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37:09 作文素材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不可不知的西方典故

不可不知的西方典故

作者:李 弗

来源:《视野》2009年第19期

第二十二条军规:本是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美国的约瑟夫·海勒。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可是如果你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一套自相矛盾的诡辩逻辑,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愤怒。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四十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后来人们常常用此语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统称。她们以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祷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斯芬克司之谜: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她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司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司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鳄鱼的眼泪:西方传说,鳄鱼捕到猎物时,会一边吞噬一边流泪。因此,“鳄鱼的眼泪”常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

山姆大叔: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盖戳。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标记。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碰巧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

多米诺效应:多米诺骨牌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的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多米诺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象牙塔:出自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于是“象牙塔”就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现在也有人把大学说成是“象牙塔”。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后来,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妻。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十二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三十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出卖行为。

篇二:历史典故

李鸿章吃西餐的趣事:在英国,过去绅士们在餐桌上有很多礼仪。譬如吃烤鸡,先用叉子按住,再用刀一块一块割下来,然后,把刀摁牢了鸡,再把插在鸡身上的叉子抽出来,戳住一块鸡肉送进嘴里。你想想,在光洁雪滑的餐盘上,肢解油汪油汪、滚来滚去的烤鸡,没有日积月累的功夫,怕是谁也完成不了这高难度动作的。这恐怕要比刘姥姥用象牙筷夹鸽子蛋还费劲哩。但这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礼仪。

1808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访问英国。李鸿章是清政府洋务派领袖,皇帝的钦差,更是头等出使大臣。到了伦敦,自然是上宾款待,优礼有加,就用最尊贵的烤鸡招待他。李鸿章呢,见这么麻烦,根本不听洋人那一套,毫不客气地用手抓了起来,边撕边吃。主人和陪客见了,都面露愕然,不知所措。出于礼貌和对贵宾的尊重,大家也就照方抓药,仿效李鸿章的方法吃将起来。有了这个先例,英国人从此在餐桌上吃鸡就得到了解放,可以直接动手,而不必拘泥于刀叉。

也是在这次做客期间,一日三餐的西餐使这位钦差大臣没有了胃口。于是,他让随侍的厨师,将用来做西餐的原料和菜蔬,统统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哪知,厨房里飘出去的扑鼻香味,竟使陪同他的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连忙打听做的是什么菜?答说,不过是杂碎而已。然后,李钦差示意,非正式场合,请他们无妨入座,尽情享用。结果一个个吃得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名叫“李鸿章杂碎”的一道名菜。

这两则趣闻轶事,且不论其真假。它让人们悟出,民族文化差异是正常的,没有好坏美丑、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不要以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向别人炫耀,也不要以别人好的东西贬低自己。

曾国藩趣事:

据曾国藩回忆,小时候他曾遭遇这样一件尴尬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深。这个小偷是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而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奇才。 “蛇皮癞与蟒蛇精投胎”

曾国藩一生患有皮肤癣病,奇痒难禁,睡床上常有一层癣皮、癣痂。传说曾国藩是蟒蛇投胎,癣皮、癣痂是脱落的“龙甲”。恰好团山下面的一个高台上,也就是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下首,有一棵合抱古枫,一条蟒蛇般大的紫藤盘旋于其上,垂荫一亩多地,曾国藩死后,古枫和紫藤相继枯萎,人们附会说,紫藤是蟒蛇的化身。又说曾国藩出生时,他的曾祖父竟希公梦巨蛇入宅。也有说,曾国藩七岁时,正月母亲带他到外婆家拜年,掉进湄水河,紧紧抓住一根树枝得救。事后,他母亲说:“我明明看见是一条蛇,怎么变成树枝呢?莫不是蛇变成树枝来救宽一的命呀,宽一的确是蟒蛇投胎。”

“断鸡蛋案”

曾国藩自幼聪明伶俐,他父亲曾麟书想试一试儿子到底聪明不聪明,就设想了一个审鸡蛋案。于是便叫人煮五个鸡蛋,拿了一个给女佣人吃了,然后说少了一个,命曾国藩出来

审,看是谁偷吃了一个。

那一天,曾国藩从学校放学回来,解下书包,其母就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其父在旁边听到了,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你母亲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分不出来了,看是哪个偷吃了一个,为你母亲查出来。”曾国藩略为思考一下,便端来一个木盆,倒了几杯凉茶,把家里的人都叫拢来,令每人喝一口茶,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看。其结果只有那个女佣人吐出来的茶水里挟有鸡蛋黄粉,断定鸡蛋是她吃掉了。

