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2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30 09:34:58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怨(250字)作文
此生遇过很多人,很多事,终是别了故人。我们短暂的青春,年少时的模样,被时间勾勒着,最后越描越模糊,直到看不清自己的轮廓。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冒着冷汗打开手机翻着通讯录,却发现再也没有“树洞”。是啊,你们都不在了,还有,他。
也不知道自己这些年为什么徘徊,又为什么站在原地。跟他那时候也许真的只是年少轻狂,彼此却能够铭记一生。疯了吧,一定。独自站在操场上,也能想起你的身影,仿佛一切又回到昨天,耳边还有你的声音,还能闻到你衣服上的香味,你还会笑着揉揉我的头发,整天打打闹闹。回不去了吗。回不去了啊。
篇一: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案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
3、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
4、作文题目的提炼
5、明晰主要的作文问题
教学重难点: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
教学课时: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圣经·旧约·申命记》的
1、作文现场感不强,不懂得转换,套作痕迹明显。例如:立意“宽容”,虽然“以直报怨,以德报怨”都需要一个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的品性,但是毕竟这是两个概念。又如:写“以德报德”的立意,选择对他人的慈善和感恩。
2、缺少对中心观点的定义,对观点的内涵外延不清晰。例如:“以直报怨”,什么是以直报怨?错把“以直报怨”等同于“以德报怨”。直即:公正、公平、正直、理性;以直报怨,就是当别人对你施以不公的时候,对你带来伤害的时候,你对待他,心中没有怨愤,而是一如既往的用公正公平的态度理性地对待他。从境界上来说,“以德报怨” 精神境界比“一直报怨”更高。
3、开头段落啰嗦繁复,缺少亮点。大多数同学引述材料大篇幅的照抄材料,缺乏概括,入题慢,观点不鲜明。
4、分论点的句子,句式单一,缺乏文采。在主体论证的段落里,缺少对分论点的道理分析与诠释。例如:以直报怨,那是一颗宽厚、包容的心。为何“以直报怨”就是宽厚、包容的心了呢?在分论点后应该做必要的诠释:在别人的辱骂、侵害时,只有拥有一颗宽厚、包容的心的人,才会放下怨愤,化解怨恨,没有愤怒与仇恨理智公正的对待。
5、材料的选择不典型,或不注重角度,大多角度雷同。随之表现出来的是分论点难以提炼出三个来,或者分论点之间的顺序杂乱无章。例如:①以德报怨,可保国家安定,②以德报怨,可促邻里和谐,③以德报怨,可消心灵的浮躁。这样三个分论点由国家到邻里再到个人,完全
就是一个递退关系。常规的认知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国家民族的递进顺序。
6、不关注社会,不关注现实,所选的材料常常是几千年以前的陈谷子、烂芝麻。在论述某一观点是,却反辩证的看问题的态度。例如:谈“以德报怨”时,也要在论述其意义之后,看到一味的“以德报怨”是不可行的。
7、材料的叙述重点把握不好。一则材料可以运用与多个观点的证明,证明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表述侧重。在这次作文里,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需要在引用时需要表述清楚三点,①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怨”,②又是如何“以直”“以德”来对待的,③其意义又如何。如果照搬“宽容”等作文的材料或语段,就会缺乏作文的现场感,有套作的嫌疑。
三、优秀作文题
1、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2、投我以怨恨,报之以德行
3、以德报怨,善存人间
4、当怨恨来敲门
5、冤冤相报何时了
四、【议论文段落结构】
是什么
【以德报怨】:
1.“若不能把怨恨留在身后其实我仍在狱中”
南非著名黑人总统曼德拉,在狱中度过了27年。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用宽容与和解征服世界。他率先放下了仇恨。让之前的政府的白人官员继续留任,自己的保镖也是白人。他还邀请了南非前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担任自己的副总统,与他合作治国。1993年曼德拉与曾经监禁过他的人——前总统德克勒克分享诺贝尔和平奖。曼德拉有句名言: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用他的悲悯和宽容,消除了种族隔离的壁障。他的内心像岩石一样刚强,同时又像青草一样柔软。而无论坚强还是柔软,都共同构成了他内心大海一样的博大和深邃。他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曼德拉的这句经典语录,正是他最宝贵的品质。
2.管鲍之交
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他看成贪心汉;管仲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却不认为他愚笨一直很好地待他。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3.诸葛亮与孟获
三国鼎立时期,孟获的叛乱严重危害了蜀国的稳定,但诸葛亮在讨伐南中时,却一次次放走对手孟获,最后使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从此效忠蜀汉,听命于诸葛亮的调遣,成为蜀国巩固后方的基石??
