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延安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27:08 体裁作文
延安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延安时期散文创作漫谈

延安时期散文创作漫谈

摘 要:延安时期的散文可分为偏于议论的杂文,偏于记事的

报告文学和偏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记叙抒情散文三大类。

报告文学受到广泛欢迎,杂文分清了暴露和歌颂的对象,记叙抒情

散文也改变了原来低沉的格调。延安时期散文创作反映了崭新的斗

争生活和闪光思想,具有一些新的特色。

关键词:延安时期;散文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2)26-0153-01

延安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名词,它专指中

国共产党在以延安为核心的根据地领导全中国人民抵御外寇入侵,

迎接全国解放的十三年。延安时期由于民族处于苦难深重、生死攸

关的非常时期,我们的作家都与人民同命运、共患难,文艺创作也

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就散文而言,它虽然没有大众戏剧、街头

诗歌这些形式灵活、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其它

文体不具有的优点,如它体裁多样,能迅速感应现实,进行灵活战

斗,它题材不拘,既能反映重大斗争,又能抒写身边琐事,可多角

度表现社会生活,能准确直接表达作家的主观情意等。

一、延安时期散文的涵义

众所周知,散文的概念有大、中、小的区别。它的最大范围的指

与韵文相对峙的一切散行文字,其次是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相而言的,它包括广义的文学散文文体,或称杂文学散文,最小的

是狭义的纯文学散文。本文中所采取的是第二种概念,既考虑其体

式的特殊性,又充分认识它社会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它的思想倾向、

审美特点、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优势。

二、延安时期散文创作概述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保安和延安相继成立“中国文艺协会”,

群众性文艺活动比较活跃,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

军,东进抗日,深入敌后建立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不少

文艺工作者也陆续从上海等地来到延安,分赴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与当代的文艺工作者,与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相结合,开创了边区和

根据地文学的新局面。来延安的作家有:丁玲、吴伯箫、萧军、罗

烽、白朗、陈企霞、陈学昭、李又然、何其芳、刘白羽、周扬、周

立波、周而复、杨朔、碧野、严文井等,他们大多写过战地通讯和

反映根据地建设的报告文学,也写过杂文、记叙抒情散文,与大后

方的抗战文学思潮相一致。

丁玲主编《解放日报》副刊《文艺》,“鲁艺”出版《草叶》,“文

抗”出版《谷雨》,周扬主编的《文艺战线》,“文协延安分会”出

版《大众文艺》和《文艺突击》,都是当时散文的主要阵地。1942

年开展了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根据

地作家经过整风运动后,遵循毛泽东同志指引的文艺方向,开始深

入工农兵群众,发现和反映“新的世界、新的人物”。表现在散文

创作中,就是描写工农兵生活斗争、反映根据地民主建设的大量作

品涌现,作品描写对象逐渐以工农兵为主体,作家个人情感的抒发

开始融入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之中。从体裁上看,延安时期的散文

可分为偏于议论的杂文,偏于记事的报告文学和偏于叙事、描写、

抒情相结合的记叙抒情散文三大类。报告文学受到广泛欢迎,杂文

分清了暴露和歌颂的对象,记叙抒情散文也改变了原来低沉的格

调。延安时期散文反映了根据地民主建设生活和新型的人际关系方

面,在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走在了前面,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人

民文艺的新方向,成为全国文艺界希望的寄托和学习的榜样。

三、延安时期散文创作的特色

延安时期散文创作反映了崭新的斗争生活和闪光思想,因而具有

一些新的特色。

首先,文章所描写的是许多读者所陌生、所向往的新事物,陕北

风光,革命情怀,它们带有传奇意味,崇高美感,题材极富于诗意。

“五四”以来的散文,其主要题材是城乡社会的黑暗,是内心的苦

闷和探索,这些已被向上的生活和光辉的理想所代替。

其次,作者在反映新生活的时候,抒发他们新的感受和激情,自

然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少有的乐观开朗色调。在表现手法上,善于截

取富有深意、新意的生活片断,普遍形成朴素、清新的文学风格。

总之,《延安文艺丛书-散文卷》辑录的近百篇散文,来自各方面

的作者以各自的经历见闻为文,汇映出延安时期散文创作的基本面

貌。面对着解放区工农兵群众的沸腾和生活和战场上的炮火硝烟,

作家们发挥了散文的战斗功能,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光辉业绩和指战

员们的豪情壮志,虽产量不丰,但在散文艺术上还是有新的艺术追

求,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正在成长。延安时期的散文,无疑是一个划

时代、继往开来的创举,是社会主义时代新散文的一个直接重要的

艺术源泉,对以后的散文创作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向阳.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

现象浅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修订本.

