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中作文讲评课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0:18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讲评课ppt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讲评课教案

作文(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写景状物的散文(校园的早晨 家乡的田野 美丽的外滩等)

教学要求:

1、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2、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有景有情。

教学步骤:

1、学生自读本单元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评论。

教学设计:

1、按时间顺序。例如春夏秋冬季节顺序等。

2、定点观察:仰视、俯视、远眺、近看、环顾等。

3、移步换景:足迹的移动,空间的转换。

4、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5、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

6、写景状物要有明确的立意。要有独特的感受,景中有情。

7、景物描写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多用一些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移觉等。

教师导语:

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了解了写景状物的方法。

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见,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观察时要着力发现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

写景状物的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都要有明确的立意。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有几分像,也是无生命无生气的。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情是写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做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 例文一

春天的小塘

南方的水乡风光,历来以柔美著称。随处可见的小塘,便是这种独特风格的充分体现。春天的小塘,更是分外的明媚。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静”字。它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一滩水,而是一片绿茵。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映在水面上,春姑娘的手也在轻轻地抚摸着它,浅水处的水草也绿得发亮。小塘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连水底的小生物都一一映在眼里。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动”字。它就像一条变幻无定的绿绸,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当微风吹动水时,水面上便泛起了道道水纹,缓缓地推进。小塘边的绿树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使人听起来心旷神怡。

春天的小塘,还美在一个“早”字。南国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了。当北国还略寒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塘春色了。瞧,岸边的小草也换上了绿衣,水中的水草也长出了新芽,而一群鸭子则有的在岸上晒太阳,有的在水中嬉戏,生动极了。几只燕子时而掠过水面,在水面上泛起了小水圈 ??

当春雨来临时,小塘又是另一番景象,细细的春雨在天空中下着,密密麻麻的。小雨点儿落在水面上,一朵朵小水花便在水中绽放开来。“刷刷刷”,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亲切感。偶尔的一两下电闪雷鸣也会给宁静的小塘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塘,确实美极了。夏天的小塘,美在亭亭独立的芙蕖;秋天的小塘,美在清幽的碧波;冬天的小塘,美在成熟的收获。而春天的小塘,美在温馨之中。当你学习劳累之时,可到小塘边去走走,感受春天的到来,而烦闷和疲劳便都消逝得无影无踪。

小塘春色,确实美极了!

例文二:

夏天的生气

夏天,万物滋生。经春天梳理,春雨滋润的大自然,更显得生意盎然了。夏天的景致无不给人以生气的感觉。

若说春天是四季的少年,那么夏天便为四季的青年时期,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夏天,是创造的时期。夏天,万物正为秋天的收获忙碌着。千万棵树把土地牢牢地抓住,吮吸着土壤的水份;叶儿把面始终对着太阳,接受太阳的爱抚。生灵们也忙忙碌碌地,正为将到的秋天准备着一切。夏天,是充满信心的时期。大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的秋天。你不见田野中,作物们正争相高长。一棵比一棵强,一株比一株壮。夏天,是拼搏的时期。山上的野草,虽比不上参天大树,尽把长高定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石缝中、低洼处,到处长满了拼搏者。

而正当夜幕降临,人们进入梦乡,大自然却掩饰不住躁动。田野的青蛙忙碌着,还不停地呱呱叫,在夏夜里形成一曲美妙的乐曲。池塘的青蛙不时“嗵”的一声跳入水中,激起一池的涟漪。树上的蝉儿声声叫着,洞穴里蟋蟀也振动翅膀加入了演奏乐团。

夏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气,而人们也充满了生气。

当太阳不惜把万道光芒撒向大江南北的时候,农民们便扛着锄头到田间劳动了,他们把汗水撒在田野上,他们和大自然一样,期待着秋天的丰收;他们也在创造,为明年的生活而创造;他们也充满信心,充满对秋天丰收的信心;他们也在拼搏,为农作物的增产而拼搏。

夏天的生气,体现在万物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只有夏天,才能让大自然如此富于生气。

例文三:

秋日的早晨

一位诗人就说过:“萧杀的秋天,哪有什么生的延续。”可是就在这个早晨,我发现,生命在秋日里更旺盛,也更有价值。

大概是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我一觉醒来,忽然萌动了晨练的念头。说是晨练,其实是到后山上去走几步。

一开门,迎面就扑来了一阵微微润湿的风,但是一点也不冷,反而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觉。我出了门,再紧走几步,来到了屋前的一片空地上。现在已是立秋过后,然而在这样美丽的南方,大雾依然盛行。早上应该起过浓雾,而今已散了不少——既便如此,它依然是美丽的。

