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1:02 作文素材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诚信的历史故事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虽然晋楚城濮

之战时的真实情况是:晋国对于楚国的行军迅速不及准备战阵,为了避免失败,晋军不得不后撤,以每天退一舍计,等于是退了三舍。鉴于有些军吏表示异议,晋大夫狐偃对晋军说:这是大王先前允诺了要用来报答楚王的。对此,后世多信以为真,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诚信之约》

我们祝愿 诚信的种子 播撒荒芜的心田

我们期盼 诚信的利剑 斩断欺瞒的锁链

我们牢记

我们神往

我们呼唤

我们呼唤

我们承诺

我们承诺

古往今来 茫茫人间 彼此诚实 与人和睦 对家庭尽心 对朋友忠诚 那些诚信的教导 那些诚信的榜样 一清如水 言行相称 对社会负责 对世人关爱

篇二:王照宾《编演历史故事,浸润诚信教育》

编演历史故事,浸润诚信教育

——暨初中历史新道德教育实验案例实践与研究

县市区:肥城市

单位: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姓名:王照宾

电子邮箱:fcwzb@163.com

编演历史故事,浸润诚信教育

——暨初中历史新道德教育实验案例实践与研究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诚实守信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诚信因素,改变教育方式,指导学生编演历史故事,学生深入其中,用史实说话,浸润诚实守信教育,并逐步转化为学生切切实实的思想行为表现。

一、问题产生

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是每个中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中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但中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十分令人忧虑的:例如到图书室借书,拖了一两个月不还;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禁而不止;欺骗家长欺骗老师现象常有发生;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从家里取钱出去打游戏机等等。很少有学生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可耻的行为,也没有学生把这些现象与诚信或者个人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在与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座谈中,学生们并不讳言,老师们和家长的态度很是无奈,只好听之任之。

诚信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守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那么,是什么造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成了当代中学生的诚信缺失呢?

首先,社会大环境直接引诱和影响

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家庭中的群体,本质上还是由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网吧、游戏机室到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角债拖、欠、赖、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等社会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社会的不文明、不道德之事也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是必然的。

其次,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偏执

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能得高分,进名校,其他的诸如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殊不如,先成人后成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擅长”对孩子提出要勤奋、要多才多艺等等的要求,却漠视“做人”这一根本问题。诸如赌博、夫妻吵架斗殴、当

着孩子的面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丑事等,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极坏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的任务,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即使是在德育教育上,也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忽视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环境,必然影响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

第三,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家庭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面与黑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老师、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二、徙木为信,体悟诚信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诚实守信教育资源,在初一年级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现有教材当中《徙木为信》的历史典故,指导学生编演历史故事,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中,浸润诚实守信教育,并逐步转化成学生切切实实的思想行为表现。

【编演《徙木为信》历史故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历史文献等各种渠道,查阅与《徙木为信》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在老师监督下设计并表演历史故事。

时间:公元前3世纪中期

地点:秦国咸阳南门外

人物:李甲:商鞅的卫士、刘乙(商鞅的秘书)、百姓甲、百姓乙、百姓丙 背景:战国时商鞅欲在秦国实行变法,但他担心自己的威望不足,难以取信于民,以致变法无法推行下去。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徙木为信。

(侍从甲扛一根木头上台)侍从甲:(独白)我叫李甲,是商鞅的贴身卫士。今日里不知商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叫我把这根三丈高的木头立在南门口,却又不告诉我做什么用。教我好生的耐闷啊!别人来询问,我该如何回答呢?

(百姓几个围上来)

百姓甲:这位领导,请问您把木头立在这里做什么用?

侍从甲:(装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你不用打听,肯定有大用途,涉及到

国家机密,恕我不能多言。

(围拢上来的百姓马上散开了,却在一旁议论纷纷)

百姓甲:我猜可能是哪家失窃的东西,正在寻找失主呢。

百姓乙:荒谬,哪个不长眼的会为了一根值不了几个钱的木头背上偷窃的罪名?

百姓丙:有道理,但政府把木头立在这里到底想干什么呢?

(侍从乙手拿一张告示上台)侍从乙:(独白)我叫刘乙,是商君的秘书。商君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件简单的小事竟然巨额悬赏。十两黄金啊!我自告奋勇做这事,却被商鞅否决了,一定要把这事交给百姓做。财帛动人心啊,十两黄金啊,百姓还不抢着去做?闲话少说,还是赶紧把这件事落实了。

(侍从乙打马来到南门口)

侍从乙:重要告示:谁能把立在南门的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商君赏十两黄金。 百姓甲:十两黄金?这么多?我去。(说着就要上前扛木头)

百姓乙:(连忙拉住百姓甲)你太天真了,这么容易做的事就能得十两黄金?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我估计是当官的当的太无聊了,来哄我们穷人开心的。

百姓丙:(一旁帮腔)想要黄金?牢里去要吧。别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哦。 (众人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人上前)

(侍从乙下,把冷场的情况报告给商鞅,商鞅决定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 (侍从乙又拿一张告示上)

侍从乙:重要告示:有谁能把立在南门的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商君赏五十两黄金。

(众人又围上来,议论纷纷,想上又不敢上)

(百姓甲上前,向侍从乙询问)

百姓甲:领导,你确定这不是来愚弄我们穷百姓吧?

侍从乙:如果你能做到,绝不失信。

百姓甲:好,那我豁出去了。(走上前扛起木头往北门走去)

百姓甲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果然领到了五十两黄金。

独白:经过此事,百姓认为商君言出必信,商鞅主持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行开来。

【教育产生的效果】

《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表演活动,学生身临其境,余犹未尽。此时,老师相机抛出一系列问题:商鞅立木赏金的用意是什么?“徙木为信”与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有什么直接关系呢?鉴古知今,“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对当今社会有何教训和启示?作为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学生深入思考,不难得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鞅以此取信于万民, 能保证变法顺利实施,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徙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师结语: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周幽王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诚信教育的感想与体会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弘扬的一种美德,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其首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诚信自然不可缺少。

在历史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如“徙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诚信因素,在尊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转换教育方式,创新性的编演历史故事剧,能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与古人对话,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诚信魅力,镜鉴当今,纵横联系,对比反差,用史实说话,以理服人,他们才会主动的放弃自己错误的看法与观点,诚信教育水到渠成。

初中历史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要做到适可而止,主题鲜明。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应该做到目的明确、主题鲜明,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在合适的时机引入诚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诚信教育的“度”,不能为了实施诚信教育而挤占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不能为了实施诚信教育,无限制的扩张诚信教育的内容,更不能将历史事实与诚信教育割裂开来,进行空洞的说教,这样不仅难以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将诚信教育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总而言之,诚信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是中

篇三:关于诚信的故事

<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故事二;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关于诚信的成语>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闲邪存诚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汇编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

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故事二]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格言摘录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诚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成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 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 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 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18、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毛泽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