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想象对作文的重要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40:22 体裁作文
想象对作文的重要性体裁作文

篇一:想象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想象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钟兴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01期

[摘 要]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既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力挖掘课程资源,创设想象的情境,搭建想象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作文;想象;资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既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训练生动的语言表达

丰富的想象同有声有色的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的描绘不仅可以给学生的想象提供间接的材料,而且对想象力的展开起着引导和调节作用。作者的、教师的与学生自己的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发展儿童想象力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春雨》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课前,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联想生活中所见过的春雨飘落的情景,设计问题:1.春雨落下来时的声音及样子是怎样的?2.它给树木、庄稼、青蛙带来什么变化?3.小朋友顶着春雨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当学生经过默读与思考,说出“春天的小雨不停地下,发出轻轻的沙沙声,飘飘洒洒,落在脸上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时,就让学生把第一小节轻轻地吟诵出来。教师在一旁提示: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那声音既突出了叠词的情韵,又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把人带入了一个细雨蒙蒙的境界。这时,教师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思绪,让学生闭上眼睛,幻觉般地想象春雨落在了哪些地方,所到之处景物有什么变化。学生联想的空间扩大了,有的说:“看到雨落在了田野、池塘。”还有的说看到了桃花、柳芽、庄稼和青蛙。接着,教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朗读,一次又一次体味。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中语言的精妙,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向往。这样,把作者的感情融入自己的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在观察中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使观察插上翅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行内,挫万物于笔端”,可获得更加充实丰富的感受,更加广阔而深刻的意境。如教学看图写话《聪明的公鸡》时,可每幅图都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再进行提高训练。如图一,可先让学生看看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公鸡到那里去干什么?狐狸在干什么?让学生都弄清图意后,再进行提高训练:公鸡怎样到草地上去的?狐狸是怎样跟在公鸡后面的?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不同的词语,把图意表达具体。结果,说公鸡怎样到草地上时,学

生用了“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大摇大摆”等词语,说狐狸怎样跟在公鸡后面时,运用了“偷偷地、悄悄地、蹑手蹑脚”等词语。在看图三时,让学生议议说说:狐狸对公鸡说了什么?再提高训练,同桌议一议,狐狸还会怎样骗公鸡?这样一步步引导观察想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到学习环境中,感到有话可说,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想象力。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材料

小学生的想象材料主要来自两方面:

1.阅读课内外书籍,并根据表达的需要严格的取舍和剪裁。教材中的《月光曲》为我们树立了想象写作的典范。学生很容易分辨事物和联想,课后再要求学生以《从……所想到的》为题进行作文训练。

2.教师要重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直接观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观察中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更要想一想。让眼、鼻、舌、身诸器官去参加“静观默察”,并将那获取的丰富多彩的事情的表象“烂熟于心”,这就为再造想象、创造性的“凝神细想”的想象与“一蹴而就”的表达奠定基础。

四、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

在作文指导中除采取上述几项教学措施外,还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空白点,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想象的练笔活动。想象的练笔方式多种多样,在小学作文中开展仿写、扩写、改写、续写、学些童话等,都是培养想象力的方式。这些练习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力挖掘课程资源,创设想象的情境,搭建想象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想象的空间。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篇二: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

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

想象在作文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是作文这个生命体里的血液,是写作文时迎着春风绽开的花蕾,是作文世界里明亮的太阳。

有家长问我,孩子写不出作文,是不是因为书读的少脑袋里词汇少?也有家长问我,小学生写不出作文是不是因为观察的少,是不是观察多了也就会写了?我很简单地回答,不是,不是因为词汇少,也不是因为观察少,就是因为想象力不够。

总体看,小学生书读的少,语言文字涉猎不多,但这不是不会写作文的根本原因。诚然,小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应用起来捉襟见肘,然而词汇的选用是不拘一格的,一个意思的表达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总是能说明白的。词语是写作的前提,但不是写作的现实,也就是说,不是词语越多的人就一定越会写文章,词语少的人就一定不会写文章。最简单地说,会说话会写字就会写文章了,写作文就是写话并把这些话连成完整的文章,如果说字词是一块块的砖头,写话、写文章就是用砖头砌墙,盖成房子,对学生来说,所缺少的不是砖头,而是构建房子的能力。而构建文章的房子,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想象力。词语是孤立的,死寂的,是文章的外在形式;想象是联系的,活跃的,形成作文

