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冻顶百合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35:13 体裁作文
冻顶百合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百合花读后感

百合·人性的馨香

———— 有感于《百合花》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杀戮,是血腥。看了茹志娟的《百合花》,我才发现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战争中的的爱与温情。作者为什么将小说取名为“百合花”呢?百合花在文中只出现过两次,而且两次都是在新媳妇的被子上出现。经过再三阅读,我才发现了“百合花”其背后蕴藏的深意。绣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是一条联系着人物的线索,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就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发生后面的故事。而白色的百合花正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灵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我”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十九岁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后来,因为包扎所里被子短缺,我自告奋勇地拉上小通讯员去向百姓借棉絮和被子。然后新媳妇出现了,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我觉得,这部短篇小说打动我的不是它的情节,而是里面的人物,和作者细腻的细节描写。小说中“我”是作为一个叙述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就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小通讯员只有十九岁,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长着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在护送的途中一直不敢正眼看“我”,与 “我”说话时,就更表现得张皇不安,腼腆羞涩;谈到娶媳妇时,更是飞红了脸,越发扭捏。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却已经担当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传递战报。包扎所条件艰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妇借被子时,他遇到了困难——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妇“死封建”。从他不多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农家穷苦孩子的特征。可当“我”告诉他,这条新被子或许是新媳妇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为自己新婚缝的,小通讯员觉得误会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和单纯。当通讯员回团部时,他不忘关心“我”,给“我”留了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份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和关爱,平凡而亲切珍贵。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讯员小小的身躯在战友危难之际竟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为了保护同志,舍身扑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而新媳妇的形象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不顾先前的羞涩和扭捏,“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用自己那条绣着百合花的崭新的被子给小通讯员殓尸,“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我想,新媳妇做这一系利动作时一定是激动而又心痛的,一定是饱含着泪水的。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

我一直在想,起初新媳妇不愿意把新被子借给“我们”,可能就是因为不愿意让硝烟污染了她的那床被子,可是后来她却愿意让被子随着小通讯员的尸体一起进入棺材,这不仅仅是她对当初使小通讯员蒙羞的弥补,更是对小通讯员死前行为由衷的敬佩。那是那会是永远的拥抱,或许在小通讯员的棺材里会一直留着百合的馨香,而那床被子也会让他在黄土之下不感寒冷。

篇二:百合花《读后感》

《百合花》读后感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一九五八年三月

或许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接受的是与上世纪5、60年代完全不同的教育,我不太想把《百合花》这篇小说理解成作者着力军民之间真挚、纯洁、深厚情意的诗意赞美,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我想我看到的主要是这两点:一是人性的纯善;二是战争的残酷。

从人性的纯善这一方面来看,首先在小通讯员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通讯员是一个19岁的年轻的怕女性的小战士,可以说人性的纯洁在他的身上有最直观的体现,小说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这一段描写把小通讯员的纯洁十分生动的表现出来了,(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他参加革命才一年,是不懂世事的,更不知道怎么跟女性打交道了,他的“紧张、局促不安”正是“他的人生还只是一张白纸”的证明。善良这一点更是有多处表现:一是小通讯员在带“我”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走走停停虽然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但是却一直照顾着“我”的脚程,自动在路边站下等着;二是在得知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时,他立即想把被子还回去;三是他要回团部的时候,“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给了“我”;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在战斗中,当敌人落下的手榴弹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犹豫地扑在手榴弹上,为保护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才19岁,他的人生才刚开始,他却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不能不令人动容。其次是体现在新媳妇的身上,作者主要刻画的是她的心灵美,而这种美的体现又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开始,她舍不得将自己唯一的嫁妆——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了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借给伤员盖,在“我”和小通讯员第二次登门时,她抱出了心爱的嫁妆,最后还主动将它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她到包扎所帮助护理伤员,开始还忸怩害羞,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通讯员拭身子,缝衣肩上的破洞。她的“美”不仅在外表也在心灵。

从战争的残酷这一方面来看,总共有两点:第一点,小通讯员,19岁,一个十分年轻的年纪,放到现在可能还在上学,如果没有战争,他可能会娶妻生子然后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但是因为战争他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还没来得及绽放他生命的灿烂烟火生命之花就凋零了,而战争夺去的又何止这一条鲜活的年轻的生命?第二点,因为战争,人们原本安逸的生活完全遭到了破坏。文中有这么一段:“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香烛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

“我”的家乡如此的安逸舒适,然而战火纷飞的这片土壤这片安逸却不再。虽然一时的战争是为了换取长久的和平,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革命前辈的牺牲,我不可能生活在如此和平的时代,但是在内心深处我还是很排斥战争的,能不战则尽量不战,和平的通途不只有战争。

从主旋律上来看,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小说的主题应该是着力军民之间真挚、纯洁、深厚情意的诗意赞美,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人民群众朴素二崇高的人性美,人情美。但不知为何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战争的残酷,而且我认为在那个整个时代文学都呈现激越雄壮的高亢格调时,《百合花》却是与之完全相反的柔美风格,说不定作者也是想借这种柔美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呢?

篇三:百合花 读后感

读《百合花开》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百合花开》,主要讲了:在千尺断崖上生出一株小小的百合,刚长出时,与杂草一样,可它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自己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会开出最美的花,所以努力汲取营养,在野草蜂蝶的嘲讽下开出了花,那灵性的白与挺秀的风姿成了一道风景。

百合花不理睬别人的讥讽,全心全意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不同。人也一样,抛下所有的诽闻与讥讽,全心全意,以自己的信念为动力,以别人的嘲笑当力量,做出来样子,让别人看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能做出来,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只要有个坚定的信念,永恒的花朵就会开放,理想之火便会燃烧起来。就如百合花说的:我要开花,是因为知道自己是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因为这个信念,它纵然开放了世间最纯洁的花朵。

命运总向向它挑战的人微笑,不能因为别人的话语而灰心丧气,人生中,免不了被人误会、讥讽,而荆棘过后就是光明万里路,有个坚定的信念能走多远?非常清楚,能走到你的目标。

像文中的百合花一样,守着自己的决心,绽放最美的花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