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梁祝越剧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27:17 体裁作文
梁祝越剧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梁祝观后感

电气1101 1110430115 黄玉

《 梁祝》观后感

民俗学课上又重温了一遍徐克版的《梁祝》。看电影的当天,好像是杨采妮跟新加坡大亨大婚的第二天。 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了,对于大三的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

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杨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祝英台的天真活泼,梁山伯的真诚善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祝英台出身名门大户,无忧无虑,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英台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命下人用短绳绑住祝英台的双腿,用以限制英台的走路步幅,但没想到,这样一来,英台走起路来像个机器人一样,更加难看。看似逗笑幽默的桥段,从更深层来讲,它突出了祝英台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对立。

“不管多么开心都好,千万不要变实。”

初到崇绮书院,正值阳春三月,山中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今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一切早已注定。文库巧遇,不打不相识,友谊初成;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帮英台作弊、陪英台秉烛复习……终成知己。

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白衣僧人若虚在青山碧水间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着的不是男孩子。”

就算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二人在山洞里缠绵,也安排了因见到观音像而反复用树枝遮挡这样的情节,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但心里却仍有悲伤。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凉,于是看到欢快的情节温馨的镜头,也会联想起美好的时光很短暂,悲从中来。“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祝家老爷一心要与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势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祝老爷最向往“满面红光”,脸上涂满又绿又厚“回春膏”,却弄的不敢怒不敢笑,男人涂胭脂白粉看似是一个有趣的笑料,其实别有一番讽刺意味,本来让人美的胭脂掩盖了人的本来面目,脂粉越厚,面皮越厚,人也越来越不像人了。

最后英台哭坟,伴着那首《梁祝》,用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山伯降雨洗尽她脸上的脂粉,还她原先素净本真的面目——这才是山伯爱的、最真的英台。风为英台披上红嫁衣,英台飘然随爱人离去。生不能相守,便是死也要在一起。

后半部分的悲怆凝重,更显两人昔日情的珍贵、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凉。

影片最后,纸上的两只蝴蝶幻化成真正的蝴蝶从若虚的手中飞出,在黄昏的天空双双飞舞,这种奇幻的成分更显浪漫美感,让人难忘。

若非遇见你,我不会懂得爱;若非遇见你,我的生命只是空白。

这个光棍节还是自己过,不过我希望早点遇到自己的英台。

篇二:《梁祝》观后感

徐克《梁祝》影评

0904480128 王长胜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他生,前世今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梁祝》 故事的梗概大概这样: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途中,邂逅求学的梁山伯,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义结金兰。二人到杭州拜师,同窗共读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不知她是女子。祝父思女,英台只得回乡。临行前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山伯家贫,待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英台许给太守之子马文才。二人凄然而别,立下誓言:生不同衾,死要同穴!后山伯被朝廷沼为县令。然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时,绕去山伯墓前祭奠,就在此时,墓碑崩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蹁跹飞舞。(摘自百度百科) 我也在网上看到关于《梁祝》的许多影评,有的从情节上去评论,有的从艺术手法上去赏析,不一而足。下面我从“一物一人”的视角去看这部影片,分别是片中的“琴”和“若虚大师”。 本片中琴一共出现了五次,从开始一直到结束,贯穿了整部影片,成为讲诉这个故事的一条暗线。

第一次:祝英台在屋顶抱着蝴蝶晒太阳,突然她父亲带着要把英台许配给马家之子的消息回来,很是兴奋并立即要求对祝英

台的诗书琴进行考核,祝英台第一次弹琴,噼里啪啦跟小孩玩玩具一样把琴弦拨断了几根。祝母说:“五音乃发自内心,怡情雅致”。这一幕借琴来暗示当时的祝英台完全是一个深闺少女,无知懵懂,内心的感情世界一片空白,也为后来琴见证祝英台的成长做铺垫。

