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想象敕勒川的景色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40:30 体裁作文
想象敕勒川的景色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

诵千年绝唱赏草原美景,品恢宏意境感炽热乡情

枣庄第六中学 周海生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相关知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吟诵想象,探讨理解,赏析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合作探究,揣摩分析,体会敕勒人的对家乡大草原炽热的情怀,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品析诗歌的艺术美,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吟诵想象,探讨理解,赏析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揣摩分析,体会敕勒人的对家乡大草原炽热的情怀,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品析诗歌的艺术美,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读准、读顺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吟诵想象,揣摩探究,赏析感受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景”、“情”、“境”。

3.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达成各项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走近《敕勒歌》

1.听歌赏景,激情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学生边听边看,感受草原的壮美。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板书课题)

2.了解《敕勒歌》、敕勒民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教师:上课之前,同学们都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地了解了有关《敕勒歌》的知识,下边请同学们把你了解的知识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1: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铁勒、高车、丁零(丁灵、狄历)。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在冒顿单于时臣属于匈奴。

★学生2:4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人在北魏时期大量参加鲜卑人、汉人的战争,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渐融入汉族。敕勒中北方的一部臣服突厥汗国,后来成为回纥,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

★学生3:《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是牧人的歌唱。

★学生4: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学生5:《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学生6:“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

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二.诵读诗歌,感受敕勒歌的韵律之美

第一步:读准读顺

1.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老师点学困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字音提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读“yǎ”;“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板书)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读准读通诗句。组内互助,小组长听读,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第二步: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指导: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那么,敕勒川这首民歌,应该怎样来读?

1.学生自由朗读品味,交流朗读所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引导明确: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具有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粗犷、豪放,同时要读出敕勒人对家乡大草原的热爱与自豪的情感。(多媒体投示)

2.学生按照要求,揣摩着朗读。

3.教师放录音,学生听读、跟读,感受并把握诗歌的韵律。

4.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出韵律。(两分钟)

5.教师点读(学生3人,三个层次),教师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第三步:汇报朗读,当堂背诵

1.学生自行背诵2分钟,然后组长指导组内学生的熟练地背诵,并能基本体现诗歌韵,并选出本组最佳朗诵者。

2.找3人单独背诵,及时指导评价。

3.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教师及各组长组成评委,选出班级最佳朗诵者!

三.吟诵远眺,赏析敕勒川的景色之美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了敕勒歌高亢、粗犷、豪放音韵之美,

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敕勒川为我们展现的景色之美。

第一步:吟诵明确,理解意象

教师预设问题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1.学生抑扬顿挫自由吟诵诗歌,在文本上划出所写的景物;之后思考并在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写这些景物的作用,从而初步感受诗歌所展示的敕勒川的美景。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肯定。

学生1:我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等。

学生2:我还能想象得到:有一座座蒙古包、骑马放牧的人们。

教师预设问题2: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意象)?

学生思考简单交流,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评价肯定。

★学生1:一句“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说明人草原的壮阔雄伟。

★学生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极目远望,天野相接,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是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学生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从俯视的角度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写出了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情境,表现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

第二步:诵读想象,赏析美景

教师预设问题:这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笔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多媒体投示)

1.学生闭目诵读,想象并赏析草原美景,之后讨论明确。教师参与讨论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予以积极评价展示。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学生1:青黛的阴山,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翠绿的牧草,五彩缤纷的花朵,苍茫的草原,白色蒙古包,黑白黄相间的奶牛,白色的羊群,穿着鲜艳的敕勒族小伙子。----画面色彩斑斓。

★学生2: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

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在侧耳倾听!

★学生3:展示自己根据诗歌所画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评价肯定。 教师小结:(多媒体投示)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色彩斑斓的壮丽图景。

四.揣摩理解,体会敕勒人的乡情之美

过渡并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

教师指导:(多媒体投示)

从诗歌的意象下手,来揣摩蕴含的情感。即:这些“象”有何“意”?

1.学生研读诗歌,思考,交流讨论探究,最后展示。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或引导或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学生1:“阴山下”,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显示了敕勒川的壮阔雄伟,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壮阔雄伟的赞美与自豪!

★学生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写天空之大,是为了表现敕勒川的辽阔的,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苍茫辽阔的赞美与自豪!

★学生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

教师小结:(多媒体投示)

这首诗歌,通过大山、天空、草原、牛羊的意象,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

篇二:作文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 3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本单元学习开始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第一课时

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到讲,则更好),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

想象敕勒川的景色作文

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2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爱我中华情》于玉光 同学们:

篇三:穿越风雪作文

穿越风雪作文

穿越风雪线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603班 林 晨 指导老师 沈梅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除夕夜,纷纷扬扬一夜大雪,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给节日增添了更加吉利的喜庆。我站在雪地上燃放烟花,雪白的大地,五彩缤纷的烟花相映成辉。除了惊叹,更多的是无穷的乐趣。

雪,会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会有灾难。不是吗?不久前,中央气象台发出橙色警报、气温下降到零下五十摄氏度的地方——北方,严重的雪灾正露出狰狞的面容咄咄逼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象中大草原上的美景:蓝天白云中,可以和太阳对话;夜幕笼罩中,伸手能摘到星星。蒙古包内煮着香喷喷的奶茶;小伙子骑上骏马驰骋草原上;姑娘们挥着鞭儿轻轻唱歌;羊儿成群在草地上悠哉游哉 ??多美啊!

就在这阴山脚下,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正猛烈地向当地牧民袭来。从新闻中看到的画面让我的心揪了起来:几个月连续不断的大雪把整个戈壁滩盖上了厚厚的毛毯,一片白茫茫把天与地连接在一起。积雪被怒吼的狂风卷起来,风裹雪,雪随风搅和在一起难分东西南北。牧民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羊群在雪地里找不到吃的草,饿得咩咩直叫,它们伸长脖子,似乎希望落下来的雪花能变成鲜美的青草。牧民们翻遍家里储存粮食的口袋也找不到一粒米。怎么办?怎么办!情急之下,他们想到了公安边防的武警官兵 ??

“叮铃铃,叮铃铃”,驻守在那里的武警们接到了草原上牧民的求救电话。十万火急!马上准备好充足的粮食、羊吃的干草上路了。没有路标、辨不清方向,汽车在茫茫雪地里艰难地行使着,此时此刻,汽车就好比蜗牛一样爬行着。谁知,祸不单行,满装救命物资的汽车突然陷入齐膝深的冰坑里动不了啦!战士们不顾严寒下车用双手刨开轮胎左右的冰雪,刨得双手出血了,人冻僵了,轮胎却依旧冻得死死的。那边牧民们望眼欲穿,这边武警们寸步难行,老天就这样无情吗?这一场生死大营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物资不能及时送到 ??心急如焚,大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翅膀”!对,武警们想到了飞机,但是马上否决了。因为一个个蒙古包之间相隔几十公里,远水救不了近火。情急之下,武警们异口同声说出了“沙漠之舟”——骆驼。那是当地特有的品种“红驼”。红驼是沙漠中抗旱抗寒的活化石,长长的腿、宽大的脚掌能在深雪里行走自如。就这样,红驼背负着使命和对灾区牧民的关爱穿越了漫漫风雪线 ??

来了,来了!牧民们终于盼来了救命的粮草。他们激动得语无伦次,有的抱着武警不放,有的跪在雪地里久久不肯起来 ??看到这里我的心才松弛下来。

严冬过后,春天还会远吗?待到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天苍苍,野茫茫,祝愿阴

山脚下的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那时,湖水甘甜,青草茂盛,生活宁静,人们永远平安吉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