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说明文段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2:28 体裁作文
说明文段落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景物描写段落

九寨沟(段落)

百合果园初二夏雨飞第九次

九寨沟风景秀丽,其两大特点,便在于山美、水美。

无论是哪个季节,九寨沟的山都是明艳的,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里的山,树木遍布,巍巍的将整个九寨沟环绕起来,如同两条长长的手臂。春季,这里满山翠绿,幽谧而空灵;夏季片片树荫,清凉而素雅;秋季满目金红,端庄而高雅;冬季白雪皑皑,朴素而静谧。纵然为山,确能从中找出水独有的细腻与明澈。

九寨沟的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越过那满目的苍翠,便可见如宝石般撒满九寨沟的一个个湖泊,九寨沟的湖水有三大特点:秀气、澄澈、艳丽。九寨沟的水是飞动与静谧的结合,刚烈与温柔的相济,它将许多看似矛盾的个体,在这里交融,汇成了美的极致。天晴时,阳光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上,反射出夺目却不刺眼的光芒,像极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琥珀,为九寨沟添上几分温柔的美。

篇二:附加段落说明文

阅读《泥石流》,完成小题。(共7分)

泥石流

①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截至9月4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合理的开挖也会形成泥石流。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也会形成泥石流。如1972年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在一场大雨后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此外还有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的大面积山体,也会产生泥石流。

27.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3分)

答:

28.根据第③段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分别属于哪一种,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

【材料一】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材料二】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将废弃物遗留公路边,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桥就是桥梁,涵就是涵洞)淤塞。

篇三:说明文阅读语段精选

说明文阅读语段精选

2011-11-4

1.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 ,加点词“这里”指的是。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 。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6.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 为什么?

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 。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2.人工造林有学问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

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

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工的杨树林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

25.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26.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7.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请你会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3分)

3.沙尘暴,并非只是施暴恶徒

①目前,沙尘暴已成为人类难以剿灭的主要天灾之一.截止目前,撒哈拉荒漠每年发..

生扬沙天气25次,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是30次,伊朗卡维尔等沙漠是80次,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60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是17次,澳大利亚的普森等沙漠是5次以上.全球年尘埃搬运量变幅为1.3~8亿吨,最高可达到50亿吨.

②直至目前,我们对沙尘暴的认识还停留在沙埋、风蚀 、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环境上,其实这已是半个世纪前的旧观念了.沙尘暴对人类直接的侵害已经超过了它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对大型传染性疾患的传播,它已从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升级为大打出手的先锋了.最严重的例证就是口蹄疫在英国的登陆.谁能料到非洲北部沙漠里的口蹄疫病毒,会在一周内随沙尘暴浩浩荡荡地跨越大西洋,稳稳当当地落在英国的牛栏里,并在半月内横扫欧洲,致死数百万头牛被宰,焚烧掩埋.

③客观地说,沙尘暴虽作恶多端,但它终究还只是帮凶,元凶还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有毒物质。在空气的尘埃中现在已经培养出了100多种细菌、病菌和真菌。大约有1|3的细菌是能感染动植物和人类的病原菌。其中有能感染耳朵和皮肤的假单细胞,有能导致甘蔗腐烂、土豆干腐和香蕉叶生斑的微生物,还有一种对海洋中珊瑚有致命威胁的真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勒比海珊瑚的骤减可能与非洲沙尘带来的另一种无名病原菌有关。科学家致意到,非洲沙尘在加勒比海地区沉积多的年份,也正是该地区珊瑚礁大量死亡的年份。在1|4茶匙的尘埃中能携带几百万甚至几亿个微生物。就连成群的蚱蜢,都能在尘云穿越大西洋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④但是与所有的自然现象一样,沙尘暴也有它合理有益的一面沙尘暴形成的气溶胶在高空有全球循环的演变特点,使沙尘能够进行数千甚至上万里的大迁移.谁能想到,科罗拉多高原的肥沃土壤有一半来自莫哈维沙漠;有谁想到加勒比和夏威夷群岛上的表层土壤来自中亚,其中主要来自中国的沙漠;又有谁想到,是撒哈拉的富含养分的尘土滋润了亚马孙

流域,使它由草场变成了富饶的热带雨林.因为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促进大量鱼类的繁殖.夏威夷与阿拉斯加之间及其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沙尘暴施善他乡的功绩之一.

⑤除此之外,大气中大量含量有沙尘的微粒能缓解下游地区酸雨的危害程度,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因大气凝结的增多使下游地区降水量增加,同时铁`钙等沙尘对海洋的生物链也有着良好的服务作用.日本科学家观测研究认为,黄沙作为日本过冷却云的冻结核,对形成降水起到重要作用.黄沙冰晶核带有碱性,对防止韩国`日本酸雨的产生起着积极的中和作用.

⑥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沙尘暴已刮了数百万年,真可谓刮黄了天,刮黄了地,刮黄了水,甚至连我们的皮肤都变黄了,想从根本上消灭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珍惜水源、保护植被绿化造林,就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达到遏制沙尘暴的目的.

(选自《科学24小时》有改动)

20、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21、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选文第③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3、结合选文第④⑤段,概括说明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益处?(4分)

24、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4.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

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

答: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答:

5.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