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十五夜望月的抒情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29:03 体裁作文
十五夜望月的抒情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诗歌。

2、情感价值;体会诗人的怀人之思;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想像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课:(ppt1)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月亮了吗?每年在哪个节日它最明最亮?——中秋节。中秋节里,能回家团聚的人们,在一起赏月和品尝月饼。不能回家的人呢,就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甚至好友还可以在qq邮箱里随心所欲的送给对方许多免费的礼物。这是我们现代人的做法。那么,古人呢?或者捎封家书,或者写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唐代诗人王建的赏月诗,看看他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一、初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诵读正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明确诗体,明晰韵脚。(ppt2)

3、反复诵读,当堂成诵。(ppt3)

二、整体感知 (ppt4)

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中庭、树、栖鸦、冷露、桂花、月)

2、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空明、清澄素洁、寂静、清冷)

3、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吗?(惆怅、寂寞、思念)

4、诗歌中哪句直接点题?(今夜月明人尽望)

三、了解作者(ppt5)

王建(约767-830) :字种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30岁,辞家从戎。十三年后,离开军队,寓居

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的生活。约在829年,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王建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著有《王司马集》。 其诗反应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方面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1、快速默读,了解作者。

2、找出证据,证明作者在该诗中所表现的情绪。

四、赏析诗歌,感受诗意。

(一)品味赏析——画面美

1、理解重点词句。(ppt6)

2、欣赏画面美。(ppt7)

思考: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暗写了诗人望月,从哪里可看出? 答:地白 树栖鸦 湿桂花

问:“地白”指的是什么?换成“月明”行不行?

讲:“地白” ——视觉美

(1)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色彩特征鲜明。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金末元初)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宋代)

(3) 你还能背出一些含有表现色彩词语的诗句吗?

讲:“树栖鸦” ——听觉美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十五夜望月不只是看到的,还是听出来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

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讲:“湿桂花” ——嗅觉美

(1)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2)联想:捣药的玉兔,砍树的吴刚,奔月的嫦娥。

(3)你能说出月亮的代名词吗?

(玉兔、素娥、冰轮、玉轮、嫦娥、蟾蜍、婵娟、广寒宫、玉盘??) 小结: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幽幽,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景色?为什么?( ppt8 )

(学生畅所欲言)

做:把你喜欢的景色用文字描写出来。

(二)品味赏析——情感美 ( ppt9 )

1、理解重点词句( ppt9 )

2、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 即使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凝聚在这一个“望”字上。 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龄《秋思》

(三)品味赏析——表达美(ppt10

过渡: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讲: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在”,缺乏动感,平淡无奇。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1)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表达了入骨的相思之情,含蓄而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

(2)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有异曲同工之妙。(ppt11)

(四)品味欣赏——情结美 (ppt12)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地白

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树栖鸦

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冷露无声湿桂花

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人们看到月亮,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

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

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五)品味赏析——手法美(ppt13)

小结诗歌,总结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

2、写这样景物有什么作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望月〔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不知秋思落谁家?抒怀〔情〕

(六)品味赏析——余音美(ppt14)

1、请同学们带上感情重读诗歌,感受诗人带给我们的意境之美。

2、请同学们假设一个情景,写一段表达思念的话。要求引用“今夜月明人

篇二:十五夜望月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主备人:江克英 班级 :学生

【学习目标】:

1、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三首诗词的韵味。

2、反复诵读,感知三首诗词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能快速会背前两首诗词。

【学习重难点】:

1、感情诵读,读出韵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三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三首咏月诗词。(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赏析方法。

赏析古诗词赋,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1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诗歌的写法,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相关信息及写作本诗词背景

1、《十五夜望月》选自《》,作者,

2、《水调歌头》是名,是北宋的一首兼的抒情之作。作于年节,作者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心情抑郁不欢。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

(三)、给加粗的字词注音。(6分)

(1)栖息()(2)咽下( )(3)婵娟( )

(4)宫阙()(5)绮户( )(6)琼楼( )

(四)、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填写相关词句。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色,用“”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名句“”,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中。诗中暗写诗人望月,点题的诗句是:“”。明点望月,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范围的诗句是:“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不正面直接抒情而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表现得蕴藉深沉。尾句中“”字用的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2、《水调歌头》中,“,”“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把无形的盼。

(五)、自主探究。

1、就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三首诗词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并通过对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的把握读给同学听。同位互读、互评。

2、你最喜欢哪一首?简述你的理由。

六、【拓展延伸】

1、比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有感情的背诵上来。

2、比比看,搜集中秋咏月诗词谁最多。如有兴趣,不妨自己作一首。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

1、指名背诵并默写。

2、展示积累的咏月诗词。

3、你最喜欢哪一首说出理由。

二、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今晚明月当空,普天之下有谁不在凝望。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你认为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3、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

庭院月光鸦雀露水桂树------积水空明、澄净素洁、阴冷、寂静;怀人。

4、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5、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三、总结: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

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宛动人。

四、巩固提高。

1、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两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境很美。)“树栖鸦”在三个字有什么作用?

2、“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运用丰富的联想抒写情思,联系上下文,就联想和抒发情思两个..

角度作些赏析。并对“无声”二字作点赏析。 诗人望月产生丰富联想,凄美忧伤;由湿润的桂花联想到了广寒宫的凄清,渲染了离愁别绪。

3、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以实写虚、以实涵虚

5、这首诗抒写的是月圆之夜的思念之情,诗中哪几个词语能使人悟出写的是秋天的“月圆之夜”?树栖鸦、桂花、月明、秋思等。

五、反思总结:

第三课时

赏析《水调歌头》

一、交流展示。

1、读。

2、背诵。

3、名句默写。

二、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

2、.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饮酒问天;下阕问月怀人。

3、这是一首咏月诗,文中有哪些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下笔写的?

4.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5、.在下阕中,哪一句话是作者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这个发问作者自己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 感伤离别;祝福亲人

6、在这首词中作者连连发问,你认为上片问什么?下片问什么?但归根到底是问什么? 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7、.根据以上的理解,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消极“遁世”PK积极处世心胸豁达、积极乐观

8、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富含哲理,作者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达出词人豁达放旷的胸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三、小结:主题内容: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总结全文。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积累咏月诗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

六、【巩固练习】

1、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诗句

《水调歌头》中能阐述人月无常自然常理的诗句是:“ , , ,”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4.“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婉约、李清照、柳永

7、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很有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面对挫折。

9、词的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乐观通达的性格?为什么?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词人原想超凡脱俗,既然无法实现,转而喜欢人间生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排情,离别之恨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七、反思总结:

第四课时

赏析《我的思念是圆的》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

十五夜望月的抒情作文

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背景:《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3、题目解说:“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

二、合作探究。

1、诗人由“我的思念是圆的”分别联想到什么?

2.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3.“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4.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反思总结:

篇三: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 阅读答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7分)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1)(3分)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2)(4分)白首老翁在夕阳中悠然自得垂钓,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