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50字诗歌练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1:57 体裁作文
50字诗歌练习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练习题)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 悲 怀 ①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②③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④⑤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④荩(jìn)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⑤泥:软缠,央求。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颔联、颈联分析。(5分)

【解析】

8、用典(2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2分)。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2分)。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2分)。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3分)。

【标题】湖南省五市十校20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宿石邑山中[来源:学优高考网]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8.石邑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特点的?(5分)

9.这首诗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8.高峻。(1分)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的。(2分)先用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来表现山之高峻,(1分)后用作者“望转迷”的感受来烘托山之高峻。(1分)

9.前两句写石邑山高过浮云,令作者“望转迷”,表达了作者对高峻的石邑山的赞叹;(3分)后两句写作者晓行山中,通过幽静冷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羁旅艰辛、孤独凄清之感。(3分)

【题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

【解析】

8.(5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之情。(2分)长夜漫漫,沉沉如水,秋风阵阵,驿亭紧闭,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它通过写词人彻夜难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词人贬谪途中孤旅难眠的落寞之感,凄苦哀伤之情。(3分。诗句描述2分,分析合理1分。)

9.(6分)①比喻,首句把“沉沉的夜”比作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②首句叠词“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③“无寐,无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词人因被贬谪而夜不能寐。④融情于景。首句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每答出1点给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11分)

南柯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8.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8.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②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写出两种即可得满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把握,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上阙“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故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青山”“潮”是静景,“啼鸟”是动景。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啼鸟怨年华” 鸟啼花放,一个听觉,一个视觉,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出内心的愁怨。要注意把表达效果答出。

【标题】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鹧鸪 ①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①《本草纲目》卷四八:“鹧鸪??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篇二:诗歌形象练习题

诗歌形象练习题

一、知识框架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愤恨、谴责、蔑视、激昂慷慨、勤劳、开朗、活泼、反抗情绪、自由、悠闲、怡然自得、神情闲适、归隐思想。景和物:山、水、花、鸟、虫、树 月、日 、溪流、大漠、古道、长亭、月夜、清风、细雨、微草、松竹、杨柳

2.“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宏阔)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繁复)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清冷)

3.写景的特色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写景的特色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层次分明

二写景的角度(五官的角度: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 三是画面色彩(明暗、冷暖); (有声有色 绘声绘色)

四是动态和静态(动静、声寂);

五虚实

六景情关系(反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七修辞手法

八炼字

九正侧(对比、反衬)

十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点面结合

②写景的作用: 1、点明时间、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4、为写·····的情感作铺垫、为抒发·····的情感作铺垫、为议论·····作铺垫。(在现代文中是为下文写·····的情感、抒情、议论作铺垫)

二、经典例题及解题思路

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命题角度(一):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参考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 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命题角度(二)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⑧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格。

三、针对练习

(1)写景的特色

1.(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质检题)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2.(湖南省醴陵、攸县、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秋 径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注】保暹(xiān),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馆。今存诗二十五首。

(1)本诗第二联主要采用手法,突出了山林雨过新晴的-。

3.(2012·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②①

4.(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湖北省咸宁(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市鄂南、鄂州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人物形象

1.(广西区八桂大联考·201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这首古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2.(安徽省淮南四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柳梢青】

〔宋〕韩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

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

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4分)

3.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篇三:诗歌鉴赏练习

诗词鉴赏

一、 阅读鉴赏题(共20题,题分合计120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⑴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⑴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⑵说说全诗所表达出的意思。(70字左右)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⑴前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⑵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⑴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⑵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3)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⑴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

⑵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⑶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⑴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结合注释,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这首诗写了、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

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2)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4)"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12.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1)-(3)小题:

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这首曲子以_______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_______、黄沙、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_______特有的景色。

(2)全曲没有一个词是_______词但却__________。

(3)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_______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1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