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游明显陵6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33:50 字数作文
游明显陵6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明显陵游记

明显陵游记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郊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它的独特,不仅在于由王墓改为帝陵而形成的“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而且其巧妙的布局构思、高超的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也为世人所称奇。

一、明显陵的简介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后追封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1505—1521)。武宗在位16年,享年30岁,因无子嗣,由兴献王朱祐杬16岁的长子朱厚熜(当时在湖北广安府)继皇帝位,是为明世宗,年号为嘉靖(1521—1566)。嘉靖皇帝60岁去世,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历时共47年,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明正德 14 年(1519 年),墓主朱佑杬因病去世,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只能按潘王的规制建造。1521 年朱厚璁登基后,追封其父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由于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而未果。嘉靖 17 年( 1539 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 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停放其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并且规模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二、独特的明显陵

1、龙形神道

游明显陵600字作文

与其它陵墓前笔直宽敞的神道不同,在明显陵的中轴线上修建有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神奇的龙鳞神道。神道的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道龙鳞做法的陵寝。

2、内外明塘

在明显陵大门外的右侧,建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因处在风水术中明堂的方位,故名外明塘。在显陵内的棱恩殿前也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名为内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也是其他明陵所没有的。按照风水理论,在陵区设置明塘,起着聚集灵气,防止龙气流失的作用,它将使千秋帝业永葆昌盛。 据介绍,这是一个人工开掘的池塘,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据说这内、外明塘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之意。

3、九曲河

显陵的九曲河为陵内人工挖掘的御河,砖石结构,全长1596米、宽4米、深2米~3米。河水由城东北引上游山泉水入陵,环绕神道两旁,来去迂回,形成九道弯曲,故而得名。

九曲河上建有这样的五处并列三座汉白玉石拱单孔桥。九曲河五道桥,附会“九五之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九曲河是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系统,也是显陵最为独特的景观之一。它的设计和营建不仅满足了封建帝王陵寝对风水的要求,而且还将陵区内的建筑群连成了一个整体,显得错落有致,富有生气,景色更加秀美。

4、茔城与瑶台

“一陵两冢”,是明显陵最具特色、也是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的。显陵前后两个茔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茔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世宗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选定新址,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

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更显其神秘莫测。且每个茔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也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显陵的前后茔城各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将茔城上的水直接排向城外。

茔城城头上的排水孔道,那个用汉白玉雕的龙头装饰,就叫螭首(chī shǒu)。据史书记载,螭为古代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所以,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我想,这可能也是现代称谓“水

龙头”的起源吧。

明显陵以其优美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独特的陵寝建筑、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观赏。

钟祥因为地处内地,经济不发达,而且陵墓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大,所以游客很少,自己可以在里面慢慢的游览,那天下午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不过有很多当地的妇女(大概30多人),好像是祭拜还是干什么,前后花了近2小时,我也没好意思问。在太阳快落山时,夕阳洒下,陵区内一片金光,使景区呈现了另一番景色。

三、旅游过程

这次前往钟祥,目的就是一睹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的风采。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气没有十三陵大,却比十三陵更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陵有三大特色,一是新旧红门不对称,二是双茔城,三是龙形神道。当然保存完好的内外城墙也是很少见的。出发时天还未亮,湖北人显然不喜欢这样早起,整趟火车只坐了寥寥数十人。火车行过刘皇叔的封地宜城,天色才渐渐亮起来,顺利抵达钟祥。 出火车站,冷清的感觉更加浓烈了,不仅看不到车站旁常有的旅馆饭店,连拉客的黄牛都没有,因为钟祥站不在市内,而是坐落在一大片的田野之上。买好回武昌的火车票,是下午4点30分的车,如果只是到一个显陵参观,时间绰绰有余。搭上了2路公交车,往钟祥市行去。行至半道,见有6路公交就挥手拦车,直奔世界遗产显陵而去,此处的公交还保留着当年乡村中巴的习惯,可以沿路随意挥手拦车,反而是正点的公交站台上,没什么人等车。路上还有一处景点,名叫莫愁湖,是一个半原生态的湖泊,湖水很清澈,湖边稀稀拉拉种些树木,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到是路另一侧的莫愁湖国际大酒店门口停了不少的轿车,一派繁荣景象。

