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8年级历史土地改革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32:14 体裁作文
8年级历史土地改革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 有作文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印制:310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以下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B镇压“四五运动”C“九?一三”事件 D 制造“刘少奇案” 12、与“小球转动大球”,被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直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 B C 1、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总结的这一政策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化 C、农业生产合作社D、全行业公私合 3、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18.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是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 6、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7、上个世纪某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歌创作的时代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

A、浮夸风B、整风运动 C、大炼钢铁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 ①新疆 ②香港 ③澳门 ④台湾

D

13、右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A、东方红1号 B、东方红2号 C、神舟1号 D、神舟2号

14、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在

A、第6届联合国大会上 B、第16届联合国大会上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第36届联合国大会上

15、“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里的“圈”及“座座城”是指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6、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

A、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 B、科举制度的废除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D、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7、1953年中共公布过度时期总路线,内容包含

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

A、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19、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20、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艰苦创业为中心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东方魔稻”的培育者是( )

A.河姆渡氏族先民 B.轩辕氏 C.袁隆平 D. 邓稼先

24.十多年前,正是图1中的那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活动中来,这项活动是()

A.希望工程 B春蕾计划C.五个一工程D.光彩工程

25.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6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光辉旗帜的是()

A.马克思主义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1972年B.1975年 C.1976年D.1979年 28、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①上海 ②深圳 ③汕头 ④厦门 ⑤天津 ⑥海南 ⑦珠海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⑤⑥⑦ D、②③④⑦ 29.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30、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执意抛出“终统论”,再次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台湾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 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错误:_____________ 改正: 24、1955年4月,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中国代

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2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1) 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1分)

(2)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3) 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4+3分)

四、历史小论文(15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强调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请你结合这学期学过的民主与法律建设和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篇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关的小论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要求:字数200字左右

二、诊断订正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处错误,指出错处1分,订正2分)

21、农业科学家邓稼先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错误:_____________ 改正: 22、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汕头。

错误:_____________ 改正: 23、“文革”中,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彭德怀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

名开除出党,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篇二: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训练·提升作业1.3土地改革(人教版八年级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2.(2011·宿迁中考)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该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3.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

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2011·十堰学业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

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

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5.(2012·重庆中考)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

中的内容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012·聊城学业考)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7.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

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

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8.(2012·黄冈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

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称为“白毛仙姑”。

该地区得到解放后,斗倒地主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被彻底消灭?标志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至少两点建议。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土地,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故选A。

2.【解析】选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A项符合题意。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见正确答案为A项。

4.【解析】选A。图片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A项说法错误。

【思维拓展】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它仅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项制度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这在辛亥革命时已被推翻。经济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该制度也被摧毁。因此,从反封建角度上说,土地改革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在1950年到1952年底,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中的A、B、C三项都与土地有关,A项中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C两项是变土地私有为公有,所以图片反映的内容与A项有关。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盐碱地改变为良田”说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记忆和理解。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的一项巩固政权的重大活动,影响深远。这次改革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之后,从1953年开始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改造完成,才确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思维拓展】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1)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2)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

(3)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不难分析出这一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第(1)、(2)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识记内容,依据所学知识能轻松答出。第(3)题可以围绕农民分到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设想,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

(2)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3)围绕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作答,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物质文化水平,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篇三:八年级语文、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准确地写出汉字。(2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yuán) _______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_______浩繁,.

在中华文明中蔚_______为大观。今天,我们与墨客骚人共酌,与圣哲贤达对话,漫步古诗苑,一起.

领略花红叶翠,品味浓郁芬芳,在含英(jǔ) _______华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真正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

2. 名句积累。(10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3)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

(5)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默写杜牧《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积累(4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了到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船长_________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_________来提供能量。

4.按要求修改下面文段中的错误。(3分)

①针对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遭到境外反华势力和藏独分子阻挠、破坏的现象,②一场关于如何深入开展“护圣火,迎奥运”的大型研讨会,③于2008年5月4日在我校举行。④研讨会上,⑤围绕如何“护圣火,迎奥运”这一问题?⑥同学们唇枪舌战,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辨论。

(1)文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___(写序号);应改为 ____。

(2)文中有一处地方有病句,是____(写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和 ____; 应改为____和____。

5.综合性学习(6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宁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宁波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全国再就业先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国字号”称誉。2007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1亿元,成为全国13个非直辖市GDP超过3000亿元的城市之一。我们应该为宁波的辉煌成就喝彩。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幸福宁波看我家

为配合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市政府将举行以“幸福宁波看我家”为主题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从家庭的角度来了解市民的幸福感。请你为本次活动的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2) 妙语一句赞宁波

市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妙语一句赞宁波”的活动,要求以一句话展现宁波形象或反映宁波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变化。请你参照下面的参赛作品,也用一句简练优美的话来赞美宁波。 作品一: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商都,一个爱心洋溢的文明城市!

作品二:东海宁波,古邑新都腾气韵;历史名城,诗情画意灿人文!

作品三:昨天,宁波的宁波:今天,中国的宁波;明天,世界的宁波!

你的参赛作品: 。

二、阅读(25分)

(一)《藤野先生》(12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3分)

7.文中“我”的“良心发现”是指什么?(2分)

8.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分)

9.文中的“正人君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指代了什么人?(2分)

10. 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话。(2分)

(二)《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12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

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1.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审美意蕴?请仿照示例,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进行概括。(至少写出两种审美意蕴)(4分)

示例: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坚忍强劲的享受。

12.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分)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14.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咏雁诗词,请你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另写两句关于“雁”的古诗句(上文中出现过的除外)(2分)

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与朱元思书》(12分)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 ②.鸢飞戾天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经纶世务者 ___________________。 ④.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请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②.

17.在文中找出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8.你认为作者在这封信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心情?(2分)

四、作文(35分)

因为求知,你走进书本的海洋;因为爱美,你走进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为沟通,你走进微妙的内心世界……总之,“走进”是一种特殊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接触,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请以“走进”为话题,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