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与不忘话题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3:19:09 体裁作文
篇一:话题作文短暂与永恒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读过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这些词句总是能引出我们许多的感慨:什么是“短暂”,什么是“永恒”?……而
这些感慨恐怕也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
请以“短暂与永恒”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出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
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二、写作提示
解读话题,思维拓展: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由一对反义词组成的题目,两个概念对比鲜明,含义浅近。构思切入
时可以联想到爱情,短暂的相逢是美丽的,永恒的分别也是感人的。不过思路可以放宽一些,
搜古寻今,借鉴历史,联系现实。短暂是为了衬托永恒,很容易想到生命、价值、追求等精
神层面的一些问题。借助典型材料,阐释永恒的意义,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短暂”与“永恒”是一组对立统—的关系,两词意义相对,表现为对立性。而短暂中有永
恒,永恒又是由无数短暂组合而成的,这表现为统—性。“短暂”可实指,指时间、过程;永
恒可虚指,指事物的抽象意义。
(二)立意与选材
第一种立意:生命短暂,但生命的价值则可永恒。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A、社会现象精典素材:
1.雷锋年仅二十多岁就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雷锋精神却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怀念他,纪念他。
2.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巨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与物理紧密相连,在科学上
的贡献彪炳史册。
3.许多为国捐躯,杀身成仁的志士,如荆轲、文天祥、谭嗣同、岳飞等,英雄壮举千古流
芳。
B、自然现象精典素材:
1.流星与焰火。即便是天空的匆匆过客,依然要绽放生命的美丽,将美丽永驻人们心中。
2.秋叶、小草等:春生而冬凋,绿就绿得灿烂,黄就黄得耀眼,即便是凋零也要化作春泥
更护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美的是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永恒。
3.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仅仅在此,还在于它只有一条根,婉蜒伸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
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的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叶绿绽
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们叹惋的是,这种极难成长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
长,仅仅两天,便随同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联系社会现实:
1.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一生70多个春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民族自由独立而奋
斗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几十年是短暂的,但他生命的瞬间,铸就了辉煌,并将永耀
史册,人类的自由史将永远刻下阿拉法特的名字。
名人名言: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精典议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在时间上不可能无限度地延长,但我们可以让历史记住我们,
让人们记住我们。我们活在了史册里,活在了口碑中,活在了戏曲中,活在了民间故事里,
我们的“生命”就永恒了,廉颇、唐宗宋祖、爱因斯坦、梁山伯与祝英台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
第二种立意:永恒的美在一刹那
精典素材:
1.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挥手之间定格了伟人形象,历史永远牢记他舍弃个人安危,以国事
为重的伟人风采。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双大手相握的一刻,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页:摒弃前
嫌,用发展眼光共建世界和平,其历史意义深远。
3.德国总理施罗德为纳粹赎罪一跪波兰。这一跪令世人为之感动:施罗德承认历史,承担
责任,反对战争,建设和平的做法,永远是人类赞美的。
第三种立意: 与其追求永恒,不如绽放片刻美丽
l、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美女追求青春永驻,帝王追求江山传万代,企业家追求企业的长盛
不衰衰 追求永恒是人类的天性,永恒带给人类希望,催人为之奋斗。但人类也因此,产生
失望悲伤、因为美好的事物不像人们所期望的永驻,其脚步匆匆。于是面对暮春,有人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人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人感叹“逝者如斯
乎,不舍昼夜”;其实万物之理皆然,有盛有衰,追求美好永恒,是不实际的,我们倒不如
