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实践哲学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0:30:59 体裁作文
实践哲学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今年,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我处也积极号召全体干部阅读这本书。起初我只是怀着怀疑的态度翻了翻,几页下来却发现它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却又逻辑严谨、涵义深刻,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精辟敏捷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真正引起了我们对哲学的兴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

一、学好哲学的神奇作用

李瑞环同志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大”。“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

二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生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在李瑞环同志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他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在实践中学好处很多:一是容易懂;二是容易记;三是容易活;四是老师多;五是时间多;六是容易坚持。李瑞环同志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对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有不少理论上的概括。比如,关于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横向重视协调、纵向注意渐进。提倡惜时如金,与时俱进;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各种文明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保持特色;在国际社会高举“和合”旗帜,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气的形象,这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大力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最早构想和栓释。在书中,作者还借用故事和比喻阐明了一些深奥的哲理。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野猪的故事”讽刺了说空话、唱高调的歪风,用夏天有蚊子(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但长庄稼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用“先生孩子后起名”告诫人们不要急于给非公有制经济下定论,如此等等。

三、我们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它的原理,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哲学用哲学》特别强调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李瑞环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它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主要是为了教学表达的方便,实际上它们互相是连为一体的,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原理。因此,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简单地查找结论,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

四、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在工作中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李两面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和布暑,就不能把握好全局,没有秩序,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虽辛苦忙碌,但收效甚微。

对于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说,抓好主要矛盾,关键要有好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抓紧抓好、抓落实,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比如:我处今年职代会制定的工作有:市场开拓、严控成本、加强生产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环保、加强科研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等。其中尤其以加强科研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是因为,录井工程处经过五年的发展和积累,生产经营已获得丰硕成果,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小康家园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十

一五”宏伟目标及百亿气田建设形势需要我们“干大事业,开创大场面”,需要做精做强做大录井产业,才能推进跨越式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人才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队伍综合实力”才能实现“十一五”目标。实际工作中,总公司以陶总为首领导狠抓了录井新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百忙中多次亲自主持《井场综合数据化平台建设》和核磁共振、岩芯扫描等录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技术准备工作,最终使推介工作大获成功,现这些新技术已在多井开展应用,初步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完成高工作量、创造高效益的企业跨越式发展新模式,并逐步屏弃以规模求发展求效益的落后旧模式。当然,这项工作也是我们研究院今年的重点工作。那么,现阶段及明年的我们研究院的工作重点相应的就是要抓好《井场综合数据化平台》建设和远程传输,以及核磁共振录井、岩芯扫描录井等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这是总公司下大力气、不惜血本、力求经济新增长点并寄予跨越式发展期望的工作,我们应在总公司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上下同心,绐终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并抓紧抓好。

篇二:哲学入门读后感

马原读书笔记

书名:《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作者:托马斯.内格尔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5年2月第一版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哲学入门书籍,由当今美国以研究政治哲学、伦理学、认识论和心灵哲学而著称的分析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撰写,书中涉及了九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如:外部世界是否存在?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死亡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并且思考过的问题,作者认为开始学习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思考这些问题,他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的观点,让读者自己来判断,甚至自己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并不长,在看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我自己在思考这些问题,而我的读书报告也将主要谈论我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以及我对它们的想法。

读书笔记:

1,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看过《黑客帝国1》的人相信都对母体有很深的印象,电影说实际上我们的肉体都在一个机器的母体里,我们所有经历的事都只是母体用电脑直接控制我们的大脑产生的神经化学反应,当时觉得这个设想很奇妙,而且无从辩驳,在这之后我想到了另外的几个问题:假如我现在实际上处在自己的一个梦中,我有什么办法确定自己在梦中,或者证明这不是“现实”,甚至说这是一个梦境套梦境的世界;亦或者,我甚至没有身体,没有大脑,我的一切也只是类似母体给予的生化反应。我们永远无法去验证这一切,因为所有我们能提出的理由都建立在我们本身的感官证据上,而我们想要确认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其实就已经预设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这是一个循环论证,无法得出任何东西。【1】也许只有人的心灵才是唯一存在的东西(唯我论,solipsism),当然我并不相信这一点,不然我写这篇读书报告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会并不相信老师你的现实存在;另外一种观点是存在一个外在世界,它也许很像我们现在觉得的这个世界,也可能与之大相径庭(怀疑论,skepticism),当然许多人人并不认同,却没有人能提出反对的理由;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一个你永远不可能从中醒过来的梦压根不是梦,它就是实在,因为关于存在的东西的观念也就是关

于能够被观察到的东西的观念(验证论,verificationism),显然,如果我们把“实在”定义为“我们能观察到的东西”,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但是: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外部世界(如母体),却没有任何人能观察到它,我们真的能否认它的存在或者说我们真的不能理解它吗?

