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天一阁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9:29 体裁作文
天一阁说明文体裁作文

篇一:北京中考八区县语文二模之说明文阅读

良乡二中初三语文二模汇总之说明文阅读

顺义:(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①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②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 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

③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后来人们就把朱元璋概括马皇后那番话的“至

言也”,从《明史》中提取出来扩展为 “至理名言”作为成语,用来指“最有道理,最有价值的话”。而成语“至理名言”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把“如何巩固政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包括了。要巩固政权,首先“皇上要做得正”,皇上要有“守成不易”的认识。马皇后见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元有是而不能守”,实际上这就是让朱元璋认识夺取政权后把政权守住并不是易事。如果是易事,那么元朝的政权不应该丢,传国玉玺不应该被我们拿到手!要警惕自身的骄傲放纵奢侈和不谨慎从事。其次,巩固政权要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再次,巩固政权要得民心,“不屡更法律,不扰民”,这都是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成语“至理名言”在表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中也最有代表性。理由是“至理名言”所讲的理是如何使政权巩固的理,如何使国泰民安的理,对一个国家来说,再没有哪种道理比这更重要的道理了。因为“至理名言”是位居一切正理之上的理,是位居一切有价值话之上的话,所以它可以代表一切正理,一切有价值的话。

④了解以上成语的特点,一是能使我们体会到成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便于今后运用这类成语时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为净化语言、减少语言污染尽一份责任。

15.阅读第①段中的划曲线句,结合文章说明作者把成语比作“活化石”的理由有哪些。(2分)

16.阅读下面几幅图画,写出源自这些图画内容的一个成语,解释成语意思,并指出此成语可以说明上文中的什么内容。(4分)

17. 有人理解成语“滥竽充数”,因故事中那个吹竽人的技术烂,即水平很差,此成语应写作“烂竽充数”。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东城(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

(11分)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占地面积2.6

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主人范钦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制定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女性不能入阁,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

说明文阅读练习

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黄宗羲翻阅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后,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遗憾的是,虽然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

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民国初,又有人指使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大量的藏书,运往上海倒卖。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设臵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现在的天一阁已成为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17.相对《天一生水》一文对天一阁管理制度的介绍,本文又作了哪些补充?(4分)

18.结合《天一生水》和本文,推测钱绣芸和黄宗羲受到不同待遇的原因。(4分)

19.假如你是天一阁博物馆的志愿者,这时一名外地学者向你咨询前往藏书区宝书楼的路线,请你结合上文......

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为他提供相应服务。(3分)

扩建后的天一阁博物馆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说明文阅读练习

丰台区:(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4-17题。(11分)

(一)

(二)

篇二:说明文测试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⑵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⑶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⑷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作者为什么说“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以上段落选自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选文的后面还有很长的文字,请推测,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具体应当是什么?

3.本文在介绍苏州园林,而第三段的开头却提到了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这样写有何好处?

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这句话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

5.根据以下材料结合原文,谈一谈苏州园林与祁县民居在建筑设计上的主要区别:

材料一:祁县城里的民居完全具备山西民居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材料二:乔家大院它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黑漆门扇上一幅鲜亮的铜对联。……乔家大院其实是在一个方形的城堡内,中间有一条巷道,巷道的一头是大门,对准大门的另一头是祠堂。巷道的左右各有3个大门,共有6个院落,每个院落中又是两三进的小院,院子左右两侧还有侧院,房屋共计313间,这样一个复杂的平面,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

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

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8.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19.第⑤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

20.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所提到的苏州园林中的哪一处窗户属于“漏窗”,为什么? (3分)

【链接材料】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石林小院之南的“洞天一碧”小屋内,面东墙上有“六角”窗将墙隅空地生长的修竹与秀石框入窗,极富雅意。狮子林的一处墙上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长青,与之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

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⑤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8. 读完本文后,说一说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什么。(2分)

19.文章③④⑤⑥段的说明层次依次是:先以 为例,说明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庄严肃穆、气概雄伟;然后举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楼、门等,说明, 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最后强调,优秀的建筑都是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