珍惜好今天,让每—天绽放美丽,让无数个短暂的美丽去组合成永恒。
其他立意:
1.为了片刻永恒,我愿穷尽一生。
2.没有真情实感的艺术,生命力是短暂的,精典才会永恒,
3.短暂美与永恒之美的思考。
三、拟题
题好一半文,花香蜂自来
1)勿用孤伶的一字、两字或四字成语等作为文章题目。如罗鹏程《探爱》、李安庆《铭记》、
胡捷《大先生》
2)勿简单地用话题作题目
3)题目过长。如吴华《问你,什么是短暂,什么又是永恒》
4)题目过于宽泛。如李振奎《一辈子》、宋露露《短暂·永恒·人生》
5)题目要摆放正中。
总之,记叙文文章题目要具体形象意蕴,议论性文章题目要明确,有倾向性,无论何种文体,
题目都要贴切、简炼有特色。
请评判下列题目
谢卫民《在短暂中实现永恒》《短暂的相处,永远的回忆》
张丹丹《这一秒,可以永恒》《1厘米于1光年》
何怀平《将短暂定格成永恒》《母爱深深深几许》
刘冬青《短暂中的永恒》 《生命中的过客》
刘 娇《瞬间的永恒》 《蒲苇于磐石》
陈 梦《抓住短暂,成就永恒》 《随风而逝于海枯石烂》
胡家伟《短暂亦是永恒》 《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
龙国锋《瞬间与永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 亮《永恒的瞬间》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四、存在问题
1、开头:1)简单重要引用原材料;2)过长,尽量不过百字。
2、材料:过于单一,欠丰富,或全篇堆砌材料。这是一个哲理味较浓的话题,如《兰亭集
序》、《滕王阁序》、《赤壁赋》、《古诗十九首》中有关生命永恒与短暂的论述都可以作为这次
作文的素材。
3、语言表达:1)文从字顺,缺乏文采;2)叙述过于冗长;3)错别字,病字;
4、结构:1)思路不清晰;2)过于松散,不紧凑。
5、题记过长,不能为主旨服务;小标题一般应3个,形式对称且应有内在联系。
6、卷面书写:1)过于行草,难以辨认;2)勿用非黑色或两色笔书写;3)不分段落。
7、偏题。
五、作文拔高关键
1、材料要丰富、新鲜,体现积累的个性。
2、要考虑“怎样写”,体现构思(不能只是单一的“自述”之类的)
3、语言表达要得体,有描写,有文采,叙议结合。
4、有创新,有个性,有文化底蕴,有亮色。
5、写双周记,坚持练笔。
一辈子
李振奎
人,也就是一辈子。
——题记
生者,何为?死者,又何为?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是要死的,因为时间就是刽子手,说着,一辈子数十载也就过去了,我们没有选择。孟
子言:“舍生而取义。”
谭嗣同死了,但英魂永在,当生死之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激荡了整个江山,生命
在刀落的一刻就已坠入历史长河,短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死了,比活
着更可敬,流芳百世,千秋万代,永垂不朽。当短暂的生命,当房屋的生命,消失在天地间,
跳跃在人们的心里。
人,就这一辈子,短暂,但心永恒。
我们无法忘却老师的背影,因为它与我们形影不离,也许当灾难来临,我们才见证生命
的永恒。
向倩,一位年轻女教师,为学生放弃了生命,但永远定格在美丽中,她在地震发生的那
一刻就已注定,师魂,她常在,即使是血肉模糊,纵然是身体断成两截。
诗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
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而其实,教师的生命其实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
开着是风景,碾碎是良药。
人,也就是一辈子,让老师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昨天,我们还在襁褓中,而今天,我们应该懂得,我们活,但要活得有滋有味,而且脚
踏实地,无愧于心。
扁鹊终义死于秦,但与奸臣致命伤医拼搏而亡,万古长青;比干,直言进谏,虽挖心至
死,但与妖妃奋力搏杀,不是用武,而是用心,南山青石;文天祥,虽亡朝被捕,但一身正
气,浩然长存,与元将反抗而亡,便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身豪气,
日月照心,横而不流。
人,只有一辈子,但是,我们,应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唐春桃
母亲是我的天下。母亲像一棵树,一直用她的枝叶保护我,为我遮风挡雨。而如今,母
亲的生命像一片叶子,缓缓飘零而下。此刻,我的天下已入秋。我深知:生命像一根苇草,
短暂而脆弱,但母亲对我的爱是永恒的。
——题记
那日,我翻看着书。突然我的眼睛定在一则故事上。这故事深深振憾了我的心。这是在
汶川地震中发生的事。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时,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护着她的
孩子。而那孩子的小花被中包着一个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在生死存亡之间短暂的那一刻,母亲为孩子支撑着天下,用手机传递着对孩子深深的爱,
这种爱是伟大的,是永恒的,让每一个人热泪盈眶的深深感动。这位母亲正值夏秋之间,为
了孩子,她甘心将叶子一片片落下。
是啊,母亲一直用双手支撑着孩子的天。将她短暂的一生奉献给孩子,而在孩子的心中,
留下了永恒的爱。
我的母亲一直这样为我付出,无怨无悔。虽然母亲并没有做出许多大事,许多让人一听
就感动得流泪的大事,但母亲在短暂的生命中为我做得点点滴滴就足够一生中细细回味,就
足够让我明白母亲永恒的爱。
每天我在学校玩玩闹闹,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浸湿。回到家,母亲已经热好了饭菜,端到
我面前。看着我快乐地吃饭,母亲欣慰的笑了。因为累了,我一头躺在床上,甜甜入了梦乡,
母亲却拿着针线,细细地为我缝补在学校玩耍时划破的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的手微
微颤抖着,而母亲眼角的细纹也随之明显了。
第二天,我起床背上书包,看见晾衣绳上晾着我昨天的衣服,知道母亲起得很早很早,
我仿佛看见天空还未明亮时母亲忙碌的身影。回忆了许多,母亲出现在的我眼睛里,她依旧
在忙碌着。看着那双粗糙的手,我心里泛起一丝苦意。
每天,母亲都给我一份感动,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爱我的心。
