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按图索骥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26:52 体裁作文
按图索骥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高考议论文典型结构例文

高考议论文典型结构及优秀范文

汇编整理:王晖 审核:杨海波

提高个人素质,势在必行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及各个奥运场馆的完工,人们开始对北京的“软件”投以更大的关注。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行为,由于在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们眼中是

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举动,因此其在北京屡禁不止。为了从根源上消除类似的不文

明行为,我们意识到,提高个人素质,势在必行!

个人素质的高低,体现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而恰恰是从这些小事中,我们看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不止一次地,我们所说某大公司在举行面试时破格录

取应聘者的故事,而这“破格”的原因,仅仅在于那位应聘者自觉地将休息室打

理整齐这一件病并不起眼的小事中。在解答他人疑惑时,公司领导说:“我们想

要的,是个人修养好的员工。”再想一想一直被我们看做榜样的雷锋叔叔,我们

对他的尊敬与爱戴,不正是因为那些点滴中体现出来的,雷锋的高素质吗?由此

看来,拥有高素质,能让我们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个人尊重。别让一口痰毁掉了

个人形象!

个人素质的高低,影响一个城市的城市形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打动我们的,或许是它的建筑、景观,但我们永远忘不了的,却一定是那个地方,

人们的行为举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信的话,不妨问一位旅游至外地的友人,

问问他对陌生城市的印象。相信他一定会着重提及城市的生活状态。或许一座并

不美丽的城市会因人民的热情被赞扬;也或许,一座看起来美丽的城市会因地上

的一口痰被鄙视。奥运会,北京这座城市会给各地友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说,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北京市民的个人素质。别让一口痰毁掉了北京的形象!

个人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曾经,我国部

分百姓在出国游时不文明行为也带到了境外,一段时间积累后,外国人脑海中并

不是某个人做了什么事,而是“中国人”如何。这种亏我们不是没有吃过,相信

没有一个中华儿女希望自己的民族背上如此的“黑锅”。别让一口痰毁掉了中华

民族的形象!

既然个人素质体现个人、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我们有何理由不提高个

人素质,将一个人良好的奥运会主办者形象留给全世界呢?

由此观之,提高个人素质,势在必行!

美哉,嵇康之死

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那时的太阳,日落比日出更美;

那时的生命,死比生更亮。

公元二百六十二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辉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

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谛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抚

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

《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

索琴弹之”。两个记载差不多。《晋书》又多了一个细节,嵇康回过头从容地看了

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就在这一刻,嵇康忽然想起一件事。叹道:“《广陵散》于今

绝矣 ! ”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

想学都被回绝。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

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

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 !嵇康生得很美。《晋书》很严肃,极少在人物的相貌上花费笔墨,对嵇康却

破例作了详尽描述:“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美妙绝伦,

是一个不用打扮就能倾倒天下的美男子。嵇康的朋友山涛这样形容嵇康:“叔夜

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嵇康伟岸正直清

峻卓立,冰清玉洁通体透明,超凡脱俗高远飘逸。嵇康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

他的人格魅力:挺如松,劲如竹,坚如石,傲如山,洁如玉,清如冰。

嵇康活得很美。《魏氏春秋》说嵇康“学不师授,博洽多闻”,他的诗文书法

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

袖人物,他崇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超然自在。嵇康是一位出色的文

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嵇康精通

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

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

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最怪的是他喜欢俗活儿打铁。《晋书》说他“性

绝巧而好锻”;又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出于爱好

也罢,为了生计也罢, 嵇康打铁肯定是想展示点什么。展示他穷不失志不向政

府伸手,还是展示他健康的体魄、绝巧的锻艺?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

己的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炉火通红,力智交辉,锤声铿锵,汗香四溢,嵇康

打铁美得如画如诗。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

来访,这个公子哥儿派头十足,“乘肥衣轻 , 宾从如云”。 ( 《魏氏春秋》 ) 嵇

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

“何所闻而来 ? 何所见而去 ? ”钟会答得也很机巧:“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