到达显陵游客中心。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兜售香烛的小贩,可能因为我们是早晨第一拨的游客,所以对我们特别热情,一定要我们烧这个头香。大明早已成为历史,祭拜皇陵也不是我辈有资格做的事情,香不烧也罢。显陵在松林山下,是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游客中心下车以后,沿着石板路走了100多米,就是一个坐在高台上的嘉靖皇帝汉白玉像。四周是大片麦田,看地图似乎显陵就应该在附近,但是却找不到陵园红门的所在。于是爬上嘉靖帝坐的高台,借助相机的长焦镜头,终于在一公里外的山脚下,找到了陵园的红门。

陵墓大门即为新红门,由于献宗生前没有做过皇帝,是死后被儿子嘉靖皇帝所追“献”为皇帝,所以原先陵墓是按照“王”的规制建的,嘉靖皇帝在“大礼仪”斗争中胜利后,才开始扩建成目前的规模。所以有新旧两大红门。面向新红门左手边的水塘就是外明塘(堂),新红门门口一道石碑叫“下马碑”,新红门与陵墓并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显陵的一大特色。

与陵墓处于同一中轴线上的,是旧红门。过旧红门,就是御碑楼,内有“御制睿功圣德碑”,但是碑楼的顶已毁与明末,形制有些像南京的四方城。碑文也模糊不清了。过碑楼后的石桥,就是12对石像生,比较有趣是是排第一位的两个文官,着公朝服,而第二位的两个文官,着一品朝服。

过棂星门,就是“龙鳞神道”,可能是为了体现龙蟠的模样,因此神道是扭曲

的。神道顶端,就是一个圆形的水塘,即内明堂。内明堂后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但是也毁于明末战火,现在看到的只有基石和台砫,依稀可以辨别宫殿的位置。 殿后是一个香炉和烛台,但是香炉是用盖子封住的,可见给皇帝烧香,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游客烧香,一般在旧宫殿的石槽上,其实是笑话。烛台后面,就是明楼,登上明楼,可见嘉靖亲笔的“恭睿显皇帝之陵”,碑刻保存完好,但是明楼已经是后世重修的了。

明楼后方,就是内外宝城,包围着两个巨大的封土堆,中间以瑶台相连,前宝城的影壁估计经过重修,非常精美,而后宝城影壁则只剩残垣断壁了。比较有趣的是宝城城墙下方有对称的两条石阶,通往宝城的城墙内,具体是什么作用就不得而知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我们没有钻到宝城墙下,也没有进入金刚墙内的区域。

可能是季节和位置的关系,显陵很是冷清,只有稀稀拉拉的游客。体制恢弘的的巨大陵寝,似乎在述说墓主人曾经的显赫地位,而物是人非,昨日的辉煌与奢华,今日都归于尘土,伴随着断垣残墙,显得异常的寂寞。

回到钟祥市内,想找一家稍微像样一点的餐馆用餐是非常困难的。所见多是价格非常低廉的涮锅、坩埚之类排档,油炸粿之类小食。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名叫钟祥宾馆的酒店,菜烧得极差,菜价却高得惊人,一碟豆腐干是18元,另外点了一个当地的特色菜“盘龙菜”,据说是嘉靖皇帝爱吃的。号称是吃肉不见肉。其实就是把肉茸、鱼茸打胶后,用蛋皮包裹,蒸熟后切片。奢侈一把吃了饭,问服务员是否能刷卡,服务员答不行,看来这个餐馆还是吃支票为主呀。结账时问服务员,可知城内元祐宫否,服务员答没有听说过,心想既然如此不知名,想必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其实元祐宫是嘉靖的行宫,是钟祥一处名胜,颇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是因为服务员一句没听说过,让我们失之交臂,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钟祥给我们的感觉有两点,其一当然是恭睿显皇帝之陵,其二就是当地的公职人员。钟祥的经济不很发达,但是警车却又好又多,可能因为入冬以后游客比较少的缘故,我们在显陵看到的游客,超过一半是警车送来的,而且直接送到陵园门口而非游客中心,同样,比较高档的酒店莫愁湖酒店门口,也停着许多警车。 最后 我们离开了明显陵。

四、个人及专家点评

明显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明显陵的评价是: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显陵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激起了我对历史、对文化的思考;明显陵的内涵博大精深,非一日半天我们能理解的。再见了,显陵!有机会,我还会来的。