不知何时,母亲这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落下,一片,只有一片,但放眼望去,黄叶已高高挂
满枝头。母亲就是我的天下,这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啊,母亲现在已走完了人生的春天和
夏季,已走进秋天。母亲老了,但她依旧在为我付出,没有太多言语,只有那欣慰的一笑牵
动着人的心。
生命像一根苇草,短暂而脆弱,但每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永恒的。
短暂与永恒
陆祖强
在古老绵中国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永远闪烁着歌颂爱情的篇章,不论是美丽古老
的神话,还是历史传记。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诠释了爱情的永恒与坚贞,虽然
他们只是短暂的相遇,遭到家庭的反对,最终未能共结连理。
美丽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他们虽然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只有这么短暂的相聚,
但是他们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这难道不是更好的诠释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直到
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永不改变?
诗经中对永恒的爱情歌颂与赞美永不止息,汉乐府也不逊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妻刘
氏之间的约定,在封建礼制和封建家长制的逼迫下,两个有情人最终被迫分离,但他们并没
有妥协。最终,他们用他们自己短暂的生命去与封建礼制对抗,诠释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永恒。虽然这是个悲剧,但却能引发我们为之深思。
一代才子陆游,也不免隐入了爱情的深渊中,虽是悲剧,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与唐婉在园中再次相遇,两人纵使相遇应不识,有话却无言相对,只留下了“红酥手,黄藤
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最后各自离开,但回家后,唐婉因忧郁而死,
陆游为之伤心欲绝。造成如此悲剧,虽说与封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不应屈服,坚信
彼此之间的爱情是永恒的。
而当今,却有着亵渎爱情的人,他们用权力、金钱来交换爱情。为此,我们不能不为之
深思。
爱情是永恒美丽的,即使只拥有短暂的爱情,它将永远活在彼此心中。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瞬间定格永恒
李明
风从水中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从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岁月从树林中走
过,留下圈圈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流星从天幕划过,留下了一道永恒。
“永恒”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多愁善感的可人儿——林黛玉。她的人生是短暂的、
破碎的,唯有她那刻骨铭心的爱情,伴随着她飘向远方。为了和宝玉的爱情,她不顾封建礼
教的这块磐石压制,她明知这个残酷的世界不许两颗灼热的心相撞,却飞蛾扑火般拥抱爱情。
的确,她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却用了这一生的泪偿还了前世的恩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
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走了,只一身素衣,从哪儿来到哪
儿去,不着半点痕迹。然而,宝哥哥与林妹妹的爱情故事在今天谈来却也是这般的哀婉缠绵。
刀子就像那一闪即逝的流星,那道耀眼的光芒,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在爱情的永恒中,你是否也看到了友情正小心翼翼地发着光。在这片光芒中,俞伯牙正
弹奏着,一旁是笑容满面的仲子期。知已难寻,俞伯牙在拥有了钟子期这个知已以后,那种
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他们共同探讨着乐曲旋律,在高山
流水的乐声中互诉心声。俞伯牙没有因为仲子期只是一个打柴的樵夫,毅然同他约定来年期。
当俞伯牙再次来到时,见到的却是一座立在夕阳下的孤冢。此刻的他已是绝望之极,在朋友
的坟前折断了琴,并发誓再也不弹琴,因为子期已逝,再也无人共赏。在他们短暂的相处中,
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这个摔琴谢知已的俞伯牙和他的知已——仲子期。他们就像一闪即逝的流
星,那道亮光,早已深入人心。
还有一种情感叫做义,这种感情是对国、对家、对人民的一种爱,是英勇的极至。16
秒的决择,是保全自己,还是几千村民的平安。这一刻,他——李剑英,想到了国家的利益,
想到了人民的平安,生命的天平在这关键时刻倾向了正义。他勇敢地站了出来,一种威严和
凛然包围着他,更让人感动于心,他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作为一位
令人尊敬的驾机员,人民养育了他22个年头,他在这生命最后16秒拥抱了人民。他崇高的大义凛然却传为佳话。他就像一闪即逝的流星看到的是短暂,留下的是永恒。
那些纯洁的爱情,真挚的友情,崇高的大义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
顶的天空。
短暂与永恒(开头片断)
流星选择了陨落,于是划落成了天限那道耀眼的瞬间;瀑布选择了悬崖,于是跌宕成了
那雄壮的瞬间;昙花选择了夜晚,于是诠释了生命的短暂;人选择了责任,于是便铸造了永
恒的光辉。(龙国锋)
风从水中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从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岁月从树林中走
