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著名记叙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27:47 体裁作文
著名记叙文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

一、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l)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追悼志摩》、《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叙事、记人、写景、抒情、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追悼志摩》: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

《秋夜》: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北京的春节》:老舍,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箱子岩》: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哭小弟》:宗噗,当代著名女作家。

《都江堰》: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拣麦穗》: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廉颇商相如列传》: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毛颖传》: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寓言二则》: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敬亭说书》: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狱中杂记》: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2.作者归类

现代作家:胡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巴金和老舍。

唐宋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

清代散文家:张岱和方苞。

3.体裁归类 游记:《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追悼志摩》、《秋夜凡《哭小弟》、《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北京的春节》、《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

寓言:《毛颖传》、《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追悼志摩》、《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北京的春节》、《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秋夜》、《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北京的春节》、《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北京的春节》、《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箱子岩》、《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秋夜》、《都江堰》、《我与地坛》。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宗璞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的主旨;认知本文抒情、记事、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掌握本文的倒叙方式以及将多方面的材料切成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结合有关段落,简要

说明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品格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的小弟,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不幸英年早逝。作者对此文发自肺腑,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沉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悲痛。在学习本文时,需要对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写作特色进行掌握。

(1)本文的一大特色是侧面描写,通过间接手法表现人物。如第17至19自然段先从正面记叙小弟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精神。然后引用小弟一个同志的来信,从侧面表现小弟强忍剧痛拼命工作的忘我精神、也表现出小弟周围同志的悲痛与怀念。

(2)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精巧。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相接,不采用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交叉累积。这种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本文在写小弟的经历与事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叙写方法。

(3)文章大量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小弟冬天用冷水洗脸,父亲给小弟写的挽联就是正面的细节描写,其中选取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这个细节,即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又是小弟一生的最好总结,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和罕遇的全才,却壮志未酬身先卒,于国于家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小弟周围同志的悲哀和怀念,同事写给作者的信是侧面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助于完整地刻画人物形象。

2.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已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本文是哭小弟的,这里为什么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

(2)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弟、蒋筑英、罗健夫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都江堰》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第2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水流的声音,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它的运动“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张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归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要说明文章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简要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简要说明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

本文是一篇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1.中心思想

文章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冷漠和隔阂的敏感,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2.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和景物的白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语言描写,例如:“我”与二姨的对话“我要备嫁妆”、“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以及后来对老汉说的“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等。表现出“我”的天真烂漫,行为细节有“我”做烟荷包的举动。景物的描写如对那颗红得透亮的火红柿子的描写。

(2)运用象征手法,语意含蓄。例如“那棵柿子树的顶稍稍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业,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这儿的“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象征了卖灶糖老汉那颗虽历尽风雨却仍然“红得透亮”的“心”。

(3)文章第一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的涵盖,后面所描述的“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情谊,就是拣麦穗的农村姑娘丢失的“美丽的梦”中的一个。二是气氛的渲染,拣麦穗姑娘做“梦”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形成了笼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三是情感的对比,第一部分说,“谁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经有过幻想”,“连她们自己也甚至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而后面的“我”却是“常常想念他”,“常常想找到它”,前后构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超世俗的执着追求。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

(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文章在议论中抒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一封是志摩写给妻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第二封信是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第三封信是志摩写给梁启超的回信,直接表明志摩决不随俗沉浮,愿为理想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这三封书信的引用,增添了辩解或赞美的力度。说理要有充分可靠的论据,才会令人信服。

(3)引用志摩诗句来抒发情意。在本文中,胡适大量引用志摩诗句来追悼他的逝世,可谓匠心独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抒情达意的方式——通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处境、心境和品格,而且使全篇荡漾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文章所引诗句多以之为比喻:开头与结尾的诗句中以“云”为喻,慨叹志摩一生来去匆匆,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情意深长,催人泪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喻志摩对生活的困惑和志摩突然死去带给人们的迷茫,贴切自然。“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喻指志摩一生对“爱与美与自由”的追求。“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境蜒”和“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比喻志摩一生的挫折、失败和苦痛。“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志摩对人生、对生活的热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盛名的诗人,文章引用他的诗句来悼念他,使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巴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国以来巴金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文章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的总体特点;结合有关写人段落,掌握其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刻画鲁迅形象的作用;明确文中运用象征的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结合有关写景段落,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对鲁迅人格的衬托作用;识别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所起的作用。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写的。文章记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较浓,

