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迷恋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24:37 体裁作文
迷恋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高中优美议论文

蓝天

雨过天晴,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几缕白云悠悠的飘散在蓝天上,散漫的享受着这清新的空气,那五彩斑斓的蝴蝶,也禁不住这美景的诱惑,早早就落在了绽放的花朵深处。 深邃的蓝天,像一张无边的大幕,笼罩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朵朵白云,零落的点缀其中,仿佛平静的的大海上鱼儿荡起的雪白水花。那迎春怒放的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正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诠释着大自然的美。

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

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十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节奏时而低缓时而急促,跌宕起伏,连绵不绝,余味隽永,好似高空跌落的一团轻云,在大气既将拥抱它的时候,却摩擦消损,只化成点点滴滴,它们却偷取了七色阳光,被装饰得炫丽无比,迂迂回回跌跌撞撞惊惊呼呼的融化它最后一丝美丽。

叮——叮——咚——咚……,余音绕梁之感于耳不绝,这是一次心灵的滋润,感觉春日里细雨在脸上亲吻,真的有点情不自禁,在心里默默为它合拍,我也化成了一个音符,随它飘起来了,怎一个好字了得。

1、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2、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3、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4、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5、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6、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

7、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8、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9、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10、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沙漠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唐】高适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唐】高适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塞上【唐】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出塞【唐】虞世南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平胡【唐】李隆基

大漠行

【唐】崔湜

单于犯蓟壖,骠骑略萧边。南山木叶飞下地,北海蓬根乱上天。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仗,万里相驰逐。旌旆悠悠静瀚源,鼙鼓喧喧动卢谷。

穷徼上幽陵,吁嗟倦寝兴。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 崆峒异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阳春半,岐路间,瑶台苑,玉门关。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皋绿未还。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雁山。

山嶂连绵不可极,路远辛勤梦颜色。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韩君拜节偏知远,

郑吉驱旌坐见迎。

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平。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草原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篇二:2014中考议论文--恒久的滋味

2014中考议论文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 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

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 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20.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答:

21.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答:

22.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2分)

答:

23.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

24.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

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篇三: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议论文知识盘点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 论点是议论文灵魂。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

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

充中心论点。

? 中心论点简洁明确,能够统摄全文。中心论点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

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 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结构上表现为总分关系。分论点一般

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等论点的表述形式.

? 如何找议论文的论点?

? 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 1、明确型(可在文中直接找原句)(1)、论点是文章的题目。

(2)、论点在文章的开头。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

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

论点。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 (3)、论点在文章的末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4)、在文章

中间。

2、归纳型 (文章中没有明确论点的句子,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

行间中。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的作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

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二)论据

1、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

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过实践检验的、

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的事理、

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 事实论据作用 (用事实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

事实和论点都要以文本写,不能只写这两个字,即 用______证明了______

的论点,…… 注意,有的时候证明的是分论点,一定要仔细分析文本 ,以文本为中心,体会作用。

? 如何补充事实论据?

(1)、列举所掌握的名人事例;(2)、巧改有联系的名人事例(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叙述可证明不同的观点);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充分有力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议论文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4)点题埋伏笔;(5)照应开头(题目)深化主旨,画龙点睛

二、课堂训练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

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三、拓展延伸 善待挫折成都市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

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_

2、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

3、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4、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①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②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③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④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⑤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