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见证-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35:49 高中作文
见证-高中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2009山东高考作文——“见证”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目(2009年山东高考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一、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目

1、 本题为命题作文,较以往山东卷难度下降,让考生有话可说;从考生反映的情况看,理

解较清楚。

2、 “见证”解析

①词面义:亲眼目睹,可以作证

②从引导语来看,分别是对词面义的解释,“亲眼目睹”也可理解为“亲身经历”;从解释看,“见证”可为动词,也可为名词。

(二)基于以上理解,对本题作出以下定位

1、关于“见证”的主体(谁见证),可以是

①自我:我、我们、同龄人、同班、同一代人??

②历史人物:需注意是见证他所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事情

③事物:历史过程中留下来的遗存物,如废墟、战利品等等;把物拟人化也是可以的,如“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泰山见证了齐鲁文化??”

2、关于“见证”的客体(对象,见证什么),可以是

①历史进程、历史事件

②个人身边的小事,包括家庭、亲友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事

注意:要有“见”有“证”,“证”的是什么,不仅是它的客观,还有其价值和意义,一定要有思考、感悟、升华。

(三)发现的问题

1、对“见证”这一概念的理解有问题,主客体关系未摆好

如 “人见证历史”是可以的,“历史见证人”就不太妥当,把“历史”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如史书、文字、典籍等就可以了;再如“见证是历史的使命”“勇于见证历史”“邓小平是伟大的见证家”等论断是讲不通的。

2、“见证”主体滥用“我们”,如“我们可以见证五千年”。此类情况视错误的比例给分。

3、对“见证”的理解没问题,但罗列材料,无中心或中心分散,主题模糊。

4、大话、空话、套话多,只写主旋律,无真情实感;材料不实在,较空洞、肤浅。

二、范文

①见证

在纵观古今的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是激荡在其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尽管这条历史之河从不曾停住它奔流向前的脚步,但经它淘洗过后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精华却永远留了下来,熠熠生辉。这,便是历史对伟大中华民族的见证。

在居庸关到山海关的万里河山之上,盘卧着一条巨龙。它虽不能上出重霄,腾云驾雾,但足以抵御外敌的入侵,保佑我中华平安。它的雄伟壮丽在一片青山的映衬下格外震撼人心,它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站在长城之上,你仿佛看到了天国归一,万民齐心的景象。

是的,长城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见证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从此,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大家庭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历程。

在清秀的巴山蜀水之间,一对父子带领一群百姓在修筑水利工程,他们就是李冰父子。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改变了原本凄凉荒芜的土地,将四川变为了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他们智慧的结晶就是这屹立千年,令世界都为之惊叹的都江堰。虽然已经经历了两千多个春秋的轮回,但都江堰依旧默默为民造福。

是的,都江堰见证了中华亿万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公元2008年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了“悲痛”二字,而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又使国人感到无比振奋。这一年,我们悲喜交加,欢笑与眼泪并存。面对特大地震,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奔赴灾区,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举国上下心系灾区,捐款高达几百亿人民币。地震让我们坚强!北京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金牌榜第一的成绩见证了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巨大飞跃。奥运使我们振奋!

是的,地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见证了熠熠生辉的伟大民族精神。奥运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历史。中华民族会在历史的见证下,更加繁荣昌盛!

②见证

若不是书籍,我们如何知道足下这片土地多少年前发生了什么?有怎样的人与我们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空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人的记忆承受不了数十年时光的厚重,终会被磨得失去原本的面貌,时代的记忆也许会在世世代代的口口相传中逐渐失了真,唯有书籍,在时光中永恒伫立,在历史长河中不朽,像一位无言的见证者,将这个世界收藏,再将它还原给后人。

陈忠实的《白鹿原》见证了渭河平原上自清末至建国的时势变迁,书中黑娃那句“要在咱白鹿原掀起一场风搅雪!”至今撼动我的心。这是一句小人物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动人心弦的悲慨高歌,是被压迫被摧残被侵略者奴役的最底层劳动者的反抗,原因无他,只因一息尚存的血性、人性与尚未泯灭的民族良知。憨实又血性的农民与命运、与压迫者的抗争,侵略者的残暴与当时所谓官僚对同胞的迫害,使我们看到了鲜血中倒下的革命先驱,也看到了那广袤的黄土地??