【2】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更加倾向于这个理论,毕竟说这个世界实际是虚幻的这并不那么容易令我接受。

2, 我们是否拥有自由的意志

我们的选择是否都是自己决定的呢,这个问题似乎想都不用想,因为看起来我可以为我自己做一切选择,比如吃不吃饭,什么时候去吃,吃什么,它们似乎只是我一瞬间的念头就能决定的,但是有些人认为:在绝对意义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做与我们事实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情。

【3】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行动的各种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并且使它们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经验、欲望、知识、遗传因子、社会环境以及其他我们尚不知晓的因素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个在具体情景下的行为成为必然(决定论,determinism),比如说我决定吃不吃饭实际上取决于我饿不饿,现在作业紧急不紧急等,而这些条件在我做决定之前已经存在了,它们共同作用使我没有去吃饭:即使我自以为我原本能去吃饭的,但是实际上我不能。我所作的决定只是“事先就被决定好的结果在头脑中走一个过场”【4】而已。而这些条件实际上又是由之前的我所作的“决定”造成的,而之前的“决定”也是由之前的之前的条件决定,这样可以无穷追溯下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我们的一切,生命的轨迹,都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决定了的!虽然我没有找到令我信服的否定决定论的材料,但我并不同意决定论,它让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傀儡一般,每个人都只是命运的奴隶而已,我今天坐在这里写论文也只是因为我考上了浙大,然后上了这门课,然后一定会写,虽然这一切无可辩驳,但它太令人绝望。

3,人的构成

这是一个讨论的非常普遍的问题,最近看的《Yale大学开放课程:death》也讨论了相关的问题。一个可能的结论是,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有机体,和一个附在其上的完全精神性的灵魂(二元论,dualism),然而我们很难去找到这个灵魂,一切证据显示出:在人死之前,有意识的生命完全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运行【5】,被科学熏陶了十几年的我除了在看哲学书时会尝试考虑这个观点之外,其他时候会对灵魂存在的说法嗤之以鼻的,当然,很多人出于宗教的原因会相信这些,并且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中外的各大宗教几乎都有灵魂的概念;另一些人则认为人只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而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只是他们大脑的生理状态(物理主义,phylicalism,也称作唯物主义,materialism),我认为这个跟决定

论有点像,太过生硬了;实际上我比较支持的是如下观点:大脑是意识的发生地,但是他的意识状态并非仅仅是物理状态(两面论,dual aspect theory),这个观点似乎是前两个观点的中和,也许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吧我会更倾向这样的说法:我们的意识并不是纯精神的,它产生于大脑的物质基础上,但它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状态,除了那些物理上可以观测复杂的电化学变化,还有不能测量出来的心理过程,它是不能通过物理性分析显露出来的。

另外还有几个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如:道德是自然存在的准则还是人为制造的?何谓公正,有没有可能做到公正?生活是否有意义,生命呢?限于篇幅不再多写。曾经觉得哲学很无聊的我,现在却深深地被哲学所吸引,在在读完这本小书之后我又开始阅读《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根据时间先后一位位地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我已经读到了康德。历代思想大师们对世界对人的思考令人赞叹,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认为学哲学不仅没有浪费时间,反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思考,让我们更加大胆去质疑,这些都是现在所学的基础科学远远做不到的。

【1】《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p10;

