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新京报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2:07:52 体裁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究竟指什么
“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中的“内容”指什么? 含义(客观内涵)、含意(主观定义)
含义:(词句)等包含的意义:含义深奥。也做“涵义” 。 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猜不透她这话的含意.
为了研究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问题,笔者阅读了2007年至2009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却对新材料作文题目中“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一句中“内容”一词的含义产生了疑问。现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恳请网友帮忙解惑。
近三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题中常常出现“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要求。根据各地颁布的高考优秀作文或评分细则和标杆卷来分析,出题者和阅卷者对于“内容”一词的理解有两种。
一、“内容”指文字材料所叙述的具体事件或者图画材料所画的人物事件。即题目对考生作文的题材范围作了限制。
【例一】2007年全国卷一“看图作文”: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笔者从网上阅读了这一作文题的作文评分标
杆卷,四类标杆卷全部都对题目所给漫画做了叙写
介绍,而后引出议论,基本按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材料作文“引——议——联——结”的模式作文。
其中一、二类标杆卷围绕优化孩子成长环境辩立意,
三类标杆卷以关心他人不能光光停留在嘴上,而应该热情地伸手“拉一把”跌倒的人立意。提倡“伸出我们的双手来,构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四类标杆卷从随地扔瓜皮谈起,谈环保问题。
【例二】08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会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送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
个亲
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5天只睡了7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鲜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下是《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中作文评分“补充细则”有关立意的说明:
1.从给出的多个方面的材料中加以归纳、提炼得出一个明确的立意。例样卷1《自豪,我的祖国》。若写提炼出升华出“大爱无疆”样卷《孩子,别哭》等。
2.从给出的多个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曲记叙、论述也可。例从党政对灾民的关心。样卷《鸽子,捎去我的信吧》。也可写全国人民的援助,歌颂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媒体、哀悼日写国家对民生、人文的关注、关怀;也可写灾区人民的不屈、写民族的伟大等。
3.从材料或材料中的含义为一个出发点,引出一个问题,然后围绕材料立意将问题深化、细致化。例如在文中例举中华民族历次(多次)磨难,然后归结为中华精神等。
以上三类为一类文章。
4.有些文章完全不涉及材料本身,不直接涉及材料,但其文章很明显地从材料引申出主题,例样卷8-9,若写得好也可正常打分。
5.若题目既不涉及材料,内容有不是从材料中而来,只是抽象、孤立地谈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偏了,或视为跑题,例样卷10。
6.若题目看似一个方面,但文章写得夹杂,胡子眉毛一把抓,谈而不透(文不对题),这样也很危险。
以上以二类三类判分。
以下是选自《2008年高考河北省作文标杆卷点评(九篇)》(来源:绕水知音的新浪博客)的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细数行囊中的爱
爱如花,把芳香撒于世界,爱如光,把希望带给大地;爱如肥,把营养奉献给大地。
细数我行囊中的爱:它们是土,是水,是火,是金,还是水。
妈妈的爱是一把黄黄的家乡土,它质朴,温暖。
在我小时候,她告诉我土是可以种庄稼的,是可以种庄稼的,是可以让我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我似懂非懂。长大后,他陪着我去上学,
给我缝衣服,看我入睡,他怕我钱不够用,硬把一把皱皱的沾着汗水的零钱塞到我手里,却从不说一句“女儿,妈妈爱你。”
爸爸的爱是一块冰,他寒冷、光亮。
小时候,他大大的手掌是我最畏惧的“刑具”。记得他教我写“a”时,一次又一次挥着大手掌飞向我的后脑勺,然而我成了班里写“a”写得最好最优秀的一个。长大后他总是用严厉的目光告诫我要好好学习,不可骄傲自大,但是他从未对我说一句“女儿,爸爸爱你”。
外婆的爱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它猛烈暖和。小时候她常常抱着我,即使我早已会走,会跑,他喜欢给我讲故事,讲“兄弟分家”、讲“大灰狼”……她会的故事可多了。长大后她常常偷偷往我口袋里塞钱,常常在假期坐几个小时的车来我家看我。虽然她从未对我说过一句话“外婆很爱你”。
爷爷奶奶的爱是一小块金子,它很小,很容易丢。我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小时候的回忆,长大后,我也不常和他们在一起,偶尔他们会来看看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的我,给我带些好吃的。偶尔我也会在妈妈的要求下去看他们,那是总能看到他们开心的脸庞,我更开心。如果听到他们的一句“孙女,爷爷奶奶爱你”,我想,我的泪会决堤的。
姐姐、弟弟的爱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水。它快活、自由、清新、甘甜。姐姐高中未毕业就不上了,为了让我和弟弟继续读书。她早早走入社会,屡次受伤,却从不跟我说她的委屈,只是每次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好吃的。弟弟调皮,捣蛋,却会在他哭时跑来给我擦眼泪,逗我笑。他常常把爸爸给他买的糖果放一块在我嘴里,可是她们也未说一句“我爱你”。
仔细数着行囊中的各种各样的爱,我笑了,却微笑着,因为我是幸福的。那土养育了我,那冰照亮了我,那火温暖了我,那金子富裕了我,那水洗净了我。
行囊中土、冰、火、金、水都是我一生中的珍宝,就算山穷水尽,无力站立我仍要背着你的,因为你是我的至爱,虽然你们从未言爱。
今天,我要站在最高端,大声说出那句:我爱你!
得分:8+13+10=31
考务组点评:
文章悉数生活中的亲情之爱,以金、木、水、火、土喻指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但是全文没有揭示出原材料的实质,没有扣住“灾难面前,人类体现的真善美的精神”这一基本内容。属于偏离题意,但文章尚能围绕自我选定的中心展开抒情描写,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表达有缺陷,但有一定个性特征,特别是几个比喻段落。发展等级受内容项的影响,虽有一定特点,但只能列三类上。(本文内容项得分组成是:偏离题意,四类;中心明确,二类;内容较丰富,三类。综合评
定:内容项为三类中,即8分)