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

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作者在梦境中见到的鲁迅,通过对其外貌(“矮小的身材,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服饰(“黑色的长袍”)、神态(“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的刻画,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如:“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等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写出鲁讯先生对青年们的殷殷教诲,以此来展现人物的伟大人格。

2.景物描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小段景物描写,这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情真意切,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温煦悠远的氛围,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衬托得更高大,将作者那种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象征手法

本文反复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地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例如: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层反复描写鲁迅先生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这颗“燃得通红的心”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象征。

《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老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描述中心是通过描写北京春节期间的一番热闹景象,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风尚,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示了社会移风易俗的伟大力量;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划分其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掌握本文叙述描写中穿插

议论的特点,简要说明这些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认知文章最后一段运用的对比手法。

下面的一道题目,可以体现上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在进行叙述描写的时候适当地穿插议论,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部分的那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时间。(2)一是使文字生色,二是画龙点睛,突出文章的思想意义。(3)通过解放前后北京过春节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箱子岩》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各层次的描写角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理解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情景之间有什么对比关系,简要说明作者从这一对比中引发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系全文,说明文章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情景有何寓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2.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其中,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跛脚什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既先从正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又插入一段对他的发迹史的记叙,还从侧面写旁人对他的议论,以此进行侧面衬托,这样就把一个21岁的兵油子的个性写得非常生动。对这样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恨与失望。在这段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实则饱含着作者忧心如焚的感情,但从他身上,作者又不得不寄托一种幻想。破脚什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来描写的。

3.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弦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篇二:记叙文分类训练

记叙文分类训练

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考点归纲

中考叙事类记叙文的命题方式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议写、续写、扩写、仿写等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命题,我们都要记住;①要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②要精心选材。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型意义。③要分清主次。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④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⑤要有真情实感。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⑥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经典范例引路】

(例一)文题:《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要写自己的真实生活。③文中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分析: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误解、矛盾、不幸等波折,可以写“我”在遇到这些误解时由苦闷、彷徨、消沉到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振作起来的曲折过程。比如,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背上思想包袱,想辍学回家,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又安心学习;为某事与好友发生误解,相互疏远,后来误会消除,重归于好;最爱的亲人亡故,精神受到打击,“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邻居、亲朋的亲情,使“我”又振作起来,等等。(以上为题材)

通过对“我”所经波折的描述,表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诚挚的友爱和关心,同时也说明生活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坚强、乐观,要坚信“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以上为题旨)

(例二)文题:《感动》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分析:要写好这一篇命题作文,关键得在选材上下功夫。从我们记事到现在,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一定不少,有较为重大的事,也有平凡小事,其中不乏使自己感动不已的“眼泪材料”。我们应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精心选取一件曾使自己深受感到的事,将那一美妙瞬间精雕细刻,再现出来。选材的标准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感人的力度。其次,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唯有真情才动人,那种为文造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下面是两则“构思示范”

(一)那是一个繁忙的夏收季节。我做好了晚饭,就去地里帮父母。半途中就望见父亲在吃力地拉着满满一车麦子。我赶紧跑了过去。因为吃力,父亲的身子成了弓形,眼睛向前直直地瞪着;母亲则在后面拼命地推着,她那黝黑的脸膛此时汗流满面,几缕头发也散乱地贴在脸上,看着怪不舒服的,可她的双手仍死死地在推车。爸爸见了我,:“你到后面多用点劲,你妈腰疼,累坏了。”母亲却说:“我不碍事,上去帮你爸一起拉吧,今天可把他累坏了!”就在这平凡的话语中,在这推与拉的互让里,我感觉出了他们之间实实在在、真诚伟大的爱。我感动了。

