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写实践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8:18:00 高中作文
写实践高中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关于实践的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业余的宝贵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学生要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之前也是不怎么懂得的。但是,经过这次的暑假实践活动,我竟然领悟到了一些我以前所不明白的东西。

首先,假期里,我们的时间相对的充裕了许多。我们被允许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种假期的实践活动就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既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大的一个世界,又可以让我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快乐。当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去帮助别人时,这种快乐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相信,这种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成就是决定于他怎么利用课余时间。所以,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实践一定是最最值得我们来体会的。

篇二:高中作文导写研究报告

高中作文导写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能力是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既需要多元、敏锐、持续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即观察与感悟能力;又需要存储、整理、创新的加工信息的能力,即理解与构造能力;还要有全面、准确、形象的输出信息的能力,即语言与表述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语言因素、社会因素、读写训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就有必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这些因素串连起来,系统、全面地培养高中生在写作方面的多种能力与素质,形成作文目标思维,建构一种与语文综合素质相配套的导写理论与方法,帮助广大的高中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与导写的突出价值,为学生提供较为有效而简明扼要的导写知识与操作指南,以便事半功倍的解决好大部分高中生的写作难题。

1.知识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作文写作与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代网络化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我们的写作时代正在来临:写作需求从职业化向业余化扩展,写作方式从纸笔向键盘过渡,写作原则从规范性向灵活性演化,写作过程从单一、迟缓向多样、快捷延伸,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总的社会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的写作能力已经到了不需指导的程度,相反,写作时代的真正来临必须具备这样一个条件,那就是面对普遍的社会群体的写作水平引导与能力指导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则在受教育者中学阶段写作的能力培养。只有当中学阶段的写作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进入社会之后的写作能力与接受写作指导的能力才可能培养起来。惟其如此,我们这个所谓的写作时代才会真正到来!我们面对学校教育的写作思维传统,常常难逃文体写作或题材训练的局限。这也是学校写作教学的重要经验之一。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多媒体的生活与交际时代,写作思维伴随着生活经验的转型也正在发生持久而深远的变化。尤其是广大中学生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以聊天和私下写作方式所实践的写作行为与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与充分研究。学生的写作实践决定了他们的写作倾向,而其写作倾向又渗透着他们的写作态度与实际的写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作文导写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给高中生提供考试的万能钥匙,而在于引导即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与文学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高中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本功。由此,我们的作文导写视野就不再只是一个教学或培训问题,而应该切实与高中生自发的写作实践(不是应差事的课堂作文)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与发掘高中生的写作兴趣与潜力,如此而来,导写的宏观思考与具体方法才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和网络文化的针对性。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改革。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的写作教学,

则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根本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应良利何君秀 2.个性和创新意识的缺失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8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流派纷呈,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语文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写作教学改革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逐步演变为纯章法、纯技巧的授受和“考场作文”的反复操练。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近年来社会舆论对语文教学的激烈批评中,写作教学也无可回避地受到了责难。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写作是精神产品的独创。因此,写作教学也必须创出一条新路来。写作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导,而且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实践。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全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

3.新课程标准为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进行。《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社会思潮对高中学生写作的影响。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环境中,在新旧文化体系的交接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扭曲的知识结构和迷惘的心态。当前,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是沉浸在MTV、MP3构成的音像梦境中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美丑对错的价值观念,以这样的方式确立自己与当代社会秩序和体制的关系。中学生在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这些观念和认识不可能和社会完全契合,又由于学校是开放系统,社会思潮能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心理构成中,他们的心态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这就使得认识这些社会思潮以及分析其对中学生影响的内容和程度,对中学教育尤其是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写作教育来说变得尤为重要。社会思潮是指一段时间内足以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理论、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某一历史时期中反映一定阶级、阶层、