4.齐桓公与管仲
他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应该说齐桓公与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政治家的敏锐,桓公意识到齐国的发展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才,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劝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由于齐桓公以毫无芥蒂的重用回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从此,管仲便尽心效力国事,鞠躬尽瘁,最终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高考作文应该是怎样的
高考作文应该是怎样的
好的高考作文题能让考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揭开面纱后,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观2007年全国19套高考作文题,可谓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呈现多元格局。
首先从命题的形式而言,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仅有4题。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席卷而来,强势登陆,共有15题。命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虽然仍有限制,然而这对我们考生而言,已经是跳出了一个局限的圈子,有更宽广的发挥空间。
其次是考查的内容。作文内容极为广泛,涉及社会、自然、人生、文化、心理等诸多领域,重点关注考生人生的发展、修养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能力。无论是充满质朴气息的《关于“帮助”》、《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还是诗情画意的《怀想天空》、《提篮春光看妈妈》、《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抑或是直视现实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酸甜苦辣说高考》、《摔了一跤》等,都将考生置于现实主义的语境之下,引导考生融入社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净化心灵。
最后是命题的特点。总体上看,2007年高考作文题在多样性中有统一性。注重人文性,从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扩展到奠定精神底蕴、提升人格品位,将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注重文学性,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诗意情怀,如《诗意地生活》、《行走在消逝中》,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可以让文笔灵秀的考生得以施展才华。可是部分题目过于空灵,多数考生难以驾驭,使抒情变得空洞单调。有些题目跨越太大,脱离了考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步与一生》、《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等。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我认为,高考作文应当面向全体考生,站在考生的角度命题,降低难度系数,努力进入考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让处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以多关注伦理道德、人性品质,多关注当下人们所关心的时事,不只是政事。可以同时命两个或多个题目,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形式或文体,供考生自由选择,最大限度地让每个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黄群)
广西毛发移植中心内部传阅
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干预生活
2007年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上分为3类,分别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这些命题形式都各具特色,有的平实稳妥、贴近考生实际,有的具有鲜明的课程改革色彩。但就总体而言,2007年的作文命题在思想内容上都一致转向了更宽广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层面,更注重于提倡“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人生”。
如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摔了一跤》、全国卷Ⅱ作文题提供的两则关于帮助的材料都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干预生活的命题原则。
在命题作文方面,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卷《我能》、湖南卷《诗意地生活》及四川卷《一步与一生》这些传统命题也在不断地倾向于结合实际,激活思维,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与思考。
话题作文也趋向于让学生由此及彼,对话题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与历史、时代、民族和生活相联系,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如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湖北卷《学习母语、运用母语》、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以及广东卷《传递》等。
