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好词好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41:20 作文素材
篇一:桂林山水解说词
桂林山水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州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诗人王昌龄在流连桂林后写下此诗来怀念桂林的山水。不禁令人好奇,这让他如此魂牵梦绕的桂林,是否正如传言的那样,美冠天下呢?
桂林,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桃花、桂树成林而得名。桂林胜景中,以漓江山水堪称典范。乘着船,逆游畅游漓江。近距离的看漓江的水,清澈透明、绿的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水中折射出星星的波光,斑驳美丽。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绿树连荫,山水相成,仿佛一幅青山绿水的画作,宁静中透着灵气,与桂林特有的神韵,真是“舟行碧波上,然在画中游”。
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视野跳在远处的山峰上,这里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像老人象巨象,像骆驼,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却没有一点点矫揉造作,灵气逼人。好像桂林山水是个孩子的画作,透着古灵精怪的想法。有的山像碧绿的屏障,山水一色分外迷人;有的山像新生的芦笋,色彩明丽,透着生机;有的山危峰耸立,怪风嶙峋,让人心生敬畏,不可高攀。
山上江上漂绕着雾气,像是山山水水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神秘的存在着,向我们发出邀约,去探索它们的美丽。
在这样一个山水画卷中,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忍不住流连忘返,频
频称赞。而桂林山水则以它钟灵毓秀的魅力,永恒的号召着每一个游人来此欣赏。篇二:31、桂林山水
31、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连绵不断”等词的意思。
2、在正确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啊”的变音。通过对文中比喻句和排比句的朗读指导,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3、根据课文题目或课文的线索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尝试背诵课文第2或第3节。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题目或课文的线索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啊”的变音。
2、抓住作者在2、3小节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大自然为我们孕育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地方——桂林,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小舟,一起去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四字词语,读准字音。
2、反馈课前自学的结果“啊”的变音规律。
(1
(2) “‘啊’在文中怎么读?”出示6句句子,指名读。
(二)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思考:每小节写了什么?
1、 引导并加以板书归纳:
第①节 板书:“甲天下”(通过选择“甲”字的义项理解该词词义)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桂林山水的景色天下第一
第②节 板书:水—— 静 清 绿
第③节 板书:山—— 奇 秀 险
谁能用上关联词用一句话说清漓江水的特点?(又?又?)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谁能用关联词把桂林山的特点概括一下?(不但?而且?)
桂林的山不但奇特、秀美,而且险峻。
师小结:把这两句话合并起来,就是2、3小节的节意概括。
第④节 板书:是画卷
2、根据板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点拨小结: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第一小节是总起,第四小节是总结,2、3小节分别叙述了桂林的水和山。课文的清晰脉络此刻我们就了然于胸了。(板书:总 分 总)
三、深入学习,朗读品味。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感受桂林的山和水,重点学习2、3小节。
(一)出示学习要求:默读2、3小节,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
这两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交流分析:
1、出示写法相同的句子。
A、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1)(出示:大海、西湖、漓江和泰山、香山、桂林的山的对比图)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比较?
引导体会:突出桂林山和水的与众不同,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指导朗读(作者通过对比,要突出的是句子的后半部分。)个别读,齐读。
B、采用排比、比喻手法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用排比的好处?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来描述桂林的水的。引读体会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这是作者感觉到的(夸张地说它没有流动说明漓江水的静)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这是作者看到的,通过肉眼就能看见江底的沙
石。(说明漓江水清澈见底)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这也是作者看到的,并想象成(同时用了比喻,碧绿莹润)
你能学着作者的方法也来写一句吗?
出示:妈妈买来的西瓜真_____ 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并指导朗读:作者在第2节中不仅直接抒发了对漓江的赞美之情,还通过自己的感觉、视觉等描述了漓江水的特点。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段,齐读。
(5)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桂林的山的。
A、“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就是——奇特、奇怪。怎么个奇怪法?
理解“拔地而起”(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说明桂林这片土地上到处都耸立着山。这和桂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有关,有兴趣的同学可深入了解。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形容山的形状,其实岂止三种形状呀,“奇峰罗列”(各种各样的奇特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和“形态万千”两个词告诉我们这样造型奇特的山不计其数啊。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桂林的山。(出示图片)
B、“桂林的山真秀啊”“秀”就是——秀美、秀丽。你从哪里得知?
作者仍是用比喻,把山比作——屏障(“屏风”)和竹笋,那我能不能就说成“像屏障,像竹笋”?生交流(不能)。引导体会:“翠绿”和“新生”写出了颜色的鲜艳,更突出了山的——秀
C、“桂林的山真险啊”“险”就是——危险,险峻。作者是怎么描写山的险的? 理解“危峰兀立”(山峰高耸直立)“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形状奇特、重叠高耸)
我们通过几张图片来欣赏。作者就是运用了几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了这些危险的山峰。
(6)小结并指导朗读:作者在第3节中,尤其多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加上排比句式,条理更清晰,特点阐述更明确,更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谁愿意来为大家读一读?
2、出示写法不同的句子。
出示句子:“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作者为什么写完漓江水的三个特点之后又要写上这句话呢?(更突出漓江水的静,离山也更近了)
(三)尝试背诵
过渡:桂林山水的特点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清晰,又是那么的生动,让我们一起尝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字吧!
填空提示、图片欣赏,尝试背诵2、3小节。
(四)引读第4节,理解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读:文章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怎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怎样的山)。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2、理解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还记得课文第一小节吗?联系第一小节说说意思。(荡舟漓江上,桂林的山水美如画,人们好像在画中游览)
3、师总结:整篇文章构思精巧,采用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方法来写。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介绍山水特点时,作者先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与其他景物作对比,再运用排比句式写水和山的特点,描写过程中,动用各种感官,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山和水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从而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师指ppt)——生齐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
词语积累: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连绵不断。
提高性作业:
① 积累描写山水的好词好句。
② 学习用对比、排比或比喻的方法描写一处校园景色。
挑战性作业:
你曾经浏览过哪些名胜古迹?请选一处,抓住它的特点,用论坛发贴的方式互相介绍,并发表看法。
板书: 31. 桂林山水
总: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分:
山——奇 秀 险
总:是画卷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第二、第三节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有什么异同点,结合看到的视频,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
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的不足在于教学方法还是不够丰富,不能突破流俗。提问,学生朗读,学生回答时急于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替代学生回答的语言过多,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争突破。
篇三:7.桂林山水Microsoft Word 文档
桂林山水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我们祖国桂林的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词语。同学们的词语读得非常好,完成目标能像读词语一样好吗?有没有信心?
2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指名朗读目标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2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指导。(指名朗读)
3朗读课文,独立完成第一个学习指导。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4指名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5真好,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词句。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6感受“山”美
7指名朗读第二个学习指导。
8小组合作完成
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9好样的有小组已经完成.
10小组派代表发言,你们这组回答的答案准确,声音又大。
(1)咱们一起欣赏桂林的山。
(2)、你打算怎样来朗描写读桂林山的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二)、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这么美的山水,让我们一起撑着木船去游玩一番吧!
(2)、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3)、闭上眼睛想象,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桂林美景,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三)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四)、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