过,留下圈圈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流星从天幕划过,留下了一道永恒。
(李明)
[借鉴实例1]
有感于短暂与永恒
有人说, 时间是永恒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天与地是永恒的,而世间万物又是短暂的。
诗人说:永恒是滔滔大海,短暂是似音符一样跳动的水滴;永恒是伟大的母爱,短暂是母亲
为儿女操劳后的疲倦。面对短暂与永恒,我也思考,我也感悟。
篇二:作文技巧
作文技巧——观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一、观察与积累
1、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断。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可从以下几方面积累:(1)自然景物;(2)家庭生活;(3)社会生活;(4)校园风采。
2、阅读积累。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因此,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借助别人的经验积累来大量补充,这就要靠阅读。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情感积累。世间万物,最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莫过于真情,难怪元好问会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感叹。父母的关心,亲人的呵护,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无不是我们感动。满怀感恩之心,才能写出动情之作。
二、观察与思考
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思考,观察也一定是伴随着思考的。要勤于提问、勇于请教、善于分析,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且看一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与水上,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叶几经沉浮,终于落定,茶香袅袅,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厌恶苦难,但换个角度,也得感谢苦难。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让你在人世中翻转沉浮,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这位小作者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观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出来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可见思考于作文之重要。
三、观察与练笔
阅读积累属于无形积累,要形成有形的文字必须通过练笔,只有勤于练笔,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的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的练的。”只有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善于思考,用观察日记、随笔、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将有意义的材料形成有形的文字,才能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没有秘诀。
1、命题作文的审题
(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这些,就好确定选材范围。例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我班”限制了事情发生的空间,“最近”限制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一件”则限制了数量,“新鲜”是指事情的性质。
(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题眼”,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题目中的定于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有时,中心词也是题眼,如《妈妈笑了》,“笑”是题眼。
(3)通过题意引申。有些作文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如《路》、《荷叶》、《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荷叶”可以象征奉献精神,而“钥匙”则可以理解为走向成功的方式方法。
2、话题作文的审题
(1)看导语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波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它其实为“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指明了选材范围。
(2)看导语是否点明了立意角度。如:“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
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这一话题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向上、健康等。
(3)看导语中是否出现了题眼。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中,“战胜”是题眼,千万不要大写特写“诱惑”。
3、材料作文的审题
(1)找出关键词。如:“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是“展现笑容”、“改变心情”、“把握今天”、“事事尽力”、“拓展宽度”,抓住其中的一点来写即可。
