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潮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30:03 优秀作文
高中潮剧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家乡的潮剧

家乡的潮剧

我的家乡——美丽的汕头,一提起汕头,不禁联想到了丰富多彩的潮文化:香气怡人的潮汕功夫茶,美味可口的潮汕小吃,更有韵味独特的潮剧……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第一缕阳光时,总能听到爷爷奶奶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潮剧的选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随着鸟语花香,在大街上散步,时不时总看见一些中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台收音机旁,边听边哼唱着潮剧。可见潮剧在潮汕的中老年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潮剧却无法“掳获”青少年儿童的“芳心”,深受广大中老年人青睐的潮剧,为何无法得到青少年儿童的认可呢?

同其它戏曲一样,潮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通过唱、做、念、打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潮剧不像电视剧一样有实物表演,只是纯粹的通过虚拟的基本手法来表现生活。一声声潮剧清音,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漾在人们心际。一个个戏曲片段,如春日里融融的阳光,洒遍人们心头。

戏曲是一本书,它积淀着我们祖辈文明的印迹;戏曲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诗,它蕴蓄着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潮剧亦复如是。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流行文化已占据了广大人民的主流地位,中国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潮剧正一步步走向衰落。潮剧要怎样成为时尚?潮剧要怎样发扬光大?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剧应该学会与时俱进!如果以为地追求传统,不颠覆以往的风格,走时尚潮流的路线,恐怕,不久的将来便会销声匿迹。其实,潮剧可以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添加一些流行元素:如改编成漫画、动画片?流行歌曲……

让潮剧成为一种时尚,需要创意,需要恒心,更需要齐心协力。我坚信,在潮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股潮剧狂潮即将“来袭”!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功夫茶

喝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后必做的事情之一,我家当然也不例外了。

好像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喝功夫茶就成了我家必不可少的事情。吃过晚饭后,爸爸便会泡起茶,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享受天伦之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爸爸泡茶的时候,爱喝茶的奶奶却没喝几杯,喝完茶后奶奶还急匆匆的样子跑到房间里,不知道去干什么.后来爸爸便要每天晚上泡水仙茶,但是每一次的行动都被我阻止,奶奶在这个时候都会说:“算了,算了,还是泡铁观音吧.我也挺喜欢铁观音的清香的.”爸爸只好无奈地听奶奶的话,泡铁观音茶.这时我便会得意洋洋.

有一次,奶奶让爸爸泡铁观音,爸爸皱起眉头说: “妈,那你的胃……”奶奶摆摆手,表示不再让爸爸说下去,爸爸只好闭嘴.这一次,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兴,反而心中增添了一丝沉重,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奶奶不想让我知道.可究竟是什么事呢?我正在想着的时候,爸爸和奶奶在房间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我凑上去听, “妈,要不我跟孩子说你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吧.” “不用了,孩子喜欢喝铁观音茶就泡铁观音茶吧.我的胃没事儿.”哦,原来奶奶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呀.奶奶为了我而喝那不适合她的胃的铁观音,奶奶为了我都这样做了,我可不能太自私啊! 从那以后,吃过晚饭我都坚持要喝水仙茶.从那以后,奶奶也不再喝那么几杯了.从那以后,奶奶也不用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了.

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人还是吃过晚饭后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其中的快乐.

篇二:我爱潮剧

我爱潮剧

我的奶奶特别喜欢听潮剧。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的收音机、DVD机、电视机都在轮流播放潮剧的选段。一开始,我总是站在收音机前好奇的听着他“咿咿呀呀??”的唱个不停,也不知道他在唱什么。就觉得没我们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那么好听。有时还偷偷地把它关掉。害得奶奶还以为是收音机坏了。不过,奶奶每次看潮剧的时候总喜欢把我抱在身边,让我跟她一起看,然后就津津有味地跟我讲每出潮剧中的故事。原来,潮剧里也有坏人,也有好人。还有我喜欢的武打场面,也有杨家将。有时看着他们在电视里舞动着长长的袖子,长长马鞭,就觉好神气,好威风,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舞起来,这有趣!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上潮剧。现在我也成了一个小小的潮剧迷了。那些比较有名的剧名我都知道,如:《七尸八命九重冤》、《杨家女将》、《柴房会》??我还能随口哼唱许多选段呢!比如下面这段袁崇焕的选段就是我最喜欢的,我现场给大家来一段?“凭谁问消息,炮声报敌情??”同学们,你们说我唱得好听吗?