(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小事令我们感动。就如那个寒夜,天又暗又阴,我立在风中等文。文来了,望着彼此冻得通红的鼻子、耳朵,我俩相视而笑,然后大叫起来:“冻死了。”文忽然变戏法般掏出一只烤红薯:“知道你会冷,特意买给你。”刹那间,红薯的热气化作一股暖流袭遍全身。很普通的寒夜,很便宜的红薯,而那一刻我真正感动了。

(例三)文题《初中生活二三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技巧点拨】

分析:要写好本文,关键在于选材。需要注意的是所记的几件事必须反映一个共同的中心,比如要反映学校良好校风的话,那就可以选择“勤奋好学”、“尊师守纪”等方面的材料做文章,而且重点是表现怎样勤奋好学、尊师守纪;如果要反映同学团结友爱的话,那就可以选择同学间“助人为乐”、“帮助后进”等方面的材料做文章。其次要注意选择有意义的材料写,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必须考虑哪些材料能写,哪些材料不能写。在众多符合要求的材料中,要选哪些熟悉的、最富情趣、最能突出主题的典型事例来写,切忌文章流于一般化,另外,还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处理好几件事之间的衔接过渡,使文章显得紧凑浑然。

从表达方式的运用上看,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议论抒情,这样不仅能增添文章的色彩和生气,而且能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创新备考训练】

1.如果以“我解决了一道难题”为题,下面立意,哪项最好?( )

A.一道别人都做不到的数学题,经过我刻苦钻研,终于解决了。

B.妈妈出差去了,我自己动手第一次生着炉子,做了一顿美餐,解决了吃饭的难题。

C.二弟面临失学,叔叔竟偷砍山林筹学费,我矛盾重重,当看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语,心里难题豁然得到解决,我向村委会走去。

D.在上学路上,碰见一位素不相识的患有白血病的姑娘,她孤苦无援,我身无分文,又想帮助她,终于想出卖血的法子,解决了难题。

2.以《我家的新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①确定中心思想

②把下面这个提纲,按记叙的三种顺序重新排列。

A.我家迁入新居 B.政府进行危旧房改造

C.我家过去住房情况D.亲友祝贺乔迁之喜

顺序 插叙 倒叙

3.根据下列文题进行选材练习,写出选材提纲。

①他俩又和好了②我终于说服了他们

③他终于变了 ④记一次有益的争论

4.下面是一组中考作文题,请读后按要求答题。

①这节课,我真喜欢②一次难忘的实践③悔

④这件事由我来做 ⑤我的课余生活 ⑥惜时经历

①在有关题目下圈出关键字词,说明审题重点。

②用简略的语言叙述各题的中心。

③以其中两题为例,列举选择的素材。

5.下面是一组作文题,请选择进行练习。

①友谊 ②礼物③晨练④理解 ⑤我的心事 ⑥父辈的期望 ⑦在逆境中成长 ⑧得奖之后 ⑨生活小浪花 ⑩复习生活剪影

没有结尾的日记

走进考场的时

6.先填充文题,再选择进行练习。

①告诉一件事(不能填“你、您”)② 的乐趣(填一活动名称) ③生活在之中 ④我懂得了 ⑤我渴望 ⑥我家的 事

7.根据下面的提示,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提示)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受了伤,行不得,坐在马路边。路人虽围观如堵,却无一个予以帮助。这时,某小学六(一)班的李华、何洁、蔡霞同学见义勇为,把受伤的老太太一步一步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开了处方,但孩子们付不起几十元的治疗费,只好到街上买些药膏、绷带。他们当着“白衣天使”的面,胡乱地裹扎住伤口,再把受伤的老太太送回家。

8.课堂上,当老师表场你进步的时候,同学们会为你鼓动掌祝贺;总结会上,当校长宣布你荣获某荣誉称号或奖励时,台下掌声会经久不息;在家里,你为父母分担了家务或做了一件有益于邻里的事情时,亲友长辈们会欣喜地为你鼓掌;有时候,你空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悟出了一个道理,也会仿佛听到来自心底的掌声??当然,你也常常把掌声献给身边值得称道的人。

请以《掌声》为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有响起掌声时的场景和心理描写,还要具体写出如何赢得掌声的过程。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子女和父母往往会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据一项调查表明:有60%的家庭,子女与父母之间不能敞开心扉,讲心里话。