广东高考话题作文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二是精神上的传递。从提示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佳,从大处着笔,一个民族的延续在于传递,没有传递就会消亡,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放眼自然,万物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人间传递着爱的温暖。放眼家庭,亲情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还可以把目光聚焦到历史,从发展的过程来看精神传递。
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要注意结合时代精神与内涵展开思路。从2006年到2007年,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思考。如何把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传递给全世界,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另外,从新课程要求来看,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关心时事、勇于探索自我,也反映了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对于未来的作文命题,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我更希望能命制出关注现实、启发学生思考的好题目,让每个人畅所欲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的高考作文训练,基本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规范:背材料,默名句,不断重复点题,大量笔墨花费在首尾两段,对中间叙事、抒情部分有所忽视。这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考生自我风格的体现与真挚情感的表达。
充分发挥作文想象力要从平时抓起
在2007年语文高考中,我一路做下来都挺顺利,但看到作文题《传递》,却使我突然慌了手脚。这么笼统的话题,范围这么广,我有点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虽然我们平常总是埋
广西毛发移植中心内部传阅
怨作文题目出得没有发挥的余地,可一旦有了广阔的空间,一时间我们又无法发挥。
既然自己发挥不了,就按老师教的去做,我们名之曰“现代八股文”。开头提出论点,语言要优美,中间找论据,李白、陶渊明、鲁迅再好不过,接下来转换一下表达的侧重点。结尾列几个排比句升华一下主题,那么一篇受评卷老师青睐的文章就算完成了。老师说这叫“以不变应万变”。可对于《传递》这个题目,我总不能分别说李白的诗传递了什么,鲁迅的杂文传递了什么,陶公的归隐又传递了什么吧?所以这个话题有让我们跳出传统作文模式的可能。但它究竟好不好呢?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它确实不像以前的话题一样束缚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绑在“八股文”上。可是我们一年的作文备考训练的就是这种模式,因为专家和老师都说这种写法最四平八稳,且容易得高分。但当我们遇到一个较有余地的话题,我们又如何能在考场上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把自己的思想解放了呢?
跳出传统的作文模式去想一想,可以用来传递的东西还真不少:传递信息、传递爱心、传递思想??假如各个方面都涉及,那么文章只能泛泛而谈,没有深度,自然得不了高分。而如果专找一个方面来写,又怕写不够字数,而且,纵向深度的思索要比横向广度的思索难得多。我想,这就是这个话题的闪光点所在,因为从这里能看出思维水平的差距。
相信这个话题如果放在今年,很多人会马上想起奥运圣火的传递,从而写到奥运精神的传递。联系时事热点是出题者的意图之一,但在2007年,对于我们这些一心只想通过读书走出去的农村孩子并没有多少话要说。
现在回头想想,这题目并不难写,且不用担心会离题,但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要抓住一点来展开,往往会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陷入了空谈。所以,出题者如果能想到这一点,或许在我们的作文中就能出现更多精彩的文章。(刘格花)
流露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的
我发现写关于高考作文的感想比写高考作文要难得多。至少去年高考作文我是在半个小时内完成的,但是这样一篇感想却耗费了我几天时间,脑细胞都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对命题者或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高考作文题的质量是由命题形式、内容、导向性、创新性等多个因素决定的。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在乎的只是这个题目好不好写,能让我们奋笔疾书的便是好的作文题,如果让我们一筹莫展,那么可以肯定,在考场上出题人已被我们在心里咒骂了无数次。如此说来,我们眼中的好题目必定是具有很好延展性的题目。
例如2007年山东省的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浙江省的《行走在消逝中》,首先这样充满诗意的题目就让我们有写作的欲望。其次它能给我们的联想也很多。在高考考场这种地方,最害怕的就是才思枯竭。这两个话题作文题目让我们很快联系到我们的历史课本,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比较容易下手,但是这种文章通常要有文采,而且要写得深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审视自己,写心情故事或心灵独白,还可以联系实际,向理性、政治和哲学的方向发掘。福建省的作文题虽说只有“季节”2个字,但是思维也能展开。而像海南省的《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宁夏的《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很难让我们跳出思维的定式和局限。江西省的题目以及安徽省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会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无从下
广西毛发移植中心内部传阅
手。