另有一篇标杆作文《带上希望上路》,文章的中心是:“希望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和影响”。考务中心组认为,其中心略微偏离题意,但是文章所选论据能扣住灾难(困难、艰难)中的伟大精神分析,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中关于中心这一点为三类,
由此可见,考官是严格按照“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来评分的。学生必须围绕抗震救灾或面对灾难的问题立意才行。
二、允许学生根据材料“内容的含义”引起的联想立意,即题目对考生作文的题材范围不作限制。
【例一】2008全国卷II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种考题,如果考生写议论文,或者可以着重评说故事内容,真正做到“不脱离材料内容”;如果写记叙文呢?那么要“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就只能扩写材料了。但从学生所作的优秀卷来看,很多都是根据寓意作议论联想或者写故事了。那么,根据寓意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究竟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还是 “不脱离材料的含意”?
【例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磁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看下面的满分作文: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著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
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宁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到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我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必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你甚至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慑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
笔者非常佩服这位考生的胆识。他不仅能够在紧张的考场上思接千载,笔揽古今,与先哲交流,并以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而且敢于摆脱材料中关于选择饮料的“内容”之束缚,直接谈起人的价值取向问题,谈起人生观乃至审美观问题。他在这场“博弈”中终于赢得考官的赏识!这就令许多小心翼翼地用较多篇幅谈口味的不同选择再作引申议论的人自叹不如了。无怪乎评卷老师要
篇二:高考作文如何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高考作文如何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2013年高考,除天津卷是材料加半命题形式外,其他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不少评论者喜欢把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在一定意义上看,这种“新”主要体现在题目内涵的开放性相对更大,一般都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审题的要求明显降低了。
即使这样,在每年高考考场作文中,仍有一些学生只理解了文题材料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者跳出材料的“圈子”,在材料范围之外立意行文甚至违背材料和题目意旨作文。如2013年新课标卷I作文中,有的考生从商人的角度谈规避风险,从老切割师的角度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钻石的角度谈瑕疵不足畏,从老切割师和年轻徒弟的角度谈强将手下无弱兵等。甚至有考生写“人生苦短,必须性感”、“母爱无价”、“向浪费说‘不’”等。再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中,有的考生只写“梦想”内容,或只写“已发生的事情”,或写“梦想与现实”,或谈“角度”问题(换个角度、多角度),说要“辩证地看问题”,或谈“心态”问题,说“心态不同,结果不同”等等。这些都属于或基本属于“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作文,抓不住材料的核心来立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其实,作文材料犹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材料的范围包括主干和很多枝叶,而立意是有主次高下之分的,选择主干和枝叶的效果绝对也是有差别的,打靶命中靶心和一环的分数肯定是不同的。高考作文评分等级标准分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四个等级。在高考阅卷时,很多阅卷标准仍然坚持“立意先行”的原则,所以,考生在立意时,最好选择核心观点和最佳角度。 那么,如何能准确选择核心观点和最佳角度呢?这就需要平时养成挖掘材料内涵、多角度分析理解材料的习惯,运用发散思维,在多维中把握住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2013年新课标卷I作文材料: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老切割师说的这句话:“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一句就是材料的关键句,这就说明想要成功切割钻石需要的条件:经验、技术、
勇气,而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勇气。同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经验、技术、勇气,这样的人容易取得成功,抓住这一点即可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立意。
二、从抓主要对象入手
有的材料中有多个对象,但其中是有主次之分的,把握住其中的主要对象,犹如“擒贼先擒王”,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了。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作文材料: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这个材料涉及有年轻人、尚先生和记者三个人,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审题立意的多角度性。依次看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发现年轻人从“无意归还手机”到“感动地无条件送回手机”,表明他单纯,有爱心,很能自律。尚先生是个极富爱心的人,是“爱”的传播者。当他的手机“失而复得”之时,他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社会“重情重义”的人始终占绝大多数,“爱”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记者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他看到了什么是“真、善、美”。材料的主要对象看上去是年轻人,其实年轻人态度的转变主要还是因为尚先生,所以,尚先生才是这个材料的主要对象,从这个对象身上我们可以把握住“爱心无价”、“爱心的传递和延续”等核心立意。
