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李汉荣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42:21 体裁作文
李汉荣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寻生命本源的作家】

读李汉荣的文字适宜回到乡下,走过阡陌,走过老父亲丈量过千百次的一望无际的庄稼地,稻浪翻滚,看老父亲眯缝着双眼眺望着苍茫的远方。迈过磨得发亮的高高的木门槛,听厢房里老母亲的纺机依然在嗡嗡作响。一只乌雀从门前那颗高大的槐树上扑楞一下,打了个旋,飞向了广袤蓝天。

他的文字是乡土的,是充满乡情的。他写过许多父辈特别是父亲有关的乡土文字,譬如:《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一、之二、《回忆父亲》、《凝视:母亲用过的……》。这是他的乡情系列文字。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扑实无华,那些农具是农耕时代就已经使用过,并流传到父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除少部分还能再见着踪影,有许多都已随父亲这辈人一样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写农具,并不单纯地描写农具,写出了这些农具所经历过的漫漫历史路,随那层层叠叠的沙土一般孤独寂寞,就如同父亲抽着旱烟袋,吐出一圈一圈烟圈一样的苍茫。

在这两篇文章里,优美的语句伴随着哲理:简单的真实的也是一种美。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井绳》。

写了父亲的农具,随着父亲的去世,再来写父亲的一生,一个勤劳、扑实、温厚代表着广大农民形象的父亲。

写了他的遗容,一双劳苦人民的伤痕累累的大手,一双扶过锄头、镢头、镐、铁锹、镰刀、扁担……的手,写了伴随他一生直到去世的关节炎(父亲,一片小小的膏药,怎么能止住,你浑身的痛,你一生的痛……)

写他的婚姻,写他打过工挖过煤,还写了有关父亲的一则绯闻,写到父亲手搭凉蓬抬头望天,最后写他死于肺气肿。

一个父亲就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父亲的一生,勤苦,善良,本份,如一片长于霜里迎风飘展的秋草,在冬天该衰败的季节,碾作尘,重归于生育他们养育他们的泥土。

写父亲的文字随着父亲的离世而宣告终结,再接下来写母亲,凝视母亲用过的那些东西,随即成一篇优美的文字,一篇充满史诗般的文字。

写乡村母亲,同样并不拘限于自己的母亲,她们是广大乡村母亲的缩影,这样的母亲从亘古的年代走来,任凭外界怎样兵戈声声,江山易主,新桃换了旧符,任历史有千万页厚,无穷厚,你随意打开一页,都会发现,它的根部,都由素扑的线连缀、装订。母亲们的手,

世世代代摇纺车,戴顶针做一家人过冬的棉鞋,在油灯下缝补衣衫,这是穷苦的母亲。

也有家境富足一点的,戴着出嫁时戴过来的银手镯,银亮,戴在母亲如雪的皓婉上,随着母亲绣花纳鞋底,走亲串友……那银手镯必是由母亲家乡德高望重、手艺精湛的工匠打磨而成,集乡村日月之精华,无数星光,无数灯火,人间天上,天上人间,都在经受着安静的锻打。这是清寒乡村生活的一点华丽,是世世代代的母亲们经历多少生死哀荣、家族兴衰无奈人生的最后高潮和守望。

写到母亲发上的唯一装饰品-贝壳发簪,展开奇异无比的想像力。这是海的耳杂,它目睹青丝三千怎样变成白发万丈。收藏过海的波涛,见识了拍天大音,最后安身立命于一个乡村女子的发际。海,迢迢而来,装饰了农业深处的母亲。在每个夜晚,一个乡村少妇紧贴发簪,倾听波浪万倾,怒海涛涛。一件小小的饰物,竟提醒了生命深处的潮涌。

这样的联想,超越了作品本身的力度。它的生命格局变得无限大,无限大。人类的历史有多远,就能洄溯多远。山高水长,天地同在,万物皆来源于天地鸿蒙。

李汉荣的作品高明之处就在于这里。同样精彩之处在他的另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感念祖先》里也深刻呈现了出来。

由一己之祖先,盐商的太祖父,当过土匪最后蒙难被好心猎人搭救并娶其妹妹成家的曾祖父,他们扑朔迷离的身影,波浪迭起的生平,使平常、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