打通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消除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最好的途径不是对抗,不是躲避,而是相互间作真诚的思想交流,以求得相互理解。

请你给母亲或父亲(或最亲近的人)写一封信,倾诉一件你最想谈的事,以求得理解。 要求:①符合书信格式 ②以记叙为主,要写出真情实感,有适当议论。

10.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在外地求学,你的一位同学不幸患病,需大量治疗费,而这位同学家境贫困,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你和同学们决心为他想办法。请发挥想象,叙述这个故事。

11.填充好题目,完成下篇作文,字数在700左右。

题目:记我初中生活的一次

(提示:可填“惊喜”、“挫折”、“奇遇”、“难堪”等)

12.记叙不具体是影响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这篇文章中有些地方叙事太简单,请找出来并将这些不具体的地方重写一遍(不改变原意和原情节)

难忘的一课

“同学们,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课文”。老师说话了。“刷、刷、刷”,同学们都把手举了起来,有的还喊着:“老师,我来读,我来读!”老师微笑着环视四周。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手举得高高的,一直伸到了老师的眼前。“王缨!”老师点到我的名字。

我站了起来,把课本举起,开始了朗读。读着读着,我被凡卡的悲惨命运感动了,读着读着,我的泪珠滚了下来。

课文读完了,可我还站在那里,周围响起了一片压抑的,但终于迸发出来的抽泣声。我从课文中苏醒过来,抬头看着老师,老师两眼红红的,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不断地点头,示意我坐下。

【范文引路】

背书

上课预备铃声一响,教室里便有人大叫:“悲惨世界来临了!”还有人指着铃声发出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这节课要抽查背书,我也是心情紧张的一个。

早在上星期,老师就曾说过要在今天这节课上抽背,今天早自习,老师又提起这件事,于是教室里一下子人声鼎沸起来??

揪心的铃声响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了教室,看样子她是满怀希望而来,可我却越发忐忑不安,会不会抽到我呢?菩萨保佑!

抽背拉开了序幕。我偷偷环视了一下四周。A同学的手在两漆间使劲地搓着;B同学似乎在微微发抖;C同学膝盖上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佛脚还未抱够呢!不少同学尤其是那几位三好学生候选人倒是正襟危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抽查过几个同学后,老师的脸色由晴转阴,那几个倒霉的家伙,背起书来不是“时有残疾”,就是“画蛇添足”。我却喜忧掺半“喜的是,在未抽到我背书之前,已有几位“垫背”的;忧的是背得不熟的同学一多,万一师颜大怒,后面背不出来的岂不就??

老师又拿起学号簿:“十一”突然她咳嗽了一声,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噪门口——我的天,别叫到十二号!“十一号!”老师大声念道。

哇!只见“十一号”木然站在那里,低着头,又是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我不由得一阵担心:下一个轮到我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得下课铃声响。老师走出教室后,一些侥幸漏网未被抽查到的同学像是武林中人收功似地深深长长吐了口气。

我坐在自己座位上,暗自庆幸,听着周围的同学议论开了:

“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老是被动!”B同学大悟地叫了起来。

“那几个(三好生候选人)从不把铃声当作哀乐!”F同学的话精辟之至。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是“十一号”后悔的声音。

我的心受到了某种震动,刚才还有的一点侥幸心理,此时不知一下子跑到哪里去了。

简评:

有些同学认为,校园学习生活一天复一天,单调枯燥,缺乏写作素材。看来,这是进入了一个“误区。”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类似这篇作文的材料(反映课堂学习的一个片断),大家都不难遇到,问题在于能否发现挖掘,能否收集储存,能否加以提炼,组合成文。

一次十分平常的课堂抽查背书,在作者笔下写得如此诙谐动人,曲折有致,饶有情趣,揭示了一个并非深奥但又易被同学们忽视的道理。这样的记叙文,耐读。

【范文引路】

妈妈的生日

桔黄色光柔和地照着小小的屋子。烧得通红的火炉上的水壶丝丝地冒着热气。温暖的小屋里飘荡着诱人的饭菜味。

“呀,真香!”小男孩使劲地嗅了嗅,一只乌黑的小手经不住诱惑,揭开了锅盖。 “别动!”女孩打开了小黑手,满脸兴奋,“你忘了我们的秘密啦?”“我没忘,我只想闻一闻。”小女孩一把拉住了男孩。“我们要装作和平时一样,让妈妈大吃一惊。”“是!”他

