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名人故事约翰纳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0:56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约翰纳什作文素材

篇一:双语:关于约翰·纳什你必须知道的3件事

“A Beautiful Mind” makes it the Top 10 list of many. The movie is indeed great. Director Ron Howard did a marvellous job and then the stellar acting by Russell Crowe and Jennifer Connelly based on the life on the noted mathematician John Nash, Jr. (1928- ) who received his PhD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1950. When speaking about his research, the impact of his 27 page dissertation on the fields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was tremendous. In 1951 he joined the facult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ambridge. His battle with schizophrenia began around 1958, and the struggle with this illness would continue for much of his life. Nash eventually returned to the community of Princeton.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in 1994. The 2001 film A Beautiful Mind, staring Russell Crowe, was loosely based on the life of Nash.

在许多“十大”榜单上,《美丽心灵》必定位列其中。这部影片确实很精彩。导演朗·霍华德执导十分出色。该片是基于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于195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由著名演员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出演。提到纳什的研究,他那27页关于数学与经济学领域的博士论文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1951年,纳什入职麻省理工学院(剑桥)。1958年纳什开始出现精神分裂症,此后他的大半生都在与精神分裂作斗争。随后纳什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4年,纳什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由罗素·克劳主演的《美丽心灵》就是基于纳什的故事改编的。

Here are 5 questions and answers t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real John Nash vs the one portrayed on the film.

以下是关于真实的约翰·纳什与影片所塑造的人物之间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与回答。

1. In the movie A Beautiful Mind there is a scene in which faculty members present their pens to Nash. 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pen ceremony? When did it start?

电影《美丽心灵》中有一幕,即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纷纷给纳什呈递自己的钢笔。这个递笔仪式有何来源?什么时候开始的?

The scene in the movie A Beautiful Mind in which mathematics professors ritualisticallypresent pens to Nash was completely fabricated in Hollywood. No such custom exists. What it symbolizes is that Nash was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in the mathematics community for his accomplishments. While some movies are based on

books, the film A Beautiful Mind states that it was inspired by the life of John Nash. There are many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book and the film.

影片《美丽心灵》中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纷纷给纳什呈递钢笔的这一幕完完全全是好莱坞自己编造的。实际上并没有这一仪式。片中这一仪式象征的是纳什在数学上的成就获得该领域的认可。有些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而《美丽心灵》则是从约翰·纳什的故事中获得灵感。小说和电影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双语:关于约翰?纳什你必须知道的3件事

2. May I have a copy of Nash’s 1994 Nobel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我可以拷贝纳什1994年诺贝尔奖获奖发言吗?

At the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y,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Sweden hands each Laureate a diploma, a medal, and a document confirming the Prize amount. The Laureates do not give acceptance speeches. The scene in the movie A Beautiful Mind in which Nash thanks his wife Alicia for her continued support during his illness is fictional.

那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瑞典国王给每一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奖牌,以及相关奖金文件。获奖者并不发表获奖感言。《美丽心灵》中纳什感谢其妻艾莉西亚在其患病期间的悉心照料和不断支持这一幕是虚构的。

Laureates are each invited to give an hour-long lecture; however, the Nobel committee did not ask Nash to do so, due to concerns over his mental health. In fact, the only speech he gave was at a party at Princeton. Sylvia Nasar mentions:

获奖者获邀发表时长1小时的演说。然而诺贝尔委员会考虑到纳什的精神状况,并没有要求他这样做。事实上,纳什唯一的发言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聚会上。西尔维娅·纳萨尔提到:

“He was not inclined to give speeches, he said, but he had three things to say. First, he hoped that getting the Nobel would improve his credit rating because he

really wanted a credit card. Second, he said that one is supposed to say that one is glad he is sharing the prize, but he wished he had won the whole thing because he really needed the money badly. Third, Nash said that he had won for game theory and that he felt that game theory was like string theory, a subject of great intrinsic intellectual interest that the world wishes to imagine can be of some utility. He said it with enough scepticism in his voice to make it funny”.

“纳什说他其实并不想发言,但是他有三件事要说。第一,他希望获奖以后能够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因为他很想办张信用卡。第二,他说,本来他应该说他很高兴与别人分享奖项,但是他希望获奖的只是自己,因为他真的很缺钱。第三,纳什说,自己因为博弈理论获奖,而他觉得博弈理论就像内涵丰富知识的弦理论,世界希望其能发挥作用。纳什说这些话的时候十足的怀疑论调,十分幽默。”

3. What other things I need to know about John Nash’s life?

关于约翰·纳什的人生我还该知道些什么?

–John Nash fathered an out-of-wedlock son with a Boston nurse.

约翰·纳什与波士顿的一名护士有一个私生子。

–He shared the Nobel Prize with Reinhard Selten and János Harsányi.

纳什与莱因哈德·泽尔腾和约翰·C·海萨尼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Nash blamed Alicia for twice committing him to a mental institution and the couple had divorced in 1962.

