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威海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3:40 作文素材
威海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

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

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2015届高考作文最新素材大全2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

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十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十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

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二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篇二:我的家乡名人

我的家乡 巢湖历代名人

(一)

范 增:居巢人,秦著名政治家,被项羽尊为“亚父”。

文翁:庐江人,西汉著名教育家,治水官吏。

华孟:和县人,东汉时农民起义军首领。

左慈:庐江人,东汉著名方士。

周瑜:庐江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王蕃:庐江人,三国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

昌义之:和县人,南朝梁著名将领。

陈棱:无为人,隋著名将领。

张籍:和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伍乔:庐江人,南唐诗人。

(二)

楚汉英雄项羽的谋士范增在家乡巢湖的神奇传说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徽电视台去年播放了80集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我看完全剧,颇受感动。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巢湖有关楚汉英雄的传说和历史地名及遗迹。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楚汉第一英雄项羽的谋士范增:

在安徽巢湖常能听到这样的两个词语:一个是成语“旗鼓相当”;意思是: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另一个是:“鼓打旗摇凤点头”两个词语里面都含有同一个山的名字,那就是“旗山”。旗山又叫“亚父山”,根据史书记载,此山为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故里,因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遂得名“亚父山”。巢湖市东郊可以看到有这样两座风景秀丽的小山,南侧一山形如旌旗,名曰:“旗山”;北侧一山状似巨鼓,名曰“鼓山”;两山相对,山势高峻一般,故称“旗鼓相当”。在旗、鼓山之西,还有一座山形似凤凰的小山,名曰:“凤凰山”,三山聚首,鼓动旗摇,凤凰展翅,在古代文人交谈中却有“鼓打旗摇凤点头”的流传之说。那么楚汉英雄项羽的谋士范增与巢湖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范增出生于楚国历阳郡,居巢县旗山范家庄(现今巢湖市亚父办事处旗鼓村)。少年时师从楚国大夫屈原族弟屈斗,后入楚令尹春申君黄歇门下为客。公元前225年被楚王封为左司马,领吴越诸军西进抗秦,协项燕、屈定在西陵鲁台山大败秦军大将李信20万大军。随后奉昌平郡,抗秦于兰陵,转战于天台。当楚国被秦灭后,于公元前222年,范增返居巢“旗山”(今亚父山)隐居。秦灭六国后,年过六旬的范增胸怀复楚大志,在隐退故里居巢县(今巢湖市城东鼓山东徐家洼一带)时,招兵买马,屯兵操练,以图复楚大业。他命人在军营驻地打了七口井,形成“七星拱月”之态势,寓意秦月被围,必将西沉。现在巢湖市城东的落城围一带当年是茫茫一片草原,正好成了军营天然的放马场,方圆百里牧场绵延到太湖山麓的林头镇,这里可是优越的天然藏兵之地啊。裕溪河岸的落城围,至今还有“老大门”的村庄,住着上百户的人家,这就是当年范增招兵买马,南来北往投军的人进入军营的“军营大门”遗址,现尚存有“门槛石”遗物佐证。

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范增闻讯项梁在山东召集各路起义军将

领,商议设立新楚王。当即就去山东薛地投靠项梁。楚国老将桓楚熟知范增,并向项梁介绍:“范增居巢人,好奇计、为人杰。”项梁思贤若渴,立即出门迎接。当范曾被引进大厅就坐,项梁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相见,乃三生有幸;我想先生此次远道而来,必有赐教。”范增曰:“老朽不才,不敢赐教。只因将军家族是楚国的世代大将军、忠贞英烈。我是敬慕将军而来,与将军共商抗秦除暴的大计。”接着范增对当时的战争形势作了详细分析,项梁听了连连点头称赞。后来项梁还让侄儿项羽依照昔日周武王拜姜尚之礼,遂拜范增为亚父。从此,范增辅佐项羽,定下破釜沉舟之计,大破秦军主力于巨鹿,杀苏角、虏王离、降章邯。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视为人杰,有史以来百姓十分崇敬范增。

最后由于刘邦的谋臣陈平用计,离间项羽与范曾之间的关系,致使项羽猜忌范增而削弱了他的兵权。使范增心灰意冷,并辞别项羽说:“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吾愿赐骸骨归卒伍”。居然在气怒之下返故里居巢,不幸途中发病身亡,留下了满腹的遗憾。

对于范增之死,亦另有传说,当年范增没有死,而是诈死。他离开了项羽从彭城乘云舟来到浙江天台,隐居九遮山住在一个溶洞里,范增常常在山上采药草为当地百姓治病,修路、筑桥,垂暮之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如今天台仍有民间传说:“范增老人时常伫立于山坡,凝望远方喟叹。后来听到项羽乌江自刎的消息,他嚎啕大哭,数日不进食,”悲叹:“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呀!”·····

历史上浙江天台县百姓,为了纪念隐居九遮山的范增,把他曾经住的山洞称为“望楚洞”并为他修祠建庙,奉范增为仙皇佛祖,百姓时常来此祭祀拜谒。 公元2003年,浙江天台县隆重举行了范增诞辰2280年庆典活动,还特邀范增故里,家乡巢湖市派代表参加庆典活动。此后,天台县又多次派代表来巢湖拜谒亚父山的“范增塑像”并走访亚父乡老者,研讨挖掘范增文化。

关于范增的历史,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策离间楚国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有较详细记载。