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社会思潮通过书籍、文章、作品或其他传播媒介向全社会铺开,具有相当的覆盖力和穿透力,从而对社会各个年龄阶段、阶层、群体的人都能产生或积极或消极或显在或隐性的影响。就大的方面来看在当代中国主要有传统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思潮。在这些大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在众多的知识学科(如哲学、经济、政治、文艺、伦理等)具体彰显中,又产生了具有特定时间和地域限定的具体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具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紧密性和同步性特征,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价值上的多面性以及时间上的交错性。尤其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90年代之后,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全球化文化思潮、解构主义思潮等甚嚣尘上,这些思潮对高中学生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思潮可以唤起中学生的思想成熟,形成独立的社会意识,可以促使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动荡、起伏、转变,可以强化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青年社会化的困境。这些思潮必然在高中学生的写作中反映出来。新概念作文的突起,可以说是这些思潮尤其是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建构过程,其本质是学习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建构。建构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内在潜能的自觉开发和价值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也不是大一统的知识信息的贮存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建构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现实的交往互动中探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命智慧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在躁动的社会思潮中,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写作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启真、储善、求美。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冲破封闭、死板的写作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形成写作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2.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试验和研究,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次教学。 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高中各阶段学生应该会写的文体以及要求达到的水平层级状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作文教学转变成学生创新的尝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作文教学,将作文与导阅读、导心理、

导语言、导技巧联系起来,打通写作中的多种环节,引导学生审视高考作文和命题走向,对优秀文章进行赏析,形成多层次知识的互动效应。

(2)通过本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作文写作奠定知识基础。

严格按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关于高中生写作水平培养的7条要求,一是“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二是“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三是“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四是“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五是“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六是“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七是“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进一步解析学生写作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多看书,看好书,拓展视野,增强宏观驾驭知识的能力,优化知识,提升知识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实现高中学生写作的转变。

一是从应试向提高素质的转变。高考的君临天下,使得众多尚待精心培养的高中生成为刻板模式的牺牲品,本课题旨在引导高中学生树立写作不仅为了应试,而更是为提升素质。

二是从偏狭的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来看,作文导写对于学生未来时期参与社会实践、承担社会工作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我们习惯而且容易把高中作文教学或训练仅与高考联系起来,也常常在作文教学或训练过程中给学生一种“作文无所谓”的印象,只要按要求交作业,只要按格式训练,只要有一点作文范例背诵下来,应付考试问题不会太大。其实,如何我们将作文训练的眼光稍稍放远一点,作文形式灵活多样一些,从基本知识中转移出来,作文训练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般而论,高中生作文水平的实际状态基本上决定了今后的水平走向,也可以说,高中阶段是人生作文训练的黄金时期。无论从知识积累还是从文学领悟力来看,都成为一个人作文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素质教育的大趋势,把高中生作文的地位上升到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高度来认识,赋予指导者,无论教师,还是社会教育工作者,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自己的大境界,也就会传递给广大的高中生一种新的作文观念,一种面对生活、感受自我、语言创造的新风尚,考试成为一种应用与检验,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我们的学生就轻松了。换言之,充分而有效的作文导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与教育地位,它不仅与高中生整体作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密切相关,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自觉而富于创造性的作文活动,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我们社会的语言创造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高中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都是不全面的,而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因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试验,旨在架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为学生踏入社会做准备。