去。”《晋书》说“会以此憾之”,这件事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说“这

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 ,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嵇康死得很美,他的死因美得让人羡慕让鬼嫉妒。嵇康因思想而死。嵇康玄

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它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统治者当作幌子的虚伪礼教。嵇康的社会理

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

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

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

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

“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生命的绝唱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

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

苦 与 乐

人人都渴望欢乐,但未必人人都真正理解“乐”的含义。 有人认为,无苦便为乐,只有轻松闲适、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乐。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理,实则荒谬。因为世界是矛盾统一的,有乐必有苦;没有苦的比较,又哪有什么乐呢?苦与乐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首先,苦是乐的前提。 俗谚说:“不吃苦中苦,哪得甜上甜。”这说明乐是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的。试想一下,世界上有哪位成功者是一帆风顺、一生享乐而获得成功的呢?当然没有。相反的,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在艰苦中磨练自己、勤奋工作的人。正如司马迁所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见,没有苦痛的挣扎,便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其次,乐是苦的目的。

人人都要有一种信念支持着,才有可能忍受随时而来的“苦”。这种信念就是“乐”——即理想、追求。只有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不会被些许困难吓倒,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乐”。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不取真经誓不回头的决心,玄奘还能坦然面对艰难的旅途,取到真经吗?恐怕他出不了长安城就得叫苦连天,返回宝刹了。

再次,苦中乐才是真乐。

一个人若是一辈子吃喝不愁,享乐无穷,似乎是一种“完美的乐”了。其实不然,这只是一种无头脑、最低级的乐。且不说它的虚无缥缈,即使真有此乐,也只能像刘禅的“乐不思蜀”一样,使人贻笑千古。真正的乐,只有历尽艰辛,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苦中的乐,才是真乐。

总之,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对待苦与乐的关系,从

苦中咀嚼出甜味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才有可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获得“真乐”。

[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篇二:作文

秀出你文章的风采

大家好!

常听人说:作文难,写文章辛苦。有人曾经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四个字:写不出来。的确,有的同学觉得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握着笔苦思冥想,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就算“挤”出来几句,也大多是语言干巴巴的,事件简单乏味,缺乏创意,缺乏趣味。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提请大家注意几点。

一、重视写作,让文章给人生添彩

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写文章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对于有理想,有追求,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写文章非常重要,很有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生活、工作的需要。参加工作以后,还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考试在等着我们,可以说,几乎每一种考试都要考语文,而考语文必定要考作文。我们平时写计划、总结、汇报材料甚至草拟合同,都是作文啊。还有演讲、辩论都要一手好文章作支撑。找工作,竞选干部,高水平的写作能帮助你获得成功。

2、提高人生品位。爱好写作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善良,同情弱者;二是关心社会,忧国忧民;三是感情细腻;四是心灵高尚。有了这些特点,难道人生品位还不高吗?

3、改变自己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末,举行了几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就凭一篇好作文敲开了名牌大学之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边远乡村的教师、干部凭借写得一手好文章调到了大中城市。还有一些写手靠此谋生,甚至发财。事实上,一部书稿拍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二、树立信心,立志写出有穿透力的精品

写好文章首先要有决心,克服畏难情绪;还要端正态度,分清主次,解决基本的认识和方向问题。

1、喊出一句口号:写文章,我能行!

可是,有的同学怕写作文,视作文为洪水猛兽。老师出了题,愣了两节课,硬是写不出几个字来。老师批评,家长责怪,自己也很苦恼。其实,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每次作文,只要仔细考虑,全身心投入,人人都能写出好作文。文章写好以后,要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要反复揣摩,认真修改。还可以拿去同作文选上的好文章去比对,不要多久,作文成绩肯定有大幅度提高。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学习条件也很好,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再者,你们聪明,接收能力强。我相信,只要你树立起信心,刻苦努力,一定能写出一篇又一篇有特色、效果佳的作文来的,一定能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因此,你要对自己大声说:写文章,我能行!

