其说,也当酌情给分。

5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磷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①。

【注】①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②把火:手持火把。

1.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的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篇三:教师版 诗歌鉴赏练习题--语言类)

诗歌鉴赏练习题--语言类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点要求,掌握考题类型。

2、研讨命题方式,规范答题思路。

[题组一 炼字类]

1、(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主旨,“悠悠”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一写水面辽阔,二寓相思之深。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2009·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解析:考生在分析“入”“摩”二字的表达效果时,应全面把握诗歌意境,从用字的准确和贴切的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三万里黄河奔流入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耸入云连接青天。“入”字表现黄河的

奔腾气势,“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入”和“摩”写出了山河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河山的怀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题组二 诗眼型]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 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 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 答案:寒字。寒字既写月色清冷,又写内心凄凉。在疏影、玉笛、寒月构成的清冷意境中,诗人心伴着一船寒月,到达百嘉村。“寒”字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的痛苦寂寞,是诗人百愁萦绕、无可奈何心境的反映。

5、(2010·长春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答: 答案:秋气清冷,抒情主人公夜久无眠,百无聊赖地频剪烛花,恹恹预睡时却见床上洒满清冷斑驳的月影。“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

第三第四句用顶针手法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凉床、月影、梧桐三个意象共同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意境,烘托了难以排遣的愁情。

[题组三 语言特色型]

6、(2010·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

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各种语言风格及其特征;其次,要认真分析所考查的两联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有的风格。

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

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7、(2007年浙江卷第16题)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①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

步骤②刘诗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步骤③这三篇作品语言特色各异,均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题组四 综合演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 山 农 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赏析。

答: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答:答案:(1)诗中并没有出现“山”字,但诗人选取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间接地表现了“我”行走在“山”中;同时诗人通过“泉声”及山农家咯咯的“鸡鸣”,反衬出山间幽静的意境。

(2)“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