三是从知识论向智慧论的转变。作文导写一方面在于作文教育者的能力与意识,另一方面还在于学习者的自信与参与。我们作每一件事情,其实背后都存在着显著的心理倾向。而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心理倾向则是自信心。有人导写,还得有学生主动的去适应和配合这种导写,正是这种和谐与互动才能实现导写目标。因此,在强调作文导写地位的同时,我们必须重申作文自信心的必要与可行性。要充分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有智慧有才华去挑战作文难题的思维与意志力。知难而进就不会在面临困难时萎缩、动摇,就会形成一种临难不屈的思维习惯,从而在战略上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同时,在战术上充分意识到一切学习难题的艰巨性与长期性,重视平时积累的方法,从而培养临难不屈、正视难度、持久攻关的作文自信心。知识论认为,能够融贯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就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现创新。其实,从众多学人的实践结果来看,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不断创新,就必须培养智慧,从知识论过度到智慧论。自信心的培养、一以贯之的意志、灵动的思维习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敏锐把握问题的能力是智慧的基本内容。通过本课题的试验和研究,能够实现学生智慧培养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创新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中的科学思维训练、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语文实践的沟通、如何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学生作文的评价机制、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辅导、指导与引导作文的关系、社会思潮与高中学生心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灵感、洞悉学生写作心理、如何拓宽阅读视野、怎样创新生活空间、如何运筹写作技巧、怎样锤炼语言。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指导、辅导、引导相结合。我们认为作文导写的第一层次是指导高中生作文。在指导作文之前,我们必须研究高中生写作能力目标。明确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中学写作教学不同于社会写作实践。社会写作实践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大都是“有所为而写”“有所感而发”;中学写作教学则是一个教育过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写作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因此,中学写作教学要服从一定的教学计划,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写作就不是自由、主动的学习过程。许多练习形式,如命题作文、扩写、续写、写片断、话题转写??等等,在社会写作实践中并不多见。其次,母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的影响,在同一年级可以有显著的差异。少数优秀的学生,其作品可以达到报刊发表的水平,差的学生则停留在相当拙稚的状态,因此,很难也不宜用同一个尺度作为学生作文水平的限定性目标。[2]两个问题归结而言,是要求

篇三:高中作文教学初探与实践

高中作文教学初探与实践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关乎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把学生局限于条条框框中,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基于以上的考虑,我提倡作文教学应做到教师、学生、师生三者相结合,即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issues, concerns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writing to students confined to the restrictions and fetters, erase the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I advocate composition teaching teacher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namely aggrandizement highlight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optimize teachers’ leading role,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teaching.

【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traditional pattern; students on each other; the composition training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以“师道尊严”为前提条件的教学模式,把生气勃勃、充满灵气的学生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条框框之内,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现象。而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作文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联想”方法,启发学生学好用好范文,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过多的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参与程度,还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就完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非人性现象。

教师命题——布置题目一言堂。教师往往不顾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选择自由,而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一些与教材相应配套的作文题,而这样的作文题大多或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或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兴趣、主观情感和生活体验。

教师指导——作文指导一窝蜂。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每当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后,接下来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学生引路,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喜欢搞“写作导引”,发放提纲,美其名曰让学生走捷径,以为这样做学生就容易上手,容易见效。孰不知,“越俎代庖”恰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大误区。

教师批改——作文批改一支笔。教师不深入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而以自身的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孔之见代替学生的想象和发挥,以致经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作文中,刻板呆滞、故意拔高的口号层出不穷。

教师评讲——作文评价一把尺。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受统考、高考、竞赛以及升学考试的制约,用某一种制式去衡量评价学生的作文,忽略了作文有感而发、畅快心灵的自然写作特点,造成学生写作方向的模式化,导致学生绞尽脑汁去“做文章”,结果作文中“假大空套”话满天飞。

以上种种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的“一刀切”的现象,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指导全班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训练。每次作文,学生总有“牵牛鼻子”的感觉,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的得怎样?都是教师说了算,如总是用“主题不鲜明,选材不恰当,语句不通顺”等语言来评价他们的习作,会一棍子把他们打入冷宫。而一旦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就再也不愿去写,不敢去写,以致一见作文就头疼,甚至根本不理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应提倡作文教学应做到教师、学生、教师和学生三者相结合,即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作文教学训练。下面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顾名思义就是把修改作文的工作交给学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就完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学生互评作文,既可以实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写作鉴赏能力、增加写作量,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批改。高一时,批改标准不宜太高,因为这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我们规定,凡书写工整、字数符合要求的作文均视为及格36分(以60分计算)。其具体内容如下: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