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老龙腾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03:49 体裁作文
老龙腾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哥哥和弟弟

故事小说

威廉森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五岁,另一个七岁。假日里的一天早晨,她正在给家人洗衣物,小儿子走来向她要钱买糖果。

威廉森太太说:“苹果对你的牙齿有害,还是拿两个苹果去吧,一个给你哥哥。”这两个苹果中一个比另一个要大得多,而这小孩又挺喜欢吃苹果,他就把大的留给自己,而把小的给了他哥哥。

那个哥哥看到弟弟手里的苹果比自己的大得多,就对自己说:“给自己挑大的是自私。要是妈妈给我这两个苹果,我就会把大的一个给你。”

“我知道你会那样做的,”弟弟回答说,“所以我就拿了大的。”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重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

1 危重病评分的临床应用现状

危重疾病评分方法的应用目的为定量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或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传统方法将疾病的严重程度分轻、中、重3级;而危重疾病评分法观察患者的急性生理改变、解剖学改变,甚至慢性疾病的病损因素等参数,通过赋值、加权以及逻辑推理和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客观地量化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量化评估结果对于医生和护士了解和掌握病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探讨评估结果与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药物治疗和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总结、提高技术和学术水平,发现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总结经验教训;另一

方面,在危重疾病研究中往往用评分分值作为分组依据;在许多研究中用评分来控制组间条件,从而增加组间的可比性。

危重疾病评分工具的另一作用是用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的危险性(Ps)。这类评分工具通常以0.5作为Ps的界点,Ps>0.5为预测存活,Ps<0.5为预测死亡。对于某一群体来说,预测死亡(存活)与实际进行比较,二者越接近,预测效果越大。然而预测病死率主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而为每个患者预测的Ps不能作为是否放弃治疗的根据。

第二代的APACHEⅡ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ICU预后评估系统。不论是外科创伤还是内科急症,APACHEⅡ在应用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既可根据评分的高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凭借得出的病死危险度判断患者的预后,是目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性的危重病情评价系统。虽然在APACHEⅡ的运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有些参数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易收集齐。若有些参数缺少,该系统即认为是正常,按此计分多有失误。况且收集各项资料,如某些生化指标,是需要一定测量时间的,往往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该评估系统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选择的评分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有力的统计模型来支持。(2)在计算和推测死亡概率方面无能为力。(3)用于群体预测较准确,但用于个体死亡预测则有较大的偏差。

2 中医危重病评分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经验,中医将疾病变化时出现的危险信号称为败兆,如中医典籍记载: “戴眼反折”为太阳经终信号, “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为少阳经绝死兆。(《素问〃诊要经终论》)五脏绝其败兆显现于五官开窍处,如 “鼻如烟煤,肺气已绝”,鼻火扇为肺竭凶兆,

阴竭阳脱的败兆以汗、喘、躁为信号,烦躁为阳脱先兆,汗出不止为阴竭凶兆,息高喘冒为孤阳欲绝死兆。形神相离常常是败兆,如 “破 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素问〃玉机真脏论》)面色由晦暗突然转为两颊红赤,如妆如丹,是阴阳离绝,阳气虚脱,孤阳升越的回光返照现象。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灵枢〃四时气》)临床上目陷、目黑、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耳缩、耳黑、耳凉及暴聋为四大凶兆。指纹的浮沉长短和色泽变化可作为内脏气血盛衰信号,如指纹由合谷达风关、气关、命关直射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总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医疾病预测学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基础上。脏象即 “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因此通过外在器官变化便能预知内脏的病理情况。由于脏象学说突出了人体内外相应、表里相关、上下互通、背腹呼应的特点,所以疾病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

一个器官有病,其他器官必然会受到波及而有所暴露,因而危重病的一些征兆是可以预测的。经络是脏腑的延伸,经气源于脏气,脏气通过经气互相通应。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无所不通。由于经络有高度感应性和传导性,因此体内疾病可以由经络表现出来。而且经络作为疾病传变的桥梁,作为疾病预测手段,往往最早反映体内的病理状况。经络运行气血,构成了中医疾病预测学的物质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学虽然是以定性观察为主,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其对病情的判断是直觉的、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中医疾病预测学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地用于医疗实践活动中,在危重病救治中能快速地做出判断,无需借助高精尖设备。中医以直

观法收集四诊信息,运用模糊数学概念,对信息的量模拟分级,按量级来判断价值。

3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

现代中医学临床上常以咳、喘、痰、肿、瘀等症状缓解或消失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部分参考了西医诊断学指标。