曾麟书在一旁高兴极了,连连夸奖:“果然不错,将来定有出息。”

老桥妙对

永丰镇老桥,又名定胜桥,始修于宋祥符年间,起初是该镇肖、龚、彭、李、贺、谢、唐七姓集资修建的。这桥并不怎么出名,倒是相传这桥还有一副对联却是有名的。据说当年曾国藩很善对对联,一次他在同行面前夸下海口,讲他家乡(即现今的荷叶乡)三岁孩童都善对对联,同行不信,也就下去“考察”。来到永丰镇定胜桥上,正是冬天,见桥上晒着许多荞麦,于是考察官即兴吟出上联:“定胜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考察官很是得意,望着陪同的曾国藩微微一笑,没想到,曾国藩看到定胜桥河边不远处有一棵桑树,马上触景生情,吟出下联:“河边桑,桑上霜,日晒霜溶桑不溶。”倒让考察官大吃一惊。

打翻神王菩萨

清道光二年(1822),曾国藩12岁时,他家屋场对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个神王庙。每到凉爽天气,国藩带着弟弟到小河里摸鱼捞虾。有时也与邻居小伙伴到河边打水仗,累了就进神王庙憩息。有一次,与伙伴搭神梯,国藩率先爬到神龛上,一不小心,把神王菩萨撞翻在地,吓得伙伴们一溜烟各自回家去了。曾鳞书得知后,当即对国藩一顿训斥,并叫打扫庙宇,出资给神王菩萨重装金身。同时,为了让子城安静求学,将他送至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读书,早出晚归。国藩不服气,每天早上路过神王庙时,将驱赶马的棍子,用绳子系着放在神王爷肩上,并说:“搭帮你,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可今日你要给我看好马,如果我的马儿走了,一定饶-不了你。”以泄怒气。其父被弄得没办法,又只好将其带在身边读书。

“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

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个成龙,无非是成官的代名词。曾国藩年轻时功名心极盛,后来又为官几十年,却并不像众多父母一样希望儿孙都当官。他多次明确表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尔曹惟当一竞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住”,选择作官并不是个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

“讽考官”

曾国藩这条犟牛,由于才学超群,考场中自小一帆风顺,乃至眼中对考官大人也不乏傲慢。

大概是道光7年间,曾国藩参加一次省城府试,试后自己感觉良好,准定要名列前茅的。未料揭晓后,他算是考上了,但排次却不高,只取得了第7名,他大失所望,感到颇不光彩,气得自个咬牙切齿!

那次的主考官本叫张启庚的,国藩早认识,且略知其为人既贪且懒。但却没有去巴结他,

只管一心一意作自个的文章。不料判卷后竟如此。

曾国藩非常怀疑,他的考卷,不知是这张启庚贪财牟利,张冠李戴,弄虚作假去了?还是这“懒鬼”未忠职守,没有认真细阅,牛屎马粪没分好歹呢?反正他的卷阅得不公平,牢骚满腹!

但在旧时的考场中,考取了的学生,不管或高或低,都得要给主考官送礼物,以表示谢恩!这次的曾国藩,离省回家时,给这位主考官,当然不能不送点礼的。但该厚?该薄?他却在再三衡量中。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别的礼物可就了,只好从市面上,左挑右挑,挑了一副老而又老的老花眼镜,白纸包来红纸封,郑重地送到张启庚家中。

张启庚笑嘻嘻接下后,当场一看,一非金,二非银,竟是这么副眼镜儿。开头还以为这镜子不是水晶的,也会是黑晶的,乃至鼻上一架,方知和尚捡着套梳篦,全没有用呢?便问起曾国藩:“你没长眼睛,咋不知我啥也不用戴呢。”

“啊,你还不晓得么,再想想吧!”曾国藩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个张启庚当时还没想出来,只把眼镜搁下,对着曾国藩的背影思索了好一阵,才最后明白过来,曾国藩原来是讽刺他:这场考试主考有眼未识泰山,“两目无光”呢,气得要死,也没奈何!