虽然高考对我们可以算得上生死攸关的事情,但是真正在写高考作文时,我们很少会考虑能不能拿高分,怎么样使其更有文采,而只是尽量想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因为我们明白,如果我们没有郭敬明那样华丽的行文,没有韩寒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写出真情实感,因为流露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但是又有多少题目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在高三这样紧张的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写“诗意的生活”?无论是明目张胆地喊或者心里暗暗地说,无一不是对高三生活的抱怨。然而这种抱怨怎么能写进高考作文呢?就算写了,也会被评卷老师看作是发牢骚和无病呻吟。而在一个重视英语甚于重视母语的国度,我们又怎么去写好母语呢?也许大多数同学更关注自己的英语成绩。
2007年高考已经过去了,我也顺利地进入了重点大学,但是高考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比如说碰到了一个好写的并且能表达心声的作文题。
没有难度也就没有区分度
痛苦的事情忘得特别快,才闯过高考,对作文题的印象就已经淡了。再拾起这份记忆时,才发现在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广东的作文题《传递》最好。
这个作文题简洁、明确而又浅显易懂,让考生心头一亮。传递,意为一个接一个地递送下去。这既可以是实物的传递,又可以是抽象意义的传递,着重强调的是“传递”这一动作。说到这里,考生可写作的题材范围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08年北京奥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世界各地广建孔子文化学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递,2007年作为新课改的收获年,又何尝没有课改的经验和教训传递?大到体育、教育、文化,小到一根针、一个苹果、一只碗均可作为写作的题材。这真正做到了保证每位考生有话可说,同时也符合高考作文题既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又表达个人细腻情感的要求。
《传递》这个作文题好写,考生几乎可以顺手拈来。这样的好反倒成了另外意义上的不好。高考作文题必须最大限度地考查出考生的语文素养。而审题是考生完成该题的
篇三:托福写作怎样写出好作文
官方网站:
托福写作怎样写出好作文
为什么要考托福作文?托福考试作为一项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一个希望到美国生活、学习的考生在语言上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托福考试的题目设计来看,听力部分主要是围绕美国大学校园或者课堂的对话出题,阅读部分主要是围绕着简单的学术文章出题。考生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测试的话,一般被认为就具备了在美国学校“生存”下来的能力。在1987年以前,考生参加托福考试,不需要参加写作能力的测试。但是,美国各大院校普遍感觉到,即使在托福考试中发挥出色的考生,在撰写学校的论文时仍有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在学生赴美留学之前,还要接受写作能力的考察。于是,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从1987年5月开始,在中国境内推出了TWE(Test of Written English),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托福考试的写作部分。
TWE推出那么多年来,一直受到考生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TWE成绩在评价整个托福考试成绩的时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举例而言,在620到640之间,一般认为考生的英语水平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作文从4分到5分(托福作文分六等,1分最次,6分最高,可以以半分为一级),甚至是0.5分的提高,都意味着你的托福成绩上了一个不小的档次。有些国外院校很重视TWE成绩,要么不做要求,一旦有要求,往往就是4分或者5分(比如,要以TWE成绩申请剑桥大学的话,就不能低于5分)。所以,TWE考得不好,便累及到考生其他部分的成绩,使之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么,为什么TWE有着这样的重要性呢?我们在上文中看到,ETS增加TWE部分,主要是为了回应美国各大学校的要求。因为赴美留学的学生,每学期都会遇到大量的书面作业(比如说:读书笔记,presentation的手稿,学期论文。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口语能力,特别是在课堂这样的学术环境下发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取决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无非就是把写的东西再说出来),若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术性写作的能力,在美国学习就会是相当困难的。以往的托福考试只包含有听力、语法和阅读的测试,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仅仅是听力、语法与阅读的测试还不足以完全反映一个考生的语言能力,换句话说,以上三项测试侧重于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而要有效地以另外一种语言进行交流
(communication),仅仅是“听懂”、“读懂”还是不够的,考生还应该能熟练地用英语来表达他们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expression),“理解”是“表达”的基础,但不能完全说明后者(当然,根据测试研究,发现在
官方网站:
