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24:15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作文素材

篇一: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运用了心理战术吗?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周天祥

在讲述《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农民起义推翻秦朝”这一部分中的巨鹿之战时,我把课后“动脑筋”题目巧妙穿插进来,结合课前学生准备的材料,设计了如下活动,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巨鹿之战过程中心理战术的运用,渗透心理知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故事引出的“心理问题”

星期三的历史课堂上,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敌众我寡,形势异常危急。这时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最后全军将士背水一战,结果,项羽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主力,大获全胜。

故事讲完了。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这个故事有个成语,你知道吗?

②课本中的老人说:楚军不懂兵法。

男孩说:项羽高,真高!

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

③在这个战役中项羽采用了什么战术?

第一问所指成语毫无疑问是“破釜沉舟”。

第二问“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

学生意见分歧。多数学生认为项羽此举高明。

但是对于“第三问在这个战役中项羽采用了什么战术?”有的学生说“破釜沉舟”、有的学生说以少胜多??,结果有一位学生说项羽采用了心理战术。他说在关键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使将士受到极大的鼓舞,是鼓舞士气的心理战。学生的答案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历史上许多这样的著名战役应该无疑是运用了心理战术的,但是为什么教科书上从来都没有这样分析呢?我突发奇想,何不借题发挥,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二、探究激活心灵之波

接着我以“动脑筋”这一活动板块为载体,设计了一个十分新颖的问题:破釜沉舟”运用了心理战术吗?采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讨论的答案多种多样。

多数学生做了如下回答: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破釜沉舟”这种方法,首先断了自己的退路,让大家在心理上战胜自己,反而更坚定了自己战不胜不胜的信心,同时也把自己置于同普通士兵同等的生死位置,从心理上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主帅都不怕死,普通将士还有什么可说的?因此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但是只有项羽内心明白,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定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自我激励的心理方法。

有的学生认为,破釜沉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项羽破釜沉舟,让大家先经历一次思想上的绝望或“死亡”,从心理体验其实“死亡”并

不可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以弱胜强,赢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在今天来看仍然是高明的,这不就是心理战的方法嘛?

部分同学认为项羽这么做并不高明,完全不懂心理学。首先仗还没有打就在心理上使大家感到绝望,容易动摇军心,削弱了自己战斗的意志。因为项羽以2万楚军决战30万的秦军主力,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更是险中之险,作为一位将军,不该这样贸然行事。幸好巨鹿之战项羽赢了,如果输了那将是什么后果呢?恐怕楚军连逃生报信的人都没有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位学生动情的说道。项羽也算是一位常胜将军,但是由于经常打胜仗,可能患上了“心理偏执”的毛病。许多时候,后退一步,迂回一下,保存实力,来日再战,倒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战术,一旦盲动蛮干,实力消耗殆尽,东山再起的希望都破灭了,因此为后来“自刎乌江”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还有同学认为项羽这么做是急中生智、活用古人的作战方法与诸葛亮相比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接着,这位学生展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三国时,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当诸葛亮发兵益州时,马谡进言:“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于是令马谡为参军,乃演绎了“七擒孟获”的千古佳话。所谓“心战”,就包含了心理战术的运用。

三、反思结出思维之果

课堂上,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并且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项羽在巨鹿兵力数量、素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击败善战的秦军,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面配

合,关键是谋划于前,大胆的打破常规,运用一切巧妙战术和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在内。

但是后世的研究者却只看到其勇武的一面,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主谋的一面。而项羽之前精心谋划的心理战由于史料原因也就没有人窥测和研究了!

其实心理战是许多战争常用的战术。公元前202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四面楚歌”,兵败垓下,“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心理战的战例。公元383年苻坚“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肥水之战兵败如山倒,也是心理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曲“空城计”吓退司马兵,不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吗?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巨鹿之战项羽以少量杂牌军全歼精锐秦军,无疑是中国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中的奇迹。项羽创造这个奇迹,无疑在于打破常规作战,而心理战术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作战方法。但是只有天才的军事家才能在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的军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事谋划中显示出自己所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破釜沉舟”这一充满军事智谋的成语故事,在我们看来是一道简单而没有疑议的问题,结果因为“争讨”引发出一道不寻常的“心理问题”,由于课前学生认真准备了学习资料,加上采用了网络教学手段和课堂的适时引导,学生在激烈讨论中,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并且说理充分。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能看到破釜沉舟的心理层面,能找到立论的事例,说明他们在阅读、在思考,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从这道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一双赏识的眼睛去激励引导学生,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新。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一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也为我们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叫好!它让我们的学生有了心理教育意识,让我们的心灵扬起了希望之帆

篇二:破釜沉舟

24.成语故事二则——破釜沉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会写“率、援、怒、砸、蓬、毁、挡”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的由来和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的由来和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当中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过了一首教《夏日绝句》的诗同学们还能背诵出来吗? 生:??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在课后也很努力、很刻苦在学习方面没少花功夫,同学们要向他学习,在《夏日绝句》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个有关于他的故事,这个故事叫《破釜沉舟》,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会对他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

(2)老师范读、了解大意:

1.课题释义:釜是锅子的意思,舟是船的意思。

2.题目质疑:师: 看到文章的题目,你觉得它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教师朗读及作要求:师: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地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等会老师叫几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所以大家要认真听了。

4.学生复述故事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质疑、过渡

师:刚才老师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把自己不认得的字词标记下来呢?生;??

师:看来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化记下来,注意了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最好是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遍好吗?

(板书生字)

2.学习生字

(4)分段朗读,质疑问难: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为破釜沉舟作伏笔) 师:我们可不可以用 (赵军被困、楚派援军 )来概括呢?

2.第二段:项羽为什么要杀宋义?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宋义违令;勇猛无畏)

师:这一段也可以用什么来概括呢?(宋义惧敌,羽怒杀义)

3.第三段:这一段描写的是什么情景?(破釜沉舟)

师:这一段又可以用什么来概括呢?(砸锅、沉船、烧帐篷)

4.第四段:这一段讲的是?(赵军得救)

师:联系前面一段来说一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激励将士作战的决心,这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决心)

5.小结:

师:联系全文你能说一说《破釜沉舟》的寓意吗?

注:每一段都可教向多名学生读

(5)拓展学习:

师:“破釜沉舟”一定可以取胜吗?(计谋要成功是要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他们的士兵要有这种勇气,懂的将帅的用心,三国时期马谡屯兵高处,相居高临下,置于死地而后生结果失败了,破釜沉舟是对勇士而言的)

(6)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还有很多歌成语故事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富有哲理,启迪人的心灵,扩大自己的视野,也能了解历史知识,所以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去多收集一些这样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好吗?

(7)板书设计:

24.破釜沉舟

赵军被困、楚派援军

宋义违令;勇猛无畏

宋义惧敌,羽怒杀义

砸锅、沉船、烧帐篷

赵军得救

备注:教案编写 周平锋 QQ:563540436

篇三: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折叠 释义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折叠 典故

溯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折叠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卧薪尝胆解释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征着发愤图强。尝胆:口尝苦胆,以锻炼意志。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卧薪尝胆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还有孙子一起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卧薪尝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越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伯嚭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