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漫画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24:53 体裁作文
漫画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教育漫画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最近,读了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本著作《教育漫话》,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打动了。

《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从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友好夏令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体质比较差,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

第二个话题:德育。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洛克指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第三个话题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

成为不平凡的人

篇二:读丰子恺漫画有感

读丰子恺《漫画》有感

浦江小学 汤伟琴

关于丰子恺,虽说早就闻知大名,网络上也有无数网页专门介绍,无非说“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丰子恺曾向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之类的褒奖之词。但是听完丁秀娟老师的《丰子恺研究》选修课以后,一个丰满真实的丰子恺才显现在脑 海中了。

随着丁老师的PPT和她儒雅的讲解,一幅幅简练而深邃的漫画令我着迷。都说孩子是天使的心,纯洁如水晶。他们拥有能洞彻世间所有荒诞的眼睛,安 徒生笔下那“皇帝没穿衣服”的清脆童声,至今令许多成人汗颜。

丰子恺对于儿童,是存有一千分,一万分的好感与爱护的。他曾说:“近来,我的心事被四事所占,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神明与星辰,丰子恺写得不多,但艺术和儿童却是他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在他的漫画生涯中,以儿童为主题的作品展了很大分量。他在与成人世界的比较中突显出人类最澄明、最美好的灵性世界。让人不禁追问,到底是什么使那天地混蒙之初的大爱与真性情从人们眼中消逝?是什么使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在心间筑起道道樊篱?孩童的世界里,没有黑暗,没有欺诈,唯有一片纯洁。 翻开丰子恺的抒情漫画集《几人相忆在江楼》,实为其中那些描写孩童的漫画拍案叫绝,感慨万千。其中有一幅名叫《朦朦胧胧露出孩子黑底的鬓发,黑且大的眼》,这是丰子恺为余伯平的诗集《忆》所作的一幅插图。绿叶儿芭蕉的窗下,歪露着半个脑袋,一双调皮的眼睛忽闪着。也许,最感人的艺术都具有最质朴的外表,这幅漫画就在其列。通俗的标题,寥寥数笔,将一双“黑且大的眼睛”深深嵌入读者心间。这样一双明慧的孩子的眼,是世事最高的洞察者。在丰子恺的精神宇宙中,确实存在着神灵,而孩子是最初的天使。 《摘花高出赌身轻》,不经意间会唤起每个成年人心底会心的微笑。画上,两个小孩争相蹦跳着够树上红艳艳的果子,地上是满地的树叶儿。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如此相似的欢乐。孩童时的这种游戏,其意义并不在于通过此来比较谁比谁更苗条,也不在于树上的果子,而仅在于“谁跳的更高”本身,这也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随着年龄的渐长,这种比试被赋予了更多其本身意义之外的东西,渗透进了竞争、排挤、暗算等等。纯真的乐趣被嫉妒与弱肉强食的快感所取代,这是成人世界莫大的悲哀。也许,童真的精髓就在于专著于事物本 身最初的乐趣。

而《花生米不满足》则反映了小孩子最真实的伤感和委屈。画面上的小家伙因为桌上他最喜欢的花生米被偷吃了,伤心的咧开嘴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用词不达意的话道着委屈:“花生米不满足?”这种彻底不虚饰情感最能打动 人了。

其余再如《澹澹骑脚踏车》、《拉黄包车》、《软软新娘子,澹澹新官人,宝姐姐做媒人》、《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穷小孩的跷跷板》等,都是将童趣挥洒得淋漓精致的作品。你不得不佩服作者观察的力度,将孩童心理刻 画的入木三分的功力。

似乎人愈大,烦心的事儿就越多。人们不禁羡慕起孩童的无忧无虑来。有时,当人们由于压力过大难以承受时,会不知所措,啕啕大哭。这其实是以向

孩童“退化”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心理自我防御。也有许多成年人用“装可爱”方式来抗拒长大,拒绝成熟。但往往,人们又不甘心于孩童的“年幼无知”。这似乎有一个悖论:年龄愈长,愈成熟,但愈烦恼;年龄愈小,愈无知,但愈快乐。殊不知,这只是庸人的妄语。正所谓“童言无忌”,往往“一语道破天 机”。真正无知者往往是自以为洞明世事,知之甚多者。故,大智者童心不泯,反之,决非智者。

篇三:教育漫画读后感

读《教育漫画》有感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洛克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同时他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繁荣与幸福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翻开《教育漫话》,第一句话是“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对于生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认为不能给儿童娇生惯养的生活,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艰苦的品格。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在他建议的那些做法中,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的似乎有些极端,但是也是很有启示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于是出现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洛克对于德育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行,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是时间问题,德行的教育要趁早,他认为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错,就要加以教导,不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过失没有大的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以后是很难改正的。其次是手段和方式,洛克在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种德育的方式。1、奖惩教育。他既反对用体罚的方式也认为用儿童的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这也并不就是说他完全反对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而是我们要选择得当的奖惩的方法。在奖励的时候不能因为不让儿童做这件事就给他另一个许诺,这样只不过是转嫁了他的欲望,甚至是扩大了他的嗜欲。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这种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如果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就会使儿童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关于惩罚,洛克认为惩罚首先不宜多使用,“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惩罚首先要趁早,一旦使用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就要放松,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趁早是为了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树立父母的威信,使他们畏惧父母,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管教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中间,他论述了自己关于鞭笞这种教育方式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贪便取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办法。会使儿童为了避免痛苦而违心的去做一些事,同时会使我们期盼儿童爱好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厌恶,还有可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

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鞭笞不是为了使他们感到痛苦,而是为了使他们觉得羞耻。身体的痛苦是短暂的,很快就可以忘记,而羞耻之心才可以真正使儿童避免再次犯错。要制裁他们的德行,而不是要制裁他们的身体。如果又比鞭笞更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得到羞耻之心,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他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他的孩子最怕被人脱掉鞋子,正和别的孩子畏惧鞭笞一样。那就可以用脱鞋子来代替鞭笞。惩罚要尽可能地避免,鞭笞是最后的方式,其前提是所有的温和的方式都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因为鞭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自然便会产生极大的害处。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味地避免和反对惩罚教育,难道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吗?我看并不见得,关键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惩罚的手段、惩罚的时机、惩罚的目的是不是正确,正确的适机的惩罚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的。2、练习法。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可以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因为某种动作时时应用被强化的缘故,这种习惯就像是一件与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的事,用不着思考,也无需考虑。3、榜样教育。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办法是:将儿童应该作或避免做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跟前”,“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 以上是洛克家庭教育思想中比较核心的几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鸣,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局限性,不可全盘照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洛克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教育需要父母和家庭教师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效果。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 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