《麦田里的守望者》见证了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垮掉的一代”。还记得霍尔顿孤独的坐在旋转木马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的情形吗?在那个不安定的躁动的年代,青年一代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对当下的无度挥霍,内心的空虚和恐惧都毫发毕现地展露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了迷茫无助的霍尔顿,看到了躁动不安的青年一代,也看到了那个混乱的时代。

书籍之所以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见证,成为时代与历史的见证,是因为书籍的灵魂是作者内心的映画,而书的作者真实的存在于历史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我们不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时空中,而这些由心而生的文字便驻足于永恒的时光中,典藏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成为了沉默无言又忠于现实的见证者。

人的记忆无法永恒存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也会湮灭于浩渺无涯的时光的荒野,唯有书籍,沉默的伫立着,见证着。

③见证

江水淙淙,见证了岁月的流逝;破茧而出,见证了生命的强劲;历代王朝,见证了历史的厚重。唯有爱国之情,忧国之仇,贯穿上下五千个春秋,腾跃崇山峻岭的高度,翻滚在流淌的民族血脉中,见证着民族的崛起和屹立。

伫立汨罗江边,滔滔巨浪仿佛从未停息,诉说着一个高大的灵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黑暗的迷雾任凭他那般驱散,仍旧阴霾遮天,独醒在沉醉众人之中的屈大夫满腹爱国情怀,却也无处释怀。“岂余心之可惩”,那纵身一跃不是死亡,而是永生。是民族精神的永生,是爱国情思的永生。屈原的永生是爱国的见证,推动着红灿灿的民族精神传承千年。

杜甫将爱国之情寄寓在字字句句之中,“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无论是病体、失落、年老或是贫穷,爱国之情始终不渝,匡时济世的理想深深扎根从未动摇。诗的流传更是情的流传,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更加熠熠生辉。杜甫终年的忧愁是爱国的见证,文字背后撼天动地的愁思让民族精神悄然升华。

感动中国的殊荣,有一份属于张艺谋的奥运团队。没有人清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艰辛劳苦,反反复复琢磨设计了多少次。但全世界都看得到,那一刻中国的惊艳,是他们用汗水堆砌的。他们用人类共同的语言,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故事,也诉说着他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胸口灼热的爱国情怀。他们设计的每一笔精彩是爱国的见证,也是中国腾飞的坚实后盾。 爱国之情是心中最隐匿的感情,它沉默在深处不轻易被察觉;爱国之情也是心中最热烈的情感,当它汹涌而出就能汇成不可阻挡的力量。历史长河滔滔巨浪,淘尽了英雄的光辉,却褪不去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之情。他们是爱国之情的见证,更是中国的见证。

让我们把爱国之情传递下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爱国之情的见证,也让爱国热情成为人生价值的见证!

④见证

日月的流转见证了生命的易逝,花开又花落见证了美的短暂。一滴水蕴含着一个世界,只有耐心倾听,才能聆听历史的声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泉水是济南的命根子,素有“泉城”之美称的济南因泉而闻名,而作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它的今昔变化,则见证了济南,这座城市的社会变迁。

“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这是对趵突泉的真实写照。

“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品茗论道的趵突泉茶文化历史悠远,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有“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赞美名句。三十年代,趵突泉的蓬莱茶社、榭园茶馆以及泉四周摆满的茶摊,颇具风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趵突泉像母亲般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济南人。然而,一直生无所息的趵突泉停喷了。干涸的泉眼无力地望着灰色的天空,裸露在外的石头青苔点点,失去了往日的灵气。一场春雨降临,打在泉边的石桥,发出阵阵无奈的呻吟。

喷涌了两千七百多年的趵突泉停喷,无疑是对所有济南人的警告。反思一下自己昔日的种种行为,很多人感到懊悔与愧疚。其实,趵突泉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照射出人们种种行为的不足,见证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悄然而逝的时光愈能见证永恒的美丽。

沉睡了许久的趵突泉终于在某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而这又再一次向世人见证了济南的变迁,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变好了,趵突泉没有不复涌的理由啊!

寒冷的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薄雾冥冥,一边泉池波光粼粼,一边是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人间仙境。

见证是一种沉淀,对过往逝去的点滴的凝聚,在所有济南人的记忆中,趵突泉的今夕见证了济南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而这些,将会成为济南印象中最珍贵的记忆。见证是一种经历,因为经历,我们成长??