的内容,想象之源使语言之水汹涌澎湃。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因为词少,而是

没有想象,想象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使语言成了无水之鱼,晒在沙滩上干死了。

对事物的观察也是写作文的前提,但也不是写作文的现实,只有观察没有想象也写不成作文(能写出来观察记录)。从观察这头来说,我们不可能边观察边写作,不可能写看着妈妈就写妈妈,写蚂蚁就看着蚂蚁就写蚂蚁;从写作这头来说,不可能写妈妈就让妈妈到跟前来,写蚂蚁就抓只蚂蚁来。并且,好多写作的对象,写作文之前不是没接触过,甚至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但是写的时候还是无从下笔、写不出来,比如孩子和妈妈天天在一起,但是能够写好妈妈的并不多,似乎越是熟悉的事物越陌生了。顺便说一句,作家写出的情景不一定都是他亲历亲为的,甚至从来就没见到过,所以如此,因为他是作家,艺术想象力远远高于常人。正是这样,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是没有观察,而是我们在提笔写作的时候没有想象;观察是外在的,死寂的,孤立的,想象是内在的,活跃的,联系的,想象之源使得笔下的生活之水源源不断。从哲学上说,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外在的,思维的任务正在于认识客观事物,写作正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艺术结晶。说通俗点儿,俗语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对写作文来说,天有地有不如自己头脑里有,只有在头脑里形成事物的感觉和联系才能写出作文来。

在作文领域,一提到“想象”二字,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想象作文,比如我来到了金星、火星人的地球一日、喜羊羊新传等等不着边际的当前还不能实现的情形——非现实想象作文。其实,想象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不仅存在于这种“想象作文”当中,还存在于各种作文当中。

“想象”一词的含义极为丰富,各个学科都从不同角度挖掘它的内涵。对作文写作来说,也可把想象简单地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及形象间的某种联系。

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形式是多种做样的,或许作文的一句话中包含了想象,或许在一个段落中充满了想象,或许整篇文章都闪耀着想象的光芒。把这些想象初步地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形象回忆、形象联想和形象设想(假想)。

作文中大量的想象是形象回忆,就是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经验过的事物的形象,把外在的事物形象移植到头脑中来,建立起思维中的形象(形象思维的起点)。这种形象是全方位的,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嗅觉形象,不光是视觉,我们写作文,是要写出文中应有的、需要的形象。形象建立得好,作文才会写得好。形象回忆贯穿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司空见惯。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这位朋友是我在小记者班认识的同学,她那富于变化的神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今年11岁,在绥芬河市第二小学五年五班学习。她的个子在班里不高也不矮,在班里坐第一排呢!但是她是一个小胖墩,走起路来就像一个高傲的小企鹅,再加上她穿着时髦,在同学们中间简直就是一个高傲的黑天鹅。她长着一张人见人爱的娃娃脸,黑里泛红,再加上那双弯弯的柳叶眉和杏仁般的大眼晴,显得特别的精神。平时,她的脸上总写着快乐,那双眼睛就好像是总在说话,特别是那张樱桃小嘴,真的总是说个不停。长长的头发披到腰间,有时也梳成那么一种高高的发型,显得很典雅,再戴上一对儿红色的发卡和头花,好像是两颗红玛瑙吸引着一只红蝴蝶,看起来十分俏皮。

这个段落是对这位同学肖像形象的回忆,写的主要是视觉感,把同学的形象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星期天下午,我从英语班出来,高兴地拿了一张100分的英语卷回家了。

我刚一推开家门,高兴得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正在低头扫地的妈妈抬起头来,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是

不是英语考100分了。”

我灵机一动,心想先试探一下妈妈,就支支吾吾:“嗯

嗯??我我??可是??那个??”