洪康哲

2014.12.2

篇三:潮剧研究性学习

一、课程提出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奇的事物,吸引着人们的

眼球。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疯狂地追逐哪些新奇的事物,二护绿了存在与我们身边的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东西,作为一个潮州人,我们应该队本土文化有所了解,比如说我们潮州文化的精髓——潮剧。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人们痴迷地追捧日剧韩剧,却对潮剧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小组对潮剧文化做了研究,希望能更深地了解潮剧的内涵,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

二、研究目的

1.了解潮剧的基本情况

2.了解潮剧的艺术特点。

3.弘扬潮剧文化,对潮剧的发展提出建意。

三、研究方法

1.搜查资料(上网)

2.讨论分析总结成文

四、研究成果

(一)潮剧简介

潮汕山川灵秀,气候宜人,大岛小屿,错落海中,碧波荡漾,虚无缥渺,堪称阆苑仙乡!千百年来,踏潮土、弄潮水、聆潮声、说潮话的潮汕儿女就生活在这里,一代接着一代。 古老的潮汕人杰地灵,富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潮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带着潮汕文化的独特色彩。而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源远流长的潮剧,更是潮汕文化之中的奇珍异宝,独领风骚! 南宋时中国东南沿海形成了戏曲——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福建闽南潮语区,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浓。

(二)发展历史

潮音班,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1958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和1975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三)潮剧唱腔

潮剧演唱用真声,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很大

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潮剧的声腔在明代称为“潮腔”,也称“潮调”现在存世的潮腔剧本,有明嘉靖丙寅(1566)刊刻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万历辛巳(1581)刊刻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和万历年间刊刻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苏六娘》)等。万历辛巳刻本《荔枝记》,署有“潮人李东月编集”,用潮腔演唱是与嘉靖刻本《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镜记》,在曲牌名之下标有“潮腔”或“泉腔”字样,是两个声腔剧种通用的剧本。两个声腔通用一个剧本,这不是唯一的一个。清顺治辛卯刊刻的《新刊时兴泉朝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也是潮、泉两个声腔的通用本,反映了粤东的潮剧与闽南的梨园戏两个古老剧种在历史发展上的一些关系。其中在潮剧唱腔上具有代表性人物是著名潮剧老生黄盛典,其唱腔宏亮高昂、振奋激越,折服过无数的观众和专家,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其凭借在《张春郎削发》中扮演皇帝一角,赢得广泛好评,其唱声更是被专家评为“超黄金点男高音”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四)潮剧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五)著名潮剧唱段

1.《苏六娘》 河流纵横的潮汕,浪花滔滔,奔流赴海。潮汕的一条江就有一篓故事,一座村落就有一筐传说。在美丽的榕江畔,至今仍存一所胜迹,那就是苏六娘故居和墓地。传说苏员外娶妻林氏怀孕五始却皆早产,便请风水先生看了地理观了厝宅。风水先生说苏宅卜居鹰地,应栽林木。一年后员外产下已是第六始的女婴,取名六娘。长大后的苏六娘如花似玉,在潮阳西胪舅家寄读,与表兄郭继春日久生情。无奈族长作媒,将六娘强配讼棍杨子良。六娘以钢铁般的意志写下绝命书,奔向黑黝黝的浩渺江波。 “欲娶雅妻苏六娘”。苏六娘是潮汕人民心中的一个美人形象。潮汕姑娘,在非常时刻竟焕发出如此炽热光明的能量,这便是《苏六娘》的动人之处。 2.《翁万达主婚》 自古以来由于潮人倚山傍海,有海的胸怀与山的气慨,因而潮人出类拔萃。从潮汕大也走了无数大名鼎鼎的商人学士和彪炳史册的朝廷命官。其中有曾三度被明世宗委以兵部尚书的明代军事家翁万达。《明史》用首屈一指的篇幅撰写其传,翁万达刚介坦直,文武全才,亦卿亦帅,博古通今,下笔万言,诗文磊落,富有奇气,著有《稽愆集》、《稽愆诗集》等大量诗文,是优秀的潮汕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潮剧《翁万达主婚》虽只描画了他人生旅途的几个细节,但已让人感受到一代旷世伟人也是性情中人,英勇善战的带兵人也有善良可亲的一面。

(六)著名潮剧演员

著名潮剧演员:姚璇秋 著名潮剧演员:方展荣 著名潮剧演员:李玉兰 著名潮剧演员:林初发 五、对弘扬潮剧文化的建议 1.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弘扬潮剧文化的相关措施。

2.媒体可适当举办关于潮剧文化的节目活动,如《梨园群英会》,潮剧小梅花等。 3.教育部门可适当开展宣传潮剧文化的活动,增强青少年对潮剧文化的了解。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首先,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使我们对潮剧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潮剧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她那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令我们不禁赞叹:潮剧真是潮州文化之精髓!作为一个潮州人,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弘扬潮剧文化!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