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必修五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7:59 体裁作文
必修五诗歌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古典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必修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问题1.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答: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问题2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答: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 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问题1 本诗中 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问题2曹操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忧呢?我们又如何理解他的忧呢?

答:曹操的愁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愁。这种愁源自他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源自他为实现理想而求贤若渴,源自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他的愁之多之深正说明他的志之远之大啊!这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伟人之愁。

问题3.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答案: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

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问题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答案: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问题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答案:泣涕零如雨

问题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问题3答案:动作 情态

问题4:找出两组叠字加以分析

答: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顛。” 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来到魂牵梦萦的田园,自由而陶醉。此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条件,数字化的表达非常满足;紧接着带着兴奋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梦幻之中;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其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一天!

问题2。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提示:淳朴自然的园田风光——成为同污浊的官场、尘网相对立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自然——不但是指丘山、园田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主观情趣与园田风光的物我交融、心境和谐的精神境界,是复归自然的精神解脱和升华。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笔调写园田之景,抒隐逸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有深厚的情韵,耐人寻味。

必修三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山中景象什么特点?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字。 答:①开头两句描写了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

②以“空”字开头来形容“山”,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寂静。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

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另外,以“空”字开篇,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 问题2.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并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

答:①诗人在中间两联通过“明月”“清泉”“松”“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②这两联在写作技巧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方面,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问题3.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尾联运用《楚辞 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作者对山中景象的热爱和乐于归隐的情怀。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问题2.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答: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问题3.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写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题1.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什么写法?请指出本诗抒发的情感的内容。

答: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以寂静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了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了六朝繁华以一去不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大唐帝国国运衰微的感慨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问题1.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意象回答。

答:这首边塞诗描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等富于边疆特色的景物,写景壮阔悲凉,有一种压抑感,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

问题2.“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句豪情壮语,抒发了戍边将士誓扫胡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怀起到了衬托作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景色

必修五诗歌鉴赏

雄奇壮观的特点。

篇二:高二语文必修五 古典诗歌鉴赏名句默写 姓名 班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

1、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 _,洞庭波兮木叶下。

2、 ,思公子兮未敢言。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心非木石岂无感?

5、映阶碧草自春色, 。

6、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 。

7、鹿门月照开烟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8、,使我不得开心颜?

9、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

10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

1

11、云青青兮欲雨,12、谢公宿处今尚在,。

13、世间行乐亦如此, 。 ?

14、,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

15、春水碧于天,。

16、垆边人似月, 。 , 。

17、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 。

18。

19、女娲炼石补天处,。

20、昆山玉碎凤凰叫,。

2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 。

22、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

是朱颜改。

23、问君能有几多愁?。

24、,水面清圆, 。

25、五月渔郎相忆否? ,。

2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27、 , ;,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8、戍卒叫, ,楚人一炬, 。

29.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

篇三:高中粤教版必修一至五课内古典诗歌鉴赏练习

课内古典诗歌鉴赏练习

必修三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山中景象的什么特点?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字。

答:①开头两句描写了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

②以“空”字开头来形容“山”,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寂静。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另外,以“空”字开篇,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

问题2.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并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

答:①诗人在中间两联通过“明月”“清泉”“松”“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②这两联在写作技巧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方面,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问题3.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尾联运用《楚辞 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作者对山中景象的热爱和乐于归隐的情怀。

二.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 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问题2.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答: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问题3.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写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三.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题1.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什么写法?请指出本诗抒发的情感的内容。

答: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以寂静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了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了六朝繁华以一去不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大唐帝国国运衰微的感慨

四.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问题1.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意象回答。

答:这首边塞诗描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等富于边疆特色的景物,写景壮阔悲凉,有一种压抑感,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 ...........

问题2.“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句豪情壮语,抒发了戍边将士誓扫胡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怀起到了反衬作用。

答案二:“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终不还”是“终不得还”的意思,写出了戍边将士思乡难还,归期无日的无奈和凄凉。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 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感起道了正衬作用。

五.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 ...

这三句词不仅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而且还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问题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

答: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

六.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七.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问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词中的哪些句子和词眼相照应?词人通过这个词眼字和这些句子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眼是“空”字。上片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片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

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问题2.这首词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的一种适当展开分析。

答:首先:融情入景的手法。这首词抒发的黍离之悲是通过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表现的。上片中的“荠麦”“”“废池乔木”“ 清角”等景物,呈现了劫后扬州的残破荒凉,表现了作者的感伤之情。而“竹西亭”“春风十里”和下片中的“二十四桥”“红药”等象征当年扬州繁华兴盛的景物,衬托了今日扬州的衰败,表现作者怀念往昔、痛伤今日的感慨。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次:对比的手法:这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从古典诗词中得来的印象中的扬州和眼前所见的现实中的扬州进行对比,一个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的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的“空城”,两相对比,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再次: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的是眼前所闻的景象,如所见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所闻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为我们描绘一幅扬州劫后图。虚写的是印象中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是对杜牧重到扬州的情景的想象“杜

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对“二十四桥边红药”命运的推想。全词由虚到实,再由实入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第四: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为了表现扬州昔日的繁盛,词中多次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用杜诗中蕴涵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进行对比,丰富了词的意蕴。增加了抚今思昔的感慨。

八.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问题1.这首怀古词一共“怀”了几个古人,都是谁?词人对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个古人:孙权、刘裕(寄奴)、刘义隆;前两个,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由衷地肯定赞扬,因为他们都有所作为,或积极进取、成就帝业,或兴师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敬仰的历史上的英雄。后一个,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否定、批评和讽刺,因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是个十足的草包。

作者“怀古”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坚持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三是警告当权者韩佗胄,让他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

问题2.词人在下阙中用了“封狼居胥”和“廉颇老矣”两个典故,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回答。

答:“封狼居胥”:主要是提醒警告韩佗胄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这里有忧患,有提醒,也有讽刺。

“廉颇老矣”: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不受重用尴尬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情。

问题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几词写得极其沉痛,请分析这几句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词,以其沉痛的心情,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沦陷区的百姓居然到象征异族压迫和民族耻辱的“佛狸祠”下,焚香叩拜,“一片神鸦社鼓”这说明南宋统治者长时间的妥协投降,不思北伐,以造成了沦陷区人民麻木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失和批判之情。

九.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题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组叠词抒发了女词人什么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