篇二:十七年散文

第五章 十七年散文创作

第一节 概述

导入新课: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意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它有两个基本特点1:结构自由灵活,形散。2:真实。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叙事实,写实物、实情仿佛是散文的传统,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都是如此。

一、 散文在新文学史上的浮沉

(1)五四时期的政论性散文和艺术散文(美文)

政论性散文《新青年》“随感录”栏目上的文章为代表,主要作者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等。

艺术散文也称美文,主要代表是鲁迅、冰心、周作人、俞平伯等。

(2)二、三十年代的性灵散文(散文小品)

性灵散文的主要特征是闲适、超脱、可见出真性情,政治倾向淡化,主要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等。

(3)三十年代的杂文

白话杂文的创始人是鲁迅。杂文是一种战斗性的文体,被称为投枪和匕首。代表作家除了鲁迅外,还有“鲁迅风”杂文流派:巴人、柯灵等。“野草派”:夏衍、聂绀弩等。

(4)四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起于通讯报道,四十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主要源头是战地通讯,以及斯诺对延安的报道《西行漫记》。四十年代报告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丁玲、何其芳、沙汀、吴伯箫、周立波、周而复、刘白羽等。

(5)五十年代的特写和报告文学

关于新中国的建设的特写和报告文学,主要代表作家有柳青、李若冰、秦兆阳等人大量讴歌西部建设场景的散文作品。

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文学:巴金、刘白羽、杨朔、黄钢、魏巍等都先后到过朝鲜战场体验生活。魏巍两次到达朝鲜战场,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汉江南

岸的日日夜夜》、《战士和祖国》、《挤垮它》,辑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版,并三次再版。

(6)五十—六十年代之交艺术散文的复兴;

(7)六、七十年代的大批判文章

(8)八十年代散文的被淹没;

(9)九十年代的散文热

二、散文概念与散文创作的两种体式

1.概念:散文历史很悠久,概念也很复杂,在过去指除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现代散文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解角度。狭义指“抒情性散文”,广义是除此之外,加上一些叙事性的散文。于是散文有了两种发展线索——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

2.两种散文体式的发展状况

建国后,由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和个性情感的表达受到贬抑。叙事性散文发展迅速,成为散文创作的主体,而抒情散文只是零星出现。

(1)叙事性散文:50年代初,主要是纪实性的通讯、报告、特写,从主题和题材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描绘,一是朝鲜战争。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叙事散文的突出创作表现为杂文的兴起和回忆录、史传文学的繁荣。

A.杂文。建国前,在国统区,杂文作为对敌斗争的一种方式,很受推崇,但在解放区,特别是建国后,面对人民内部矛盾,党的文艺政策却不允许和批判杂文写作。在百花文学时期(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和60年代初,党的两次文艺政策调整,杂文两度有限度的复兴。

B.回忆录、史传文学。这类创作是统治者的历史性叙述。如《红旗飘飘》

(2)抒情性散文的两次复兴

抒情性散文也称为“艺术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所以更具艺术价值。由于建国后重视叙事对历史责任的承担,忽视个性抒情,因而,这类散文普遍受贬抑,只是在文艺政策松动时才出现。

A.百花文学时期。56年作协明确将散文小品和特写分开,承认了抒情性散文存在的独立品格。56年文艺界的一个好现象是散文小品文多起来。相对宽松的精神环境促成了散文小品的复兴。新老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主要有:老舍的《养

花》、丰子恺的《南颖访问记》和《庐山面目》、秦牧的《社稷坛抒情》、杨朔的《香山红叶》、魏巍的《我的老师》、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等。

B.60年代初,六十年代初大调整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反思,多样化局面的初露端倪,促成了艺术散文的再度复兴。表现为散文作家成为实体性概念,形成了许多散文作家;散文风格形成,由早期简单抒情转向注意提升作品艺术水准;作品数量多。

1961年1月起在《人民日报》第八版开“笔谈散文”专栏,发表了老舍的《散文重要》、李健吾的《竹简精神》,《文艺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力推散文,其中有肖云儒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理论。散文作家的专业化,出现一批职业散文作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孙犁、袁鹰、碧野、柯蓝、郭风、何为等。老作家中巴金、冰心、吴伯箫、曹靖华,以及学者邓拓、吴晗、剪伯赞等都有散文方面的成就。