⑤见证

越来越深的皱纹见证了父母的苍老,手上被笔磨出的茧见证了我们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大街上房屋的变迁见证着祖国的发展。我们,见证了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时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学会见证,虽然见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在见证中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自身的发展和帮助国家甚至世界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我们国家在不断的发展,而邓小平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见证家。从国共对峙时期的被动到由守转攻;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从解放战争的步步为营,邓小平见证了共产党的不断壮大。从建国后的一大三改到一大二公,从不断发展到十年文革的发展停滞,邓小平见证了国家的曲折发展。也就是在见证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方法,从而将中国带入了长期繁荣发展的阶段。

邓小平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他在见证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也为日后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而历史,也见证了这位改革家的伟大壮举和不断努力的回报。学会见证,在见证中发展,在发展中见证。

爱迪生作为一名科学家见证并实践了电灯的发明,在发明过程中他见证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步积累起了经验和教训,为最终电灯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使用至今的电灯也见证了爱迪生的不断努力和伟大贡献。

像邓小平,爱迪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们见证历史的变化与发展,并将这一过程为我所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一个国家也在发展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使全世界见证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神舟七号的发射,见证了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航天国家之林;汶川地震,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无比强大!

学会见证,在见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见证中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学会见证,为梦想插上翅膀,让历史见证你我光明的未来!

⑥见证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作答卷时,父亲正在烈日下收麦,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疼惜和感激。

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父亲,让一切的一切见证你平凡中的伟大。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的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下了这个决策。但我服从了。当我们跪下时,全屋的人震惊了而我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你的坚强。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岁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眼眶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跟母亲离婚。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闯了祸,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你仍旧沉默,默默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了过失。我看到爷爷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感动,我看到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一个家庭幸福的空位。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麦子熟了,见

证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

⑦见证

斯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以文字的力量来见证爱与希望的长存是幸福的。我多想穿越荏苒的时光,轻触那满载爱与希望的文字中斑驳的古老建筑,换取一段诗意无比的见证:

塔拉庄园:乱世情缘的见证

塔拉庄园是《飘》中最具风格的建筑之一。它混杂着的爱尔兰式的狂放粗犷与美国南方庄园式的精致大气,这也是文章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特征。斯嘉丽视为心灵归宿的塔拉见证了它的女主人的坚毅、果敢任性的性格以及她与两个男人之间于乱世中的烽火情缘。在我看来,塔拉庄园是斯嘉丽疗伤心灵、重获希望与生机的最佳沃土,而瑞特则是她于危难之时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坚实臂弯。所以,当斯嘉丽最终如梦初醒般悔悟地望着瑞特的身影消失,她性格中狂野而执着的爱尔兰血液让她忆起了心灵港湾,她的塔拉,于是她对自己说道:“我要回塔拉去,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罗彻斯特庄园:平等爱情的见证

简·爱矮小、单薄的身体里装着的是一颗有着追求平等爱情的心灵,她站在罗彻斯特庄园的花园中对着她爱的人回击道:“你以为我不美,矮小,单薄便会以此自惭形秽吗?难道我们不是都在上帝的指引下最终奔赴死亡吗?我们是平等的!”于是,罗彻斯特笑了,他笑着对简说:“不错,亲爱的简。我们是平等的!”他拥抱了她并向她求婚。古老的罗彻斯特庄园见证了简爱是以一颗如何不朽和执着的心追求她视为尊严和生命的平等的爱情。

鼓伯里庄园:抛开傲慢与偏见的见证

伊丽莎白是何其聪慧的女子,却也有让偏见和先入为主绊住脚的时候,达西的傲慢和未肯的殷勤让伊丽莎白迷失在幸福的定义中。可我们的伊丽莎白真正是豁达明事理的好妻子的不二人选,她和他在彭伯里庄园再次不期而遇,于是,终是在幸福的指引下,抛开了世俗的傲慢与偏见,真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优美如画的彭伯里见证了两位有情人的终成眷属。夕阳下,在彭伯里曲折幽静的小路上,幸福翩然而至。

??

关于庄园的见证还很多,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将永不枯竭。那些见证了幸福的古老建筑终将以幸福的名义再次绽放出灼灼光华??

