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琵琶记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2:05 体裁作文
琵琶记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琵琶行》读后感

读《琵琶行》有感

D1班 李瑞

其实在众多诗人之中,我并不喜乐天,无关才情,只因他薄情冷酷,不善体贴人心。将文人的架子摆了个十足,虽有鸿鹄之志,仲永之才,却终难摆脱世俗的枷锁,穷有一身酸臭的腐儒气息。全然不似易安、李白等人。其诗词名篇之间,是难得的真性情。我却独爱这首他这一首《琵琶行》,犹爱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隽永直白,点破人心。落寞洒脱之意不加渲染便透纸而出,令人心悸。

但其实乐天一生大都富贵安乐,并无战乱流离之苦,老年更是坐享美酒佳肴,比起柳永、杜牧的半世漂泊,重光、杜甫的国仇家恨,他简直太幸运了。一生当中的苦难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严重的大抵就是那次贬官浔阳,但也正是因为这次贬官,他才写下这首《琵琶行》,让千年后的我轻吟浅诵,心中大恸。这样悲凉真切的诗句出自他之手,实在让我啼笑皆非,让人顿感意料之外。

但静下心来,细读《琵琶行》,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茫茫月色,清清江水,悠扬飘渺的琵琶声涉水而来,宛如一名幽怨的闺阁女子凄婉一笑,动人心弦,惊动了这一江瑟瑟的荻花,乱了诗人一片漂泊的心。然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歌女身世凄凉,诗人遭遇可悲,可怜人见可怜人,惺惺相惜之感自然应运而生。低沉的弦音掩映着歌女悲伤的情思,好似在哭诉平生的不幸,敛眉低头,琴音倾斜而下,又似说尽心中无限的惆怅。区区二十八字,使我似乎又重回那个清冷的秋夜,淡淡的月光,如烟如雾,就像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丝丝缕缕,伴着琴音,扣人心弦。也就难怪诗人一个七尺男儿,也潸然泪下,泪湿青衫了。同是天涯失意之人,且让我纵笔挥洒,写下一曲《琵琶行》略表同情,也不枉这一番“良辰美景”。也算是对自己这样天涯沦落之人的一种告慰和抒发,只是不知乐天这一贬,是幸,亦或不幸?

我无法评说,只觉得通篇诵读下来,从开始的送友离别到后来的对酒听曲,我最爱的亦还是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诗人从贬谪此地之时,一切便有了开始的理由,不必相识,更不必相知。相逢,便是缘分,相惜,便是幸运。但愿那轮江上的明月,能永照大地,照尽天下失意之人,沦落之人,让我也能有幸在某一天,某一地,相逢一位与我同样失意的天涯游子,把酒言欢,畅诉衷情,共同感受那苍凉月色之下的丝丝暖意。

指导老师:朱德刚

篇二:《琤琤琵琶深深情》读后感

《琤琤琵琶深深情》读后感

最近,我读到了许多好文章,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琤琤琵琶深深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从小喜欢琵琶。有一次,作者被老师选中,去县少年宫学习。可因为作者是插班学的,什么都不会,很是气馁。后来在校友耐心帮助和老师悉心教育后,作者的水平达到初级。老师让作者参加县艺术节,弹奏《春江花月夜》。经过做着不懈的努力和老师的耐心帮助,终于圆满的弹奏完毕。通过这次演出作者明白了:学琵琶不光是学会一种乐器,还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音乐,振兴民族文化。

读了文章,我被作者的琴声陶醉了,仿佛也走进了乐曲里,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也

许你会问,究竟是哪一点吸引着我呢?对了!正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执著、不气馁的精神,那份对祖国文化的深沉的爱啊!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学习京剧的经历。

