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段落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9:41 体裁作文
记叙文段落作用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

开头:一、题型:提问方式 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2)删去XX段可以吗?

二、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是在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基本作用

(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三 开头段落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1.落叶飘零,我随手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想起了五年前发生的那件事。 2-文章结尾:叙述的是那件事。 作用:总领全文 2段叙述的是五年前的事 3段到文章的结尾叙述的是另外一件事。 作用:引起下文 “彭”地一声,妈妈关上了房门,我站在偌大的客厅中望着地上破碎的石膏不知如何是好。 作用:设置悬念 我抬起头,甩了甩酸痛的手臂,目光透过窗棂,停留在那座白色 桥上。 一个艰难的身影拉着一辆三轮车艰难地往桥上走,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女孩跑过去帮助了他。 作用: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铺垫:明显,与后文提及到的类似的内容在距离上比较近。 伏笔:不明显,与后文提及到的类似的内容在距离上比较远。 1.和煦的阳光从半掩着的窗帘缝隙中溜进来,妈妈轻轻打开门走到我的床边。 8.妈妈轻轻的带上了门,窗外的阳光依旧灿烂,温暖的阳光布满整个房间,这阳光正如妈妈对我的爱。 作用:首尾呼应 《故乡的梨花雨》 1.当我穿过这片梨园时,我想起了故乡的梨花雨。

? 作用:开篇点题。

? 1.当我穿过这片梨园时,我想起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 作用:点明中心

? 作用:与下文形成对比,引出人类的归本还源。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

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作用:

? 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 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

的情绪。

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在开头连续发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参考答案:

(1)连续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文本探寻阳关遗址的兴趣;

(2) 引出下文对古阳关遗址描述。

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例:《野菊花》: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

⑧她不固守现状??

答案:它不仅开篇点题,总括全文,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小结:文章开头段的作用答题时总的来说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 1.段落本身的作用、和标题、该段下文以及文章结尾的关系。

?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组织答案。

? 3.答案要具体(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泛泛而谈。

?

?

?

?

?

?

?

? 总结: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 设置悬念 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首尾呼应 开篇点题、点明题旨 与下文形成对比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练习强化: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矛盾)

这一段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

答:开篇点题,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入;同时点明礼赞原因。

2.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紫藤萝瀑布》宗璞)开头一节独句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在结构上既统领全文,又与结尾遥相呼应,并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在内容上突出“我”的定点赏花。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朱自清)开头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开篇点题,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4.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枣核》萧乾) 文章开头一段有何特点?

答:设置悬念

5.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甜甜的泥土》黄飞)本文开头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交待了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残雪”为下文写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

6.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 ,一人一桌一椅

一抚尺而已。《口技》

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口技人精湛的表演做铺垫

甜甜的泥土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

记叙文段落作用

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2,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中间段的作用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l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走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幺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 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7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12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幺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13 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壳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正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幺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那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

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篇二: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题型展示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白苍鹭》) 分析第五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破茧成蝶》)

文章最后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冰心姥姥您好》) 第六层

第五层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结尾 →中间 →开头

段落作用

段落作用的答题模式: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结构上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去分析。

内容上从句子表现的句意与中心关系上分析。

《一诺千金》

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真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后文叙述父亲为帮助邻家大伯把姐姐的新衣服送给别人,父亲承诺让姐姐过年一定穿上新衣服,跑遍了全城最后终于实现了诺言。

参考答案

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陌生人的礼物》

①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藤编的小鹿,小鹿侧着长脖子,天鹅般的优雅,加上稍微低着的头,温柔、沉默。

②那天我在广州的街上,见到一个小伙子提着一大串藤编的工艺品,我一眼看中掺在里面的这只小鹿。

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段落作用

开头结构作用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首尾呼应

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

为下文做铺垫

1

开头内容作用

点明中心

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

《骆驼流泪》

第二段描写骆驼的文字,对于写骆驼流泪有什么作用?

坐在骆驼背上的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些。

答案

第二段描写骆驼的文字,对于写骆驼流泪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写骆驼默默忍受,为下文写骆驼流泪做铺垫。

中间段落的作用

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

引起下文

埋下伏笔

为后文做铺垫

《捅马蜂窝》

再不做任何伤害马蜂的事!

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点明中心

升华中心

结尾段落的结构作用:

总束全文

首尾呼应

结尾段落的内容作用:

点明中心

升华主旨

小结

段落作用

?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 判断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

? 结合文章中心思考问题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文章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妈妈给杜鹃专心的浇花和妈妈拔掉了儿子的花作铺垫。

描写了杜鹃花盛开的场面,渲染了一种热闹的气氛。

作文中应用段落作用

开头:第一段:点明中心,设置悬念

中间:第二段:

第三段:承上启下

第四段:

结尾:第五段: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2

千金一诺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的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看看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陌生人的礼物

一天,我在街上见到一个小伙子提着一大串藤编工艺品,里面有一个小鹿,侧着长脖子,天鹅般优雅、温柔。

“等一下,让我瞧瞧。”我叫住小伙子。他停住脚步,将那串工艺品放在路边,任我看。 “我买这只小鹿。”一边掏钱。

“不卖。这都是样品。”小伙子笑呵呵地说。

哈哈,我还以为他是路边的小贩呢!

