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中课本记叙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0:28:02 体裁作文
初中课本记叙文体裁作文

篇一:初中阅读教材(记叙文)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一)

◆学海导航

记叙文是以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除了要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

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5.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经典再现

那些疼我的人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

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

望无际的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

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

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

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

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到达几里外

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现在想来,那时我真是不懂事,不知吃掉外婆家多少的盐,害得外婆一到饭时,便受到外公的责备。

④记忆里,也总是体弱,常生病。一病就是半个月。这时有两个女人围着我转,一个是祖母,一个是母亲。光线微弱的茅草房里,祖母的影,隐在半明半暗中,身上有种奇异的温暖。我躺在床上看她,她端一只水碗,放在门后,手里握几根筷子,蹲下身去,嘴里念叨着什么,一边叫着我的名字。“你们不要摸我家的梅呀,让她快快好起来,我给你们烧纸钱。”

筷子终于在水碗里站立起来,祖母便长吁一口气,她的祷告灵验了。迷信的祖母,用她自认

1

为可以为我消灾免难的站水碗的方法,一次次为我祷告。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岁月锻造得她手的肌肤,很糙。却暖极。她问我:“乖乖,你的病就快好了,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那时摊一块摊饼,是最难得的美味,我每次都会提这个要求。祖母每次都会满足我,家里没摊摊饼的白面,她就去问邻居借。摊饼上好闻的葱花味,香了整幢房。以至于我觉得,生病不是苦,倒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⑤我有过大难不死的几次。母亲说:“有一次出天花,全村八十三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知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大雪的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去。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把我用被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跌过不知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达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长的一块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要冬了,儿子的毛衣嫌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漂亮非常。想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我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和祖母,都已先后去世了。很安慰的是,她们走时,我在她们身边。她们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感知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疼我的人?文章都写了这些人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描写优美的乡村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文中母亲两次对我说“你呀”,母亲要对我说什么呢?这之中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味童年:读完本文,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简要概括在下面的横线上。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质疑。

(1)文中写祖母为我治病的方法,实际上并不科学,连作者也认为是一种迷信,有人说,这哪是疼“我”,分明是害“我”,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章的第6小节可以删去,理由是跟文章的主题无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指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显得有条有理。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强调②制造悬念③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①补充内容,丰富情节。②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基础知识辨析: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3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反复、夸张、对偶??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拟人: 可以使读者不仅对__________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的喜爱(或者憎恨)之情。

★“比喻和拟人的作用”通用答题格式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4.夸张:可以深刻的表现作者对___________的强烈的感情态度。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

5.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7.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8.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可从文中的字里行间看出来)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

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

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提问——阅读——看题——寻找——解答——检查

4

◆演练屋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开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

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

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

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

小口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些不由得要

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

多聚少,但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

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若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

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

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

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作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4分)

②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4分)

答: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

5

篇二:初中记叙文

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如何落实新课标中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 作者:柯常武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3501 更新时间:2007-3-21 -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记叙文的写作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却难倒了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让他们提起作文写作就头痛欲裂。这不禁令我们当教师的十分尴尬。有过几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很容易发现,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最常出现,也是最难克服的毛病是恰恰是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常落于泛泛而谈。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内容要具体,都无济于事。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明白作文内容要写具体的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真正领会,文章内容究竟要怎么样才算是具体了,又如何才能写具体。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学生不必去了解太多空洞的写作理论就可以把记叙文写好呢?有,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这套方法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字,即“故事”,就是要求学生在写写人叙事类记叙文时,要以“故事”为核心理念来选材布局,塑造形象,生动表达,突出主题。具体说来,有以下三招。

第一招:要讲个故事。

针对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的实情,我指导学生凡是写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都应在文中给读者讲一个故事。没有故事,这类文章很难写具体。而一旦有了故事,文章内容就点石成金般的变得具体了。例如,要写《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这篇文章,没教给学生这招之前,大多学生都只是泛泛而谈,把一天之中的活动不论巨细,一一写下来,写成了一篇流水帐。经我作了这样的指导后,几乎全班学生都能把文章写具体。从而使我班学生的作文面貌来了个质的飞跃。