篇二:明显陵导游词

明显陵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参观游览。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 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 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 500 多处,中国仅 30 处,属文化遗产的仅 21 处,湖北仅 2 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 32 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九五至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由于设计巧妙,弯曲的河水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环而川媚”,由于九曲河的营建,使周围的环境顾盼生辉。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统的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善,又与其他明陵有显著的区别,成为神奇显陵的重要特点。

各位贵宾,这弯曲的九曲河让您能产生怎样的想象呢?对,龙!它正像一条弯曲腾挪的水龙游弋在青山绿水的陵区,给显陵增添了鲜活的灵气。

请大家看这座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 72 块,望柱 72 根,所有栏板上都掏空到成净瓶如意方形,桥之间的两边望柱是火煸形柱头,而两边侧桥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头,中间桥的望柱是子母狮蹲于柱头,非常独特,两头的栏板上雕的是一种怪兽,我们叫它靠山兽。整个御桥建造华丽,雕刻艺术精美,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有人说可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媲美。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文革,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 1998 年照愿样修复的。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 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在门旁的建筑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标志的外沿是一个圆形,代表地球与大自然,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方形和圆形的相连寓意着人类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圆形环护着方形又有对人类文明应予以保护的意思。各位贵宾,我们在游览显陵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对显陵环境的爱护,您的文明举止就是对显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谢谢大家!

这里是御碑楼,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这只类似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就是龙的其中一子,它天生喜文善水长寿,尤其最喜负重。这碑身重 20 吨,它可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可以自行树立的,凡后世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因此这种碑是为表彰其“丰功伟绩”,树立此碑即是显示墓主显赫的身份和高贵的地位。可惜的是,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派砸断,碑身即断裂成现在的几块,而整个碑楼的木制结构则毁于明末兵火。

大家请看神道两边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相传东边的一柱为“望君出”,西边的一柱为“望君归”。“望君出”呼唤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宫,去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多的流连,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它们反映了天下百姓对“圣明天子”的渴望。

望柱后面的这些石雕叫石像生。它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明代,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队仪仗队排列两侧外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子里,放在街道两旁,以壮皇威。待皇帝死后,也需要相同的排场,所以就在陵前设置了石像生。这种做法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皇帝、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像不尽相同。

前面的第一对是狮子,狮是百兽之王,显示着皇帝的雄风与威严。

第二叫獬豸,又叫独角兽,它是传说中的饿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邪正,把它放在陵前,起着扶正辟邪的作用。

第三对是骆驼,第四对是大象,一个来自北方沙漠,一个来自南方丛林,代表着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五、第六对是麒麟,传说中的太平、祥瑞之兽,代表吉祥,放在陵前有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意。第七、第八对是马,古人的坐骑,皇帝仪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后面四对文臣、武将象征帝王驾前的文武百官。各位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辨别这些文臣、武将的官职大小吗?先看武将,持短剑者官职较高,再看文臣,官帽护耳者官职较高。

请大家注意看:所有这些石像生连同底座均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那么如此之大的石料又是怎样从远处的深山运来的呢?相传采用的是“旱船拽运”的方法,即沿运石道路每隔一里在地下凿一深井,冬天到来时将水打出泼在路面,将巨石沿水面拖行。可以想象,为修建此陵,众多劳役们要付出多少血汗啊!另外沿途我们可看到很多墙砖上都刻着地名,这也说明显陵的每一片砖瓦都来自全国各地,工程之浩大,调动人力物力之众多,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六天柱三门四壁组成,门之间两侧由石、砖、琉璃件构成的仿木建筑,每根石柱上雕有独角兽一只,额柱上均装饰有支云头和火焰宝珠,故此

门又叫“火焰牌坊”。相传此门是仿神话中的南天门所建,经过此门,帝王的灵魂就上了天堂。各位朋友,让我们也穿过此门进如一个新的世界吧!

穿过棂星门后请大家注意我们前面的这段神道,它不是直的,而是湾的,这又是显陵的一个神奇之处了。显陵在神道处理上与明代诸陵不同,在陵区中部,砌了一条弯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龙鳞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墓。大家请看这中间铺筑的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匠人的智慧。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 14 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宫金銮殿修建,这是殿堂内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径竟达 1.06 米,两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这些梁柱及殿内其他木结构使用的均是来自四川、湖广一带深山密林中的珍贵树种金丝楠木,可以想象当时的大殿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啊!在大殿的两侧各有配殿五间,这些配殿主要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语念经的地方。