第二次:夫子教书院的学生弹琴,梁山伯奏一曲后。夫子:梁山伯啊梁山伯,你只有琴音全无神绪,五音乃发自心肝脾肺肾,五行具备,缺一则五音不全啊!梁山伯:请问老师心肝脾肺肾我缺少那一种呢?夫子:情啊。此时祝英台乘马车而来与梁山伯对视,尔后莞尔一笑。此处和第一次一样说明梁山伯对感情也一片空白,为下文梁山领悟何为情埋下伏笔。琴也目睹了这对少男少女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寓情于景。

第三次:夫子弹琴过程中,亭望春戏弄祝英台是祝的头磕到琴上,梁替祝顶罪,夫子恼怒罚两人一同举琴。举琴过程中亭望春捉迷藏使梁山伯的琴摔碎,祝英台急忙与梁山伯换琴。这导致梁山伯可以回去而祝英台要举琴到太阳落山。此过程中,祝英台不停哭泣,而梁山伯在山顶即兴弹奏《梁祝》,山伯自语了一句:发自心肝脾肺肾。这里与上文夫子的训诫想呼应。此处导演借琴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两人的感情在琴的交换中发展,而梁山伯也明白“情”的含义,他正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用琴声来表现两人感情的沟通,一切安慰信任都在琴声

中体现,这种手法第四次还用到。这里摔琴事件奠定了两人感情,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次:梁山伯去考试要离开书院,祝英台在琴旁目送山伯,突然她弹奏起那天举琴时山伯弾的曲子,凌乱的琴声反映祝英台当时的心境。祝英台突然用手拍打木琴并趴在琴上哭泣。分别是痛苦的,导演选取祝英台在琴旁通过琴声表达哀伤,展现祝英台大哭场面为说明两人对离别这件事情表示无奈。

第五次:祝英台被关在黑黑的屋子里并给梁山伯写信,而琴有静静的放在一旁,“山伯,我们一定会见面的”铮铮誓言又是琴在见证。然后,仆人把梁山伯的信投给她,祝英台打开信的瞬间,山伯死,琴弦断。弦断人亡,更增加了悲情。

一把木琴贯穿了整部影片,见证了梁祝二人的无知与成熟,快乐与忧伤,奏出的是士族社会下爱情的软弱和无奈,从琴的角度看这部影片会发现当时的晋朝风气。

本片中另一个人物也是影片中独特的视角,称为“门外人”的若虚和尚,共出现五次,我们只分析其三次经典对话。 第一次:祝英台与若虚的对话:

“我没躲起来”

“出家跟躲起来说法不同而已” “汉人说有几千年文化,老是要感化蛮夷外族。现 在胡人霸占了北方,汉人就被迫南渡过江逃难,先过江的霸着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仕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就讲

求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躲起来只是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第二次:祝母和若虚的对话:

“这池里的鱼,我想你该将他们放生。”

“放它们出去,外面的环境这么恶劣,适应不了它们

会死的。”

“变得不适应,因为它们原本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

本不该有池溏。”

“(愤怒地上前打了若虚一个耳光):说得挺潇洒,放

得下你就不会出家做和尚。”

“我身无一物,有什么放不下?你什么都有,还什么

都想要。贪心到连人家的东西都要,你要东西实在太多了。你困住他们,他们就跟这儿的鱼一样,不敢见人。能放下就放下吧。网开一面,功德无量。”

第三次:梁山伯与若虚的对话:

“缘分如果有的话,就一定会有的。”

“大师,你不是说过你是站在门外面的吗?看我们这些门里面的人”

三段对话虽没有交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凭台词便也可以肯定,祝母是门户千金,而和尚出家前也必定是个穷书生,因为关系悬殊而未能走到一起,所以后者回避而出家,不问世事。当时门第风气极盛,僧人若虚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

代情侣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若虚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若虚的话不多却可以得出悲剧发生的根源,这个也可以和祝母的一段话对照着理解:“你以为愤怒就能改变你和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怨就只能怨自己生错了地方,怨自己生错了时候!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未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影片中若虚的存在点明了当时社会背景,我认为若虚也具备了两要素:对于历史社会的茫然但不失清醒的认识;对自由恋爱解答。每一部优秀的影片中都有一个人物作为人性的散光点,如曹禺《雷雨》中的小少爷。这部若虚以一个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这个社会,站在常人之上。