第二招:要讲个好故事。

学生仅仅有讲个故事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要写出内容具体且具有一定价值的记叙文,尚需在故事的质量上下工夫,也就是要讲个好故事。怎样的故事才算好故事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吸引住读者,让他们觉得有趣味,有真情,有意思。从写作理论角度来说,就是选材要典型,新颖,有真情实感。学生经我指导,领悟了这一写作技巧,此后,他们写文章时,就不再随便讲个故事,写成一篇内容虽具体却没什么意义的文章了事,而是从

自己积累的众多故事中,按照写作的要求,深思慎取,选出最有价值的好故事写进文章。例如,以“成长”为话题写篇作文,作为受教育者的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可讲的故事会有很多,可这众多的故事并非每一个都对读者有价值。只有选取那个最能突出中心且又能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能从中有所收益的故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材料来写,方能写出真正的佳作。

第三招:要把故事讲好。

学到以上两招,还只能算是找对了“粮店”,选到了“好米”。但有了这些“好米”,是不是就一定能做成色香味俱佳的“大米饭”呢 ?不一定!因为从写作理论的角度来看,前两招还只是完成了文章的选材工作。选到了好材料,还需要有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夫,娴熟的写作技巧,方可写出好文章。这就需要学习第三招:把故事讲好。这一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挺难的。因为,它需要以深厚的“内功修为”作为基础。这种“内功”,便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厚的语文素养来自长期的语文积累与感悟,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如此,在语文考试中,要把故事讲好,以提高作文得分,还是有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具体如下:

首先,要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在作文中讲故事时,不仅要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人物做了什么事,还要综合使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做这件事的。从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把故事讲得具体、形象、生动。要善于使用一些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景物的映衬,次要人物的陪衬或烘托,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可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灵活使用各种句式,如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使句子参差变化,灵动活泼。

其次,要有重点的讲故事。有的同学在文章中讲故事,喜欢按事件本身的顺序不动脑筋的一一讲来。从不考虑哪些是重点内容,当详写;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当略写。导致文章详略不分,长而不当。这就需要有重点的讲故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弄清楚自己所讲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节,就是重点内容,写起来当泼墨如水,要尽量写地细腻、具体、生动;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情节,就是非重点内容,写起来应惜墨如金。做到这些,文章自然会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再次,要多讲故事,少讲废话。我们有很多同学写文章,在导出故事之前,总爱拐弯抹角,写许多废话,深怕读者不明白这,不知道那,结果给文章戴上个很大的帽子。结尾时,又往往怕文章主旨尚不够明确,于是,在故事本已结束之后又不遗余力的大发议论,给文章添上一条大而不当的尾巴。这一顶“大帽子”,一条“长尾巴”,足以占去作文篇幅的大半,而真正应该在文章主体部分展开来写的故事,却被挤得“又瘦又短”。这极不符合文章布局当做到“风头、猪肚,豹尾”的宗旨。治疗这一顽疾的灵丹妙药就是要在文章中多讲故事,少说废话。要知道,听故事的人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过多的故事之外的解说或议论,只能使他们拂袖而去。

当然,把故事讲好的诀窍远不止以上几点。此外,如要巧于构思,善设悬念,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要有目的地来讲故事,使故事主题明确等也

都很重要,在此不一一赘述。

学生如能做到以上几点,达到新课标的记叙文写作要求自然不再成为难题。

发表时间:2011-10-25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第7期供稿作者:黄金勇

[导读] 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有责任和义务在初考前把它们消灭殆尽。

黄金勇江西省峡江县罗田中学 331400

摘要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初中学年中不同的必修课本对各种不同的作文文体进行针对性的强调。

关键词 新课标 记叙文 写作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初中学年中不同的必修课本对各种不同的作文文体进行针对性的强调。我觉得新课程中的这一设制意图受到前些年初考“话题作文”的影响。前些年,各地初考作文涌现“话题作文”,考生写作可以不受文体限制,以至于近些年不同省份出现内容近乎相同的满分作文,这不得不让人对“话题作文”的功效产生怀疑。于是很多学生受此影响,连最基本的文体概念也分不清了,更不要谈如何去写明确文体的作文了。