俩慌慌张张地坐在摊满作业的桌前,四只眼睛欣喜、焦灼地盯着紧闭的门。竖起的耳朵似乎听到了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时间,仿佛停滞了。一秒钟,两秒钟??渐渐地,他们不约而同地收回了希望的目光。

夜,渐渐深了,乌沉沉的云压得周围的一切都低下了头。呼呼的风打着哨。“要下雪了。”女孩想。“妈妈不是说好了今天不加班吗?她会去干什么呢?”在她的心目中,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这十多年来,是妈妈一直咬着牙支撑着这个家。十多年来,妈妈从未过过生日。今天是妈妈四十岁生日,姐弟俩用平时攒的零花钱买了一只生日大蛋糕,忙乎了大半天,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

时针,已指向了十点。小男孩趴在桌上睡着了,嘴角还挂着长长的涎水。女孩也靠在椅背上睡着了。一张精致的卡片上赫然写着:“妈妈,生日快乐!”

简评:

一般写这个题目,往往会采用正面写实的方法,写孩子如何给妈妈祝贺生日,以及妈妈过生日的音容美貌,或插叙一些妈妈的往事,等等。本文却别开生面,过生日的母亲始终没有露面,甚至连她的职业亦未提及,而是描述两个孩子期盼母亲回家共度良宵的一幕。角度新,选材精,构思巧,刻画细,情感真,是一篇反映“母爱与爱母”题材的佳作。

2.记人类记叙文的写作

【考点归纳】

记人类记叙文在叙事的过程中侧重表现人物,叙事是手段,记人是目的。它不在乎某件事是否写得完整,而在乎通过这件事或片断记人是否突出、鲜明。记人类记叙文可以只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两个或一群人。

中考记人类记叙文的命题方式和叙事类记叙文一样。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应该做到:①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出特点。②根据人物职业、性别、年龄、经历来选取素材,凸现人物特征。③重视人物的典型言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习惯性的言行,这是表现人物特点的最佳素材。④重视描写。要通过形象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具体的动作描写等等结合在一起,使人物活起来。⑤处理好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的关系。⑥内容要真实。

【经典范例引路】

(例一) 在你的同学、老师、朋友中,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有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位,以《记一个执着追求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技巧点拨】

分析:文题中“执着追求”就是文章的中心。对于所记的这个人,你肯定非常熟悉,了解他的许多事情。但在选材时,不要随意挑选几件(那样要么背离题意,要么冲淡主题),而要围绕文章中心“执着追求”,交代他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写他怎样为了实现目标面对困难不低头,突出他遇到挫折不气馁的“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为了把人物写得更生动,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展开精细的描写,以展现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

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可以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穿插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语句,这样不仅可以使行文富于变化,而且使文章主题更加醒目突出。

篇三: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2012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的细节

一、课题导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的话。世上之事成

败常常在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关键时刻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名落孙山。

有这样一故事:有一次,在一个会计招聘会上,有位姑娘仅用一元钱就打开了录取的大

门。当考官在问完她问题之后,又说了一句:“如你被录取了,我们会打个电话给你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女孩用清脆的声音说:“请你无论如何,打个电话来,即使我失败了。”

一边递过去一元钱。考官充满了好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如果我被录取了,

这打电话的钱不该公司出;如果我没被录取,这打电话的钱更不该公司出。”考官告诉她:“你

已经被录取了。”此后,女孩在自己的财会岗位上做得很出色。

从“打电话”这个细小的环节中,考官做出决定也绝非心血来潮:首先,能明确公私财产

是一个会计应具的素质;其次,在失败后能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说明她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就这样,女孩用一个细节,打动了考官,自己也获得了成功。

导入本课——《记叙文如何在细节描写上出彩》。

高考作文评分在发展等级项中有相关规定,即:“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形

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细节描写之重要,不仅可以在“生动”