我只从以上两个点作简要分析,其实本片中还有好多东西值得回味,比如人物性格,电影拍摄技巧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篇三:浅谈经典爱情绝唱--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浅谈经典爱情绝唱

------------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摘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全曲的故事情节沿着“草桥结拜——同窗三年——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双双化蝶”的顺序展开,根据故事情节中喜怒哀乐的不同,在音乐上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跌宕起伏的剧情。本文从作品的简介、音乐架构和影响以及个人看法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谈谈欣赏感受。

关键字:梁祝 小提琴 爱情

引言

每当想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苦命鸳鸯。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竖琴等乐器的交替演奏下,《梁祝》正是这个故事在音乐上的完美再现,在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正文

一、《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作者的简要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此曲的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婚”、“双双化蝶”为主要故事情节。而说道此曲,不得不提及的就是给予它生命和灵魂的作者们。

陈钢是上海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进入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苏联专家等,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和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随后又编写了《我爱祖国的台湾》、《清水江恋歌》等作品。

而何占豪是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也因此创作了这部经典之作。除

此之外,他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越剧《孔雀东南飞》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梁祝》的音乐架构以及社会影响

全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和化蝶的情节。

呈示部的引子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由第一长笛吹出秀丽的华彩乐段,接着双簧管以越剧过门为素材,走出优美的抒情旋律,描绘出一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而大提琴则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再次奏出爱情主题,展现了梁祝草桥结拜后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随着节奏采用明朗、欢快以及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这?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衾肿澹俣瘸鱿中√崆儆氪筇崆偾橐饷嗝嗟亩曰埃渲卸隙闲囊舻鳎硐至伺缒凶暗淖S⑻ㄓ杂种梗芎π叩哪谠谇楦校傧至顺ねはП穑笆讼嗨汀蹦悄焉崮逊值那榫啊?/p>

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是戏剧性发展的中心。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演奏出了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而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它优美动听、感人心魄的旋律,成为对梁祝故事的最完美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管弦乐的代表性作品,而且是能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它的旋律深入人心、亲切感人,最经典地表现了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出一幅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凄美画卷!

三、《梁祝》带给我的心灵震撼

虽然我的对音乐鉴赏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喜爱。

其实一开始我先接触到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稍许愚笨耿直的梁

山伯与活泼可爱的祝英台的相遇,到他们的相恋相知;再到他们被封建恶势力的代表人物马文才拆散,导致阴阳相隔;但最后依旧能够化为蝴蝶成为神仙眷侣的坎坷爱情,这段爱情撼动着许许多多人的内心,也是出于对此故事的喜爱让我喜欢上了此曲。

在课上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一开始并不能十分了解到这首曲子中竟然表达了那么多的故事,在老师的解说和查看资料下,我才开始懂得了这首曲子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阐述着这个爱情绝唱的故事。

我特别喜欢同窗三年和英台抗婚这两个部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截然不同的风格,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看来就像是代表祝英台和梁山伯相处的点点滴滴的聚合一样,在愉快和幸福的氛围下相处了三年。而到了祝英台抗婚是,小提琴的演奏显得分外悲痛和愤恨,但是即使作出了反抗,但是最后还是徒劳无功,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古代女子的微薄之力根本无法撼动,但这个过程中音乐的悲怆显露无疑。在听的过程中让我激动愤怒之余,有增添了一份无奈和悲凉。很佩服古代的女子有这种追求爱情的勇气,却对他们身处那样封建迷信的时代而不能结成连理感到很可惜,在音乐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的感情,那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才能感受到的,这样的感情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

虽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不是古典十大名曲,不是《高山流水》和《广陵散》那样以典故名闻天下,不是《春江花月夜》那样用江南水乡风情迷倒世人,也不是《汉宫秋月》用宫女的寂寥冷清和无可奈何打动人们,用的是那种人们一直向往的至死不渝的爱情,而恰恰最打动人的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真挚情感了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