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生想象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32:46 优秀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素材优秀作文

篇一:小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

小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

一、让书本成为写作的源头

1.就近取材,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课本是小学生阅读的对象,往往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其实,课本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仅以语文课本为例,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美、语言美、意境更美。这些课文,或高声诵读,或掩卷细品,都让人齿颊留芳,回味无穷。教师怎样把这些可供学生参照的写作素材探寻、挖掘出来,为学生写作开启思路呢?我在教学中,就做了一个“一课一练笔”的尝试。

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更多的老师把目光关注在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遵守社会公德上。但是通过深入解读我发现文中就有一处现成的写作素材,即汤姆钓鱼时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钓鱼的方法,一篇篇生动有趣的钓鱼文章也就新鲜出炉了。

2.博览群书,从书海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让我们把学生的阅读量从课本延伸到课外。学生还小,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长期的阅读中,我发现很多例文中的好词好句,如,“春夜喜雨”般偷偷渗入了孩子们的心田,犹如种子一般播撒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

二、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1.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调动多种感官

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如,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先看见什么,再看见什么,然后看见什么……还提醒学生,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手摸,用嘴尝,用鼻闻。这是我班同学的作文“看,妈妈的茶叶炒虾仁做好了,虾仁洁白鲜嫩,犹如白玉,茶叶碧绿清香,一片片,还是那么碧绿鲜活,一下子让我胃口大开,我忍不住夹起一块尝一口,哇,真是清香扑鼻啊。”这段文字,就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结果。

2.让学生留心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切身体会到,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真实、生动、形象。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帮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三、让想象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认识的盲区,很多作文课上,老师指导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其实,教师千万不能把作文教死了,而应该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幻想时,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丰富多彩,就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写作动力,这就又能为学生开启一个鲜活的写作源头。

在尝试让想象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时,我尝试把童话引入课堂,因为学生都喜欢读童话,看童话,在童话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写作天地。所以每次的想象作文,总是佳作辈出。

比如说,描写春天的到来,同学们就精心设计了很多不一样的开头:

“雨停了。只见天空出现很多小燕子,它们拿着细线像是在那儿静静的钓着鱼。噢!原来是小朋友放的风筝,它们真美啊!这一钓,钓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姑娘。”

“小野花是春姐姐的衣裳吧?柳条是春姐姐的头发吧!篱笆是春姐姐的木梳吧?风儿是春姐姐的香水吧!”

读着这样的文字,真的感受到学生的写作潜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真的是应该好好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使那些丰富的想象转化成精彩的文字,使那一眼写作之源泉,永不枯竭。

写作源于生活,写作离不开生活。我们要让学生找准“能倾注出真实的水”的源头。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充分地把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抓住这一“活水”来取“源”,可能写起作文来就不难了。■

篇二:小学生作文素材

不积硅步 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

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积累材料:

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

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如为了写“打篮球”,我组织学生观察教职工篮球赛。比赛前告诉学生:观察教师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

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

观察效果既受观察对象的直接约束,又受儿童观察态度的间接影响。态度积极主动,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的效果就好;态度消极,观察被动,观察的效果就差。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

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所以给学生看、听、摸的实物或符号,都要求它们必须正确、科学、可靠。观察时必须有具体要求:

(1)真实 ,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测或凭空想象。

(2)细致,对事物的观察要仔细,除了用眼看,还需要辅以用耳听、鼻嗅、手摸,甚至用舌尝等。

(3)观察点,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点。围绕重点观察,观察面不要太大太杂,要加强感知的完整性。

5、观察方法的细致性

(1)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顺序应根据具体的观察对象来定,如观察景物要注意空间顺序:

a定点观察:按由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方位顺序观察事物。

B移位观察:即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移位换景的观察。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果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

(3)运用多种感知,提高观察质量。我国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如:写秋天的橘子,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挂满了枝头,就象一盏盏橘黄色的小灯笼,还可用手剥开一只,观察月牙状的橘瓣,闻闻那诱人的香味,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这样对橘子的观察就更细致,了解也更全面,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4)观察后及时小结: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后,人人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想把自己的体验一吐为快。这时可引导学生尽情表述。既加深了对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补充。成功的口述为笔描打下扎实的基础,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具体生动。

6、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愿意观察。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变。

(1)变无心为有心,这是开拓作文源泉的基本前提。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对有意义的或较复杂的事物要定点定向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变无序为有序,这是摄取源泉的基本保证。观察事物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能开放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3)变“用眼”为“用心”,这是学生认识提高的重要标志。观察事物必须从“眼”开始,逐步达到“用心”。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前提。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关键的环节来抓,力求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1)推荐好的读物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制定了阅读加分制,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学生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可加分0.5分,一月评比一次,分数高者,便为“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摘抄最终是达到积累的目的。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可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第二种形式是写读书心得,指导学生从

多角度去写,可以从写作技巧方面谈感受,也可以从思想方面谈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天天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充电,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地薄发。

三、 开展活动,拓展生活

首先是多看,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等。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启发思维,大胆想象

作文,离不开想象。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 、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发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五、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

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

篇三: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表象。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特色而且合理的文章来,作为教师,要具备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做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情感和谐,要宽容学生的失误,给学生减压、松绑,引导学生放开束缚,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想象力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所谓“想象”,即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其实想象和联想也正是作文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一、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进行想象性作文实质上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它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因此,想象性作文必须为儿童去开拓思想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只有思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儿童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形式,促使儿童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中的画面、色彩、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儿童怀着美好的意愿向往未来。在这样的天地里,儿童简直到达了忘我的、奇妙的世界里,儿童的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关键。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让学生的心中长满“想象树”,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捏泥碗》时,在学生做好一只“泥碗”时教师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想象,去动手做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想象,去试试做做,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然后再从碗内外的花纹装饰进行斟酌。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获得新创举。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有话可说。

二、引起儿童创造的欲望

由于想象是一种积极运用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最终要产生出新的形象。儿童的想象在热烈的情绪的支配下,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象性作文的题材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

有了素材,还要组织加工,学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稚弱,形象思维却异常活跃,所以加工素材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放飞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写好文章,更需要借助想象力,它就像飞鸟需要

翅膀一样。我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把眼前的实景、实物或实感,跟想象的内容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相似的事物中谋求联结与拓展,使想象的两翼张开,打开学生的思路。看到蜻蜓飞翔便想到飞机,再联想到飞行员;听到鸟叫便联想到唱歌,再联想到歌唱家。以此为模式的想象自然、生动,可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整体观察素材,将想象的锋芒辐射出去。这样反复训练,通过联想,使学生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于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山之中。生活是那样丰富、美好、有意义,写起文章来更加文思奔涌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

1、睹物想象。

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比如: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面只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站在地球仪前,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寻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到的地方描述出来。除此,还可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如带学生去春游,同学们对薄公英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可让学生以《飞呀,飞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为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长大准备飞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听录音想象。

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有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直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记录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

4、假设想象

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我翱翔在宇宙》也是一个假设想象训练题。宇宙是一个神秘的(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世界,

令人神往的地方。学生最富有幻想,先给他们找几本介绍宇宙航天知识的书刊,再讲几个科学幻想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利用一个晚上站在阳台或空旷地,抬头远望苍穹,展开想象,最后要求学生无拘无束地统说故事写成作文。

作文能力体现的是一种创造能力,一种创新能力,作文便成了想象力最能展现其魅力的舞台,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便是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换言之,想象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在作文时候的思考维度、分析话题的角度、摄取素材的范围以及语言的技巧性运用都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和进步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