取胜。(2分)

20.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3分)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984年经过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篇三:2015年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2015年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一、基础运用(23分)

(一)、选择:1D 2C 3B 4D 5A 6B

(二)7、(1)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评分说明:每空一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8、答案:(1)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 绣红旗 (2)C 评分:共5分

二、文言文阅读:

9、(1)通“避”,躲避。(2)平时、平素。共2分。

10、B 共1分

11、(1)不仅只是先人有这种品性 (2)士大夫中能不改变气节的人。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2、含义相同。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都是指合宜的道德和行为。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散文阅读(14分)

13、(1)这座深宅大院为什么叫天一阁?(2)藏书楼的藏书为什么谁也不许看?(3)钱秀云为什么要执意嫁入范家?共3分,每问1分。

14、放在两件事后。依据:根据(10)(11)(14)三个自然段里涉及的严厉的族规、当地的说法以及作者的推测,可以判断钱秀云的悲剧命运应是范家有了藏书楼和大量的藏书之后。评分:判断1分,依据2分。共3分。

15、(1)、作者用“存在”“逝去”这两个词语语序的变换、拟人的手法,变现没有生命的石狮子对宅院主人的生命、珍贵书籍的冷漠,意图表明作者明知时间会流逝但仍对这种种命运无法忽略的喟叹。

(2)、“藏书楼”因丰富的藏书引得世人艳羡而辉煌,也因藏书的最终散落、由于严厉的族规而无法一睹藏书的钱秀云的悲惨命运,让作者尤生苍凉之感。两词成对出现,从表面和背后,既表现了作者对藏书楼故事的复杂心态,又表现了他对故事背后意蕴的体察和认识。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6、标题采用《易经》中的“天一生水”的句子,表面上交代天一阁这座藏书楼的名字的来历,实际上是作者对天一阁主人命名、制定严厉族规的用意以及之后发生的完全背离藏书初衷的钱秀云的悲剧、藏书被小偷偷走的结果等,产生的质疑和思考。

评分:共5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内容谈2分,语言通顺1分。

(二)、(说明文阅读)11分

17、(1)藏书柜门钥匙有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聚不得开锁;(2)世代不分书;(3)书不能带出阁;(4)除了防火,还制定了防水、虫、偷等措施;(5)烟酒不能登楼;(6)藏书楼的管理制度虽然严格,但也有例外。 评分:共4分,每个信息1分,答对其中4个即可。

18、天一阁的管理制度非常严密,不会随便允许外人进入阅读或外借。(1)虽然钱秀云所处年代距今较黄宗羲还近,但她是女性,还是旁系,既不能借出书籍也不能登楼。(2)黄宗羲虽然是外姓,但他是男性,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考虑他的名望,就允许他登楼读书了。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9、示例(一)如果您赶时间,从南门入,向东北方向走,经状元厅,云在楼,抱经厅、水池,到范氏故居,向东看见一座假山,就到宝书楼了。

(示例二):如果您还想看看假山,从南门入,经状元厅,秦氏支祠,向北经过一座大假山,再向西向北,经过林泉雅会馆,凝晖堂,看到天一池,就到宝书楼了。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20、C

21、(尊崇传统的孔孟之道),认真修身(或:炼) 共2分

22、先从反面说人头脑里对个人私欲有偏爱;然后要求人像侦探一样毫无偏爱地观察自己;选最无防备、遮掩之时,去捉自己平时不敢承认的私欲;摆正态度,才会猛然警醒明白过来,然后不再袒护自己。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3、个人修身与国家兴旺发达、世界和谐和平有较大的关系。比如:电视上广为传播的全国航空英模罗阳,用自己的学识,30年的青春年华不断磨练自己,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斗,为国家成功的研制出舰载飞机,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实现了自己的报国梦想。他的修身就与国家的兴旺发达人类对和谐和平的追求有关。

评分:共4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章内容谈具体体会2分,语言通顺1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