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骈文和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1:25:35 体裁作文
骈文和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第六章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 * 第六章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一、骈 文 二、散 文 一、骈 文: 在帝王和贵族左右着文坛的南北朝时代,作家们大都生活在帝王、贵族的周围,他们的思想、生活、艺术趣味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为了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的内容,骈文出现并受极大的欢迎发展了起来。 两匹马拉一辆车叫骈,两两相对句子组成文章叫骈。开始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骈文特点: 1、讲究对仗:对仗要工整,日―月,天―地,佳菊―丽兰 2、讲究声律: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3、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还有诸如比喻、夸饰、物色等等。赋在当时也发展成了骈赋、俳赋。 南北朝骈文多数是形式主义作品,内容空虚、贫乏,当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描写山水景物骈文则如诗一样清新、隽永。如:梁代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沈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泉水激石,泛泛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梁)邱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齐)孔稚归《北山移文》,整篇文章都用妙想天开的拟人手法,使山岳草木都充满嬉笑怒骂的声音和姿态。在习用于歌功颂德的骈文中,很少看到这种辛辣有力的讽刺杂文。 江淹是南朝最优秀的骈文作家之一,向来与鲍照齐名。(鲍照名篇是《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江的代表作是《恨赋》和《别赋》,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致的骈赋。是把诗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之中。《恨赋》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英雄烈士,“欲恨吞声”的死亡,《别赋》写从军边塞的壮士、感恩报主的剑客、服食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们“黯然消魂”的离别。 二、散 文 南北朝时盛行骈文,北朝此时也出现了两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齐)杨

篇二: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建安文章:

1、建安文风“以气质为体”,影响及建安文章注重“气质”。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建安文章“气”与“丽”的结合,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2、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其《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叙身世志愿,恳切率真。

3、曹丕、曹植的书札,能随境生趣,慷慨任气,文采焕然。曹植的表文也是情文并茂。

二、抒情小赋的繁盛:

1、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2、王粲的代表作《登楼赋》将荆州的离异之感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论辩文的勃兴:

魏晋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高峰,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受谈辩风气的影响,论辩文出现高潮。其中嵇康的辩论文最为杰出。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1、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并带有阶段性的特点。刘宋时代,抒情体物的华美文章繁盛起来,至齐梁时期,变本加厉,美文的影响力还波及北方。

2、元嘉三大家的美文创作。

3、陈寿的《三国志》,叙事议论,高简有法,质而不野。范晔的《后汉书》合史职与文才于一体,尤其是纪传的论赞部分,对偶工稳,辞采润泽,声律协畅,显示出以骈文论史的高超水平。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反映了南朝美文的衍化。

4、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深得文理”著称,但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表现在:①永明声律说兴起;②文笔之辨的深入;③不拘常体的呼声增多。

5、齐梁文章新变的成果表现在: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和出现了诗体赋。这反映在江淹、任昉、庾信、徐陵等人的创作中。

6、南朝的写景文也取得很大成就,以丘迟、吴均、陶弘景为代表。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水经注》:

1、《水经注》产生与北方,但对东晋以后南方地方志广泛参考和吸取,并不以南方为鸿沟,体现出大一统的理念。

2、《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3、《水经注》对山水的记叙描写尽自然之趣,文学意识浓厚,文风清朗疏朴。

二、《洛阳伽蓝记》:

1、《洛阳伽蓝记》是现存最早的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它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书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的有条不紊。

2、《洛阳伽蓝记》记叙塔寺,笔端带有感情,有对古都伽蓝往昔的怀念,有对北魏皇族间的豪奢与贪欲的揭露。全书善于使用整齐的笔法,以四言为主,间有四六骈句,同时又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有机结合,形成了典丽而清拔的风格。

篇三:骈文与王勃

1.简说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骈文有五个方面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有各种特征的美学功能,如裁对的均衡对称美、句式的整齐建筑美、隶事的典雅含蓄美、藻饰的华丽色彩美、调声的和谐音乐美。

骈文是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2.关于作者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补充资料

【早年经历】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未冠而仕】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祸起《斗鸡赋》】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魂归南海】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

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思想人格】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轶事典故

【一字千金】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死后闹鬼】传说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滕王阁序》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他的魂灵在坟墓中反复吟诵:“落霞与孤(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的墓前,又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也有一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常在夜间出没赣江水面,高声吟诵这两句诗。一次,一客船路经此处,正值吟声大作,那游客高喊: “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从此王勃鬼魂再也没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射马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如果去掉“与”和“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和“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不如原来从容大度,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很不谐调,故这两句诗并不能精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