(2)概括材料中心。可运用联想想象,多角度把握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如:“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珍珠,爱不释手。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民总觉得碍眼,心想,如果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就会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去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由材料我们可以联想:人生也是如此,总会有缺陷,不可能十全十美。也可以这样想: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想要得就要有所失。
引用大笔 的 作文技巧(三):立意(原创)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的主题(或称主旨、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主题是统帅文章的“纲”。
2、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
正确, 就是指确立的主题健康、有意义,符合客观实际,能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2)立意要集中
集中, 就是说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中心只有高度集中,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立意要新颖
新颖,就是不落俗套, 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人云亦云。
(4)立意要深刻
深刻, 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
3、 怎样提升文章的立意
(1)写出真情。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尤其感人,写出了父亲在艰难日子里对儿子的一片关切之情,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果朱自清不是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又怎么能写出这种情感呢?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胡编乱造。
(2) 化实为虚。借助于虚拟的形象,可以迅速打开思路。如“家园”,理解为家乡固然可以,但从“精神家园”的角度去理解 ,内涵就比较丰富: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高。
(3)联想想象。可以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物到人,由个人及社会。如“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学生从竹联想到人,由竹笔直、空心的特点,联想到做人要虚怀若谷、正
直朴素,立意自然高人一筹。
(4) 以小见大。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小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如莫怀戚的《散步》,看似朴素简单通常的散步,作者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从《散步》中我们读出了生命、和谐、责任和希望??
(5)借助景物。借助景物描写,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有利于更好的抒发情感。如冰心的《谈生命》,借“一江春水”的东流和“一棵小树”的成长,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枝、干、叶、皮的外形描写以及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刻画,热情的歌颂了具有白杨树精神气质的北方抗日军民,立意含蓄而深刻。
(6)对比衬托。对比法,就是通过人、物、事之间某一方面或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反映社会现象的写法。衬托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一些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通过对比衬托,可以更好的突出文章的主题。如艾青《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中写道:“一个黑,黑的像紫檀木;一个白,白的像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的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通过对比,揭示了种族歧视给黑人带来的悲惨命运,具有特别感人的力量。又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用菊花正面衬托,用牡丹花反面衬托,把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引用大笔 的 作文技巧(四)——选材(原创)
1、选材的口诀
熟悉最重要,真实才可靠;典型方有用,新颖为最好;不在大和小,关键在于巧;品味要求高,情真应记牢。
2、选材的要领
(1)求“真”。尽量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如实的表现客观事物。如《背影》中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无不真实感人。
(2)求“精”。要选择典型有意义的材料,以少胜多,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3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而作者写这篇文章之前,准备了20多个事例,如果全部写上去,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