三、十七年散文的主要成就

(一)散文的第一个时期——百花文学时期

1.兴盛的原因

(1)人民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英雄人物的出现。

(2)阶级斗争思维定势的摇动(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提出、实施。

2.散文的特征及代表作

(1)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报告文学成为第一声春雷。

作家专集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集体合集有:《朝鲜通讯报告选》(1、2、3辑)《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

(2)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和祖国变化。

柳青《王家斌》 、秦兆阳《老羊工》、《散文特写选》、《散文小品选》、《经济建设通讯报告集》等。

(3)讴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英雄黄继光献身的一刻》中的黄继光,《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中的邱少

云,《罗盛教》中的罗盛教 ,《第二次考试》中的女青年。

(4)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除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外,游记、小品、传记、杂文也发挥作用。

杨朔《香山红叶》、 碧野《天山景物记》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茅盾《斯德哥尔摩杂记》、 秦牧《社稷坛抒情》

(二)散文的第二个时期。

1.繁荣原因

(1)几次文艺座谈会的调整为作家提供较为自由的空间。

(2)《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对散文创作有意识扶持。

2.散文的特征和名作

(1)特征:1957年、1958年是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热潮;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游记、抒情散文、杂文的创作热;60年代中期是报告文学的勃兴,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2)名家名作:“散文三大家”作品;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洞》、冰心《樱花赞》、巴金《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方纪《挥手之间》、吴伯萧《记一辆纺车》;游记: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剪伯赞《内蒙访古》、宗璞《西湖漫笔》;报告文学:魏钢焰《红桃是怎么开的?》、徐迟《祁连山下》、黄宗英《小丫扛大旗》。

四、十七年散文的不足

整个十七年的散文创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视角背离:即散文家的视角与其所置身的现实之间背离。散文作者以虚幻的形式为自己建构了另一种非真的存在,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存在熟视无睹或压抑自己内心的真诚呼唤。最明显的是,60年代初,人民所要面对的现实是“大跃进”等盲目政治运动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农村到处是惨不忍睹的苦难现实,而一些散文却仍对政治盲目讴歌,如杨朔的《茶花赋》、《海市》、郭沫若的《访沈园》,一些散文不愿大唱颂歌但却选择了写逃离现实的山水游记、异国风光、历史追忆等,但这些作品仍未能摆脱颂歌的模式。如冰心的《樱花赞》宗璞的《西湖漫笔》,吴祖光的《雾里峨眉》。

(二)“非我化”:也就是说:作为“我”的产物的散文与事实上存在的散文“非我”性之间的对立。十七年的散文家用“政治的大我”代替了个人的“小我”,散文发出的不再是“我”这一个体的声音。“个人”的感受已无足轻重,唯一被

认可的是代表了“大我”的思想。于是散文家的自我被流放了,这首先表现在作家个人感受在散文中的缺失。于是我们看到不同的作家面对相同对象时,观照的视角与结论如出一辙,个性的差异完全泯灭了。比如同写桂林山水,华嘉的《桂林山水》和秦似的《碧水青峰九十里》,发出的感慨并无两样,那就是只有在新中国桂林山水才真正“甲天下”了。这一阶段的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即将与“革命”无关的儿女情长、个人往事、人生思考排斥在外,尤其是整个十七年竟找不到一篇纯爱情题材的作品。“我”的丧失导致了散文的“非真”。虽有许多散文涌现,却从文章的结构到语言句式,都几乎千人一面,成为新的八股。

(三)模式化:这就是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即“模式化”。从某种意义上看,十七年的散文作者也可以说只有寥寥几人:几位名家的作品成功后立即成为模式,供大量作者翻版复制。这个模式,不仅存在在作品构思上,还表现在句式表达上。

篇三: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学案

散文诗两首

【知识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他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她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学法指导】

1、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等。

2、诗歌五步教学法。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想诗(想意境)——悟诗(悟情感)——品诗(品特色)。

【自主学习】5-8分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祷( )告叠( )成 倘( )若 .....

菡萏( ) 欹( )斜...

2、 解释词语。

妄弃: 惊讶:

并蒂: 花瑞:

繁密: 慈怜:

1

荫蔽:

【合作探究】 朗读《金色花》,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探究质疑:25-32分钟

1、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 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荷叶 母亲》。探究质疑:

1、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2

3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