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三作文论语分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38:31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论语分类高中作文

篇一:《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礼”“义”“仁”“智”的思想,其内容广泛,涉及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道德行为、做人准则等。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作,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必读书目。流传至今,下至5、6岁的孩童,上至70、80岁的老人,也几乎人人知晓此书。我也毫不例外是看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名言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是只言片语,也只靠生硬的翻译去浅显地理解《论语》。而今已为大学生 的我,终于认真地看了一遍《论语》,联系现实,对它也有了很多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许有偏差也或许不够深刻,但还是让我一一道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可能是《论语》中我知道得最早的一句话了,小时候对此的理解更多是在学习的层面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好知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只是最低境界罢了。细细品味,里面却蕴含了处世的哲学。随着年纪增长,步入复杂变幻的社会,为了取悦他人,也或是因为不得不迎合社会,许多人选择了伪装自己,伪装自己的能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肆意吹嘘,工于心计。他们流连在灯红酒绿之中,虚伪地弯起嘴角的弧度,却忘了交友处世的首要准则,诚实(当然,这种诚实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比如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并不算是违背了诚实的原则)。看看古往今来朋友甚多的谦谦公子,谁不是以诚实待人为准则的。古时的伯牙子期若不是坦诚相待怕仅是因才华相吸也难成知音吧,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不仅是在做学问上诚实,还有为人处世上诚恳,这应当也是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其中还是蕴含有大智慧的。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于你要说得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是言语大于行动,包括最初的我。总是在最开始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然后大声地告诉世界,我要开始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懈怠直至放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才的君子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不倦的目标,而这句话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之道,不能只说不做。我想对于现在而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你成功地做到之后再说出来。这不仅是一种不凡气度,更是一种君子之道。

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不应该你祭奠的鬼神你却祭奠他,这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懦弱”。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孔子对“谄”“义”“勇”下了一个定义,纵使世事变迁,这些定义于今世却也是适用的。谄媚的人,嘴脸如此让人恶心,做着不该自己做的事,孔子对此的描述“非其鬼而祭之”十分形象甚至还有些诙谐幽默,让人读后心里不禁小小地敲起了警钟——莫做此类人,只会遭人鄙夷唾弃。再看现在“小悦悦”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冷漠旁观甚至见死不救者大有人在,这不就是孔子所言的“无勇”么。我们都应做一个孔子所说的“见义敢为”的人。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而文采多余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搭配得当,才是君子“。此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人与质的辩证关系以及君子的人格模式,这句话对我有很大启示。就简单从写作上来

说,如果语言直白,则显得平淡没有内涵;若又一味追求夺人眼球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则会变得空洞浮夸。放到人格模式上来说,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以免落入俗套,流于粗野。但同时也要怀有质朴的心,不能因此而盛气凌人看不起周遭事物。只有兼具一身才华与赤子之心(也就是质朴与文采),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我想这句话用现代的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吧。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件事,喜欢这件事的人则能圆满地完成,可以此为乐的人却能超凡地完成。因为以此为乐,便能全身心投入,甚至是“融”入。这句话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如果你要学习某样东西(甚至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请你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个任务。这样,就一定能够将它做到最好,同时自己的心境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虽然《论语》字字珠玑,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有些观点我还是不认同的,比如以下两句。

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什么是“异端”呢,或许在孔子等人眼里不正确的东西就是异端,可是他们就是绝对的权威么他们就是完全正确的么?答案是不。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一味地否认他人的观点,未免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专制了吧。或许就是这些对所谓“异端”的攻击,而导致了许多正确或新奇的想法遭到压制甚至消失。再者说,攻击“不正确”的言论,祸害真的就可以消除了吗?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罢。

2、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书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礼”千年传承,作为儒家文化的结晶,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我却不认同这里的“礼”,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君子博学,便定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却硬生生地用“礼”来约束,还将一种有创新的潜质称作是离经叛道,这是何等地忽视人性啊。

读完《论语》,感触颇多,却不能悉数表达,寥寥两千余字,希望能记录下自己一些深刻的想法。

篇二:高中生作文:读《论语》有感

高中生作文:读《论语》有感

高中生作文:读《论语》有感

七月,盛夏。日子波澜不惊,此时,窗外雨水滴答,清脆悦耳。雨点溅落在窗台上,风吹着雨丝穿过窗户,一阵凉意。这样慵懒的时刻,捧一本书,在文字里度过。此季的主旋律,源于一本《论语》。

书桌上,静静地躺着《论语》,思绪又飘到了刚刚接触《论语》的时候。记忆里,简陋的初中课本,我还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虫,不知道鲜花的芬芳,懵懵懂懂的跟着老师读、念、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时的感觉很困惑,天天做作业,不是复习就是预习,哪来的愉悦?

现在想想,那时虽读《论语》,始终一知半解,参不太透。偶尔提及,只是人云亦云的胡诌几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耳熟能详的句子。后来,偶遇旧书摊,附庸风雅地淘来一本线装的《论语》繁体本,一行行繁体竖字,硬着头皮读了一遍。说实话,那一遍没读懂什么,只读了一些表面的文字而已,得出结论:《论语》难读!在没有小说看的日子,偶尔也会翻翻那早已发黄的纸页,只是依然无法读懂其意!