(3)求“新”。为避免“撞车”,要放弃“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如话题作文“战胜脆弱”,很多人会不约而同的写怎样和疾病作斗争。有位考生却另辟蹊径:写母亲下岗后在校门口摆地摊,自己觉得丢人每次经过校门口故意装作不认识,最后在亲情的感召下,终于战胜脆弱,以母亲为自豪,变得坚强起来。这就避免了“撞车”。
(4)求“小”。有些学生为了创新选取重大的、热点的事情来写,但有时由于并非亲身经历,认识高度不够,反而影响了文章的感染力。要从小处着手,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通过一滴水去折射太阳。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样一件小事,却表现了深刻的社会主题,揭示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黑暗。
(5)求“品”。要想使文章提高品位,就得加强课外阅读,熟悉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写作技巧,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星,梦的开始;月,情的寄托;雨,心的宁静;雪,纯洁无污。星、月、雨、雪,与我常相伴,星、月、雨、雪,我做人的原则。”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反复,揭示文章主旨,语言凝练,效果很好。
(6)求“情”。可以是感情的触发点,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如《斑羚飞渡》中老斑羚为了拯救下一代用血肉之躯为后代们搭建生命之桥的情景,是多么感人啊!可
以是事理的感情点,即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可以是生活的情趣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能收获美的情趣。如《山中访友》,构思新奇,作者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走进山林,与山中的“朋友们”互诉心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引用大笔 的 作文技巧(五)——构思(原创)
1、析题。
(1)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如《共享生命》,写作对象是“生命”,写作题眼是“共享”
(2)话题作文。要剖析话题,挖掘内涵。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分析如下:a、你爱别人,可以忘;别人爱你,不能忘。b、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c、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别人对你有恩,不能忘。d、成功和荣誉,可以忘;失败和教训,不能忘。e、小事,可以忘;大事,不能忘。
(3)材料作文。要分析材料,选准感点。如: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邪路的。”请从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中提炼中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感点:a、没约束的自由能找到吗?b、没约束的自由会导致怎样的结果?c、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2、切入。
(1)大题小做。如《谷多猫贵》,作者不直接写农民如何喜获丰收,而是写农村丰收后,老鼠成灾,猫儿自然成了农民的宝贝,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农村改革后的大好形势,可谓构思巧妙。
(2)欲扬先抑。如杨朔的《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欢蜜蜂,待了解了蜜蜂的习性后,再赞扬蜜蜂,这样构思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更好的表达情感。
(3)设置悬念。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开头即写陈伊玲在初试、复试的表现判若两人,让读者急切的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就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3、谋篇。
(1)列小标题。使用简洁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减少过渡文字,使重点突出。如《我这一年》,可列“喜、怒、哀、乐”为小标题,重点写自己的情感生活。
(2)对比反衬。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的《故乡》,就有许多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闰土和杨二嫂的对比,“我”和闰土的对比,水生和宏儿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的日益凋敝和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以排比的形式布局谋篇,可使文章内容紧凑,结构匀称。如朱自清的《春》,主体部分写到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4)首尾呼应。首尾呼应,可以更好的强调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使文章血脉贯通,结构严谨。如《穿越平凡的伟大》,开头:风从湖边走过,湖面荡起美丽的涟漪;风在田野飘过,染青了沉睡刚醒的禾苗;风在果园徜徉,把花粉撒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轻轻地、悄悄地,一种温柔的过往,竟使得这万物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幽香。风,便是这平凡的奉献者,它成就了
一种可以穿越平凡的伟大。结尾:愿为一缕风,让爱和仁慈悄无声息的降临。这,该是一种穿越平凡的伟大吧!