看吧,这就是南国特有的早晨。远处的群山,依稀露出了黛青的轮廓,比起平日,越发显得高大雄伟了。在两山夹峙的平原地带,一条小溪蜿蜒曲折地流淌着。此刻,水面上罩着一层厚厚的白雾;远远望去,那雾也似乎随着水流的前行而滚动、升腾。路旁的草丛一簇簇地掠过,将冰凉的露水洒在我的脚跟,抑或是不经意斜倚在路的树枝,调皮地把一叶叶的露珠甩在我的头发上、脸上、脖子上。

我登山后山,仍是在草丛和树枝簇拥着的小径上漫步。在不远处,是一座更高的山。雾在那边,愈发的浓。有几个深谷,也许是风不断吹的缘故,雾气就在谷中翻腾起伏,薇为奇观;而在我看来,心潮也随之风起云涌。于是,我的整个身子就飘飘然起来,好像神话中的仙人在腾云驾雾。旁边的一片树里,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婉转的鸟鸣,伴随清爽的晨风,与我同行。

刚想找一块突石小憩一下,一束金光忽的照在了我的脸上。我抬起了头,阿,太阳升起来了!在天边一抹红霞中,它庄严而又从容地拨开云雾,喷薄而出了!

雾,一下子就散尽了,于是天地间的万物就清新了起来。小溪上,一道道金光不停地跳掷着,跌进田间,跌进小站,跌进村落。远处和近处的山上,也披上了一层迷蒙的阳光,镀金一般。在那片金光中,我看到了满山遍野的绿,松柏常青,即使是在萧杀的秋天,它们依然傲然挺立,而且颜色也转为深绿。松柏的生命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然而我脚下的枯草不也正蓄着养料,等待来春再发吗?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在这秋日的早晨,我踏着脚下的败草,掠过道旁的枯枝,迎着阳光前行着。

例文四:

冬日的雪

小时候在新疆时,我总特别喜爱雪。

下雪的早晨,我都起得很早。因为,白茫茫的雪一大片一大片的映着天空,天显得特别亮。我无心再睡懒觉,早早地背上书包出外踏雪。

经过大雪纷飞的一夜,天地便全白了,而天上的雪却还在飘着,才觉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句子说得实在很妙。可不是吗?大街上、小路上、房屋顶、大树上到处都是雪,风一吹,疏松的雪花漫天飞舞,就像是天女散花一般。

我伸出手,几朵小花落进我的手心。虽然是天女散花一般,便又融化了,但是那小小的几个雪花瓣却已给我带来了芳香。

我大踏步地向前走着,雪花在我的脚下变成雪块,发出“喀吱、喀吱”的响声。我有些恼怒于自己的不解花意了,但却无奈,因为我已经走在了花海——雪海之中了。大地上无处不是白雪,我竟有些无从落脚了。

但我依旧只能向前走,回头看时,雪地上留下了一排深深浅浅的脚印。

再往前走时,天已更亮了。一些小孩穿着厚厚的绒衣,将雪不停地向前滚动,让它沾上更多的雪花,于是雪花变成了雪球,雪球又变成了雪人。

雪是那么可爱,但有时它也很调皮。冷不防,几朵小雪花存心跟你开玩笑似的,落入你的衣领中,你不禁要打个哆嗦了,可你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当然,你又怎会真的对它生气呢?它也只是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而已。

然而有时候,雪又真令人恼怒了,甚至于憎恨了。路上匆匆行走的人因它的恶作剧而滑倒,笨重的汽车因它的作祟发生交通事故。这时,它是可恼的。

可是,它还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它用它雪白的躯体掩盖了大地,掩盖住了那纯净外表下的肮脏。有形中,它制造了一个陷阱,无形中,它又迷惑了多少人。

雪啊,我想我对你是又爱又恨了。思及我们的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天都在改善生活,政府每天为人民操心。可难免有一些社会蛀虫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投机取巧,部分干部也一直为它们遮掩着。

我想,我们都需要一颗太阳来融化雪,照出它的丑,消灭它的脏。

篇二: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讲评课

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讲评课

字数:1565 字号:大 中 小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该怎样评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评讲上的一点想法:

一、粗批快评,趁热打铁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写的是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评,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很好。所谓粗批,并不意味对学生的作文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而是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的最明显的失误,一言两语作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切中要害。反馈的时间不超过一周。再在评讲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以补批改之不足。这样,学生既能知晓自己的失误,又能在趁热打铁的过程中获益匪浅。