妈妈被我支吾毛了,像一只被拔了毛的老虎,瞪着眼睛没好气地追问:“到底英语考了多少分!啊!”脸色立马由晴转阴了。

我说:“考了100分。”这时,妈妈的脸色又由阴转晴了,紧紧地抱住了我。 作者:小学六年级学生刘禹

这几个段落向我们传达出了作者和妈妈之间的声音、表情、动作、心理等形象。 和形象回忆不同,形象联想是作文中更高级的想象形式,运用也很多。形象联想就是把不同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作文的语言和内容。形象联想是以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来实现的,不同的事物之间总会有着某种的相似或者某种属性的联系,写作正是要发掘和利用这些联系。通过形象联想,我们开拓了思维,跨越了事物间的鸿沟,见异思迁,由此及彼,阐发联想,这正是写作应有的境地,靠着这一能力,我们实现了艺术创作,创作出了新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形象回忆是对事物的个体再现,那么,形象联想是对事物的关系艺术的再现。形象联想使作文的内容实现了转换,在转换中丰富起来,使语言活跃起来,生动而形象。 先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初春的傍晚,一个人在家正等着父母下班回家。作业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抬头望着窗外,微微的风吹动着树的枝条,天空透彻的蓝,没有一丝云朵。最让人难忘的,是西方橘黄色的夕阳。

我的双眼,锁定在那一刻,橘黄色的光辉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同学们的笑脸,开玩笑的话语,老师祥和,父母的教导…….这些都是我朝夕相处的人,夕阳的光束中,我仿佛看见了他们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对我说:“蒙蒙,这个学期可要加油哦……”“蒙蒙,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同学们的喜怒哀乐,老师的关心问候,父母的爱与教育,印在夕阳中,温暖着我稚嫩的心灵。

本文是《窗外的夕阳》中的两个段落,转自芭比小女生博客。你看,在她的笔下,由夕阳联想到了同学、老师、父母,这样写,使得文笔产生了转动,像旋转的舞姿。当然,这篇文章通篇都充满了联想。凭借形象联想这个平台,可以形成多种文章结构,比如借物言志、借物抒情、情景作文等等。联想,不仅可以是外在形象相似性的联想,还可以是内在某种东西的联想,如,看到大树的翠绿想到青春的活力,看到搬东西的蚂蚁想到人的力量。

形象联想当中有一类是类比想象,就是把两个事物放在一块儿,比较其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这在作文写作中用得也很广泛。先看一些例句:

夏夜的月亮就像妈妈的笑脸,温馨而美丽。

夏夜的月亮,就像老师的眼睛,充满爱意地盯着着我。

夏夜的月亮,就是我朋友的心,纯洁而善良。

夏夜的月亮,好比挂在天上的月饼,好像是中秋节已经来临了。 夏夜的月亮若是我家的一面明镜多好啊,我会用它来梳妆。

视觉: 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不可能有那么大)

视觉: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不可能有那么高)

听觉:聆听花开的声音(那声音的频率人耳根本听不见)

雪花落地的扑簌声是最悦耳的音乐(这音乐也只有神仙能听得到了) 嗅觉:幸福是心灵的香味(根本闻不到这种味道)

前一类通过联想形成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后一类形成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我把这些修辞方法形成的句子统统称作想象语言。因为这些句子都是通过类比想

篇三:想像在作文中的作用

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

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样,在阅读和鉴赏文本时,也离不开想象的参与。想象在阅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想象 联想理解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精辟、更深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原始文本,通过“再造性想象”客观地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画面呈现在读者脑中;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知识、阅历等主观因素进行“创造性想象”,在大脑里产生“新形象”,最后把“新形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下来或说出来。这样阅读与想象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生命对话,于是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特色。

一、启动阅读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是最深刻的活动机制,而兴趣则是推动学生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重要内在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是阅读教学的良好开端。

引导学生凭借表象进行联想、想象,可将书面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绘或记述的那一客观事物或尽量接近那一客观事

物,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心理状态,调动起阅读兴趣。意境是在抒情作品中,艺术家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有兴发感动作用的艺术境界。诗歌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诗人涌动于胸中的情感,无法让人直接感知,因此,诗人在抒发情感时,往往把情感凝结成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具象,通过对具象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意境。如教学《在山的那边》,我先放了一遍全文的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翱翔。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启动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对于上首诗,教师就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根据课文特点,挖掘创造性因素,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编织故事的各种结局给课文续篇,激发学生的兴趣。《少年闰土》的结尾是两个志趣相投的孩子离别时的悲恸大哭和离别后的互赠礼物:“我

