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续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23:47 体裁作文
篇一:将相和续写
将相和续写
窗外,微风拂过,松海涛涛。树上,不时传来一阵阵鸟鸣声,悦耳,动听。
廉颇,在屋内来回踱步,心神不宁。回想起昨晚妻儿对他说的话:“蔺上卿,之所以避着你,是为了国家利益,你何想?”
廉颇,知道妻儿话的弦外之音,便不说话。但,这句刻骨铭心话,却深深震撼了他的心。
他停止了无休止的步伐,坐了下来,端起茶杯,呷了口茶,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气,仔细的想了想。
得确,蔺相如如今职位之所以青云直上,不仅仅靠的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更多的,应该是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他能够将国家利益放在一切上面。可我,……不应该,太不应该和他争名夺利了,如果不是上卿的宽宏大量,也许秦国,早就乘人之危进攻了。可我,竟为了争地位,忽略了国家。我还有何颜面对得起赵王,对得起百姓,对得起上卿,对得起自己?我,是否还配得上这战袍?
想到这,廉颇已幡然悔悟;心,顿时豁然开朗。
他走到窗台前,看着透过树隙的蓝天,很高,很高;就像他现在的心情。猛然,他望着林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仿佛想到了什么,决定了什么。
他忽然毅然解开腰带,脱下被他视为一生荣誉的战袍。一生荣誉哪,那包含着廉颇一生赫赫战功哪!
可现在的廉颇,仿佛忘记了那些,依然不顾家人劝阻。他将衣挂在腰间,肉袒负荆。荆,长着尖尖芒刺的荆,深深嵌进肉里。此时此刻的廉颇如此苍老庄重,黑黝黝的背上,一滴滴温热的液体,随着枝条往下流。可廉颇却全然不顾,前往蔺相如家。他要用自己的鲜血,洗清自己曾经那种种过错;他要用自己的鲜血,让赵国更加繁荣昌盛。
太阳,高挂头顶,光芒四射。
廉颇走过一条条大街小巷,四周,是百姓那惊讶无比的纷纷议论。但随后,又充满了对大将军浩然正气的无穷敬佩呀!热泪滚滚而下,掌声经久不息。
此刻,蔺相如正坐在家中歇息,却忽然听见,廉将军正跪在门外,负荆请罪。不由得大吃一惊,可转念一想,欣慰地笑了。
他疾步走出门。此时的廉颇,背着荆条,双手抱拳,跪在台阶下。惊天一跪,惊天一跪!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样一个战功赫赫、高大倔强的将军竟然跪下了!可
如今一跪,跪出了尊严;如今一跪,让文臣武将珠联璧合;如今一跪,使天地之间所有生灵,为之动容。
蔺相如连忙双手扶起廉颇,请他进门。
“上卿,曾经我多有冒犯,请见谅!”
……
从此往后,将相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起同心
同德,安邦定国。
篇二:将相和的故事
将相和的故事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鼓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奏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篇三:将相和的故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将相和启示感悟
《将相和》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说的是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一块无价之宝,便是和氏璧。为了得到它,他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此璧。赵王很为难,到底要不要做这个交易。后来,一个叫蔺相如的人,不仅羞辱了秦王一番,还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了回来;第二个故事是《渑池之会》,秦王本想在这次大会中侮辱赵王,可又被蔺相如羞辱了。蔺相如立下了汗马功劳,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是赵国刚愎自用的大将军,他很不服气。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总是避免与廉颇见面,后来,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人一起合作保卫赵国。这就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智勇双全、高瞻远瞩,还赤胆忠心,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他懂得思考,为赵国作出了许多贡献,赵国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不难想象赵国将会多么强盛呀!
在这些故事中,最令我感慨万分的蔺相如之所以避免与廉颇相见的原因,是呀,蔺相如根本不怕廉颇,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为国着想。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这几句话充分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我们从蔺相如的故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我们现在则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像蔺相如一样为国争光的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