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猪的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0:51 体裁作文
猪的说明文体裁作文

篇一: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这样的死猪肉,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砷元素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多数使用的两种有机砷制剂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

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计,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2分)

3.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二)谁在催生“海底沙漠”

①“海底沙漠”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实际是指存在于台湾海峡的一处广阔浅滩。由于

浅滩上分布着储量丰富的海底砂,且砂层一直在巨大暴风浪和合成海流的作用下处于改造和

运动状态,浅滩上几乎没有或极少底栖生物,因此可以被称为“海底沙漠”。

② “海底沙漠”的物质构成与动态变化,和陆地上的沙漠都极其相似。从地貌上看,“海底

沙漠”同陆地沙漠一样,也有沙丘;从成分上,“海底沙漠”基本以沙粒为主,没有黏土或粉砂;

在大风浪的条件下,各种形态的沙丘都会被改造或削平,而风浪过后又会恢复或形成新的沙

丘,就像陆地上的沙漠一样。和陆地沙漠不同的是,“海底沙漠”中的贝壳含量比较多。

③关于“海底沙漠”的成因,厦门大学蔡爱智教授认为,距今25000年到8000年前,海

平面较低,台湾海峡尚不存在,当时的台湾岛和大陆是相连的。台湾西部的许多河流,带着

大量泥沙从高处冲下,形成了一个具有很厚沉积层的陆相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后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海平面的上升,海水开始侵入到现在台湾海峡地区,后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而原来的河流的冲击扇,也被淹没在海水之下,成为了“海底沙漠”。

④有意思的是,“海底沙漠”一开始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泉州和台中之间。后来,由于北面的海流和风浪比较大,使“海底沙漠”开始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运动,一直被冲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⑤现在的“海底沙漠”东面与澎湖列岛相连,西接闽南漳浦沿海区的礼士列岛和粤东的南澎列岛,以30米水深为边界计算,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其储量若以砂层的平均厚度5

米计算,总砂量将达数百亿立方米。如能成功开发,可满足海峡两岸未来百年以上的建筑用

砂需求。

⑥据介绍,台湾浅滩有一半面积水深在30米以内,最浅的地方只有16米,但离实际的

开采、利用还有较大距离,主要是因为开发利用成本太高。

⑦蔡爱智介绍说,由于“海底沙漠”中的沙丘状态会随着海流和风浪的情况发生变化,因

此掌握“沙漠”的变化规律,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砂会往哪里移动,这直接关系到开采成本的

问题。

⑧相比河砂,海砂的价格要更加便宜,但在使用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首先,在海水环

境下,海砂的盐分很高,如果要用在建筑上,需要进行脱盐处理。另外,海砂中含有的大量贝壳也影响了它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目前海砂主要用于修路或作为地基材料。

⑨尽管如此,海砂的开发和利用还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建筑用砂需求巨大,使砂资源需求紧迫,供应紧张。沿海和近河口的江河段采砂业乱挖滥采,引起堤坝河岸破坏,河岸海岸被侵蚀后退,土地流失,因此,寻找新的砂源地就变的很有必要,而“海底沙漠”巨大的砂储量,也许就能满足这一需求。

⑩希望两岸学者多多合作,最终揭开这个世界海洋科学上的“谜”,进而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特殊资源。

1.本文以“谁在催生海底沙漠”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概括“海底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由于浅滩上分布着储量丰富的海底砂,且砂层一直在巨大暴风浪和合成海流的作用下处于改造和运动状态,浅滩上几乎没有或极少.......

底栖生物,因此可以被称为“海底沙漠”。

(三)人耳可用于识别身份

一个春日的傍晚,一名男子以买饰品为由劫走了某金店一枚价值1.8万元的钻戒。侦查员迅速赶到了案发现场,却由于劫匪戴着手套作案,没有在现场采集到指纹等有价值的痕迹。金

店里虽有监控录像,但遗憾的是,由于探头视角的问题,劫匪的面部较为模糊。但细心地的侦查员经过勘察,在金店的玻璃门上采集到了一枚人耳的印迹。侦查员判断,有可能是劫匪将头贴在玻璃门上向店堂内张望时“不慎”留下的。人耳印记很快被送到了法医的实验室。法医把这枚人耳印迹的耳纹数据输送到耳纹数据库进行搜索比对,最终锁定了劫匪。耳纹为什么能在案件的侦破中起到关键作用呢?