2、记住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文要注重基础,要从谴词造句做起。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句话,却不知道下一句话该写什么。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陷入了困境。

我们在作文时,要做到“咬文嚼字”,对文章进行深加工。思想必须集中,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写好了一句话以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和“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苦能在合乎写作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对文章进行亮点设计,即选取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对其精雕细琢,巧妙加工,原本平常的文章就会增色不少。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贾岛,他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描写一个老和尚夜晚回庙的情景,

一共五个字“僧敲月下门”。为了写好这句诗,他思索了许久。原来他想写“僧推月下门”,后来又觉得可以写“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呢?他反复地比较,甚至出门骑在驴背上,也在用手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细心体味。没想到迎面一队马簇拥着京兆尹(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市长)来了,直到跟前才发觉。他连忙向京兆尹道歉,说明自己没有顾得上让路的原因。京兆尹叫韩愈(唐朝时一位有名的散文作家),韩愈没有怪罪贾岛,勒住马想了好久,说:“用‘敲’字比用‘推’字好。”并解释道,“敲”字声音响亮,更能生动地表达在寂静的月夜一个老僧回庙的情景。

贾岛接受了韩愈的建议,终于写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绝句。后来,人们把写文章的时候选择词句的工作,叫“推敲词句”了。这种“推敲词句”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作家中不少。他们往往为了一句话、一个词,要反复推敲,斟字酌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苦心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每一句话写好,努力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又是由一个又一个词组成的。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大楼,那么,词和句子就相当与砖和瓦,碎砖和破瓦是盖不起坚实美观的大楼来的。

3、围绕一个目标:形象表达让文章出彩。

《中小学师生作文秘笈》第149页有一篇叫《快乐周末》的文章,是这么写的:

(请学生读例文)这篇文章中形象表达的地方很多,如唱歌比赛、做游戏、野炊、登山成功等场面,充分调动了各种描写手法,使文章写得既形象又具有表现力。

4、坚持一个信念:特色是文章的生命。

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求异作文,创造性作文,都是特色作文的异名词。文章能写出特色来,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特色作文与八股应试文相对,与模仿抄袭文相悖,与弄巧成拙文相离。它生动活泼,不墨守程式;陈情达意,不生吞活剥;自然流畅,不艰涩难解。特色作文要求;一是立意求异。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特色作文重在思维独特,体现在立意新颖,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更不是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二是语言求活。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时装,这种语言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飘然无序,舒卷自如;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喜闻乐见;它还是美丽的,不脏,不乱,不涩,不空。三是文体求变。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考试对特色作文的要求。童话、寓言、日记、杂文、诗歌、短小说,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合同书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

三、讲究创新,别具一格吸引眼球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难以获得评卷老师和编辑的青睐。而好文章创新求异,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就是要挖空心思写出新意。优秀的作文要下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要经过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1、向别人“借刀”,模仿优秀文章。

罗诗斌有篇《母亲的四季》写得很好,值得模仿:

母亲如庄稼,在乡村的四季葱郁地生长。

春风融融,布谷声声,谷雨沙沙。蚯蚓一个懒腰犁翻了春天的三月。母亲披蓑戴笠,荷锄而动,田野凝望母亲虔诚的身影,芳香四溢。

夏阳炎炎,蟑声嘶哑,树木低垂。屋檐下的老狗拖着一条火样的舌头。母亲长成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坚韧地追赶太阳的脚步,一串串辛辣的汗珠喂养出一颗颗饱满的谷子。