陵恩殿后面的这个门叫陵寝门,这陵寝门只供帝、后、妃们进入,其他王公大臣们是不得入内的,陵

寝门后还有一道二柱门,大家看这两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只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陵寝。二柱门后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专供帝、后、妃们祭祀谒陵的供台,由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请大家看这石香炉的炉顶,雕刻着海波、云、龙面纹,非常精美。据说,这石香炉只有后来的皇帝谒陵时才能开启炉顶使用,显陵每年都要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清明、中元( 7 月 15 日)和冬至为最盛,称三大祭。

各位贵宾,这座雄伟高大的城楼式建筑,叫方城明楼,上挂“显陵”两个大字,它是整个陵寝的标志性建筑,是专为供奉“圣号碑”而修建的。其实显陵原叫“献陵”,因当年兴王朱佑元四后溢号为“献”,其忘坟即称为“献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礼仪之争后,为他的父亲钦定陵号为“显陵”,“显陵显者,光也书泰,誓之词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意思是他父亲德配天地,圣功显赫,应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并象日月一样永寸万年。由此可见朱厚璁为推尊私亲,实施“嘉靖新政”而费尽了心思。明楼木体结构于明末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兵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 1990 年修复的。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这里四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止点。 这个小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入地宫的。我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正所谓“厚葬以明孝”,死后还把大量珍奇异宝葬入地宫,因此帝王们最担心的就是陵寝被盗。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宫被盗,这地宫入口的保密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 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们不识路途,不知道这里的地点,完工后,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这个院子是由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当然这只是传说,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 14 年也就是 1519 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 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 17 年

( 1539 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 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巨大的墓冢叫宝城,从空中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哑铃。前宝城是椭圆形,东西

宽 112 米,南北长 125 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献王灵柩的地方(现供奉大量的随葬品),而后宝城为正圆形,直径 110 米,下面的地宫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椁。

我们现在停留的这个地方叫瑶台,它将前后两座宝城连接在一起。瑶台在神话传说中是神仙聚会的地

篇三:明显陵导游词

明显陵导游词

我是您们的导游员(讲解员) *** ,下面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并做讲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领略这个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神韵和它背后的神奇故事。

在进入陵区游览前,我先就明显陵向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 1519 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 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 500 多处,中国仅 30 处,属文化遗产的仅 21 处,湖北仅 2 处,即武当山和显陵,全国 32 个省市大部分一处都没有。

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一定是想骂我了,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 40 余年,动用了国库 40 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显陵,是中国最早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显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年后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充项目列入的,这主要是因为显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

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

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我们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 183.13 公顷,相当于 300 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墙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长 3600 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大的外罗城当时在建陵的之后,各地官员从全国各地,各州、府、县上至东北。下至云贵,从一砖、一瓦、一石都向这里进献。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穿过新红门大家会发现依中国古建筑之规制,所有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为中心在两边展开,而新红门却偏离了中轴线,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带者这个疑问随我继续游览。

在我们的左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水塘叫外明塘,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臵(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发展之计。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说起这个缺口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据说当年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寝,耗资巨大,然国库银两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项,当朝的奸相严嵩便出计让各地知府出资筑陵,此计一出,全国各地迫于皇威相继筹措不等银两,唯云南和贵州两府因地处边

远穷困地区,未能及时筹措到足够的款项,导致延误大工,后被嘉靖皇帝贬官严办,当时的设计师就决定在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与两边的外罗城相连。而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云南,少—贵州的说法。至今钟祥人仍将独缺什么说成缺—云南少—贵州。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九五至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由于设计巧妙,弯曲的河水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环而川媚”,由于九曲河的营建,使周围的环境顾盼生辉。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统的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善,又与其他明陵有显著的区别,成为神奇显陵的重要特点。

各位贵宾,这弯曲的九曲河让您能产生怎样的想象呢?对,龙!它正像一条弯曲腾挪的水龙游弋在青山绿水的陵区,给显陵增添了鲜活的灵气。

请大家看这座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 72 块,望柱 72 根,所有栏板上都掏空到成净瓶如意方形,桥之间的两边望柱是火煸形柱头,而两边侧桥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头,中间桥的望柱是子母狮蹲于柱头,非常独特,两头的栏板上雕的是一种怪兽,我们叫它靠山兽。整个御桥建造华丽,雕刻艺术精美,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有人说可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媲美。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文革,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 1998 年照愿样修复的。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 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在门旁的建筑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标志的外沿是一个圆形,代表地球与大自然,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方形和圆形的相连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圆形环护着方形又有对人类文明应予以保护的意思。各位贵宾,我们在游览显陵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对显陵环境的爱护,您的文明举止就是对显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谢谢大家!