篇三:作文训练与指导
作文训练与指导
联想作文范例
长大的路上,他住了我的手
人生如圆,如果说我们自己是铅笔,需要以实际行动勾画出生命的弧线,那么亲人老师便是橡皮,温柔而谨慎地为我们抹去圆弧中的旁逸斜出、羁羁绊绊。但人生之圆的最终状态则决定于圆心和半径的选择,而那就是我们生命的理想和信仰。在我长大的路上,是他牵着我的手。
他就是我理想与信念的缔造者,是我勇气的源泉和奋进的不竭动力——鲁迅。 世界上很多时候只有这风,这饥饿的白骨,这贪婪的狼视,一个人荷戟独自朝着黑暗走来,面对的是几千年的王朝历史,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作为新中国一个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深深地打开并开阔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而我,也在孩提时代向书架上不经意的一瞥中,认识了鲁迅和他的文字。从此,我的掌心感到了温暖。
鲁迅以其犀利的目光看透了那个黑暗的时代,无畏地向浑浊和腐朽的统治者发出挑战。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先烈的血为儿子做救命馒头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我的生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和永恒的理想穿过,我的人生之圆刹那间多了些许方向、些许韧性、些许信仰。在我长大的路上,是鲁迅和他激昂犀利的文字牵着我的手,告诉我要不断改变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中国人不再愚昧无知,不再麻木落后,而这,就是我人生的理想和信仰。
鲁迅在我长大的路上牵住了我的手。他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目光犀利,笔下无情。他想说的话都没有说尽,想做的事都没有做完,想看到的都没有看到。但他牵住了我的手,更牵住了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手,告诉我们要奋斗、不妥协,要抗争、不俯就,要自强、不低头。他通过手传达他的思想,教会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使我们不断成长。
长大的路上,鲁迅牵着我的手,于是我长大的脚步更沉稳、更坚定,一步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那一天!
本文最主要的成功之处有二:一是思想的深刻,二是语言的老道。
选择鲁迅作为描写对象,本身就是思想深刻的表现之一。在众多初中学生尚热衷于漫画、动画片、“新新人类”“后八十年代新锐”等肤浅的文化快餐时,本文的小作者却将阅读的触角伸入鲁迅的深邃思想中,从鲁迅的伟大思想中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从而深邃了自我、提高了自我、升华了自我,使其思想的深刻程度远远高于同龄人,形诸于文,自然会使本文在众多尚显稚气的文章中成为令其他考生望尘莫及的佳作。更重要的是,他通过阅读鲁迅的文章,对鲁迅的伟大思想有了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高出同龄人理解能力的了解和理解,如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目光犀利,笔下无情”,“告诉我们要奋斗、不妥协,要抗争、不俯就,要自强、不低头”,都是相当深刻的。
小作者阅读鲁迅,不仅从鲁迅那里汲取了思想营养,还从鲁迅那里汲取了文字营养。第一段中的比喻非常生动;第三段中对鲁迅的描写“世界上很多时候只有这风,这饥饿的白骨,这贪婪的狼视,一个人荷戟独自朝着黑暗走来,面对的是几千年的王朝历史,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更是令人称道,让很多评卷教师都感到惊讶不已!
象棋,确实是一个富于智慧的发明,一盘棋就是一个小小的规范社会。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车行线,马走日,象飞田,炮打隔山子,小卒子一去不复返??正是因为各有各的行为规范,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才使这个小社会有条有理,妙趣横生,下棋的人百下
不厌,其乐无穷。
下棋的人必须按照棋的规矩办事,这是获得棋趣的前提。假如有人不讲规矩,随心所欲来邪的耍横的,这棋局就乱了套,其中的乐趣也就烟消云散。
规则是象棋的根本。在规则之内,下棋的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可以灵活地调兵遣将,一招一式都显示着自己的谋略和思考,因而在小小的棋盘之上,在规则的基础上,任人想象,任人发挥,变化莫测,极为有趣。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规则的固定、不变乃至权威,正是象棋中多变复杂,富于变化的基础。其中的哲学意义自不待言。
象棋的基础是规则,规则的基础是公平。包快老将在内,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在象棋诸子中,没有超规矩的特殊棋子,这一点很重要。棋子不搞特殊化,没有“我就是法”,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权就是法”那种歪理邪说,棋盘内是一个“小法制社会”,没有半点虚假。
棋局中没有闲子,每个棋子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或负责进攻或负责守卫,或负责配合,总是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棋子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从不搞“窝里斗”,不干勾心斗角、同室操戈的蠢事。为了大局的胜利,每个棋子都随时准备做出牺牲。一场棋局的胜利,既有留在棋盘上棋子的功劳,也有“牺牲棋子”的功劳,两者都是胜局的缔造者,不可偏废。棋盘上坚持到最后的棋子,不是惟一的英雄和元勋。它们没有资格居功自傲。这种棋局中的哲学已经超越了原始的竞技范畴,它暗示给世人的是谋生之道、为官之道。对于一个口口声声标榜热爱法制的社会,游戏规则就是平等,就是没有法外之法、权外之权,这一条适合于平民百姓,也适合于国家元首。另外,危机四伏的经济社会,没有开诚布公的合作、肝胆相照的携手,最后只能是人家的附庸。棋局中的哲学也正告诫人们,要始终立足于不败之地,惟有“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的劲头儿才有希望。
最难的是太平盛世,功劳远远不够瓜分,祸起萧墙、自相残杀的历史总是从此惊心动魄。棋局里有以身饲虎、杀身成仁的壮举;棋局外,接受过老庄哲学的中国人却没有勇气功成身退。为了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虚名小利,不惜破坏社会法制,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到头来“赢得猫来输去牛”。
深谙棋道的人至少也是位哲学家,其中奥妙倘若运用在为人处事上,绝对是棋高一招。
没有想象和联想,哪能成就这样一篇俏皮文章?通篇用比喻论证法,借象棋之题,发挥出一番处事之理。妙!