纳什曾责怪艾莉西亚两次送其进精神疗养院,两人于1962年离异。

更多英语学习方法:企业英语培训

篇二:人物传记阅读:《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人物传记阅读:《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具有传奇色彩的博弈论大师--

约翰纳什

5月31日上午9点30分,当年逾古稀的纳什走进北京工商大学礼堂时,全场近千名师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几名学生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是纳什似乎对眼前的场面无动于衷,他看起来总是在沉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个身材清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十分平凡,然而他一生的经历却比电影中的情节还要跌宕起伏。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正确答案。

中学毕业后,约翰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

名人故事约翰纳什

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约翰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 1958年的秋天,纳什因为自己的未来而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

80年代末的一个春天的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普里斯顿的春风使约翰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

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相关链接

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约翰纳什出生在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性格孤僻,喜欢钻在书堆里,很少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小学的时候,纳什在数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天赋。

B.20岁时,约翰纳什同时被四所著名的大学录取;21岁的他在普林斯顿博士毕业;30岁就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C.纳什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喜欢独来独往和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他并不受大多人欢迎,但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却对患病的他充满爱心。

D.纳什均衡是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囚徒困境是其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该理论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数十年后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E.70、80年代,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约翰纳什本人却默默无闻,所以当他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对他感到陌生。

(2)

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表现等方面有哪些作用? (6分)

(3)约翰纳什是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男主人公的原型,约翰纳什一生经历的传奇色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6分)

(4)与艾里西亚结婚,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普里斯顿的春风使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8分)

(1)答给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

(D项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解有误,准确的说是因为博弈理论的重大贡献。E项数学圈里的许多人对他感到陌生有误,是惊讶原来纳什还活着。A项纳什在数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天赋过于绝对,原文中说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但又说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

(2)从结构上看,既照应了文题中的大师一说,又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约翰纳什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开篇不俗,避免传记平铺直叙的流弊。从表达效果上看,热烈的欢迎场面的描写,从侧面烘托约翰纳什博弈论大师的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正面描写了约翰纳什略显怪异而又平凡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传记的形象性。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

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不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 70年代和80年代,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数学圈里的许多人以为他已经去世。

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逐渐康复,25年后从疯癫中苏醒,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6分;答出任何一点给2分)

(4)正是爱和包容使约翰纳什从疯癫中苏醒,最终能够走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台,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艾里西亚虽然和他离婚,但她并没有放弃纳什,也没有再婚,而是依靠自己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艾里西亚25年等待纳什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纳什留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仍被师生充满爱心地看做是一个天才,获得康复的良好环境,这是纳什得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基础。天才的成长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对于有才华的异类,我们要有包容的胸襟。

(8分;答出一点给2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篇三:高考素材·大师励志故事·艾尔米特+约翰·纳什

励志阅读:数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

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但是他大学入学重考了五次,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是数学考不好。他的大学读到几乎毕不了业,每次考不好也都是为了数学。他大学毕业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还是因为 数学。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恶梦。不过这无法改变他的伟大:课本上"共轭矩阵"是他先提出来的,人类一千多年来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来的。自然对数的"超越数性质",全世界,他是第一个证明出来的人。他的一生证明"一个不会考试的人,仍然能有胜出的人生。”

法国的东北角的洛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洛林草场上就染满骑士的鲜血;1871年德国的铁血雄兵蹂躏法国后,要求法国割让的土地就是洛林。

经过百年来战争的洗礼,洛林留下来的是一批苦干、达观的法国人,足能面对环境的苦难。埃尔米特1822年12月24日出生在洛林的一个小村 庄,他的父祖辈都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祖父被大革命后的极端政治团体逮捕,死于狱中;有些亲人死在断头台上;他的父亲是杰出的冶矿工程师,因为被通缉,逃到洛林,在一家铁矿场中隐姓埋名做矿工。

铁矿场的主人叫雷利曼,一个标准强悍的洛林人,他有一个比他更强悍的女儿——玛德琳。她凶悍地管理矿工。但是一见到这位巴黎来的工程师,就软化了,明知对方是死刑通缉犯还是嫁给他,为他生了七个孩子。埃尔米特在七个孩子中排第五,生下来右脚就残障,需扶拐杖行走。

埃尔米特从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找老师辩论,尤其是一些基本的问题。他尤其痛恨考试。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学问像大海,考试像鱼钩。老师老要把鱼挂在鱼钩上,教鱼怎么能在大海中学会自由、平衡的游泳?”老师看他考不好,就用木条打他的脚,他恨死了。他后来写道:“达到教育的目的是用头脑,又不是用脚。打脚有什么用?打脚可以使人头脑更聪明吗?”他的数学考得特别差,主要原因是他的数学特别好。他讲的话更让数学老师抓狂。他说:“数学课本是一滩臭水,是一堆垃圾。数学成绩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头脑的人,因为他们只懂搬垃圾。”他自命为一流的科学狂人,他不可理喻的喃喃自语“我将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成为多少人的笑料。不过他讲的也没错,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大多是文学、外交、工程、军事等与数学不相干的科系出身的。埃尔米特花许多时间去看数学大师,如牛顿、高斯的原著。他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回到基本点的辩论,那里才能饮到数学兴奋的源头。”他在年老时,回顾少年时的轻狂,写道:“传统的数学教育,要学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学习,训练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工程或商业上,因此,不重视启发学生的开创性。但是数学有它本身抽象逻辑的美,例如在解决多次方方程式里,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数学存在的价值,不只是为了生活上的应用,也不应沦为供工程、商业应用的工具。数学的突破仍需要不断地去突破现有格局。”