“真可惜 。”我爱不释手,看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正要离开,小伙子却大方地将小鹿递给我,说:“送给你好了。”

“那怎么可以!我付钱。”我惊喜不已。

“拿去吧。”小伙子依然笑着。我才发现,这张笑脸上除了“小意思”的大方外,还有一种被人欣赏的喜悦。

于是我欣然接受了这份陌生人送给我的礼物。

好多年了,小鹿依然在我的办公桌上,她虽然与现代化的办公用品很不相称,但我还是把它摆在桌上,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这个大方的成人之美的小伙子。

小鹿比用钱买的更珍贵,因为它代表着我对那位陌生人的感激,她还引发出我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自那以后,我会为买东西时无法找钱的陌生人出零钱;我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也不会介意陌生人在街上不小心将我碰撞??

3

我相信,在陌生人的世界里,有着许许多多纯朴善良的心。你的一份善意,将会换来十二万分的感动。

骆驼流泪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作业,全队的人一起出发要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一队长长的骆驼,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摆摆晃晃我们还睡在驼背上。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骆驼背上的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坎坷,世界是如此艰难。坐在骆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顿时,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一起在一种情绪中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一起发现,驮着我们前进的骆驼,一次次将头仰起,对着空旷的苍天,没有嘶鸣,只是眼眶中盈满的泪水一滴、两滴,滴进了脚下的荒漠。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还在路上走着,也不知要走到何时,也不知要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大唱,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走着。然而却含着泪水,走着,走着??

一时间,我愕然了,感到冥冥之中,生命与生命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真诚的沟通。直到今天,每当我为着生命的艰辛、人生的坎坷而深感疲惫时,就会想起生命中第一次目击到的动物的泪,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种感动。于是,我对世间万物也便有了一种敬畏??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4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5

篇三:10、初中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语文辅导讲义

在做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回答:即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

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

开头段: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

中间段: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结尾段: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例1、 静悄悄的昆仑山 王宗仁

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看一个野兔窝。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

带着三个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大雪扫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口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它是在默默体味着它们一家拥有一座山的快乐吗?

在距离野兔那块自由天地的不远处,驻着一个汽车连队。百十个兵在军号声中过着整齐划一的生

活。起床、早操、出车、开会、熄灯。兵和动物,相安无事。

时间在昆仑山静悄悄地流逝了半年。这天,一只灰鸽子不知从何处突然飞到军营里。它站在战士

们当年搭地窝子的残墙上,尾巴一撅一撅地急叫着,似乎在呼唤什么。灰鸽子肯定是长途跋涉而来,要不它为什么灰头土脸地显得那么疲惫?一噢,它是没有地方栖身,无家可归呀!昆仑山从古至今树木不落根,鸟儿筑巢少依托。

一连好些天,每到傍晚,外出的灰鸽子就飞回军营,悄没声地站在残墙土过夜,光天赤身,风雨

不避。静静的军营生活因为添了一只鸟儿而变得快乐,兵们自然也多了一份情趣。但同时也让他们的心不安起来,无遮无掩的墙头毕竟不是灰鸽子的久呆之地!一天深夜,陡地飘落起大雪,次日清晨,兵们看到披着一身雪被的灰鸽子变成一个雪桩,呆立不动,他们实在心疼却又不知如何使它温暖?

兵们发现灰鸽子从残墙上消失,是在半个月后,那天清晨班长马安良早早起床,照例端着一小碗

虫米,给灰鸽子送到残墙下。他惊喜万状地看到灰鸽子从兔窝里悠悠哉哉地走出来,抖抖翅膀飞上了墙头。奇了,怪了!难道昨晚它钻进兔窝过夜吗?

细心的马班长,不声不响地观察了野兔与灰鸽子共栖一窝的和谐情形:兔们住在里端,灰鸽子栖

身洞口。兔的满足是显而易见的,它既大度地让了步,又有了遮风挡寒的墙,何乐而不为!至于灰鸽子,能在走投无路时免费得到一个家,这已是求之不得的了,即使做出点牺牲也心安理得。

兵们在紧张的军事化生活之余,绝对不会忘记住在军营一隅的伙伴。早送它们出门,晚迎它们归

家,还会时不时地给它们送上一顿美味的晚餐。

军号照样喷亮,队伍照样整齐。高原军营生活就这么简单,没有额外的负担,只有平静的氛围。

静静的昆仑山,静静的军营,静静的野免和灰鸽!

这天清晨,我看见高天下,一对翅膀在晨曦中闪亮,那是兵的黎明在飞翔。我祝愿:昆仑山永远

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

( 2007年7月《 光明日报》 有删节)

问:文章结尾“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可采用整体感悟法,整体阅读全文后,明确最后一段与前文记叙的关系:前文的记叙是这段抒情的基础,本段的抒情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参考答案:收束全文,揭示中心。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永远和谐、世界永远和平宁静的美好心愿。)

二、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

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这也可以从以下入手:

一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

二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

三看是不是点明中心;

四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例2、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