秋风飒飒,柿子红透,野菊飘香。白鹭在金黄的田野上读着黄金般的诗篇。母亲厚实的老茧抚过日子的发梢,茁壮的果实滚滚而来。母亲习惯把喜悦藏在粮仓的背后,一不小心,

消瘦的秋风偷走了她饱满的笑声,漫山的枫叶羞红了脸。

冬雪霏霏,寒风萧萧,田野消瘦。一只野兔在苍茫的雪地里踩出一行行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季节顿生怜悯之心,将母亲逼在烟雾袅袅的柴火灶旁,烘烤她疼痛的关节。母亲那闲不住的手,开始织衣补袜,一针一线把岁月的沧桑织成丝丝白发。这缝缝补补的细节,把一冬的寒意织成我一生最温暖的记忆。母亲如歌,在乡村的岁月里吟唱。 本文打破常规,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母亲劳动、收获,对儿女的关怀,没有进行具体的记叙描写,但字字句句饱含了深情,令人耳目一新。

2、换一种说法,开拓创新世界。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很多,拥有几百万崇拜他的读者。当有人向他讨教写作的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什么叫“换一种说法”?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眼睛一闭,挤出几颗金豆豆。”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捂,嘴一张,‘哇’地哭出声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一边哭边一个劲地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哪一种写法好,你一定会脱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是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的方式呀!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统去评价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哪一种方法不好,一切要看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一段话也可以“换一种形式”:

形式一: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

按图索骥议论文

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它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形式二: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乐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呀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到我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3、选材十分重要。3月11日,我在《科教新报》上写了篇题目叫做《善意提醒》的文章:

一次骑车外出,忘了关灯,一位与我擦肩而过的老者从后面追上来:“先生,车灯!”我关了灯,谢天谢地,还以为出了问题呢。一路行来,果然看见还有许多像我一样忘了关灯的粗心人。看来,老者要提醒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同太太一起去逛超市,太太爱吃辣的,一古脑选了好几瓶辣椒酱。这时,一位学生模样的孩子走过来,拉着太太的手说:“阿姨,网上都说了,许多辣椒酱里有苏丹红,不能吃。”我们将辣椒酱退了可并不扫兴。太太说:“真没想到,一个孩子也挺懂事的。”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激。

后来,一商家玩起了有奖促销的把戏,我也去试了一下手气,一摸奖券,妈呀,一等奖!

只要加10元,就可获得价值40元一瓶的化妆品。我手持奖券,正要去兑奖,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一把拉住我:“别去,伪劣品,当心毁容!”

我与同事一道坐公共汽车,扒手的手刚伸进同事的裤袋,一位好心乘客狠狠推了同事一把:“你踩我的脚干嘛!”同事很是恼火:“神经病,我踩了你的脚吗?”扒手下车后,同事仍在恶狠狠地瞪着那乘客。这时,乘客笑了笑:“对不起,刚才吓着你了,请看好你的钱包。”同事一摸,钱包已到了袋口,顷刻明白了怎么一回事,红着脸说:“应该我说对不起,谢谢你啊!”

生活中,就是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在默默地关心着我们,时时刻刻善意提醒着我们,使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些善意提醒,给我们以温暖和力量,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完美、和谐、温馨,也使我们在内心深处充满了感动。

这篇文章用了四个有关“善意提醒”的材料,前三次是写“我”被人提醒,后一次是看到被善意提醒的一件尴尬事,最后归结主题,就是:善意提醒使我们的生活更完美、和谐、温馨。

4、要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我们向谁学习那些精彩的语言呢?

一是语文教材上有范本。有许多好的课文,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一年级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梅花,不用颜料不用笔,一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这首儿歌写得多好啊,我们多读一读,体会了,这些形象的语方就学到手了。

二是作文选上有佳作。《中小学师生作文秘笈》253页上,有一篇叫《测试》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请学生读例文)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首先是扣题好,文章写了女主人对小保姆的测试,同时写了小保姆对女主人的测试;其次是立意高。文章的立意是,生活中,我们在测试别人的同时,自己不知不觉也在接受别人的测试,要多多注意自我反省和检讨;再次是构思佳,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将小保姆的捡钱与女主人的捡钱分别用实写和许写来表现;还有描写很到位。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很成功。

三是演讲稿里有营养。一般来说,演讲稿就是精品文章,它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值得一学。平时我们听演讲比赛,就要留心学,把这些优点学到手。