在第四届国际生物识别大会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教授马克·尼克森指出,每个人耳朵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双胞胎,尽管长相十分相似,但耳朵的结构尤其是外耳和耳垂部分并不相同。他们据此研发出了一套扫描耳朵形状的系统,将扫描结果与之前已建好的耳朵形状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识别身份。

尼克森解释道,生物识别大部分的问题集中在人老后会出现什么变化。面部识别系统常会受到鱼尾纹或其他衰老迹象等问题。然而,耳朵不一样,自人出生起,其轮廓就已完全成形,随后慢慢按比例生长,仅耳垂可能会因重力作用被拉伸。但在8—70岁之间,耳垂的拉伸与耳朵整体结构生长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此间耳形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用来鉴定人身份的其他生物识别系统很容易受到干扰,或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例如,面部识别软件常会被人物表情的变化弄得“晕头转向....,”所以人们必须保持表情自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不能化妆。另外,视网膜扫描系统要求被扫描对象近距离直视扫描仪。指纹识别是鉴定人身份最好的手段之一,但对有些人来说,有时也并非那么有效。比如面包师和砖

匠,他们手指上独特的旋涡很可能被磨掉,导致指纹不明显。

尼克森介绍说,他们的耳朵扫描系统使用一种名为射线图像变换的技术,它能扫描出人耳所有的管状结构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这种方法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只需通过摄像头拍下耳朵的照片即可。

尼克森研究小组测试了252幅不同的耳朵图像,研究发现,耳朵扫描系统能将耳朵与数据库中的图片匹配起来,准确率高达99.6%。耳朵识别唯一可能产生干扰的是头发,不过,红外线透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即便有人“掩耳盗铃”,也难逃法网。

1.文章第一段写破案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耳朵可以用来识别人的身份?

3.第四段加点词“晕头转向”在句中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1.①引出说明对象(砷/有机砷/有机砷制剂);②从社会热点入手,引发读者关注;③使文章更贴近社会.实用性更强。 2.①灭菌杀虫;②促进生长;③改善品相。 3.“长期”说明食用时间之长,“大量”说明摄入量之大;如果删去就变成短期微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小时后”90%以上会排出体外,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5.示例一:补充说明,在得出结论后,又补充说明猪排泄的有机砷会转化为无机砷污染环境,使文章内容更全面。示例二: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为改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

(二)1.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示说明内容。

2.众多河流携带泥沙,形成厚厚的扇形堆积体,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原来的扇形堆积体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形成“海底沙漠”。

3.作比较、分类别,通过将“海底沙漠”与陆地沙漠在地貌、成分、形态等方面的对比,突出说明“海底沙漠”与陆地沙漠极其相似。 4.不能删,“几乎没有或极少”表示程度,说明海底沙漠浅滩上底栖生物并非绝对没有,若删去了则变成一定没有,太绝对了。这几个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1.引出所要说明的内容——人耳可用于识别身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每个人的耳朵都是独一无二的(人耳具有独特性);耳形基本不会随着生长发生变化。 3.这是拟人化的说法,生动形象而又风趣地说明面部识别系统容易受到人物表情变化的干扰。4.举例子、作比较。举例说明其他生物识别系统的不足,与耳纹识别系统作比较,突出耳纹识别系统的优越性,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篇二:说明文答案

科技说明文导学案答案

【中考演练】答案:

(一)18.(4分,每空2分)神经启动(进入)应激状态、 内分泌系统紊乱

19.(3分)A(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

20.(1)瞬间:转眼之间,说明坐气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速度很快。(2)当然:指没有疑问的意思,说明生气毫无疑问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4分,每小题2分。)

21.(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产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4分,每小题2分。)

22,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心智修养,调整心态;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散步,唱歌,参加体育活动等。(4分,答到心智修养2分,答到一种方法2分。)

(二)12.石美在:①能变出别的形态,具有神韵。②它不世俗,不肯媚身媚脸的像什么,是什么。③各俱情态,能化平淡为神奇。④与水相互映衬。到处错落有致。13.举例子、打比方。举例子:举了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这一个例子。说明了天星桥的石头变出了个样,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打比方:把石头的皱褶比作裙裾之褶,秋水之纹,美人蹙眉,枯荷向空。生动形象的写出天星桥石的形态与神韵。使读者清析的了解的石的形变更具体、生动、形象。

14.不能去掉。因为大约是大概的意思,如去了就成了肯定的说法,“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这与原句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所以不能去掉。这也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分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

(三)12.答:邓巴研究,人类受新大脑皮质影响个体能够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的种群数,他估算的结果是148.13.(1)答:“相对” ,指非绝对的,准确地表达了灵长类的演化环境的稳定是与其他动物相比的结果,而非绝对稳定的种群,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答: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威廉一世统计的英格兰村民平均数,具体真切地印证了“邓巴数”的数值,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4.答:人的新大脑皮质的大小。