埃尔米特的表现让父母忧心。父母但求他能把书念好,再多的钱也愿意付出,就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因着超卓的数学天份,他无法把自己塞入数学教育的窠臼,但是为了顺父母的意,又必须每天面对那些细微繁琐的计算,以致痛苦得不得了。这位孝顺的天才,似乎注定终生的自我折磨。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入学考每年举行两次。他从十八岁开始参加,考到第五次才以吊车尾的成绩通过。其间他几乎要放弃时,遇到一位数学老师李察。李察老师对埃尔米特说:“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以来的第二位数学天才。”拉格朗日被称为数学界的贝多芬。但是埃尔米特光有天份不够,李察老师说:“你需要有上帝的恩典与完成学业的坚持,才不会被你认为垃圾的传统教育牺牲掉。”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落榜,却仍继续坚持应试。

埃尔米特进技术学院念了一年以后,法国教育当局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肢障者不得进入工科系。埃尔米特只好转到文学系。文学系里的数学已经容易很多了,结果他的数学还是不及格。有趣的是,

同时,他在法国的数学研究期刊《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发表《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震惊了数学界。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就发现了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多少一流数学家埋首苦思四次方程以上到n次方程的解法,始终不得其解。没想到三百年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一个数学常考不及格的学生,竟然提出正确的解法。埃尔米特知道自己已经“对数学的开创性研究中毒很深,热爱得无法自拔”,幸得好朋友勃特伦赶忙帮他补习学校要考的数学。对这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天才,僵化的数学教育带来无边的苦难;惟有友谊的了解与鼓励能够支持他走下去,并使他在二十四岁时,能以及格边缘的成绩自大学毕业。由于不会应付考试,无法继续升学,他只好找所学校做个批改学生作业的助教。这份助教工作,一做就是二十五年,尽管他这二十五年中发表了代数连分数理论、函数论、方程论??已经名满天下,数学程度远超过当时所有大学的教授,但是不会考试,没有高等学位的埃尔米特,只能继续批改学生作业。

能够使埃尔米特不愤世嫉俗、坦然前行的动力是什么?一是妻子的了解与同心。埃尔米特的妻子,是他大学好友勃特伦的妹妹,她无怨无悔地跟随这个不会考试的天才丈夫,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二是有人真正地赞赏他,不因他外表的残废与没有耀人的学位而轻视他。其中包括研究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与微分方程式而著名的柯西,发表椭圆函数、行列式理论而著名的雅科比,《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的主编刘维尔。这些都是行家,而来自真正行家的惺惺相惜,比考试高分的一点虚伪荣耀,更能支助一个失败者走较远的路。三是埃尔米特的信仰。埃尔米特在四十三岁时生了一场大病,柯西来看他,并且把福音传给他。信仰给他另一种价值与满足。埃尔米特在四十九岁时,巴黎大学才请他去担任教授。此后的二十五年,几乎整个法国的大数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我们无从得知他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没有考试。

不会考试给他带来许多麻烦:工作不顺利,多次重考,他人的轻视,自卑??。但是给他带来

许多祝福:认识妻子、好友、信仰,与整个生命

的成熟。后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的教授贝尔,在他对历史上数学伟人的回顾上,用一段话

描述埃尔米特:“ 历史上的数学家,愈是天才,

愈是好讥诮,讲话愈多嘲讽。只有一个人例外,

就是埃尔米特。他有真正完美的人格。”

埃尔米特是一位热心的数学传播者,他经常

无保留地向数学界提供他的知识、想法以致创造

性的思维火花,只要认真阅读埃尔米特的著作,

就会发现,他提供了许多可以作为别人发现的序

幕的例子,他的数学传播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数学

的发展. 他在数学分析、代数以及数论等领域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为了表达对这位数学大师的尊敬和纪念,人们以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些命名:埃尔米特矩阵,埃尔米特型,埃尔米特多项式,埃尔米特双曲空间,埃尔米特插值,埃尔米特核,埃尔米特算子,埃尔米特流形等,同时这些命名

也反映了埃尔米特的多方面的数学成就。

约翰·纳什:在疯癫与清醒之间的孤独天才

他是个木讷的老人,拒绝回答与学术无关的提问,拒绝追星族送上的鲜花,甚至不会在演讲开始时说上几句客套的话。作为这届诺贝尔北京论坛里最不像明星的经济学家,他却享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著名的“纳什均衡”提出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孤独的天才

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时,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纳什均衡”是他22岁博士毕业的论文,这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普林斯顿的幽灵

1958年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1963年,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传奇仍在继续

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

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职位。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而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

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

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

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

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

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

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