三、高考阅卷全接触·卷面、开头

1号:字迹潦草、开头随意

篇二:山东省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见证》

山东省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见证》

【作文真题】2009年山东卷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考点解析】

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推进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这段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

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今年毕业的这一届学生可以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免去了千百年来的农业税;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等。这些事件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边远山村都会知道,对大家是公平的,更不要说历史人物和事件了。如果从一个方面写,可以这样命题:非典见证——众志成城;如果从非典、地震、98洪水等几个方面写,可这样命题:非典、地震、洪水见证——多难兴邦。

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否则,容易写的分散。

1、见证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

老家的庭院中有一棵很高的梧桐树,每年都会开很多的花。我总会在树下,偎依在奶奶身旁,仰着头向上看,直到脖颈很酸。据说这是爷爷奶奶结婚时栽的。

还记得爷爷总在树下乘凉。我曾问过奶奶:“这棵树是不是你们种的。”奶奶只是抿着嘴笑,说:“还不是那个糟老头的主意。”说完看一眼爷爷,爷爷也只是呵呵一笑。

后来爷爷因病去世了。奶奶仿佛并没有太伤心,每天依旧拿着板凳来到树下坐着,我依旧偎依在奶奶怀里。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

后来,我们搬了家,奶奶却执意不肯走。没办法,我们只好没过几天就去看她一次。

每次回去都看见奶奶坐在梧桐树下,我坐在她旁边,听她讲我小时候的事。讲她用竿子打下梧桐花,让我吸里边的花蜜;我有时不听话,不肯好好吃饭,她绕着树追我;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

奶奶生病住进了医院,我依旧每隔几天去一趟老家,抚摸着梧桐树,祈祷着奶奶赶快康复。

不知是不是我的祈祷灵验,奶奶得病真的好了。我们强烈要求她跟我们一起住,以方便照顾她。她仍然坚决不肯,依旧住在老宅里。

高考前,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她依旧坐在梧桐树下,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当她知道我为了准备高考,得有一段时间不能来看她时,她没有很吃惊,却说:“怪不得老头子最近老托梦给我,说咱家要出个状元哩!”我握着奶奶的手,仰望着梧桐花,沉默无语。

我搀扶着奶奶进屋吃饭,奶奶走了几步,突然停住了,望了望头上的梧桐花,说:“你看那花又大又多,你今年一定能考好,老头子也会保佑你的。”我说:“奶奶,你又迷信了。”

抬头望了望梧桐花,低头看看奶奶,不觉间,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也许这棵梧桐树永远都生活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见证,爷爷与奶奶之间爱的见证,家庭温暖的见证,更是奶奶那颗执着心灵的见证。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

【点评】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梧桐花很美,人情更美。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表现出来,作文就能成功。这篇文章从爷爷奶奶的爱、家庭温暖等美好人情入手,在选材上就占得先机。

同时,这篇文章选取角度新颖,以爷爷奶奶结婚时种下的一棵梧桐树的?见证?切入,角度小而新颖,便于表现亲情,这要

比写?我?的见证更容易出彩。

文章有真情实感,又能通过生活细节表达情感,使文章含蓄隽永有意蕴。?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这样的表达耐人寻味,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文章首尾呼应,故事情节设计合理。以?梧桐树(花)?为线索,使全文不散不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优点。

【得分】

2、见证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一片胡杨林在地平线上突兀而起。在深邃的历史长空中,他们静默,呼吸。这一片不死的神树啊,你见证了历史!你见证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波谲云诡的变幻中,在纵横捭阖的流转中,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这块倾斜的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传奇。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位来自中原的如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强。你不抱怨,你不绝望,你用自己如花的心灵,在西北大漠开出一片生命的绿洲。你传播了文明,带去希望;你用自己的牺牲,为两地人民带来了和平。昭君,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非凡女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功臣啊,大西北的寂寞是否会让你自暴自弃,意志消沉?那

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皇帝本想用恶劣的环境折磨你,你却在大西北的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在新疆,你三更即起,修治水利。你每到一处,必亲验土方。你说你这么做上可对国家,中可对僚友,下可对百姓。你这分明是以罪臣之名,行功臣之事!几年下来,你为朝廷储备粮食几百万石,大大充盈了府库。林则徐,你就像那片胡杨林,坚守着为国为民的信念。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地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的功臣。

胡杨林见证了大西北的历史。

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中流砥柱般地撑起整个江河大川!不求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这一切,胡杨林都见证了!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一片胡杨林在地平线上突兀而起。胡杨林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创造的生命传奇。他还要再挺立千万年,他要见证我们的后人创造更伟大的传奇??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角度新颖别致。当很多考生写?我们?见证了王昭君、林则徐而造成见证的主体错误时,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胡杨林做见证人。一是解决了见证主体的问题,二是用大西北特有植物的胡杨林将王昭君和林则徐的事迹穿连起来。