(四)阅读说明文《“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13分)22.(2分)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1分)。23.(3分)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答对一种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1分)24.(4分)本文采用逻辑顺序(1分),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引出说明对象,并说明“低头族”的种种表现(1分);再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1分),最后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1分)。25.(2分)加点词不能删掉。“几乎”一词表限制(1分),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变成了人们离开屏幕就完全无法生存,过于绝对。“几乎”用在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26. (2分)手机带来的悲、喜两方面各1分。意对即可。示例:‘“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手机的出现有利有弊。有了手机,人与人联系更方便,沟通更便捷;利用手机上网,自由灵活,信息量大。但是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手机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课后拓展】答案:

(一)阅读《和善开朗人长寿》一文,回答15-18题。(共8分)

15.和善待人、有良好人际关系者,大脑会产生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激素,心理学家称之为“快乐素”,这种激素使人心情愉悦,保持心理平衡。 评分说明:(2分)紧扣“快乐素”、“保持心理平衡”组织语言,表述规范也可满分。

16.不能用一个,因为这两个例子是从青年、老年两个年龄段和中、外两个角度来举例 说明“和善开朗能使人长寿”的,例子更全面。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两个年龄段和中、外角度即可得2分。

17.不能删去,“多”表示大多数,如果去掉,就变成“和善待人者”都是“性格开朗者”,语言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答词意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示例: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摒弃不良习惯,如嗜酒、抽烟等。 评分说明:(2分)一点1分,两点即可得满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4.白噪声、交感神经、褪黑素、进化。 评分说明:(2分)每个方面各0.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白噪声,使读者对白噪声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有“科学准确”字样即可得分。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表示雨天好眠与进化有关只是作者的推测。去掉后,就变成雨天好眠一定与进化有关,与事实不符。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7.示例:春天逐渐昼长夜短,睡眠时间不足;秋季工作或劳动强度大,身体疲乏;夏季天气炎热等。 评分说明:(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三)12.参考答案: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评分标准:2 分。每个要点1分。

13.参考答案: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分。

14.参考答案: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具体酌性扣分。

15.参考答案: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四)15.答案示例: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茁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自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17.答案示例:不能(1分)。“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随意不能删去(2分)。

18.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写出两点即可,2分)

篇三: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

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限制性词语有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 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 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1.说一说“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一句中的“适当”能否删去?为什么?

2.如果问“适当”的表达效果?

二、关系罗列

(一)、一般与特殊

“通常”、“往往”、“一般”等强调一般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

“在------之下”、“只有------才”强调特殊情况。

(二)、全部与部分“所有的”强调全部,表示没有例外。

“大部分”、“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

(三)、主要和次要 “主要”、“次要”;“其次”、“再次”

(四)、精确与模糊

“大约”、“左右”、“约”、“上下”、 “可能”:大概、不确定,表示一种猜测、估计。

(五)、限制与形容

1、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分别针对“早”、“多”作程度限制。

2、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惊人”突出了其地位影响。

(六)、依据与论断

“据推算”、“在当时”:限制时间、条件。

例如:1、“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2、“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答题模式讲解:不能,因为加点词表示??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放在语言环境中解说,如删去句意变成??意思,与事实(或原意)不符。用上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例题展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3、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进军》

练习:

1、“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这句话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2、“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这句话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用藻类制造燃料的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性阶段”一句中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5、“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技巧:“??”这个词表示??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这句表示??(结合句意)的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有研究表明,食用过量木糖醇后的确有可能导致轻度腹泻。请你说说“有可能”一词的表达作用。

2、我国猪肉消费名列世界第一,这似乎正是生活质量提高、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结合语境,说说“似乎”一词的作用。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1)“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 2)、后来科学家依照这个发现和放电原理,发明了大型的核电池,用于工业和航天业。上面句子中的词语“发明”改为“发现”可以吗?为什么?

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

形象、生动。)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3)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

答: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5、试题演示(C)

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复习指导》P.40《湛江的美食——螃蟹》

▲▲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答:“不能删去。因为“适当”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删掉后成了完全停止,与实际不符。“适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答:“适当”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一限制。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一种题型

(1)“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

(1)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1)不能;(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种题型:

3、(1)不能。(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平实与生动语言

试题演示A(1)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

B【答案】(1)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2)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停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

C【答案】文章末段多用整齐的短句,如“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还运用了口语,如“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