上“出彩”加分,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丰满,使整个文章升格。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以往的认识以及自己读到的文学作品当中类似的例子,来

谈一谈什么是细节描写。同学们可以举细节描写的实例,也可以谈自己的理解。

刚才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将刚才几位同学发言的内容概括一下,对于细节描写我们可

以这样来界定一下: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

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

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三、下面我们来看几段文字,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每段文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运

用细节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1、 片断A:

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

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

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

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

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

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作者选取严监生临死前因为两根灯芯不肯闭眼的细节描写,正写出了中国吝啬鬼严监

生爱财如命的特点

出示幻灯片,明确在这里生活场面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性格。

2、片断B:

水声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荷花淀》

(提问:①这一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②加入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水声嫂“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动作上的细节,表现水声嫂因为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着,才不留心划破了手,丈夫参军,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的“震动”的反射;“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中“吮”的动作细节,又表现了她克制依恋之情和她的坚强自若。这两处动作上的细节传神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出示幻灯片,明确这里动作的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3、片断C: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提问:①这段文字中有怎样的细节描写?

②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长衫又脏又破”这些对人物肖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的旧时代知识分子形象。)

出示幻灯片,明确这里对人物肖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文章的人物形象。

4、片断D: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

提问:①这段文字中有怎样的细节描写?

②这些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祖母离开书斋时“以手阖门”,为什么要“阖门”呢?不久祖母还要再回来,开着门不是更方便吗?这一动作上的细节恰恰体现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心,怕打扰了他读书。“自语”的神态,“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话语,则进一步表现出了祖母对孙儿求取功名的殷殷期望,由此也就突出了文章“亲情”的主题。)

出示幻灯片,明确这里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文章“亲情”的主题。

通过对以上这些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片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在写人类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节描写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谈一谈。(请一位同学回答,看情况请另一位同学补充。)

投影:

1、 生活场面的细节描写。

2、 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

3、 肖像的细节描写。

4、 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

三、 方法指导

考场作文如何在细节上“出彩”呢?应在 “真”和“细”字上做文章。

1.“真实”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

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文学作品当然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虚构细节、设置细节,但现实生活

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善于提炼。

例如2010江苏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写道:“ 要是在古代,我想我爸决不会是“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他顶多是一个驾小舟随江波晃荡的渔翁;也决不会是因为不能打仗报国而直跳的陆游——他顶多是一个在院子里种种花的“隐士”。总之,“爸不琢,不成器”。别人家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又是高升又是提调。他却总不急,乐呵呵地“不务正业”。倒是前不久那次五百年一遇的日食将他给忙坏了。提前好几个星期,他又是买防护镜,又是计算角度选择最佳方位。忙上忙下,还预约了一帮邻居来天台一起观看。可惜的是,那天下起了细细的雨,天灰蒙蒙的,壮观的日食他没观到。我见他,把自己那架旧旧的望远镜擦了一遍又一遍,乐呵呵的脸庞少有了光彩。

赏析:文章没有任何赘笔饰语,完全是生活细节的直拍,把这位胸无大志、也不想有大志却活得有滋有味的父亲写活了,读来如沐春风,这样的细节描写,阅卷老师评分时当然要考虑加分。

2.“细”

细节描写的成功 ,关键在于细节要细。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

事件成了一个线路图,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色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他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的构思之中,凸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感受母爱》中有这样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

我慢慢地把馒头拿起来。

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母亲

的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池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

啊!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馒头上了。

赏析:印在馒头上的指纹印,这是一般人常常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作者注意到了,而且

注意到了是“罗”,而不是“箕”。并且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写出来。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和我对母爱的深切的感受,都在这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片段赏析 ,见幻灯片

四、我们的练习题目是“等车”,要求是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写出100字左右的片断。(展示学生作业,请3-4位同学发言。)

七、结束语

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传神的细节,经过一番修改,同学的习作面目一新。看来,我们同学有时苦恼写记叙文没有什么素材,或者总是感觉自己的文章太过平淡,不够生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同学的心思不够细腻,对于生活还缺少发现,只要你用心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无处不在。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现出光彩;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叶一枝见世界本色。同学们,希望你们善于捕捉、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们所用,使你们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