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选上学校新添的京剧团。我们唱的剧目是《报灯名》。我们学校请来了青岛京剧院的专业老师,来叫我们京剧。几乎是每天下午下了课就要排练,都要到四点来钟,而且京剧非常有难度。表演上要求细腻精致,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所以我们排练时要练习唱腔,还有动作。京剧中的动作是由舞蹈动作转化而成的。还好我有一些舞蹈功底,所以练习起来不算太吃力。而唱腔却十分麻烦,有时我练的嗓子都有点沙哑了,但

我始终不放弃。有一天,天气闷热,还下着小雨,一向坚持的我不知今天怎么打起了退堂鼓,很不想去。妈妈带着严厉的口气说:“做事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不气馁,这样才能成功。”我听了妈妈的话很惭愧,马上带着雨伞去学校了。经过努力,我们终于上台演出了,我们精彩的表演迎来了阵阵好评。

读了这篇文章,小作者那不气馁、执著的精神使我感动。我要在学习京剧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做一名“弘扬传统戏曲,振兴民族文化”的小使者。

刘畅

篇三:民乐演奏会观后感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

公元2015年11月24日,注定是个难忘夜——本人将第一次现场观赏民族音乐演奏。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做实验而丧失了与灵魂音乐现场互动的宝贵机会。据了解,这次演奏会音乐家门演奏了诸多名曲,如《十面埋伏》、《望秦川》、《云雀》等。每当看到节目单,脑海中总会浮现此次演奏会上音符漂流,余音绕梁的悠长的奇幻场景,不禁感叹大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种类繁多的曲艺曲风。

据悉,中国民乐是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统称。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中国传统乐器”则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 ,扬琴,古琴等 。

民乐演奏的辉煌背后,确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大众尤其是我们这些思想活跃、关注民族未来的大学生思考!

首先,中国民族器乐在广播、电视、影碟等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狭小。在这个流行文化泛滥的社会,中国民族器乐的播出时量远低于流行音乐,且品种地位边缘化。在图书音像出版市场中,国内只有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从事传统民乐方面的音像出版,内地无一家以此为主的音像公司。至于乐谱的出版发行,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少数在从事,而且范围狭窄,数量很少,定价昂贵。

还有,民乐表演的商业化和西洋化严重。近年来,很多音乐工作者都在用各种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期能够重现中国民族音乐昔日的辉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就是尝试中的一种,但是也备受争议。应该说,“女子十二乐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为中国民乐注入了某种活力,重新吸引了大家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女子十二乐坊”却过于注重表演形式以及纯粹的商业运作。每一次的演出总是“形式大于内容”,观众在“大饱眼福”之后仅仅记住了那些悬在腰际的胡琴和炫目的表演,至于听到了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起了。 另外,因为现今西洋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被逐渐西洋化。像中国的民族乐器交响乐团,将西洋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揉杂于甚至替代于传统的有民族特色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方法,也将西洋音乐的内涵意境融入中国传统民乐。这也就使得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过分西洋化,从而迷失了自我意义。

面对此现状,不禁想起《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良宵》等不朽旋

琵琶记观后感

律,它们早已融化在民乐人的生命和血液之中,它们是纯粹为艺术而生,为文化而活。 因此,让民乐回归大众,追求艺术真谛显得异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中国的民族音乐如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一样,博大精深而又善于随时吸取外来元素的精华以不断丰富自身;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又极富个性,那就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奇特,每一件乐器的特有音色会立即唤起人们特殊的情感呼应和心灵共鸣。中国的民乐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极其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乐种和传统曲目在形式、结构、音响,乃至思

想性、表现力等方面,都已经与现代人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拉开了距离。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就有必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使民乐不再成为古老的代名词。因此,中国民乐的改革和创新绝对不能丢掉传统,不能丢下传统的本质的演奏方法和其文化内涵,民乐的形式再怎么变,民族神韵、纯正的民乐文化所蕴藏的那种独特表现力和鲜明个性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否则民族的元素会沦为“摆设”,甚至走入低俗的误区。

观赏演奏之余,思考些民族乐的发展现状及解决之道,颇有些国家主人之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