四是广告词中有创意。广告词有的一语双关,既道出产品,又别有深意。如一家钟表店以“一表人才,一见钟情”为广告词,深得情侣喜爱。有的利用谐音双关,增添趣味:领“鲜”一步(黄河冰箱广告);美好人生,“鸡”不可失(烧鸡店广告);汾酒必喝,喝酒必汾(汾酒广告词);“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词);口密腹“健”(营养液广告词);爱不“湿”手(全自动洗衣机广告词);“衣衣”不舍的朋友(太空棉广告词);“灯”峰造极(灯具广告词)。有的利用反语,巧妙地道出产品特色,往往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如,牙刷广告词:“一毛不拔”;打字机广告词:“不打不相识”。有的诙谐幽默,使人开心。例如杀虫剂广告:“真正的谋杀者”;脚气药水广告:“使双脚不再生‘气’”;电风扇广告:“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总之,将广告创意运用到文章里面去,我们的文章一定增色不少。

5、趣味吸引人。

《中小学师生作文秘笈》第31页有一篇叫《快乐小精灵》的文章:

(请学生读例文)文章中有趣味的地方很多,比如:

①你看他虎头虎脑的,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看上去好象随时都有鬼注意冒出来。

②表弟把书卷起来当作话筒,然后爬到餐桌上,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

③表弟破涕为笑,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对我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儿小伤算什么,

轻伤不下火线!”

6、独特想象见智慧。

独特,就是要打破写作思维定势,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有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0的联想》的文章,他从“0的内容”、“0的外形”、“0的内涵”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如“0,是实数最中间的一个,在0的下面,有一个庞大的负数集团,在0的上面又有一个庞大的正数集团。当人站在0上,心情一定不一样。一个从正数集团落到0点上的人,一定是悲伤的,因为他失败了,败得一无所有;一个从负数集团升到0点上的人,一定是很幸福的,因为他成功了,他超越了最大的负数。一个停留在0点上的人一定是碌碌无为的,因为他永远停留在原地??” 实践告诉我们:个性化的文章离不开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发现,只有从想象中发现,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打破习作模式化的现状,让评卷老师在惊叹你智慧的同时,给出高分。

四、投稿有术,自荐信中有高招

投稿有方法技巧,这不是投机取巧。对学生来说,投稿时,自荐信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自荐信有几类:一是虚心请教型。最好熟悉了解编辑的一些情况,然后说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其中哪些作品你尤其喜欢。这样就拉近了你与编辑的距离,赢得了他的好感。你文章的发表几率就提高了。二是建议型。说你认为报刊某个栏目该如何编,讲几点有说服力的理由,让编辑佩服你的智慧,并认为你是真正关心、支持他们报刊的铁杆读者。三是评论型。你可以对某期报刊上的某此文章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使编辑看你像他们的“粉丝”,欣赏你。四是批评型。尖锐指出报刊某个栏目或某篇文章的不足,使编辑敬畏你。五是自我欣赏型。海吹自己作品的长处,说什么名人也欣赏,说获得了什么奖项云云。要明白,编辑也有从众心理,不说定就将你的文章发了。六是自我编辑型。说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适合报刊的什么栏目,讲几点有说服力的理由,牵着编辑的鼻子走。七是提纲挈领型。用简约的语言概括自己文章的内容,指出其优点和缺点,供编辑参考,为他节省审稿时间。八是转述型。转引其他同学对自己文章的正面和反面评价,请编辑定夺,以引起他的注意。九是崇拜型。你要说自己什么也不懂,请编辑不吝赏赐教。运气好,编辑也有可能发你的文章。十是大胆设想型。说他们的报刊假如设立个什么栏目,刊发你的文章,读者肯定多??总之,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大家设身处地站在编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能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五、结束语:你的未来不是梦!

最后,我想把一位大作家说的一句话送给各位:“成功是成功之母。”意思是说,我们要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功。我把这句名言赠送给大家,是希望同学们写出自己感到满意的文章后,大胆地向文学社和报纸杂志社投稿,如果发表了,一定会对你的写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你会发觉,原来要发表文章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你的文章真的从此会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的。就让我们大家齐心努力,让好文章氤氲我们的校园吧!