准备托福作文,我个人一向比较反对急功近利的做法,因为短时间内靠模板和死记硬背堆砌起来的成绩不能反映一个考生的真实语言水平,既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假象,长期来看,有害无益。我们从TWE考试的目的中可以看到,考试无非是要考察考生“用可以接受的英语表达对一个给定话题的看法”。那么,修炼“看法”(ideas)是重要的,没有看法,即使语言水平高,没有内容的文章也拿不到高分。就现有的ETS公布的题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考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对某些问题(如环境、科技以及教育)有比较深刻或独到的见解。在写作考试中,考生之所以觉得无从下手,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其次,“可以接受的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光有想法,但是不能用流畅的英语表达出来,这也是另一些考生非常懊恼的事情。经常有同学问,考托福作文是否要背很多模板、很多好词好句;考生之间也广为流传这么一种说法:只要句子结构写得复杂、用词拣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托福作文就可以拿高分。从一方面来讲,这些说法多多少少有它的道理,一篇语言简单、用词贫乏的文章,当然不能指望拿个高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一篇好的作文并不是简单的华丽辞藻的堆砌。ETS用了“acceptable”一词,最主要的意思是考生写出来的英语能让考官读懂,换句话说,考生心里面想说的,正是他或者她在文章当中表达出来的意思。曾经有考生想要在文章中说“大多数中国妇女没有文化”,结果写成了“Many Chinese women have no culture”,贻笑大方,这是“unacceptable”的。但是,简单地把“模板句型”搬到作文中去,却忽视了这些“闪光句子”与整体文章内容、结构、文风的结合,使人读起来一看就知道你是照搬照抄的,我想也不能说是“acceptable”吧。
我们简单地把写好托福作文的几个要点总结一下。
官方网站:
To begin with, the Foreigner who lives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can rely on the family for support as he adjusts to a completely new way of life.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f he becomes homesick.
以这么简短的两句话构成一段,显然是展开不够充分的。至少就“support”来说,别人可能会问,这是种什么样的“support”?精神上的、财政上、学习上的、还是生活起居上的?当留学生想家时,这个外国家庭是如何帮助他或者她克服“思乡情结”的?作者完全可以继续写下去。比如说,外国家庭可以邀请这个留学生参加他们的家庭活动,使他或者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有助于缓解海外学子的思乡之苦。所以,当我们在写作时感觉到字数不够或者写不下去的时候,往往可以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展开充分了?对于这个论点,我有没有具体的数据、调查或者研究来支持我的观点?有没有我的亲身经历或者别人的例子可以帮助澄清这一点?我可不可以在这里打个比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展开文章。当然,我不是主张大家大肆去背别人的例子然后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例子不在多,在于是否贴切(appropriate),有说服力的例子一两个就足够了。
高分托福作文的
篇四:浅谈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浅谈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望城县茶亭镇灿英小学 李砚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难题,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不厌其烦的循循善诱,而底下的学生却是如坐针毡,毫无兴趣。迫于老师的威严,他们尽管怕作文、怨作文,但还是得完成作任务。因此,抄袭、套作、造假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试想,每一个老师大谈命题、立意、选材等,学生能不亦步亦趋?能不感到枯燥无味?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它不仅是对客现事物的反映,而且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体因素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作文过程是客现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加工认识的过程。这种认识程度的深与浅,正与误决定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包办越多,效果越是适得其反。那么,作文训练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呢?
生视野一个重要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掌握大量的写作材料,我每天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作简单的读书笔记背诵段落、摘抄词句、写心得。学生博览群书,了解人间万象,认识充满奥妙的大自然,这一切使学生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进而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善待作文中的童趣和童真。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大人们会以为很傻、很滑稽,但那恰恰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如果老师能善于发现,并帮助孩子拂去灰尘,那么从他们手中诞生的作品说不定就是一块宝玉。小学生喜欢奇思妙想,经常老师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结果大部分学生命的是想象作文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有宏观上和微观上的指导,既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构思谋篇的方法,又要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表达发挥,丰富习作的内容,让学生多写看图作文、续写作文、假想作文、科幻作文、童话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把自己独特的想法用文字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激起写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为主体学习服务的,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作文教学也将逐步改头换面,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受益的一种学习活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