曾国藩和慈禧的对话

同治七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上任之前,受朝廷召见,举朝上下,面对这位重臣,极表推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夫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使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梯、忠信、礼义、廉耻。

慈禧太后听了,称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事管那么多,小事管那么细。“在旁的诸臣无不称赞曾国藩机智灵敏。

张之洞趣事:

关于张之洞的出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父张锳仕宦出身,爱书成癖,轻易不准家人和他人进他的书房。他书架上的藏书摆得十分整齐,井然有序,从不乱放。有几次,张锳发现他的书被人翻过,便问家人,都说没有人进过书房。张锳感到奇怪,便留观看。一天,张锳起了个大早,来到书房,只见有一物翻后窗跳入书房,取架上之书翻阅,天将大亮时,又从后窗逃走,因天色朦胧,未看清模样。又有一天,此物又来,因贪看书籍,天大亮还未离去,张锳才看清楚,原来是只全身雪白的猿猴,惊得张锳叫出声来,白猿闻声夺窗而逃。不久,张之洞便降生了。张锳看着胖胖的儿子,联想到六洞桥的美景和藏甲岩下的鬼王洞,就给他取名“之洞”。传说归传说,不过张之洞确也从小聪明过人。他才华出众,吟诗作赋,快速敏捷。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张之洞11岁时,随父到安龙县半山亭赴宴,即席作《半山亭记》,文词绮丽,一挥而就,博得众人赞誉,时人称为神童。

典当皮箱过大年:

张之洞爱讲排场,然而他用钱虽多,但从不贪敛民财。他常对家人说,民众是衣食父母,

作为儿子岂能用父母的血汗钱!因而他每年的俸禄全部花在开销上还不够用,入不敷出之事时常发生。张之洞对上不搞贿赂,对下属一不搞摊派、二不要人孝敬。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之时,就派幕僚暗暗将自(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己的皮箱等值钱之物,送到当铺里换钱以解燃眉之急。由于年年如此,终于难掩人耳目,于是出现一句歇后语:“张总督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当时成了一大笑柄。久而久之,这话传到光绪皇帝耳中。光绪在召见时问他:“爱卿,是否确有此情?”张之洞不想让皇上为他追加俸禄,一口否定:“此系谣传,绝无此事。” 1890年,张之洞带着随从,自武昌乘轮船到荆州检查堤防,当地官员为了巴结他,趁机大办宴席,意欲讨好。可他却在船上食宿,并将那些官员狠狠责骂一顿。张之洞每到一地,不仅自己不敛民财,而且禁止手下人假他之名胡作非为,一旦发现,严惩不饶。一次,一个名叫李元的下属替人办事后,暗中收了人家50两银子,被人告发。张之洞大怒,问明情况,叫人将李元重打40大板,责令退赔原物,然后赶出府门。

左宗棠趣事: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清代中赫赫有名的洋务派人物。但是在对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曾国藩主和,左宗棠却主战。虽然曾国藩位高权重,但左宗棠依旧敢于维护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维护国家主权,并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抵制洋商垄断。由于政见不合,曾国藩对左宗棠心怀忿恼。有一次,曾国藩出了一比上联,差人送给左宗棠求对。联曰∶“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大相左”。左宗棠字季高,联中嵌上了他的姓字,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指责、攻击,气焰逼人。左宗棠看后嘿然冷笑,立刻挥毫回敬,对云:“藩臣徒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经济”一词是指经纶济世,即治理国家的才能。对中也巧妙地嵌入了曾国藩的姓名,讥讽他身为重臣,却没有政治远见,只知屈膝媚外,徒误国误民矣。上联仅从个人意气之争着眼,未免胸怀狭窄,气量不广。下联从国家大事落墨,切中要害,词锋犀利。曾国藩读了,哭笑不得,饱受奚落之余,不得不佩服对手才思敏锐,对答高明。

左宗棠,位居前清的钦差大臣,西征大军大元帅,手握年俸白银两万余两。像他这样的大富大贵之人,即使每天吃山珍海味也不为过,可是在1875年的冬天,左宗棠忽然喜欢吃红薯了。直到第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人们终于才明白左宗棠吃红薯的秘密。西征途中,左宗棠下令让每一个将士随身携带三十斤红薯。手下的文武百官见他不发给出征将士粮米而发红薯,个个都觉得纳闷儿。于是,左宗棠向大家解释着说:“从肃州到新疆,一路上干风呼啸,黄沙滚滚,没有人烟,没有水源。军队要在这种地方行走八天,水就是将士的生命呀!如果我们不解决将士喝水的问题,军队就会伤失战斗力。但是如果既带干粮又带水,将士负担太重了,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才选择这种最合适的东西红薯。”众官员听后,恍然大悟,没有一个不佩服左宗棠的足智多谋。

篇三:历史典故

?

?