正居于这一点,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对体裁的“界限”,且近三年的江西省中考语文作文也都相应地按章出“牌”,也都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文体。例如2009年和2010年江西语文中考作文分别要求写“议论文”和“记叙文”。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利师利生”的举措。教师,有了这个指挥棒,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能脚踏实地地对各种文体进行指导,而不再会出现所谓的“初考写作技巧之谈”了;学生,在这种文体限定下,也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针对性训练,不再有个个拿着一本“初考满分作文”通天下的事情了。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一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要求重点是记叙文写作。在本学期的写作训练中,我力求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在几次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里列举一二进行说明,以供今后在写作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学生所写的文章体裁不明。作文要求写记叙文,结果看他们的“成果”,简直令人哭笑不得。仍然记得第一次批改名为《乐在其中》的记叙文的情景,三个班近二百位同学,结果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记叙文,他们要么写的是议论文,要么写的是“三不像”文章,他们的做

法大多数是在文章开头、结尾摆出和总结观点,中间开始大段罗列名人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无外乎都是“李白乐在诗中”“岳飞乐在抗击金人中”“王羲之乐在书法中”等等,不一而足。看过这些文字直令人摇头感叹。所以对于些类文章,我无例外地批了“不是记叙文”五个字,而从这次作文训练中也让我知道了初中学生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初中学生进行相应地文体意识培养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对于记叙文,学生想当然地只以“记叙”的表达方式来写,忽视了记叙文中的另一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的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几次的记叙文训练中,有些同学确实能明确文体,能做到是所谓的“记叙文”写作,然而大部分作文的通病便是全文只见“记叙”,而不见“描写”。学生光会记叙一个事件或一个故事,笔法单调而无味,句子简单而直白。全篇作文除了简单的记叙了一个事件外,就什么亮点也没有了。然而我们知道一篇好的记叙文,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这正如是一个人有了骨架还得有血有肉,这样他才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好比是一望无尽的水面,飘过一扁轻舟,这才使水有了灵动与活力。描写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质量的好坏。

描写的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在记叙文中,可以是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地刻画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也可以是与事情发展相关的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是渲染某种气氛。然而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除了几句干瘪的人物对话外,就什么也找不到了。

第三,记叙的事件过于幼稚和可笑。有些同学在记叙文写作时,好像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不管文题如何限定,拉着文章就往小学或初中作文的故事中跑去。那记叙的事件可谓“老掉牙”“土得掉渣”,看了作文的开头,便知道了结局,简直毫无味道,甚至糟糕透顶。上一次作文要求写一篇名为《还有下一次》的记叙文,有不止十个同学构思“朋友因一次误会而相互之间不理不睬,在得知朋友因父亲工作的原因而要转学时两人便冰释前嫌,最后两人约定还有下一次的见面”的情景,这样的作文我们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接触,学生写到现在仍然津津乐道,没完没了,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叹!这让我想到了祥林嫂给鲁镇的人们讲自己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当她讲的故事已经能让别人比她讲得好时,她实际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学生写这种幼稚可笑的记叙文,在初考中是危险的,分数绝对在及格线以下。当然这也让我们懂得写作教学必须得“慢功出细活”,必要时得“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会写一篇记叙文,但不能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现在的作文命题往往有很多要求,

诸如“字数、文体”等限定,但这里我所提到的“要求”指的是学生不能按“文题”写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点题”写作。很多同学能写好一篇记叙文,且令人感觉到文笔还相当不错,但令人遗憾的是记叙的事件总是“脱题”,不能为文章主题服务。很多学生写记叙文总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总是在叙述完一个事件的结尾处,即作文的结尾处“礼貌”性地写上一句与文题相关的话语。他们习惯地认为“点题”就是在记叙文中偶尔出现一次与文题相关的句子,或是在文章结尾出现点题的句子。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一篇体现主题的好的记叙文不仅要在它的结尾处“点题”,还要在叙述事件的字里行间时时去点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叙述事件时要正确地把握好记叙的角度,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到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多加讲解和强调。

以上提到的四点问题仅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中一些。但这些问题足以让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训练时引起初度地重视。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有责任和义务在初考前把它们消灭殆尽。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按照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落实好每一种文体的训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样前进的道路才会走得更远。

篇三:初中记叙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辅导讲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