二、随改随评,给学生惊喜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我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它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我布置了一篇以“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第二天在批改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篇佳作。此文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同学在足球场上腿被踢折之后,他的父母每天背他上下教学楼。这位学生对这位同学伏在母亲背上的笑进行了细描细绘,因为他知道他沐浴在爱河中。我朗读完这篇作文之后,学生为之动容。这就是一场无声的心灵对话。课堂随评之后,又有几位学生自动重做了本次作文。在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个学生在上课中突然犯病,此病须平躺,老师为他脱衣垫在冰冷的地上,同学为他脱衣盖在冰冷的身上,这位同学对课堂中的寂静——无言的帮助,进行了回环复沓的歌咏,让文章达到表达情感的高潮。我读完之后,教室同样是一片寂静,但传来那位同学的啜泣声。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有了全面的认识。

三、当面个别评,与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写作也是如此。老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寡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作了详细记载,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上,因此哪些同学还没有当面评讲过便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评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以给学生成就感,然后再将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化着甘露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评文评人,自评自改

我们说“文如其人”,那是很高的境界,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的看法非常偏激,我们就要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一篇作文练不出好的写手,一次作文评讲讲不透彻,我们要将专门的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穿针引线,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一个学期可让学生自改作文一到两次,让学生从高处来俯视自己的作文,进得去也要能跳得出来。自评前讲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对书写、文意、思想内容、语言作自我评价,再自荐优秀作文。自评自改不等于放任自流,老师要抽查部分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然后作适当的点评。

篇三:作文讲评课_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 ,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 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 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2013年元月9日,全县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旌德二中开展,杨丽华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课题是《答谢中书书》。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现综合评价如下:

?一、教材研读透彻

想要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陶醉于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反复阅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对任何课文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从授课情况来看,杨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很透彻:抓住所教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赏景悟情,尤其是在“悟情”这一板块中更是能认真研读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引导学生们结合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积累来全方位、多层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单一角度上。

正因为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刻地解读,与作者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正读懂了教材,那么便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化解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将自己在文本解读时用到的方法和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目标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是否高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达到,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杨老师本堂课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三个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呈现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三、板块设计科学

杨老师在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采用了板块教学,她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书信,赏图画,品情怀,背诗文”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如 “读书信”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读通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赏图画”的板块主要是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品情怀”的板块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诗文”板块是为了积累美词佳句。在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四、美点赏析精当

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代名家名文,十分讲究章法,思想情感也有其进步性,可以作为学习写法、人文熏陶的好材料。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好,她在厚实地完成了整体感知后,就开始了美点探踪,即“赏景、悟情”,在寻读中,学生准确地归结出写法上的美点、作者情感的别样和丰富,即找到了景物美、写法美、情感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美点赏析。

同时,在学生赏析品味时,杨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杨老师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达成后都会围绕此目标进行学法归结,如在完成了“品味精美画面”的目标后,谢老师归结“分析景物特点要抓住修饰词”;在达成了“学习写景方法”的目标后,老师又归结为“修辞运用、色彩搭配、动静相衬、角度不同、时间变化”等写景方法,精准完整的学法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且“授之以渔”,让美

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五、情感体验深刻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悟情”时,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开,先紧呈上文,问学生“作者借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出热爱后追问一句“还从其它语句中发现其它感情吗?”学生即找到其它抒情议论句及背景知识,悟出作者自得、归隐之感来。

由此看来,情感的体验需要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知人论世。在恰当的板块,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活经历,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更深的印象,情感体验深刻,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与作者的距离!

六、新旧知识贯通

课堂伊始,杨老师在导课中即明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是yào,联系《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cháng;在“译读、疑读”时,谢老师再次在疑难词引入旧知,适机引导;在 “学习写景方法”时,再用《三峡》等写景文章来启发、归纳。这样既复习旧知,又理解新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杨老师还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建议: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要更大胆的放手。在品析优美语句时教师的分析有些多,在学生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没有及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进一步引导、点拔,而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去接受。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合理。本节课的预设做得非常充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严格按照设计操作,中规中矩,显得很有条理。但严谨有余,灵活不足。教师在一些方面只想完成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学生思维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生答得不够完整时,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该深挖的一定要深挖。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成,只有合理对课堂上有价值地生成性资源进行引领,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彰显出生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地发展。

3、激活手段与技巧还可再下功夫。

瑕不掩瑜,杨丽华老师的课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

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 评课人:杨小芝

今天,我听了我校肖小敏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肖老师下了不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