? 酒文化长廊——轶事典故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百年来,

酒之轶事典故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种种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

尽风雅。酒,串演了一幕又一幕人生活剧。

? 1、斗酒百篇: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

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酒中仙

—李白。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

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

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

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

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

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

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

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酒中仙”。

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

百七十首,占16%。对李白来说,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

2、白衣送酒:夏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九为阳数,月日相并,两九相逢,故为重九,或称重阳。

登高远眺,饮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两大风俗,古已有之。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胸怀,表达灵性,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3、不拜将军:却说三国时代有个钟会,在家里是偷酒喝的老手,而且和他哥哥钟毓联手操作,但却不知往里添水,老爸看到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与日俱减,起了疑心。一天,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

他们的父亲是何人?魏武、文、景帝的三朝元老,做过相国,太尉,太傅,是一代重臣。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不拜。长大以后,钟会出息了,在魏国作了官,直至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因为有小时候那段偷酒喝的事,于是就有了“不拜将军”的雅号。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4、酒池肉林:商朝历经几百年传到了第31代,就是商纣王。据说此人很有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且力大无比,能托梁换柱,力拔千斤。可是,他又嗜酒好饮,贪恋美色,喜欢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他

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神像貌美,心痒如挠,夜不能寐,于是在全国选美,找到一个叫妲己的美人,为了讨好妲己,他下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男女裸体,相逐其间,朝朝设宴,夜夜欢娱,长夜不眠,通宵达旦。 这个酒池有多大? 比现在的澡堂子大多了。据说大可行舟,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山。结果呢,朝政混乱,纲纪堕落,民不聊生,诸侯叛乱。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率周兵打到城门之外,纣王魂飞魄散,还要问:“朕何罪之有?”姜子牙历数他十大罪状,三条与酒有关:沉湎酒色,酗酒肆乐,酒池肉林。纣王自知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于是全身装满珠宝,登上摘星楼,焚火自尽,商潮从此灭亡。“酒池肉林”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

5、高阳酒徒:对好喝酒的人,可以称他酒民,酒士,甚至酒鬼,酒狂,但如果用”酒徒”,就有点不敬了。但也有例外,古代就有个自称酒徒的郦食其。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造反风暴,席卷全国。其中刘邦因为醉酒斩白蛇,有了名声,起兵反秦,为大富豪吕公所识,娶其女吕后为妻。刘邦本身是个酒徒,最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他都拒之门外。 却说有个高阳人郦食其,是一个无业游民,少有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耳顺之年,垂垂老矣。这一天听说刘邦来了,决定去投奔。刘邦听说来了个儒生,便叫道:“什麽儒生,让他走人,没功夫跟他磨牙!”郦食其在外面一听,火来了,大喊:“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也!”

酒徒见酒徒,两眼泪交流。刘邦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当时刘邦

拥兵不满万人,要攻打陈留,正苦于无计。 郦食其出了个里应外合的主意,并进城作了内应,一举得胜。后来, 郦食其又为刘邦支了许多招,瓦解诸侯,游说四方,出谋划策,创下了汗马功劳。

从此,“高阳酒徒”一词不胫而走,家喻户晓,凡好饮贪杯、狂放不羁之人,都以此自喻。

6、载酒问字: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年轻时以写辞赋闻名于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经大司马王音举荐,待诏宫廷,汉成帝特别赏识,授职给事黄门郎。但是历经两朝,未得升迁,心情郁闷,思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从此弃之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有几部大块头的巨著,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还有一部《方言》,是研究西汉各地方言的。

杨雄学富五车,才思敏捷,但生性木纳,不善交际,又素来口吃,所以门庭冷落,但他有一个本事,特别能认生字,僻字、怪字,从来难不倒他。远近人士,凡有不懂之奇字,不明之古事,都前来请教。人们知道他嗜酒好饮,所以就带着好酒佳肴,边饮边讲,于是就有了”载酒问字”之美谈。后杨雄因刘棻(王莽时国师刘歆的儿子)之案,自杀未遂,转而著文巴结讨好王莽。可惜一代铮铮风骨的文人,落了个晚节不终、贻笑千古的下场。后人有诗云:才高学富算文豪,一落尘污竟失操。载酒问字美谈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7、文君当垆:景帝时, 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因不得志,

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变卖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每日,文君淡妆素裹当垆卖酒,相如赤背短衫洗涤酒器。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一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卓文君也成为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卖酒人。如今,当年的酒肆已成了文君公园。园内有一口古井,相传是当年文君汲水酿酒之井,因此叫“文君井”。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 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 再休说, 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