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也可见一些危重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主要考虑临床症状的变化,所以危重病的程度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进行客观评价是合理和可行的。但上述症状和体征等的观察,仍然是医师的观察结果,因此判断内容尚不够全面,也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中医临床实践一直重视患者自身及其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体现整体观念、辨证观念,中医危重病的病情观察也多注重患者感觉、症状变化和改善。但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对于危重病的评价,现代中医领域逐步采用西医的危重病评分系统,可能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无法从根本上阐明中医对危重病治疗的整体概貌。要客观、全面地评价病情,除了应用西医APACHE评分外,中医危重病的临床评价也应是临床预测的主要方面,两者共同构成了危重病的总体评价和预测。因此,需要一种能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适合我国国情和医疗机构的新的危重病病情评定方法。

因此,根据中医理论、病因病机和临床体征,构建中医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反复临床调查、测评,对评分系统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特性进行考评,最终形成既符合现代医学测量学的要求又具有中医临床特点的危重病评分量表,以对危重病的病情、预后和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

1.1临床资料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就诊,初次就诊时(包括在我院和在外院就诊)即明确诊断腹痛原因;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定义为:在初次就诊被误诊和(或)未被明确诊断,因治疗效果差而住院诊治的患者。根据既往研究,把腹痛病因分为腹腔脏器病变、腹腔外脏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三种。记录各组病例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达,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患者发病时间15min~15d,平均20h。引起腹痛的疾病原因有50种。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共1 122例(占总例数73.19%),为:急性胰腺炎385例,急性肠梗阻200例,急性胆道病变137例,急性阑尾炎130例,急性胃肠炎1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95例,均为腹腔脏器病变。

篇二:封疆大吏的低调

故事小说

去一帝王级的伟人故里参观,最大的发现是封疆大吏的低调。

这位伟人在故里有一塑像。伟人坐在一块风水宝地里。中国风水宝地的标准是马蹄形地形,即三面环山,前面平川,有静水一塘。地形像宝椅。不管你说这是不是风水宝地,几千年的人就是这么认定与寻找的。

伟人的塑像就坐在马蹄形的正中(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他朴素地坐在一把椅子上,脸向前看着,后面三面环山。

伟人塑像的四周,是有很大一块平地的。里面种有许多珍贵的大树。我发现,每一棵树,都留有栽种树的人名。于是,我绕有兴趣地看完了栽树人的名字,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在伟人前边植树的,多是他的亲人。

挨着他椅子身边植树的人,官的级别多是首都古代丞相、宰相、大将军级的大员。他们栽的树,无一不是树龄过百年的大树。那些树十分挺拔,直刺云天。想来他们在来植树前,地方官员是花了许多精力与经费来找这些树的。地方官员未必怕已仙去的伟人,但肯定怕还活蹦乱跳手握大权的大员。留下名字的大员中,有的现在更红火,有的已经暗淡在历史的影子中,有的则是身陷丑闻命归西天的先人板板了。但我最惊奇的发现,则是本省第一官,即古人所说的封疆大吏,他们植的树十分特别。在本省作官数年,才离开本省不久的前任封疆大吏,所植的树,竟然是只有一二十年树龄的一棵小树,要知道这种树可活上千岁;刚到本省为官的封疆大吏,来后几天就来植了一棵树,在前封疆大吏的旁边,他这棵树,竟然更小。

这世界上呵,好多暴发户不怎么样,却高调得不得了。你看看人家封疆大吏多低调。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重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

1 危重病评分的临床应用现状

危重疾病评分方法的应用目的为定量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或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传统方法将疾病的严重程度分轻、中、重3级;而危重疾病评分法观察患者的急性生理改变、解剖学改变,甚至慢性疾病的病损因素等参数,通过赋值、加权以及逻辑推理和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客观地量化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量化评估结果对于医生和护士了解和掌握病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探讨评估结果与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药物治疗和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总结、提高技术和学术水平,发现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在危重疾病研究中往往用评分分值作为分组依据;在许多研究中用评分来控制组间条件,从而增加组间的可比性。

危重疾病评分工具的另一作用是用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的危险性(Ps)。这类评分工具通常以0.5作为Ps的界点,Ps>0.5为预测存活,Ps<0.5为预测死亡。对于某一群体来说,预测死亡(存活)与实际进行比较,二者越接近,预测效果越大。然而预测病死率主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而为每个患者预测的Ps不能作为是否放弃治疗的根据。

第二代的APACHEⅡ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ICU预后评估系统。不论是外科创伤还是内科急症,APACHEⅡ在应用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既可根据评分的高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又

可凭借得出的病死危险度判断患者的预后,是目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性的危重病情评价系统。虽然在APACHEⅡ的运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有些参数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易收集齐。若有些参数缺少,该系统即认为是正常,按此计分多有失误。况且收集各项资料,如某些生化指标,是需要一定测量时间的,往往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该评估系统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选择的评分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有力的统计模型来支持。(2)在计算和推测死亡概率方面无能为力。(3)用于群体预测较准确,但用于个体死亡预测则有较大的偏差。