其次,这篇深入发掘见证的价值和意义,用?胡杨林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创造的生命传奇?统摄全篇,对王昭君、林则徐等这些志士仁人不求贤达、甘于寂寞的精神进行了褒扬,主题集中而明确。

再次,语言形象生动。巧妙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色,?‘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位来自中原的如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同时,?如香花般娇嫩?与大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昭君的坚强。

篇三:山东省满分作文 《见证》

【作文真题】2009年山东卷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考点解析】

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推进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这段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今年毕业的这一届学生可以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免去了千百年来的农业税;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等。这些事件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边远山村都会知道,对大家是公平的,更不要说历史人物和事件了。如果从一个方面写,可以这样命题:非典见证——众志成城;如果从非典、地震、98洪水等几个方面写,可这样命题:非典、地震、洪水见证——多难兴邦。

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否则,容易写的分散。

记叙文:

见 证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

老家的庭院中有一棵很高的梧桐树,每年都会开很多的花。我总会在树下,偎依在奶奶身旁,仰着头向上看,直到脖颈很酸。据说这是爷爷奶奶结婚时栽的。

还记得爷爷总在树下乘凉。我曾问过奶奶:“这棵树是不是你们种的。”奶奶只是抿着嘴笑,说:“还不是那个糟老头的主意。”说完看一眼爷爷,爷爷也只是呵呵一笑。

后来爷爷因病去世了。奶奶仿佛并没有太伤心,每天依旧拿着板凳来到树下坐着,我依旧偎依在奶奶怀里。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

后来,我们搬了家,奶奶却执意不肯走。没办法,我们只好没过几天就去看她一次。 每次回去都看见奶奶坐在梧桐树下,我坐在她旁边,听她讲我小时候的事。讲她用竿子打下梧桐花,让我吸里边的花蜜;我有时不听话,不肯好好吃饭,她绕着树追我;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

奶奶生病住进了医院,我依旧每隔几天去一趟老家,抚摸着梧桐树,祈祷着奶奶赶快康复。

不知是不是我的祈祷灵验,奶奶得病真的好了。我们强烈要求她跟我们一起住,以方便照顾她。她仍然坚决不肯,依旧住在老宅里。

高考前,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她依旧坐在梧桐树下,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当她知道我为了准备高考,得有一段时间不能来看她时,她没有很吃惊,却说:“怪不得老头子最近老托梦给我,说咱家要出个状元哩!”我握着奶奶的手,仰望着梧桐花,沉默无语。

我搀扶着奶奶进屋吃饭,奶奶走了几步,突然停住了,望了望头上的梧桐花,说:“你看那花又大又多,你今年一定能考好,老头子也会保佑你的。”我说:“奶奶,你又迷信了。”

抬头望了望梧桐花,低头看看奶奶,不觉间,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也许这棵梧桐树永远都生活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见证,爷爷与奶奶之间爱的见证,家庭温暖的见证,更是奶奶那颗执着心灵的见证。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

【点评】

?梧桐花又开了,很美。?梧桐花很美,人情更美。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表现出来,作文就能成功。这篇文章从爷爷奶奶的爱、家庭温暖等美好人情入手,在选材上就占得先机。

同时,这篇文章选取角度新颖,以爷爷奶奶结婚时种下的一棵梧桐树的?见证?切入,角度小而新颖,便于表现亲情,这要比写?我?的见证更容易出彩。

文章有真情实感,又能通过生活细节表达情感,使文章含蓄隽永有意蕴。?奶奶抚摸着树干,很轻,很轻,有时听她说一句:‘今年的花怎么开得少了?’我抬头仰望,却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便讲到了爷爷,她笑着讲,眼中却有泪花在闪烁……?这样的表达耐人寻味,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

文章首尾呼应,故事情节设计合理。以?梧桐树(花)?为线索,使全文不散不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优点。

【得分】

见 证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一片胡杨林在地平线上突兀而起。在深邃的历史长空中,他们静默,呼吸。这一片不死的神树啊,你见证了历史!你见证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波谲云诡的变幻中,在纵横捭阖的流转中,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这块倾斜的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传奇。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位来自中原的如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强。你不抱怨,你不绝望,你用自己如花的心灵,在西北大漠开出一片生命的绿洲。你传播了文明,带去希望;你用自己的牺牲,为两地人民带来了和平。昭君,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非凡女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功臣啊,大西北的寂寞