再读《论语》,正是于丹热播的时候,那个时候不叫读了,是看。于丹教授声情并茂的解读,我又一次翻开那本《论语》,泛黄的书页由于岁月的风蚀,留下了时间的沧桑,失去了特有的那种书香,有些霉味,但这并不影响我徜徉在经典里。那些日子,孔夫子亲切得犹如邻家老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也不再深不可测、高不可及,那些似曾相识的警句、良言迎面扑来??而我如遇故知,信矣!

轻轻地合上书卷,穿越2500年风云的华光,惊觉这一团燃烧了数千年却依然熊熊的火焰,跨越漫漫时空,仍然照亮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等,我能做的,只是,跨越千年的距离,了解你,仰望你。不为别的,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篇三: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分类指导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分类指导

赵军

一、名言哲理类

例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第三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而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评分建议: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例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考古学家一生研究一面古希腊铜镜背面的文字,始终无法辨识。多年后,他的孙子将铜镜背面对着身边玻璃随意一照,玻璃镜上的文字刚好与古镜背面的相反,原来是“别人都认为你向左,我知道你是在向右”。年轻人慨叹道:“爷爷是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可他却几乎把一生的光阴都浪费在这几个字上了!”

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立意与立意参考:

比加索和考古学家两则材料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是属于交叉型的作文材料。因此,审题立意可分可合可交叉。材料作文有单个材料型的,强调整体把握,核心立意;有多则材料、角度各一的,可发散立意;还有就是像上面的这种多材料可交叉型的作文材料,彼此独立,又有某些共通。

下面分而合之,分别予以解读:

分:第一则材料,比加索参加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这是说自己的学习模仿能力极强;“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这句更强调了自己学会像儿童一样地源自天真、本性、个性、独创,却花费了一生,可见难度之大,难比蜀道,难比登天!显然,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在模仿与创新。

第二则材料考古学家穷其一生无法辨识的铜镜背面的文字,多年后竟被自己的孙子不经意间破解了,方法是将铜镜背面对着身边的玻璃,谜底是“别人都认为你向左,我知道你是在向右”。这句话恰恰击中了爷爷的软肋:习惯的定势,思维的僵硬,学识的固化;少了转换角度,少了灵活变通,少了另辟蹊径。

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变通创新。

合:两则材料显然有了同一指向,虽然各有侧重,一侧重在个性,另类,本真,一侧重

在变通、灵活、换新。但联系改革攻坚克难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的求新求变求异求通,则是显而易见的。

鉴于此,我不妨拟如下文题:

1.换一种活法

2.穷则变,变则通

3.别有洞天在创新

4.标新立异二月花

5.守护童心(或本真)

6.给世界一抹别样的亮色

7.少了个性,你会后悔一辈子

8.倒立的马云

9.不创新,毋宁死

10.眼光独到不一般

11.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2.与定势思维说88

另类思考:从第二则材料谈不经意间,谈意外的发现,从两则材料强调的“一生”谈对事业的执著,可以吗?应该可以。从第二则材料孙子说,爷爷把一生的时光都浪费了,是真的吗?没有爷爷的毕生研究,他会对这个铜镜上的文字感兴趣吗?有机会发现上面的文字吗?再说爷爷虽然没有研究出来可是快乐的是过程,那谈过程与结果行吗?

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例文 独自前行

刘湛柯

我们必须独自去面对生活,抵御世俗的功利化对我们心灵的冲击。

席慕蓉说:“在这人世间有些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没错,为了维护我们的精神高贵与圣洁,我们必须独自前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然而社会的进步并非仅仅由物质的繁荣与富足决定,精神的圣洁也应是必不可少的一维。许多人没能独自前行,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内心逐渐被功利与物质占据:房子、车子、票子、帽子等不正是这些人心中唯一的追求吗?如果所有人都盲目从众,跟着别人走,不仅自己难有所成,社会的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即使是有杰出才华的人,不能独自前行,也将难有所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自己31岁时就出版了杰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正是他独自研究的结果。然而,在受到吹

捧之后,他没有能独自前行,开始追随众人,为名利奔波,逐渐沉沦。因而,从那以后他再没有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

反之,面对物欲,选择独自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前行的人,即便没有什么成就,他的精神也会受到人们的敬仰。陶渊明,生活在乱世,有一种内在的坚定与持守,没有被迷失,没有走向沉沦。因此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称赞他:“虽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正如《维摩诘经》中所说:“心净则佛土净。”独自面对生活,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就能精神高贵。

对我我们每个人来说,即使是享受生活,也必须独自前行。台湾的美学家蒋勋说:“美,就是回归做自己”对于美得感受,我们不可能追随众人,只有独自去发现,才能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孔子也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生活在的乐趣,孔子一定是独自感受到的。如果我们一边念着“子曰”,一边却又跟随众人追逐名利,让心灵被物质占领,我们既难有所成,生活中的乐趣也将无从领会。 生活中不是理想化的。在这个功利成风盛行不已的今天,我们只有独自面对,独自在追求心灵高贵的自救之路上前行,不管路再长、再远,再黑,才能真正真正领略生活的真谛。 2014年高考 预测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的一个名句,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命题理由】

《论语》(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命题指导】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模糊的、记忆拼接而成的星星点点。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总结:

把握材料属性,确定意义类型。

哲理材料一般藏义较深,反复把握不同这里名言的对象,理解彼此间关系,使意义明朗如果材料要求没有涉及到全面理解材料,就不一定要用综合角度。不过综合角度的确是保证不偏离题意的一个办法。

下期预告:寓言故事类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赵军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