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说女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30:24 体裁作文
小说女儿体裁作文

篇一:《接女儿回家》微型小说赏析

《接女儿回家》微小说赏析

《接女儿回家》是我看完一整本《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集》后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篇微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在大山里修铁路的夫(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妻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乘坐两夫妇亲手修筑的铁路,他们把“女儿”放在座位上,然后两夫妇像疯了一样地阻止别人碰他们的女儿,从而引起争吵,遂发现他们的口中的“女儿”其实是一瓮她们女儿的骨灰。女儿在他们两夫妇在忙于修筑铁路而无法回家的时候,自己上山去找父母的途中遇上山洪而失去了生命。全篇小说就大约800字左右,情节环环相扣,前文多处设置了悬念,文字虽少,却意味深长,让人不禁为之痛心。这篇微小说有以下2点精彩之处。

1.巧妙的情节构思

全文围绕着“女儿”这个线索来展开叙述,情节简单,却环环相扣。故事普通,情节却跌宕起伏。构思奇妙,前文虽然没有透露“女儿”其实是一瓮骨灰,却多处埋下铺垫。例如多次提到“女儿一声不响,女儿很听话”、“他和她轮流把女儿抱在怀里”、“紧紧护着女儿,生怕拥挤的人们碰着座位上的女儿”等等。以常人的思维来看,这些行为真的就像父母带着自己女儿出行的正常行为一样,当发现原来“女儿”是一瓮骨灰时,真的让读者有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情节有波折,有悬念,引人入胜。

2.深刻的立意

微型小说的篇幅虽小,但通过一件事便能反映出其深刻的立意。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列车长知道这件事后,把“女儿”抱起来,亲吻一下,对着车上的人说:“就让我们共和国筑路工人的孩子,坐最后一回火车吧。”同时前文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山里有了铁路,就把山里和外界的距离拉近了,人们不用脚就可以走出大山,走进山外的多彩世界里。”这句话从侧面暗示了正是有了那些默默无闻的筑路工人的艰辛付出,才换来了别人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机会。在现今社会,类似环卫工人、筑路工人这些从事社会卑微工作的人总是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不被尊重和看得起。然而当今社会的安定繁荣,离不开这些在背后艰辛地默默地付出的工人。本文的立意是呼吁社会能够足够尊重这些艰辛劳动的工人,赞扬筑路工人的工作虽然艰辛、危险,却依然有着默默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2小数 朱慧妍 2012734141

篇二:《女儿的遗产》小小说赏析

母女情深

——赏析《女儿的遗产》

选文《女儿的遗产》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故事,作者通过朴质的语言、细致的人物刻画和插叙的叙述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份伟大的亲情。本论文将就选文的人物塑造、结构和主题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每一篇小小说都在有限的篇幅里通过刻画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选文在开头处便又这么一段描写:“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火,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作者在这处对女儿的神态描写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一团火”向读者展示出女儿身体状况的糟糕,让读者不禁为之捏了一把汗,同时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而接下来,“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这一处神态描写可谓极为细致,一系列动词“睁”、“笑”让读者感受到了女儿的懂事,“笑”本是表达愉悦情绪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却显得格外心酸,懂事的女儿不希望母亲破费的用意让读者为之动容,作者用两处简洁的神态描写,将一位懂事、乖巧、体贴的女儿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反观这位母亲,从这一段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读者不难看出她经济情况的拮据,但即使需要“尽可能”地找钱,她依然斩钉截铁地催促女儿去医院,在她心里,没有什么比这位和她相依为命的女儿更加重要,而女儿的懂事则让她感到更深的愧疚。紧接着地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则直接刻画出一位母亲的焦急与无奈,“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着女儿的手说。”中“胡乱”二字直截了当地展现出母亲的惊慌失措与深深的担忧,从中读者也不难感受了母亲对女儿深切的关心和爱护,即使在经济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依旧首先考虑女儿的健康。女儿的乖巧懂事和母亲的关心爱护让这一对母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洪流,选文正是通过两人之间深切的情感展开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小说的结构可谓各式各样,各有千秋,选文采取的按时间发展顺序的顺叙法则清晰地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通过“那一晚”、“夜深了”、“东方已经透亮”、“第二天上午”、“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等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不仅如此,作者在通过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同时,也适时采用插叙的手法插入部分内容,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也给读者提供更多信息以解答心中的疑问。“3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下岗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这处插叙便向读者阐明了这位母亲深夜一人送女儿到医院和经济如此拮据的原因,这样一块小小的片段就把整个故事的拼图填满,是选文前半段情节的补充。除了不同叙述手法的结合外,选文的主要线索也是成功引导读者进入故事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由“没有太在意”、“十分酸楚”、“有点怕了”、“心又提了起来”、“ 猛地一阵酸楚直”到“蹲在地上号啕大哭”,她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渐达到顶点,这些内心情感的变化则是选文暗藏的除时间顺序外的另一线索,选文集中刻画了母亲的情感变化,读者跟随着她的情感变化而体会到母亲和女儿之间深深的爱。选文不仅通过顺叙和插叙的叙述手法将故事情节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更借助两条不同的线索将全文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一篇成功的小小说不仅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留给读者思考的内容。选文《女儿的遗产》题目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眼球。“遗产”本是长辈留给晚辈,况且女儿健在,何来“遗产”一说?作者在文章的标题中便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疑问,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从“3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下岗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出摊赶夜市。”这一处插叙中读者便对母女两人的生活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在女儿以为自己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时,她说了这么一番感人肺腑的话,“你记住了,我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一些钱,留给你……”,这段语言描写展示出年幼的女儿深知母亲生活的艰辛,所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再艰难,也会省下几角钱留给母亲,即使数额对于两人的生活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女儿这一颗温暖的心足矣让母亲欣慰,如此乖巧懂事的女儿让母亲“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下来”。在选文的结尾处再一次出现