是否会让你自暴自弃,意志消沉?那片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皇帝本想用恶劣的环境折磨你,你却在大西北的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在新疆,你三更即起,修治水利

见证-高中作文

。你每到一处,必亲验土方。你说你这么做上可对国家,中可对僚友,下可对百姓。你这分明是以罪臣之名,行功臣之事!几年下来,你为朝廷储备粮食几百万石,大大充盈了府库。林则徐,你就像那片胡杨林,坚守着为国为民的信念。胡杨林见证了你的坚韧,它永远地记住了你,这位来自中原的戴罪的功臣。

胡杨林见证了大西北的历史。

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中流砥柱般地撑起整个江河大川!不求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这一切,胡杨林都见证了!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一片胡杨林在地平线上突兀而起。胡杨林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创造的生命传奇。他还要再挺立千万年,他要见证我们的后人创造更伟大的传奇??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角度新颖别致。当很多考生写?我们?见证了王昭君、林则徐而造成见证的主体错误时,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胡杨林做见证人。一是解决了见证主体的问题,二是用大西北特有植物的胡杨林将王昭君和林则徐的事迹穿连起来。

其次,这篇深入发掘见证的价值和意义,用?胡杨林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志士仁人在大西北创造的生命传奇?统摄全篇,对王昭君、林则徐等这些志士仁人不求贤达、甘于寂寞的精神进行了褒扬,主题集中而明确。

再次,语言形象生动。巧妙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色,?‘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你一位来自中原的如香花般娇嫩的女子啊,你能否扛得住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同时,?如香花般娇嫩?与大西北的?猎猎西风与漫天黄沙?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昭君的坚强。

【得分】

考场得分

见 证

一路风霜,一路坎坷,尽管被日本人铁骑践踏,尽管遭到屠城,南京依然傲然挺立。

南京,见证了一段不容篡改的历史。

南京,见证了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尽管近年来日本当局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否认南京大屠杀,但南京见证了一切。南京的每一条老街,每一所老房子,都还清晰地记得那惨无人道的一幕幕:杀人比赛,欺凌妇女,甚至连几个月大的孩子也不放过。否认历史的人终将被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终于迎来了胜诉,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也用了四个整版讲述日本侵华史。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南京终于讨回了公道。

南京,见证了中国人的无畏。我们的先人不是懦弱的!成千上万的士兵被日军驱赶到海边,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被屠杀,但他们毫无惧色,高呼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日军的机关枪疯狂地扫射,人群如同风吹过芦苇般倒下,而“中国不会亡!”的呼声依旧在海天之间回荡。《南京!南京!》中有这么一幕:日本人要求安全区的难民营交出一百个妇女做慰安妇,否则就将难民营夷为平地。平时为人所瞧不起的一个妓女站了出来,随后越来越多的妇女站了出来。她们明知是火坑,也义无反顾地往里跳,为的是救更多的人。她们每个人都是英雄!无谓的南京人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南京,同样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德国人拉贝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了上千名中国人因为德国和日本是法西斯同盟,日本人也对他敬畏三分。但拉贝最终被调回德国,面对自己已无力再挽救的中国人,拉贝跪下了!这一跪让人们在毫无人道的战争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那位因良心不安而举枪自杀的日本军官——角川正雄。他出淤泥而不染,在杀人不眨眼的日军中依然保持了自己的良心,守住了自己的人性。

今日的南京已经恢复了繁华,那段屈辱的历史也被尘封进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那段历史不会被湮没,因为南京见证了它。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战争和人性的思考,体现了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中国人永远的痛,难以释怀,按一般?愤青?的思想高度也就到此为止了。本文可贵的是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肯定了人性的高贵,也就肯定了人类文明仍然充满希望。思想的高度使本文立意深刻,不同凡俗。 本文第二个优点是结构条理清楚,首尾完整。开头先点题?南京,见证了一段不容篡改的历史?。然后分两层论述:?南京,见证了中国人的无畏?,?南京,同样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最后以精练的语言作结:?今日的南京已经恢复了繁华,那段屈辱的历史也被尘封进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那段历史不会被湮没,因为南京见证了它。?全文围绕南京?见证?历史和人性展开论述,秩序井然。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