这里是御碑楼,其主要作用是臵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这只类似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就是龙的其中一子,它天生喜文善水长寿,尤其最喜负重。这碑身重 20 吨,它可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可以自行树立的,凡后世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因此这种碑是为表彰其“丰

功伟绩”,树立此碑即是显示墓主显赫的身份和高贵的地位。可惜的是,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派砸断,碑身即断裂成现在的几块,而整个碑楼的木制结构则毁于明末兵火。

大家请看神道两边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相传东边的一柱为“望君出”,西边的一柱为“望君归”。“望君出”呼唤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宫,去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多的流连,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它们反映了天下百姓对“圣明天子”的渴望。

望柱后面的这些石雕叫石像生。它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明代,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队仪仗队排列两侧外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子里,放在街道两旁,以壮皇威。待皇帝死后,也需要相同的排场,所以就在陵前设臵了石像生。这种做法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皇帝、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像不尽相同。

前面的第一对是狮子,狮是百兽之王,显示着皇帝的雄风与威严。

第二叫獬豸,又叫独角兽,它是传说中的饿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邪正,把它放在陵前,起着扶正辟邪的作用。

第三对是骆驼,第四对是大象,一个来自北方沙漠,一个来自南方丛林,代表着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五、第六对是麒麟,传说中的太平、祥瑞之兽,代表吉祥,放在陵前有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意。第七、第八对是马,古人的坐骑,皇帝仪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后面四对文臣、武将象征帝王驾前的文武百官。各位朋友,你们知道怎样辨别这些文臣、武将的官职大小吗?先看武将,持短剑者官职较高,再看文臣,官帽护耳者官职较高。

请大家注意看:所有这些石像生连同底座均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那么如此之大的石料又是怎样从远处的深山运来的呢?相传采用的是“旱船拽运”的方法,即沿运石道路每隔一里在地下凿一深井,冬天到来时将水打出泼在路面,将巨石沿水面拖行。可以想象,为修建此陵,众多劳役们要付出多少血汗啊!另外沿途我们可看到很多墙砖上都刻着地名,这也说明显陵的每一片砖瓦都来自全国各地,工程之浩大,调动人力物力之众多,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六天柱三门四壁组成,门之间两侧由石、砖、琉璃件构成的仿木建筑,每根石柱上雕有独角兽一只,额柱上均装饰有支云头和火焰宝珠,故此门又叫“火焰牌坊”。相传此门是仿神话中的南天门所建,经过此

门,帝王的灵魂就上了天堂。各位朋友,让我们也穿过此门进如一个新的世界吧!

穿过棂星门后请大家注意我们前面的这段神道,它不是直的,而是湾的,这又是显陵的一个神奇之处了。显陵在神道处理上与明代诸陵不同,在陵区中部,砌了一条弯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龙鳞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墓。大家请看这中间铺筑的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匠人的智慧。

跨过御河上的第五座桥,我们前面的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臵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与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内明塘和我们在进门前的外明塘,不仅是历代帝陵没有的,它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当时为建显陵,嘉靖皇帝钦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的字句,所以这内明塘、外明塘还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的用意。另据传,进入宝城地宫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们相信吗?

绕过内明塘,我们现在来到的陵恩门,显陵分为内外两城,这陵恩门即是内城紫金城的正门,请大家注意看这大门两侧各有一堵墙,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筑中主要起屏障和装饰作用,可以建在大门的前后方。也可建在大门两侧,建在大门两侧的主要为增添大门的气势,这陵恩门两侧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没有的!它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琼花图案,据说琼花代表草木旺盛,国家繁华。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

请大家看这幅汉白玉浮雕,它叫云龙丹陛。据专家认定,这快丹陛在历代帝陵中实属罕见!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区中有凤在上的云龙丹陛外,其余均为龙在上、凤在下,而显陵这块却为龙凤并列,凤头在上、龙头在下很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嘉靖皇帝进京即位时才 14 岁,他巩固地位,自立体系,母亲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对他的母亲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亲是功不可没的。这块云龙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进入陵恩门,我们来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称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举行上陵、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可惜的是,整个大殿毁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军火,现在仅存石基,但我们能据此感觉到整个大殿的雄伟。据说修建大殿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