了“遗产”一词,“我始终珍藏着女儿那只布袋,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我的13元“遗产”。它记录了我们母女间那段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与标题呼应,也揭示了选文的主题,所谓的“遗产”并不仅仅是女儿攒下的那13元钱,更是那段艰苦生活的记忆里母女互相扶持一起走过的路程,女儿的体贴让母亲感到深深的欣慰,这样一份难得的亲情在艰苦的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珍贵。选文通过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留给了读者深深的感慨和思考。

综上所述,选文《女儿的遗产》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多样的结构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讲述了一个让读者潸然泪下的故事,作者借此告诉读者: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和自己最爱和最爱自己的亲人一起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阶段,每一位亲人都是上帝赠与的礼物,珍惜亲人,感恩亲情。

篇三:读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

读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

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虹影是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女作家,虽然她现在不在重庆居住了,但相对来说,地域上离我们较近,自不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所以读起来和其他的小说有些不一样,让我感觉有些散,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道不出具体的情节,但形散神聚,这是虹影了不起的地方。看到最后的时候,把我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也弄得眼睛也有些湿润。少有作家的作品把我的眼睛弄湿过,连小时看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种悲情电影也没把我弄哭。

小说写了重庆一个苦难的家庭,总结起来就是写了我的生父和我的母亲的故事,当然在那个政治的年代这种家庭代表了重庆的大多数家庭,也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苦难家庭。政治在一些人看来是美的,是一种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快乐事。但政治却又是如此的肮脏,如此的血腥,政治可以撕裂一个人,也可逼疯一个人,也可让一个人扭曲,也可以要一个人的命。但政治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

小说叙述了一家人在天灾人祸的年代,如何样子忍饥挨饿的生存,灾难、饥饿、贫穷却让母亲勇敢的面对,在这种环境之下,从没放弃对女儿的爱,人性最光辉的一面显露出来。《活着》这篇小说讲了活着的无奈,为了活着而活着。而《饥饿的女儿》让我们看到活着是一种苦难,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在当时活着就是最勇敢的事。

小说除了写到了当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之外,还写到了母亲的三段感情,母亲的第一段感情是浪漫的,嫁给了一个袍哥的头子。第二段嫁给了“我的父亲”,这段感情是质朴的。第三段感情却是激情式的。第一段感情有了“我”的大姐,而我的大姐是最恨我妈的,对母亲是要动嘴动手还要动刀子的,像大姐这样的性格当然婚姻并不会好,所以书中大姐的婚姻就是结婚然后就是离婚,然后离了又结,结了又离。性格对她的婚姻的影响极大。而“我”是母亲与第三个男人有了私情而生下的“我”,当时自己不知道,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影子,一直尾随自己的影子,只能相看而不能相认的一个影子。在“我”十八岁那天相认了,但“我”不认他,但“我”的生父尽到了一个做为父亲的责任,每个月交十八元钱的生活费给母亲,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结果被自己的二姐给截了。他含辛茹苦的工作,最后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患了肺癌,在病床上还念叨着“我”和母亲的名字,由于种种原因,母亲和“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多年以后“我”知道他的死讯,渐渐的明白了父爱的伟大如山,然后去了他的坟头。这让我想去一句话:树欲尽,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想作者在他生父的坟头或许有这样的一种念想。

当然作者还写了“我”自己的爱情,自己爱上了自己的历史老师,并且把自己的贞操献给了他,他得到世上最好的礼物之后,然后自己上吊自杀了。他是脆弱的,他受不了这个世代的迫害。当然小说中“我”的这部分爱情虚构的成分多。这或许是作者对苦难生活的一种渲泄,当然更多是一种情感的渲泄。

这部小说是作者自传体性小说,大部分源于真实,虹影在写这部作品时是痛苦的,在她的一年的写作中又相当于重新回到自己十八岁以前痛苦的活了一遍,在这当中她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无奈、对生活的无可奈何的挣扎,为了饥饿的女儿而散发出的一种伟大母性光辉,这种母亲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母亲。当然还有“我”的生父,其实这部小说我认为就是写的“我”的生父与母亲的故事。

这部小说看得很粗糙,或许很多精髓还没有深刻的领悟,以后闲来再看一遍,因为的确是一部好的小说。

当你在重庆的南天门码头歇息时,你看了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你会想到以前的南天门码头是什么样子的。当夜晚的灯光璀璨无比时,你也会想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苦难的人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庆其实并不美好,就是一副苦难的模样,全中国都不美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