好了,讲座到些结束,谢谢同学们耐着性子听我唠叨了半天,衷心祝愿同学们写作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谢谢大家!

篇三:议论文复习

集备时间: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主备人:高娃老师

议论文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突破考点——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3.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方法总结:

一、找出或归纳论点的四种方法

1.句式判断法:论点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简洁概括,态度鲜明。一般不用选择句、疑问句、否定句、修辞句。

2.“按题索骥”法:议论文的标题大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标题就表示了明确的判断,交代了文章论述的中心,可直接判断为中心论点;另一种是标题交代的是议论要围绕的话题(即论题),对这类标题可采用“设问法”找出论点,即提出“文章围绕标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发表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问题的答案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位置寻找法:找文中围绕本文议论问题而又表达明确判断的语句,尤其留心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是否有概括性的话。

4.中分区别法:有的文章除了有一个主要观点外,还有若干小的观点来证明这一论点(尤其注意文章中间部分采用并列或递进结构,而每段段首又有中心句的文章),那这一主要观点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围绕证明它的则是分论点。

二、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的方法

突破此考点要采用“一分二概三结合”的方法。一分,即给文段分层;二概,即概括每一层的论述要点(如:提出了??观点,论证了??,得出了??结论等);三结合指两个方面:把论述要点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结合起来,概括时和常用关联词语(如首先、然后、最后等)结合起来。

【语文展台】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的问题。

2.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反驳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批驳(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和间接批驳(提出和错误观点针锋相对的正面观点,然后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错误观点)

3.论点和论题的区别: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是议论的对象;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4.议论文的典型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它们所对应解决的问题可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第二课时:突破考点——辨析论证方法,揣摩议论语言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选文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请指出本文②③④三段的论证方法。

3.文中画线的语句能否去掉?为什么?

方法总结:

一、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根据语境补充所证明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论点),更有说服力。

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论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更容易为人理解。

二、品析议论语言的技巧

议论文的表达讲究分寸、严密说理、无懈可击,所以体会论述语言时多从此方面入手。如词语能否删去类题可从删去前和删去后的意思不同对比来分析。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议论文叙述事例时的语言特点是概括、简洁,而不是像记叙文一样讲究描写抒情

【语文展台】

1.论证方法的判断:

(1)举例论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2)道理论证: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3)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4)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题目分析:或点明论点,或交代论题,或点明议论的由头。

3.议论文开头作用分析:关键字“引——据——趣”,引出论点(或论题),做事

实(或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议论文结尾作用分析:①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或强调中心论点);②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第三课时:突破考点——分析补充论据,阐发自己观点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阅读第×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两则名言警句。

2.文章第×段中,作者列举??的现象有什么用意?

3.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感悟。

4.结合本文,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阐述你的观点。 方法总结:

一、补充论据的分类突破技巧

1.补充道理论据:引言的作者、出处、内容一定要确保正确无误;引言内容一定能切合文章的论点。

2.补充事实论据:引用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概括,事例叙述中一定要有紧扣论点的表述,事例叙述过程要保证准确无误。

二、拓展探究类题突破技巧

1.谈感受类:要紧扣文章论点来谈,切忌天马行空,另起炉灶。答题时还要注意:观点要鲜明;联系实际要具体(或者是身边事例,根据需要也可举名人事例或名言);有观点、有论据、有总结,结构要相对完整。

2.比较分析类: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是同类材料,还是用作对比,还是有所拓展),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若有几则材料,还要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出共性,若题目有字数、句式等特殊要求还要注意符合这些要求。

【语文展台】

一、论据的分类: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①名人的事例;②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③概括的事实;④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包括:①名人名言,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②民间谚语和俗语;③科学上的定理、公式。

二、论据的排序

或照应论点,或有逻辑关系(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等),或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安排,或和上下文相照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