如今在巢湖市市政府广场的名人墙上,第一位历史名人就是楚汉英雄项羽的谋士范增。范增故里的亚父山脚下,有个小村叫亚父村,村里至今尚存有两口“亚父井”的古井遗址,鼓山的半山腰上又建有范增的塑像,山顶还建有“亚父亭”并且还能看到“范增墓”的遗迹。古代巢县亚父山的“范增祠堂”,在宋朝、明朝时期还作为官府县衙办公的场所,(《清康熙巢县志》有载)由此可见:范增和现今的巢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以及巢湖的百姓对范曾的崇敬之意,确是一个清楚的史实。

(三)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

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

威海名人故事

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四)

章迪:无为人,北宋医学家。

沈立:和县人,北宋治官吏。

杨杰:无为人,北宋著名诗人。

贾易:无为人,北宋官吏,曾任刑部侍郎。

焦蹈:无为人,北宋状元。

游酢:含山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

徐兢:和县人,南宋书画家。

王之道:无为人,南宋诗人。

王蔺:无为人,南宋官吏。

龚楫:和县人,南宋抗金义士。

张即之:和县人,南宋书坛上首屈一指的开拓者。

张孝祥: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

赵普胜:居巢人,元末南方红巾军著名将领导。

华高: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廖永安:居巢人,明代开国大将。

廖永忠:居巢人,明代开国大将。

仇成:含山县人,明代开国大将。

袁义:庐江人,明代开国大将。

俞通海:居巢人,明朝开国大将。水军统帅。豫国公。

俞廷玉:居巢人。明朝开国大将。河间郡公。

俞通源:居巢人。明朝开国大将功。南安侯。

俞通渊:居巢人。明朝开国大将。豹韬卫指挥使。

桑世杰:无为人,明朝开国将领。

王铭:和县人,明代开国大将,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

杨兴: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杨文: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薛祥:无为人,明朝开国将领。

李信: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李彬: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汪兴祖:居巢人,明代开国大将。追封东胜侯。

金朝兴:居巢人,明代开国大将。宣德侯。追封沂国公。

花茂:居巢人。明代开国大将。世袭指挥使。都指挥。

邢宽:无为人,明朝状元。

薛远:无为人,明朝官吏,兵部尚书。

唐忠:含山人,明朝官吏,以廉洁奉公著称。

吴廷翰:无为人,明朝著名哲学家。

刘仑:无为人,明朝诗人。

宛嘉祥:庐江人,明朝文学家。

吴光义:无为人,明朝官吏,兵部右侍郎。

朱万春:无为人,明朝官吏。

钱策:无为人,明朝官吏。

刘汝佳:无为人,明朝官吏。

戴重:和县人,明朝官吏。

戴本孝: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朱前诒:无为人,清朝官吏。

孙维祺:庐江人,清朝文学家。

宋佑:无为人,清朝官吏。

汪有典:无为人,清朝史学家。

杨欲仁:居巢人,清朝文学家。

陈廷桂:和县人,清朝文学家。

鲍源深:和县人,清朝官吏。

吴赞成:庐江人,清朝官吏。

刘秉璋:庐江人,清朝官吏。

潘鼎新:庐江人,清朝著名将领。

吴长庆:庐江人,清朝著名将领。

吴保初:庐江人,精末维新派人物。

丁汝昌:庐江人,清朝著名将领。

班广盛:居巢人,清朝将领。

李信仁:居巢人,清朝将领。

陈炳文:居巢人,太平天国听王。

陈诗:庐江人,清末至民国诗人。

刘原道:居巢人,清末诗人。

刘晦九:刘原道之子,居巢最早的一位大学教授。

李祖荫:居巢人,清末至民国史学家。

方澍:无为人,清末至民国诗人。

张学宽:含山人,清末民初名医、书法家。

(五)

[丁汝昌] (1836~1895)清朝著名民族英雄。字禹廷,今庐江石头人。参加淮军后,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传镇压捻军,升提督。1874年李鸿章创办海军,次年派他至英国购买军舰。1888年北洋舰队编成,被任命为海军提督。他治军有方;培养出诸如邓世昌等英雄部属。他因属淮系,而军中多闽人,故事多掣肘。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主张先发制人,出击日本海军,被李鸿章拒绝。9月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大东沟,返航时突遭日舰袭击,遂发动黄海反击战。他身负重伤,李鸿章始命之退守山东威海卫“保船避战”。次年,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威海卫,占领南北两岸炮台,逼他投降;他严辞拒绝,下令毁炮沉船,以表抗敌决心。因美、德顾问和部分将领不从,乃令冒死突围,但仍遭反对,向清军救援不应,被迫于2月12日服毒殉国。威海刘公岛建有“丁公祠”。这就是历史中有名的 *甲午战争

(六)

汪胜友:居巢人,京汉“二七”大罢工英烈。

李辛白:无为人,白话文的倡导者。

周正峰:居巢人,皖江九烈士之一。

胡春霖:含山人,民主革命家。

江惟仁:庐江人,抗日英烈。

吴弱男:庐江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

戴端 :无为人,国民党军队中将。

刘乃敬:居巢人,现代教育家。

胡竺冰:无为人,爱国民主人士。

李慰农:居巢人,革命烈士。

吴绍青:居巢人,著名医学家。

周新民:庐江人,著名法学理论家。

俞建章:和县人,著名地质学家。

朱子帆:无为人,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张本禹 :居巢人,抗日烈士。

齐坚如:和县人,著名森林学。

丁山:和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陈原道:居巢人,中共六届中委、革命烈士。

吕 生:无为人,革命烈士。

王铸:无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

篇三:话题作文素材:15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话题作文素材:15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话题作文素材:15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2、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3、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4、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5、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6、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7、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8、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9、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10、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

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11、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1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13、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

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14、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15、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