2 中医危重病评分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经验,中医将疾病变化时出现的危险信号称为败兆,如中医典籍记载: “戴眼反折”为太阳经终信号, “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为少阳经绝死兆。(《素问〃诊要经终论》)五脏绝其败兆显现于五官开窍处,如 “鼻如烟煤,肺气已绝”,鼻火扇为肺竭凶兆,阴竭阳脱的败兆以汗、喘、躁为信号,烦躁为阳脱先兆,汗出不止为阴竭凶兆,息高喘冒为孤阳欲绝死兆。形神相离常常是败兆,如 “破 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素问〃玉机真脏论》)面色由晦暗突然转为两颊红赤,如妆如丹,是阴阳离绝,阳气虚脱,孤阳升越的回光返照现象。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灵枢〃四时气》)临床上目陷、目黑、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耳缩、耳黑、耳凉及暴聋为四大凶兆。指纹的浮沉长短和色泽变化可作为内脏气血盛衰信号,如指纹由合谷达风关、气关、命关直射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总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医疾病预测学

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基础上。脏象即 “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因此通过外在器官变化便能预知内脏的病理情况。由于脏象学说突出了人体内外相应、表里相关、上下互通、背腹呼应的特点,所以疾病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

一个器官有病,其他器官必然会受到波及而有所暴露,因而危重病的一些征兆是可以预测的。经络是脏腑的延伸,经气源于脏气,脏气通过经气互相通应。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无所不通。由于经络有高度感应性和传导性,因此体内疾病可以由经络表现出来。而且经络作为疾病传变的桥梁,作为疾病预测手段,往往最早反映体内的病理状况。经络运行气血,构成了中医疾病预测学的物质基础。

大,但其对病情的判断是直觉的、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中医疾病预测学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地用于医疗实践活动中,在危重病救治中能快速地做出判断,无需借助高精尖设备。中医以直观法收集四诊信息,运用模糊数学概念,对信息的量模拟分级,按量级来判断价值。

3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

现代中医学临床上常以咳、喘、痰、肿、瘀等症状缓解或消失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部分参考了西医诊断学指标。

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也可见一些危重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主要考虑临床症状的变化,所以危重病的程度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进行客观评价是合理和可行的。但上述症状和体征等的观察,仍然是医师的观察结果,因此判断内容尚不够全面,也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中医临床实践一直重视患者自身

及其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体现整体观念、辨证观念,中医危重病的病情观察也多注重患者感觉、症状变化和改善。但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对于危重病的评价,现代中医领域逐步采用西医的危重病评分系统,可能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无法从根本上阐明中医对危重病治疗的整体概貌。要客观、全面地评价病情,除了应用西医APACHE评分外,中医危重病的临床评价也应是临床预测的主要方面,两者共同构成了危重病的总体评价和预测。因此,需要一种能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适合我国国情和医疗机构的新的危重病病情评定方法。

因此,根据中医理论、病因病机和临床体征,构建中医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反复临床调查、测评,对评分系统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特性进行考评,最终形成既符合现代医学测量学的要求又具有中医临床特点的危重病评分量表,以对危重病的病情、预后和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

篇三:斗地主

故事小说

三老头在公园里玩斗地主,一群人在边上围观,有一老头四个二两个王也不叫牌。

一旁边看热闹的都着急了,指着他的牌问:“我说你这么好的一手牌干嘛不叫地主哇?”

谁知这老头一脸为难地说:“别和我提地主,我家这辈子就被地主这俩字坑了。”

“啊!”看热闹的人纳闷地问:“难道你家曾经遭过地主迫害?”

老头摇摇头说:“不是呀!我爸曾经是地主,解放后那时斗地主,文革那时斗地主,弄得我从小就提心吊胆,如今我可不敢当地主,别让他们把我逗了!”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重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

1 危重病评分的临床应用现状

危重疾病评分方法的应用目的为定量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或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传统方法将疾病的严重程度分轻、中、重3级;而危重疾病评分法观察患者的急性生理改变、解剖学改变,甚至慢性疾病的病损因素等参数,通过赋值、加权以及逻辑推理和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客观地量化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量化评估结果对于医生和护士了解和掌握病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探讨评估结果与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药物治疗和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总结、提高技术和学术水平,发现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在危重疾病研究中往往用评分分值作为分组依据;在许多