正是这峰峦般的悬念,让李汉荣追忆古今,感念那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猿人;感念几十万年前那位母亲,氏族首领,她用母性的手疏导着生命之河;感念那位武将,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的发生;感念那位巫师,那位占星士,以神秘的语言解释制止了帝王的暴戾;感念那沿路乞讨的远祖,以委屈有损尊严的方式保存了生命的血脉;感念那位低眉晗首、素衣青丝的大家闺秀肯嫁入一介乡间寒儒,为这个贫寒的家族带来了高贵的基因。他甚至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黑夜里的那盏灯、那条吓退凶徒的大白狗、那只以温顺的死营养虚弱孕妇的灰母鸡……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常怀感恩。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这涵纳我们的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读完这篇文,心中忽地吐纳出一口清新之气,天与地,是如此安祥。

李汉荣除了创作出一些这样凸显生命格局的优美哲理文字,他也创作了一些其它题材的文章。如:《记忆或现场》、《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目光》等等。

比较让人感动的是《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对于那些被贪婪的人类所逼到生命尽头、惨遭杀戮的动物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同情和悲悯,对于残酷贪婪的人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如日渐消逝的乌鸦:你这不祥的物种,你这忧郁的鸟,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

如致公牛:沸腾的火锅里,我们不停地搅动起欢乐的泡沫,突然,我听见一串哀嚎……

如致锦鸡:于是有了一种血淋淋的美学:拨去你鲜美的羽毛,装饰他们丑陋的生活。

养鸡场:一个监狱,囚禁着成千上万无辜的囚徒,关押着一批又一批纯真的死刑犯。

他是个有良知的作家,悲悯情怀,对于这些无辜的生命而扼腕,对于贪婪的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批判。

社会需要这样有良知的作家和文字工作者,来提醒我们的人类,应该放下手中的屠刀。

李汉荣,是陕西作家,似乎渭水这片地方出人才。他从乡土中走来,扎根于乡土,利用自己的父亲母亲这取之不尽的生命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乡土作品。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乡土,他写出了人类的根,城市的根,每个人、每座城池都是来源于这片土地,从农耕社会走来。探寻生命的根源,懂得感恩,天地江河海水存在了亿万年,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而脆弱。如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生命之缘和自然秩序,人类的明天又在哪里!

或许这正是李汉荣的系列文字所揭示的最大奥秘所在吧!

篇二:《山中访友》读后感

读《山中访友》有感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对大自然热爱。清晨,李汉荣先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探访山中的“老朋友”。一出门,就与那微风,撞个满怀,紧接着,那晨风,那晶莹的露珠,那沁人心肺的栀子花。无不展现着美的气息。由此,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文中,作者与树、与小鸟、与晨露互诉心声。在文章里,字字不离好心情,处处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无限赞美。文章是一篇“纯天然”的借景抒情,他抒的什么情呢?请看以下句子: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老桥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这座老桥,在这里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他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他迎来送往,默默的奉献着。作者歌颂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实际上是在赞扬什么呢?是在赞扬那些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人们。现实社会,人们的心灵浮躁,价值追求偏移。文中的老桥“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就是要教育人们要俯下身子为人民服务。

2、“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头发长成树冠,胳膊长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作者走进山林,山中的花草树木都是作者的朋友。在那一片树林里,作者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棵树,他扎根泥土,吸收水分。他还“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是啊,树有年轮,人有年龄啊,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浪费呢?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人是什么?不也和这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样。人有生命,他们也有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也只有一次。可是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呢?“大自然就是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作者听见了“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作者感受到了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也让我们明白了要珍爱生命。

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处处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让读者从中学到了许多珍贵的人生道理。

读《山中访友》有感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

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

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座古桥在涧水上站了几百年,却从不改变姿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历史老人。作者用“逝川”比喻岁月,而老人却从未改变。不变的是灵魂,这灵魂古老而坚韧。由此,我们联想现实生活,一个民族,一个人在变幻莫测、难以应对的世界面前,惟有保持优秀文化、历史精神造就的“自我”,才能昂然挺立。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年轮──树──成了树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火山──自然的回归

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的心 ,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篇三:灵感在感悟中升华

灵感在感悟中升华——读《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 这篇文章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的散文。作者李汉荣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仿佛也走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着与自然为友的乐趣,感受着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一颗对生活充满爱的纯真心灵。 当我们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都会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我们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我们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而且文中的很多事物都有其象征意义。

作者李汉荣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古桥、年轮、火山都是自然界的一种事物。看似很平常,

但实际上别有用意。无论是象征着默默奉献的人、自己还是生命的轮回,都不能离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写作的意图。

我深知(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光读一篇文章是不够的,不能感悟文章的灵魂,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读李汉荣的更多的作品,我想那种感悟是不言而喻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