三、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因果溯因,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13年重庆卷作文材料: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大豆的境遇最初为什么一度尴尬?因为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且会使肠胃胀气。那么豆腐又为什么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因为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更容易吸收和利用,且使人烹饪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从大豆到豆腐,关键在于“变”——变化、变通、变形。所以,从分析原因入手,可立意为:善于变通,提升自我,才能化平庸为神奇。
四、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材料中有两个对象,“有的人”和“我”,但是萧伯纳的情感倾向也比较明显。“有的人”问“为什么会这样”,抱怨之意溢于言表。而“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明显是一些美好的事情,并为之奋斗追求。对“有的人”的人生态度持否定态度,而对“我”的人生态度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埋怨现实,不如积极面对,梦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如果是单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要注意辩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构思作文。辩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避免说过头话。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材料: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材料的最后三句直抒胸臆,道明了诗人的观点倾向:拒绝这种“自由”→(为什么)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怎么办)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前后因果关系,重点在“愿变成树根,扎进地层”,而不再“流星式的梦想”,即把握住“自由”和“扎根”两个方面写,体现思辨性。所以,可立意为:“自由”诚可贵,“约束”价更高。
六、从整体把握材料入手
有的材料有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如果能够对几个侧面和角度进行整体把握,突出重点,那么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如2013年广东卷作文材料: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这个材料有“富翁”、“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几个角度,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是在材料的范围之内,但对整个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就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也可以从不同的家庭角度思考,选取一个家庭,同时和其他两个家庭进行对比立意。所以,可立意为:深处困境的我们不应拒绝善意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篇三: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
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一)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在夏天的一个夜晚,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生。阿弥托福,书生放下了蒲扇,在一片骚扰中睡去。第二天,只见他身上红肿,但他依旧面带微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书生固守佛道,最终引来自身祸害。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文:1、探究读书的真谛。书生死读书,不知变通,没有恰当对待佛道。2、打破成规成说,学会变通。书生不懂变通之道,不从实际出发最终被蚊子叮咬。3、“扬”与“弃”。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所学文化,做到批判继承,为我所用。
注意,以下为偏题类作文:生命至上;乐观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上帝创造沙漠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够面对美丽的椰枣树而微笑。”
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题型:比喻型材料作文。
沙漠——生活中所有对个人成长或愿望达成有阻碍作用的负面消极因素,隔膜,失误,挫折,打击,失败,否定,痛苦、丑恶、虚假等等;椰枣树——和谐,美好,成功,希望,快乐,幸福等等正态事物。微笑——对二者关系有正确理解,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负态事物,懂得其对正态事物的激化和催化作用,能有积极转化的心态,进一步有勇敢处理的行动方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孙少平说,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议论性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虽内蕴丰富却语言平易简约,提供了关键信息“到远方去”,这就要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远方”的把握,“远方”隐含着“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等,这是题意所在。“到远方去”中的“远方”如果仅指一个地方,这就很难开掘出深度来,这“远方”的内涵可以指“心灵的远方”、“精神的天空”、“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等,把思维落脚到这些点上,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内蕴来。(冠华作文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禅语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则命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的侧重点,落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后一部分的侧重点,落在“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上。
由“生活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挖掘出的写作意义,在于摒弃急躁,摒弃功利。不要把生活的每一天,都设计成一个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可归纳出的写作意义,包括:
(1)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一个又一个的现实连接而成。
(2)生活的酸甜苦辣,都需要体验。在体验中,才能真正感悟生活。
(3)生活无法逃避,必须学会接受,学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接受各种现实。将两个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立意:
(1)用心生活,体验每一天。
1
(2)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酸甜苦辣。
(3)放慢生活的节奏,才能品味生活的美好。
(4)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人生却不能被这些矛盾控制。
学生作文中,还会挖掘出众多有价值的意义。只要对材料的分析合情合理,即可视为切题。
5、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最新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排名第一,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我们这个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亟需有人为它诊诊脉,开出合适的药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此为社会评论类文题。此题写作应找到“中国压力全球第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压力全球第一,除了“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的原因之外,还可以从生存环境、社会竞争等方面来写;教育、城乡差别,文化、历史,物质、精神,社会、个体,主要、次要,正面、反面,这些角度都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找到问题的根源,需要从文化、理念、体制、管理、修养等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还可辩证分析压力巨大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发人深省。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点燃心中信念的灯;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物质援助与精神援助;激发内心的渴望。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今城市交通中,还存在着一些机动车闯红灯、不走机动车道等违章行为,行人也存在着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对交通警示牌视而不见。
有人说: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可能被处以最高500新元(约2300元人民币)的罚款或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乱扔垃圾,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所以该国公民守法意识很高。
也有人列举了某城市中的普遍现象:机动车主动停车避让斑马线上横穿马路的行人。并对此加以评论:“不是说我们的交通怎么不好,相比于过去,我们的交通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今后也许行人、司机都懂得遵守规则了,城市交通安全就不再是问题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以诗歌形式写作),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文明、法治两个角度:去陋习,增强法制意识;文明进步靠大家;要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文明;严惩违法行为,才会提高公民守法意识;矛盾双方的进步,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责任与义务缺一不可。还可以谈:自觉守法、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3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以“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著称的河北衡水二中不到一年就有两位学生跳楼身亡,于是,学校在每层教学楼都安装了密封的铁栏杆。为此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衡水中学是监狱,衡水二中是地狱。”一位家长说,衡水人都知道这句话,学校的孩子们更有切身的体会,“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
多名在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也是为了学生好,“确实显得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
网友们更是“吐槽”不断。
而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对于网友们的评论不予回应,学校会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但其并非教育的唯一阵地。关于教育和生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角度一,培养青年人正确的“三观”是首要任务,而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社会不能只把任务推给学校,学校不是万能的。
角度二,学校教育毕竟是教育的主阵地,不能功利化,而是百年树人。“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无疑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角度三,珍爱和敬畏生命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教育有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教育,最终是将“他教”转化为“自教”。
角度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家长的“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学生的“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学校的“不予回应,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等是不是产生悲剧的根源——“集体无意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了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4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着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先送回宫中,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也因此被赶出宫门。
一年后,孟孙要为太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国君放心托付太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从秦西巴的角度写一个人要具备优秀的品性底色。即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从孟孙找老师的角度写现代教育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这些是做老师和家长的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具备的底色。如果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那么二十岁后的孩子没有考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