研究中用评分来控制组间条件,从而增加组间的可比性。

危重疾病评分工具的另一作用是用来预测疾病预后或死亡的危险性(Ps)。这类评分工具通常以0.5作为Ps的界点,Ps>0.5为预测存活,Ps<0.5为预测死亡。对于某一群体来说,预测死亡(存活)与实际进行比较,二者越接近,预测效果越大。然而预测病死率主要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而为每个患者预测的Ps不能作为是否放弃治疗的根据。

第二代的APACHEⅡ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ICU预后评估系统。不论是外科创伤还是内科急症,APACHEⅡ在应用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既可根据评分的高低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凭借得出的病死危险度判断患者的预后,是目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性的危重病情评价系统。虽然在APACHEⅡ的运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有些参数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易收集齐。若有些参数缺少,该系统即认为是正常,按此计分多有失误。况且收集各项资料,如某些生化指标,是需要一定测量时间的,往往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该评估系统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选择的评分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缺乏有力的统计模型来支持。(2)在计算和推测死亡概率方面无能为力。(3)用于群体预测较准确,但用于个体死亡预测则有较大的偏差。

2 中医危重病评分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在危重病情的预测和评价方面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经验,中医将疾病变化时出现的危险信号称为败兆,如中医典籍记载: “戴眼反折”为太阳经终信号, “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为少阳经绝死兆。(《素问〃诊要经终论》)五脏绝其败兆显现于五官开窍处,如 “鼻如烟煤,肺气已绝”,鼻火扇为肺竭凶兆,阴竭阳脱的败兆以汗、喘、躁为信号,烦躁为阳脱先兆,汗出不止

为阴竭凶兆,息高喘冒为孤阳欲绝死兆。形神相离常常是败兆,如 “破 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素问〃玉机真脏论》)面色由晦暗突然转为两颊红赤,如妆如丹,是阴阳离绝,阳气虚脱,孤阳升越的回光返照现象。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灵枢〃四时气》)临床上目陷、目黑、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耳缩、耳黑、耳凉及暴聋为四大凶兆。指纹的浮沉长短和色泽变化可作为内脏气血盛衰信号,如指纹由合谷达风关、气关、命关直射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总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医疾病预测学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基础上。脏象即 “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因此通过外在器官变化便能预知内脏的病理情况。由于脏象学说突出了人体内外相应、表里相关、上下互通、背腹呼应的特点,所以疾病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

一个器官有病,其他器官必然会受到波及而有所暴露,因而危重病的一些征兆是可以预测的。经络是脏腑的延伸,经气源于脏气,脏气通过经气互相通应。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无所不通。由于经络有高度感应性和传导性,因此体内疾病可以由经络表现出来。而且经络作为疾病传变的桥梁,作为疾病预测手段,往往最早反映体内的病理状况。经络运行气血,构成了中医疾病预测学的物质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学虽然是以定性观察为主,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其对病情的判断是直觉的、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中医疾病预测学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地用于医疗实践活动中,在危重病救治中能快速地做出判断,无需借助高精尖设备。中医以直观法收集四诊信息,运用模糊数学概念,对信息的量模拟分级,按

量级来判断价值。

3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危重病评价体系

现代中医学临床上常以咳、喘、痰、肿、瘀等症状缓解或消失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部分参考了西医诊断学指标。

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也可见一些危重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主要考虑临床症状的变化,所以危重病的程度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进行客观评价是合理和可行的。但上述症状和体征等的观察,仍然是医师的观察结果,因此判断内容尚不够全面,也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

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历史,中医临床实践一直重视患者自身及其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体现整体观念、辨证观念,中医危重病的病情观察也多注重患者感觉、症状变化和改善。但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对于危重病的评价,现代中医领域逐步采用西医的危重病评分系统,可能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无法从根本上阐明中医对危重病治疗的整体概貌。要客观、全面地评价病情,除了应用西医APACHE评分外,中医危重病的临床评价也应是临床预测的主要方面,两者共同构成了危重病的总体评价和预测。因此,需要一种能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适合我国国情和医疗机构的新的危重病病情评定方法。

评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反复临床调查、测评,对评分系统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特性进行考评,最终形成既符合现代医学测量学的要求又具有中医临床特点的危重病评分量表,以对危重病的病情、预后和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就诊,初次就诊时(包括在我院和在外院就诊)即明确诊断腹痛原因;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定义为:在初次就诊被误诊和(或)未被明确诊断,因治疗效果差而住院诊治的患者。根据既往研究,把腹痛病因分为腹腔脏器病变、腹腔外脏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三种。记录各组病例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达,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患者发病时间15min~15d,平均20h。引起腹痛的疾病原因有50种。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共1 122例(占总例数73.19%),为:急性胰腺炎385例,急性肠梗阻200例,急性胆道病变137例,急性阑尾炎130例,急性胃肠炎1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95例,均为腹腔脏器病变。

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共411例(占总例数26.81%)。其中腹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