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
1、析“题”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如“共享生命”,“生命”是写作对象,“共享”是写作重心。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确本“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的对象。如果是“话题作文”,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此话题所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①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但不能忘。②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但不能忘。③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但不能忘。④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但不能忘。⑤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但不能忘。⑥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
生活中的快乐,但不能忘。⑦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却不能忘。
2、切“入”
高考作文是选拔性考试,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高考作文尤其要有亮点,与人不同,写出自己的个性,那么“切入”角度就很关键。“切入切入”,就是先切而后入,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题”,一般要“小作”,就易“上手”,千万不要大进大出,泛泛而谈。上题中的“共享生命”,就可以采用设问法来选一个角度,什么叫“共享”?为什么要“共享”?怎样“共享”?如“交换”这个题目可以采取切割的方法来选一个角度:1.从交换的价值上,可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议论。2.从交换的形式上,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3.从交换的性质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等。4.从交换的对象看,有高层次的思想、学术的交换,爱心的交换,生命的交换,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换等。
3、用“本”
很多考生到了考场苦于没有材料,其实,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就有丰富的资源。以“忘与不忘”为例,就可以想到: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等。如果把我们所读过的课本和课外所读的书籍,花点时间理一理,归一归类,就会发现是一个“宝库”。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分类做成“索引”,临考前看一看,会受益无穷。此外大家做过的大量试卷,其中的大量的阅读材料,可按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分类,也做一个“索引”,归并到课文的“索引”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4、索“源”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生活丰富多彩,只要留心就有材“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冷暖寒暄、人生百味等。其间储藏大量的事实论据。生活应该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源”。
如“忘与不忘”就可以想到:非典时期生死存亡之际,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批医务工作者,忘掉的是个人安危;不忘的是战胜“非典”,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掉的是个人的安逸与享乐;不忘的是打匪除恶,保一方平安。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奔赴救灾前线,忘记的是瘟疫的传染,忘记的是生活环境的艰难;不忘的是祖国的召唤和神圣的使命,不忘的是在废墟下呻吟的求救的呼唤声。公交车调度员陈双龙为维护城市乘车秩序,忘记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义的责任感等。
5、选“体”
高考作文一般“文体不限”,在选择文体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作文题的倾向来定,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此题就适合于写议论类的文章。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来定,如“忘与不忘”的这个话题,或写记叙、抒情类,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在对主人公的忘与不忘的刻画中针砭现实;或写议论类,告诉人们哪些该忘,哪些不该忘。
6、谋“篇”
作文的结构布局,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且关乎文意表达是否畅达的问题。作文之前,考生一般要打一下“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数”者,结构规律也。起、承、转、合,在落笔之前应该有所考虑;如从结构方式看,或总分式,或承进式,或并列式,或对照式。可以选择小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分镜头组合;可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可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人的经历;可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去展现等。
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
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
体裁作文