【2】《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p28

【3】《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p65

【4】《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p68

【5】《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p112

篇三:中国古代哲学史读后感

读《中国古代哲学史》有感

哲学总是产生于我们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基即文化的根基发生了根本的问题与动摇之时,产生于长期的文化传统遇到挑战和崩溃之时,“礼崩乐坏”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哲学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做法,它是从总体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与追问。哲学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根本前提与背景,它不像其他科学那样是从学科内部产生的,而是从外部产生的。哲学是对人生根本问题、人的自我理解问题的根本思考与回应,是对生命根本问题的引导。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哲学则是这种悠久文明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史相比较于西方哲学史要简单些,先有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而魏晋之后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就显得略为单调,除了佛教哲学之外,基本都是儒家哲学独领风骚,这种场景知道清末才有所缓解。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出诸子与王官关系: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是有共同的经典作为思想的资源或出发点,中国传统哲学起源上的这两个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倾向和基本特质是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关注的是人类正确生活的方式和目的,实际上是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与探究。先秦诸子“论实际问题之语,诚较空谈玄理者多”,在思想方面更是人人推崇要对世道人心有所匡正,例如,孔慕大同、老称郅治、墨尚兼爱。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的哲学就只有实践哲学,相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都是从实践问题上升到思辨问题。中国古代的哲学都是从实践哲学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进入汉朝后,儒学与道学争斗不休,又不停的相互补充,逐渐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要取向。汉初黄老之学盛行,黄老之学对经历了长期苛政,和战乱后的汉初,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力,安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武帝即位后面对着虎视眈眈的藩王和匈奴,黄老的无为之治已经满足不了西汉中央集权的需要,于是武帝“罢黜百家”。至此,西汉完成了统治思想的转折。

儒家与中国古老的经济社会传统有很深的现实联系,它是以氏族血缘的宗法制度为根基,能在家庭小生产农业为经济本位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现实的力量和传统的有效性。儒学中关于树立纲常名教、确立宗法等级秩序、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政治伦理规范等基本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必需。两汉之后,儒学的地位虽每况愈下,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在确立王道政治和宗法制度等方面,其理论作用并未丧失,尤其是在伦理道德的领域内,其权威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动摇,“三纲五常”依然是包括割据政权在内的每一个朝代所依赖的指导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儒思想成就了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玄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汉代儒学以经学位主流形态,其思想资源大多在先秦儒家的六经,注重以师法和家法相传而授,很少融合儒家之外的其他资源。玄学在其产生之初,以名理之学为依托,试图融合儒、道,阐幽发微,究竟天人。至东晋,又多与佛教思想相融而和。玄学不仅是一种哲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形态。玄学家们力图通过以现实生活作为践履他们玄思的试验场,努力以生活进程本身知内在超越的可能性,希求呈现出人性和生命本身的双重韵致。所以说,玄学的本质还是一种实践哲学。

佛教至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从一种外来的印度宗教,最终演化为富有汉文化特色的中国宗教。在其扎根中国社会的艰难历程里,佛教与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本土思想既冲突又融合:一方面佛教始终在接受中国固有传统的思想整合,在汉代被视为求神成仙的道术,在魏晋又被比为附为玄学清谈,到了隋唐则形成了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宗派;另一方面,佛教也在改变和丰富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道教的唐代重玄学、宋代内丹学,儒家的宋明道学,无不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激荡。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互动,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壮阔历程,其实也是中国佛教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佛教受中国本土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思想源泉之一。佛教的心性论即使佛教与道教的契合点,也是儒道两家哲学发展的理论刺激。佛教的宇宙论,实践论,生命观,伦理观等,也都丰富了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

在佛教昌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基本完成,道教不同流派及其相关经典的大量涌现之时隋唐儒学一方面在承续汉魏经学,另一方面又在同佛道思想交涉,也最终导致了儒学哲学的重大发展。

明代中后期是心学思想风靡天下的历史时期,程朱理学遇上了空前的挑战。王守仁创造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即阳明心学,从而打开了明代学术新的格局。阳明心学与正统的程朱理学是背道而驰的,它强调必须“返求本心”,这也是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的根本分歧。心学作为一场思想运动在知识界孕育出了一种怀疑和批判精神,为人们开辟了一种思想的自由风气。

清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乃至学术领域的控制,大力提倡朱理学,重用理学名臣,刊刻理学名著。又通过威迫利诱、阮永见识的两手一方面推行开科举取士,设立使馆,查禁反清书籍,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寓禁书于修书等一系列文化政策,不仅圈定了清代知识分子治学的范围和个人学术导向,而且也构成了清代哲学新的表现形态。

哲学就像历史一样绝不停滞不前,中国哲学两千年里也是有许多发展的。创新的力量总是与了解过去的能力成正比,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可以培养我们的哲学能力,从而继承和发展当代的中国哲学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