想象对作文的重要性

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我提问:从这段叙述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体会到:两个孩子难舍难分,感情深厚。我趁机激发学生想象:文中说“从此没有再见面”,但20年

后二人见面了,二人见面后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一致认为,两个人会欣喜若狂,激动不已。我打开《故乡》一文,读上一段20年后二人再次见而的那种麻木不仁、冷若冰霜的情景,学生听后纷纷表达感受,既怀疑又困惑,很想亲自读一读,找到变化的原因。

二、加深感知理解

“空白”是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语言精练、内容含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

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再恰当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达到理解目标、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从“球形阅读”教学理论看,作为文章组成部分的字词句段,均有所指,有某种联系,但审视教学,结构往往并没有形成一个“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存在着“欠缺”与凹陷,弥补的办法是凭借想象进行“少补”、拓展,道出文中的未尽之意。《游园不值》用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春色美。春色到底有多么美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吟诵展开联想、想象,凭借一枝出墙的红杏,进行“形象再造”,脑海中展示出一幅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图:或花团锦簇,彩蝶飞舞;或绿草茵茵,芳草萋萋;或莺歌燕舞,蜂群嗡嗡??学生渐入意境,受到感染,与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融为一体。这样“少补”使得原来“凹陷”的“球体”圆了起来。

三、把握艺术想象的变形作用

艺术想象以出现新形象为结果,而这个新形象既以大脑原积累的旧形象为基础,又明显区别于原有旧形象,甚至是离奇的、超现实的,即这个新形象是大脑原有积累的变形。即使生活中的典型形象(原始典型)也不能照搬在作品中,所以,艺术想象具有变形性。郑板桥《题画》中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岂只画画?文学创作亦然。艺术想象实际上是作者对原有积累在胸中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其结果怎能不高于原有积累呢?艺术想象的变形性也表现在它所产生的新形象比原积累的感性形象更集中、更突出、更深刻、更典型、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意义这一点上。总之,现实生活中的感性形象在作家的艺术想象中都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动、变相,甚至”扭曲“成超现实的东西。一个谄上欺下、诡计多端、惯以他人之血“染红顶子”的“密探”、“小爬虫”,在匈牙利作家久尔吉?莫尔多瓦的笔下竟成了一头“会说话的猪”;刘易斯?长罗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柴郡猫什么时候都咧着嘴笑,嘴角一直咧到耳根,身体却从尾巴开始慢慢隐没,直到“猫全不见了,只有枝头还挂着笑。”马尔斯?长彭铁尔《人间王国》中的黑妈诺埃尔能抛下人的外形,时而变成鸟,时而变成驴、蚂蚁、胡蜂??千变万化的独臂人麦克康达尔“有时长出翅膀,有时变有游鱼??一会与母马交配,一会在清凉的池塘中小憩??”借此来象征黑奴摆脱被压迫的地位、争取自由解放的愿望、要求和他们在起事前

噪动不安的情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著《百年狐独》,其中先哲墨尔基阿德斯,罕见的淫雨飓风度、偏执谎诞的性爱,??皆渗透了更大的变形色彩,使它成为轰动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顶峰之作。

由此可见,艺术想象的变形性应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低级变形,即一般变形。表现在纯现实主义描写中,典型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就形过程;一是超级变形,即特殊变形,变形幅度较大,夸张、象征、甚至谎诞不经、光怪陆离,如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艺术想象具有惊人的大胆、超级的变态、神奇的魅力。

学生喜欢看的《灰太狼和喜羊羊》实际也运用了艺术想象的变性作用,《皇帝的新装》更是艺术想象变形作用运用的典型。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张力,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能力的最高层次是语感能力。从内容上看,语感包括语意正误的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

语感的产生以感性为主体,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小学生的情感伴随清晰的表象和理解的不断深化。这就要求我们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正确理解课文的语言形象。怎样渐入佳境呢?“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叶圣陶语)

《观潮》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